崇祯十五年(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1227

  而后,安达立看到了一个惊恐的画面,那就是,那一艘巨大无比的战舰已经航到了连云岛一里之外的海面,然后一个转舵,斜转了过来,将一侧的船舷对准了连云岛,船舷木板推开,一尊尊黑洞洞地炮口推了出来,分为上下两层,大约二十几门,全部瞄准了炮台方向。
  “完了……”
  这是安达立的直接想法,他经历过无数的战阵,知道火炮的利害,不说其他明军战舰,只这一艘大船上的密集火炮,就足够连云岛喝一壶的,“快闪!”安达立大吼,但晚了,就看见大船之上,红光连续不断的闪现,白烟窜起,炮身因为后坐力向后急退,二十四枚铁蛋子,劈头盖脸的呼啸而来。
  “砰砰砰砰……”
  连续不断的铁蛋子砸在了炮台及其周围,震动不断,砂石迸溅,感觉天好像都黑了下来。安达立经验丰富,见机的早,因此早早地躲在了一块巨石的后面,铁蛋如雨之中,他侥幸躲过一劫,但他身边的部下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等到炮声过去,他睁目抬头,发现原本在他身边左右的两百兵丁,最少倒下了四分之一,非死即伤,这还是多亏有巨石的保护,不然死的会更多,而剩下的四分之三也都是惶惶。
  炮台就更惨了,在明军战舰连续两轮的猛烈轰击之下,炮台已经丧失了还击的能力,不但操炮的汉军旗,就是督战的正白旗旗丁,也是幸存无几……
  安达立心中升起无比的恐惧,这样的场面,他只在宁远城下曾经见过,当时他还年轻,只是一个普通旗丁,他亲眼见到,统领他的牛录额真被明军的大炮砸成了一滩肉泥,鲜血飞溅他一脸,想不到今日噩梦重现。
  “明军上来了~~”
  有人喊。
  安达立抬头看,只见十几艘的明军小船开始向连云岛急速靠近,船头都插有小旗,一直猛烈轰击的明军炮火,这时停了下来,而不用他命令,守在巨石边的旗丁已经开始张弓搭箭,准备向明军小船倾射箭雨。
  但首先响起的却是铳声。
  明军小船的船首,是一面面巨大的木盾,木盾后,明军鸟铳手开始射击。
  “砰砰砰……”
  铳声密集,打的旗丁们抬不起头来。但八旗兵悍勇,待明军小船行到一箭之地后,他们一个个从躲藏处出来,不顾危险,引弦拉弓,射向小船,箭矢划破长空,急射而去,握着鸟铳的汉八旗也露出头来,向明军放铳,但明军护卫严密,羽箭和弹丸大部分都射在盾牌、木船上,发出“砰砰”的声响,有些落入水中,也有少许穿过盾阵,射中木船上的的明军士卒,不过冲锋的明军都甲胄齐备,虽然被射中,但却鲜有伤亡。
  明军小船越划越快,很快就冲到了岸边的巨石前,借着涨潮的威力,水下的铁链没有给他们造成任何麻烦,只有一根根巨大的鹿角,稍微阻挡了一下他们前行的速度。
  见明军靠近,安达立立刻跳起来,高举长刀,咬牙启齿:“杀!”
  明军船舰不计其数,怕是有万人,他们只有三百人,肯定是守不住的,安达立心有恐惧,但建虏军法严厉,他不敢逃跑,只能硬着头皮冲杀。
  “杀!”巨石后的建虏兵都跳了起来,准备和明军厮杀,但船上的明军却没有着急跳船,听见一个西北嗓音的人大声命令,随即盾牌严密处,十几枚冒着火光的铁疙瘩,忽然飞了出来,在空中划了一个弧线,落到了巨石后。
  “轰轰轰……”
  不等巨石前后的建虏兵反应,那一枚枚黑乎乎地铁疙瘩就爆炸了,血肉飞溅,惨叫响起,建虏兵措不及防,一下倒了一片,这一轮遭受的打击,比刚才的炮击还要厉害,原本冲上巨石,要和明军殊死搏斗的建虏兵立刻就乱了。
  “咚咚咚咚~~~”
  冲锋的战鼓响起,小船上的木盾齐齐向两边闪开,一个个身穿鳞甲,头戴京营圆盔,左手小盾,右手长刀的精武营圆牌手跳下船来,高喊着,冲上了巨石。
  第一个冲上去的勇士尤其勇猛,穿着百总的铠甲,一刀就将一名迎击的建虏砍倒在地!
