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1227

  这一次,朱慈烺没有下城楼,而就在城楼上亲自坐镇指挥,宗俊泰派了二十个力士,举着巨大的盾牌,前后左右将他护卫,建虏攻势如潮,矢石如雨之际,他始终冷静,一来他相信精武营的战力和毅力,相信精武营的将士连同唐通白广恩等人,一定能顶住建虏的猛攻;二来,他在等一个消息,只有这一个消息确定了,他才能彻底安下心来。
  “殿下!”
  终于,朱慈烺等来了想要的消息,佟定方奔上城楼,气喘吁吁:“拿到了。”
  通州新城,西门。
  和旧城不同,通州新城只有西门和南门两道城门,南门题额“望帆云表”、西门题额“五尺瞻天”,西门正对的方向,其实就是北京城,原本,新城城墙以及两座城楼,都只及旧城一半高,但正德和嘉靖年间两次增高扩建,最终和旧城连成了一体,相互一般高,并在南城修建了瓮城,重门悬桥,又因为新城的根基都是在扎实的陆地,而非河岸边,因此墙体比旧城更坚固,更难以被攻击,今年朝廷拨下钱粮,修缮加固通州城,因为新城足够坚固了,因此通州知州张凝和间大部分的钱粮都用在了旧城。
  也的确,建虏大军到通州之后,虽然截断水路,将通州围了一个水泄不通,但攻击的目标一直都放在旧城南门和东门,新城的西门和南门外虽然也有兵马驻扎,并挖掘了壕沟,但不过是为了阻断城内兵马逃走,总体并没有要从这里攻城的意思。
  现在,建虏大军在南城东城猛攻,两地压力极大,原本驻守新城的通州兵,开始秘密调往旧城支援,暗夜火把之下,城楼上的士兵看似是往常一样,但城墙下的预备兵其实却少了很多。
  内墙马道之下,火把明亮,一个穿黑衣,络腮胡须,挎长刀的英挺汉子,正在翘首等待,当前方马蹄声响起,五十个武襄左卫护着太子出现之时,他急忙迎了上去,原来是军情司副手、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
  “见过殿下。”李若链行礼。
  “拿到了?”朱慈烺翻身下马,声音急切。
  “是的。”李若链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叠口供。
  朱慈烺接住了,快速看完,然后问:“黄家的人呢?”
  李若链一挥手,旁边黑暗里立刻闪出六个汉子,每两人拖着一个人,不,不是人,而是一堆不似人形的血肉,耷拉着脑子,披头散发,双腿已经站不住,十个手指头和十个脚指头,都已经被揭去,血肉模糊,其中一个人的脚腕甚至露出了森森白骨,此时被架在那里,被拷打时的鲜血犹在滴落……
  原来,他们都是晋商八大家之一的黄云发的家人和伙计,去年,朱慈烺整饬八大家,其他七家都被连根拔去,只有黄云发的儿子黄成彼时正带着商队出关,躲过了一劫,听闻自己的父亲和家人,都被明朝斩首、罚没之后,黄成痛哭流涕,咬牙启齿,发誓要为家人报仇。
  这一次黄太吉入塞,特地将黄家人都带上了,从蓟州一入关,立刻就将他们放了出去,令他们以为大军的前哨和耳目,黄家经商多年,在京畿地区颇有根基,不知道怎么的,他们三人竟然是混进了通州,又因为年轻,所以被编入了城中的义兵。黄成更是花了一些银子,靠着城中商家的关系,被封为了一个义兵的小头目。
  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为了确保通州的安全,朱慈烺令军情司在通州城内进行了大规模、但却非常隐蔽的肃奸工作,他三人虽然都有假身份,隐藏的也够好,但还是被军情司查了出来。
  此时,三人都已经被折磨地不成人形,但却仍然留有最后的一口气。
  “据这三个狗汉奸交代,平谷和宝坻只所以快速被建虏攻破,都是他们黄家人暗中通风报信的结果。”李若链道。
  “哪个是黄成?”朱慈烺问。
  李若链指了指露出白骨的那个:“就是他。”
  “除了他们三人,城内再没有其他奸细了吗?”朱慈烺问。
  “是,绝没有。”李若链说的无比肯定。
  朱慈烺点头:“好,那就照他们三人的方法,给建虏发信号吧。”
  “是。”
  ……
  西门城外的黑暗中。
  一支部队正在潜伏,当见到城头挂起一盏六角灯笼时,负责观望的那个小佐领连忙向后禀报。
  带领这支部队的乃是爱新觉罗·阿达礼。
  阿达礼,代善之孙,萨哈璘的长子,因为萨哈璘和黄太吉关系极好,萨哈璘死后,黄太吉爱屋及乌,小小年纪,就封他为郡王,但阿达礼却不及他父亲萨哈璘有脑子,脾气执拗,认准的事情谁也改不了,屡屡犯戒,黄太吉看在萨哈璘的份上,每次都是轻罚,即便如此,却也惹的阿达礼非常不满,渐渐地,他和多尔衮多铎兄弟走的比较近了,当然了,都是私下里,表面上他和多尔衮多铎兄弟依然是敬而远之。
  但阿达礼的做战是没有问题的,从义州,锦州,杏山到塔山,他屡立战功,不愧他郡王的爵位,这一次入塞之前,老代善召集两红旗的众将,发誓要为满达海报仇,虽然对这个曾经和自己老爹争宠的七叔没什么太好的印象,但阿达礼还是摩拳擦掌,想着要立下功勋