  精武营的圆牌手,也就是小盾手,都是选择军中身手最好的士兵,加以严格的操练而成,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单兵搏斗,建虏虽然一贯勇猛,战力强劲,但连续的炮击和从天而降的铁疙瘩,已经将他们打蒙了,面对圆牌手如同尖刀一般的猛攻,根本抵挡不住。
  而在圆牌手之后是精武营的长枪兵和大盾兵,他们挺着丈五的长枪和将近一人高的大盾,跟在圆牌手的身后,跳上岸,在圆牌手冲开口子之后,迅速结阵,掩护后面的鸟铳手和弓箭手登陆,这中间,有少许的掷弹手点燃手雷,向建虏士兵的聚集处猛扔。
  建虏兵虽然慌乱,但却也不示弱,他们一边负隅顽抗,凭借巨石和明军死战,一边张弓搭箭,向明军猛射,冲锋的明军都铠甲齐全,连脖甲都有,全身护的严实,只有脸部露出外面,是弱点,于是建虏弓箭手专射脸部。
  冲锋之中,有明兵士兵被直接射中脸部,猝然倒地,喷涌的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巨石……
  眼见是挡不住,安达立脸色煞白,忽然一咬牙,转身撒腿就跑,这一刻,求生的本能终于是压住了对军纪的恐惧,或者说,他还抱有一丝的希望:明军来的这么多,这么猛,盖州的梅勒章京大人估计还不知道实情呢,我要逃回去,向他禀报,说不定能捡一条性命……
  在两三个亲兵的护卫下,安达立逃到岛后,解了系在岛后的一只舢板,几人上了舢板,急急向盖州陆地划——连云岛距离盖州陆地,不过三里,很快就可以到。
  远远地就看见,盖州陆地已经是一片大乱,岸边巡视的士兵正在集结,看样子试图想要救援连云岛,不远处的石台上,已经燃起了烽火,那是在向盖州和临近的所有地区传递消息:此处有战事,明军上岸了……
  “快,快划!”
  安达立连连催促,就在快要靠岸之时,他回头望去,发现明军战舰已经绕过连云岛,往盖州岸边而来了,下午三点的阳光下,明军那一艘最为巨大的战船,如山一样的恐怖……
  连云岛前的一艘福船上,眼见夺岛成功,配合张名振,统领两千精兵,参与这次渡海做战的参赞张家玉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毕竟这是精武营第一次海战,更是第一次执行这种渡海登陆的任务,虽然在京师时,照太子殿下的计划,这两千精兵曾经在永定河演练过三次,但永定河毕竟不是海,能否一次登陆成功,张家玉心中其实是忐忑的,当新进提拔的百总张勇带着他麾下的一百弟兄,乘坐三艘小船,第一批靠近连云岛时,张家玉紧张的手心冒汗,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
  张勇的勇他是知道的,但建虏却也不是吃素的,而登陆是第一战,如果登陆不成功,士气必然受影响,更严重的是,一旦拖过了登陆的时间,迟迟夺不下连云岛,等到天黑,事情就麻烦了。
  站在张家玉前面的千总张名振却始终面无表情,左手摸着虬髯,看不出他对战局的看法。直到张勇的小队第一个冲上连云岛,他才激动的一拍栏杆,声音高亢:“好,张勇不错,不枉老子提拔他!”
  原本没有表情的脸,一下就涨的通红。
  原来,他也激动啊。
  连云岛之战,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一个时辰,虽然时间不长,战役也不大,但意义却非常重大,不但是崇祯五年之后,大明成建制的大军第一次登上辽南故土,更是大明渡海攻击,以船上的犀利火炮,轰击、压制建虏的岸防,从而以非常小的代价,夺岛成功的第一次尝试。
  连云岛之后,就是盖州海岸了,虽然夺下了连云岛,但大军并不会登岛,而是要绕过连云岛,直扑盖州岸。
  此时,大军的旗舰,那一艘巨型的三桅战舰之上又挂起新的令旗,那是要各部按照原计划进行攻击的意思。
  通过旗语,整个庞大的运兵船舰,都可以步调统一的接受旗舰的指挥,不论前进或者是后退,都不会乱了方寸。
  而同时的,攻上连云岛,已经夺取了炮台,正在岛上歼击建虏残部的张勇等人已经在岛上竖起了大明日月军旗,一个小兵站在炮台的最高处,双手挥舞小旗,打着旗语,意思是,一切尽在掌握中,大军可前行——原本的历史,直到清末之时,中国军队才从西方引进了能传递复杂军令的旗语,但这一世,在太子的努力下,大明军队提前三百年使用了这一军事技术,每一个旗号兵都要专门培训,牢记各种旗号语言,去年在抵御建虏入塞之战中,就发挥了重要效果,今日在海战中同样效果显著
  张家玉向左侧望去,发现此次海战的旗舰,也就是总兵官吴三桂所在的三桅战舰,又升起了一面巨大的侧帆,一个转舵,随后绕过连云岛,往盖州海岸去了。
  而在三桅战舰的前面,登州水师的军旗高高飘扬,就好像登州水师游击郑森已经冲到最前面了。
  “转舵,跟上旗舰!”
  张名振大声下令。
  “砰!”
  白烟冒起,船只震动,三桅战舰又开炮了,这一次的目标是盖州海岸。
  惊天动地的巨响中,那巨大的铁蛋在空中呼啸而过,砸在岸边,掀起一股冲天的浓烟……
  ……
  京师。
  皇太子朱慈烺尚不知道吴三桂他们已经在辽南海岸打响,并成功登陆的消息,现在送到他面前的,只有建虏入塞大军的最新动向。
  建虏前锋,多铎的大军正在猛攻三河,左路阿济格从北面绕过顺义,往昌平而去,似乎有拿下昌平,攻取居庸关,切断宣大援兵的意图,而建虏的主力大军,在黄太吉和多尔衮的率领下,从三河城下而过,正浩浩荡荡的往通州杀来,此前在三河城下白白浪费了四天时间的豪格率领正蓝旗为前锋,因为要雪耻,豪格进军极快。
第八百章
通州城下
  最后就是老代善率领的两红旗右路大军,过三河之后,猛攻宝坻,虽然今年以来,宝坻增修了城墙,招募了乡勇,对战事有相当的准备,但建虏来的太快太急了,老代善这一次又豁出去了,想要为去年战死的儿子满达海报仇,亲自披挂,在前方督阵,两红旗的奴才们也都憋着一口气,要为去年战死的少主子报仇,督着汉军旗猛攻,宝坻坚守了一天一夜,杀退敌人无数次,终于力竭,南门首先被攻破,建虏大兵挥入,逢人就杀,知县赵国鼎殉国,城内官员和民众被杀者数千人。
  朱慈烺心情沉重,可惜宝坻百姓了。
  又想老代善这一次志在报仇,到了战场上,怕是不能轻视。
  攻下宝坻后,代善带兵继续南下,估计明日就可以到武清河西务。
  建虏五路兵马,都是来势汹汹。
  而大明的应对,也在太子和兵部的严厉命令下,急急忙忙的进行,经过五天的鸡飞狗跳,富家出钱,穷家出力,京师八万义兵基本招募完毕,现正在京营教官的带领下,进行操练。虽然比朱慈烺预料的十万人少了两万,但朱慈烺还是满意的。
  建虏入塞,情势危急,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体谅民族国家的危急,有很多人是即不出银,也不当兵,只是到处躲藏,为了立威,顺天府衙和五城兵马司在城中到处抓人和查封财产,其间发生了不少的冲突,还死了人,但都被周延儒压了下来。
  周延儒权谋机心太重,但就这一次募兵来说,他表现还算是可以,顶住了内外的埋怨和指责之声,按时按量的完成了崇祯帝教给他的任务。
  运河东岸防守,已经全部到位,保定兵沿河扎营,布置鹿角、挖掘壕沟、构筑胸墙的动作,一直都在进行中,各种火器,从鸟铳到虎蹲炮也连续不断的送到河岸边;前天出京的三千营,已经到达武清,贺珍照太子的命令,将两千骑兵分成三队,左右副将各领五百,分驻武清东北和杨村北,而他本人,率领一千人,驻扎武清中部的大孟庄,如此,一百二十里的武清运河,不管任何地点出险,三千营骑兵都可以快速驰援。
  注:现在的武清区和明代的武清县城不是同一个地方。
  而白广恩虽然从三河败逃时,失去了不少人马,但犹有一千五千人,朱慈烺为他们增配了甲胄和武器,令其驻守通州东南,以为通州和香河段运河的驰援。
  至于运河东面的百姓,到今日基本已经撤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走不了的老弱,如今运河东岸的村庄乡镇,几乎已经不见人烟,唯一有人的,大约就只剩下一座香河城了。
  香河临近运河,和通州相望,从一开始,朱慈烺就预料到了香河可能会是建虏攻击的重点,因此不但增修加固了香河城,而且还在西城和北城修建了两座棱堡,但使建虏想要攻下香河,就非先攻下这两座棱堡不可。
  因此,短时间之内,香河是无忧的。朱慈烺不担心多铎的攻城。
  老代善两红旗那一路他也不担心,阎应元驻守河西务,又有保定兵和三千营的支援,两红旗想要渡河,根本难如登天。
  反倒是阿济格那一路,令朱慈烺隐隐有所担忧。
  阿济格率军绕行顺义,有攻击昌平,试图阻扰宣大援兵入京的战略意图,他对后者不在意,但对前者却不能不小心。
  昌平是京师屏障,又因其险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最重要的是,昌平乃十三陵所在,崇祯九年之时,就曾经被建虏攻陷过一次,天寿山的明德陵被建虏焚毁,为此,崇祯帝还曾经身着素衣,哭着向祖宗谢罪,如果这一次昌平再有失,就算击退建虏,他这个主持大计的太子,恐怕也会受到群臣和崇祯帝的责怪。
  因此,宣大兵虽然不必入京,但却一定要防卫昌平。这一点,朱慈烺和兵部尚书冯元飚早有共识,建虏入塞后,兵部给宣大总督张国维的命令是:驰援居庸关,于居庸关驻兵,视机而动。
  崇祯九年那一次之后,朝廷大修了昌平城,就其坚固程度来说,朱慈烺是放心的,再说了,崇祯九年那一次也并非是被建虏攻破,而是内奸悄悄打开城门,放建虏入城,昌平总兵巢丕昌又是一个胆小鬼,不敢死战,屈膝投降,因而昌平被建虏轻易攻取,反倒是当时昌平城中的文官和太监都是死战,没有一人投降。
  而崇祯九年那一次建虏的统帅,正是阿济格。
  论起来,阿济格对昌平是轻车熟路。
  如果阿济格攻克了昌平,那么,翻越天寿山,从山中而走,再越过永定河,攻克良乡,绕过京师运河防线,就是一条可能的行军路线,虽然山中道路艰难,大军难以行走,但却也不可不防,就像己巳之变时,黄太吉绕过袁崇焕的兵马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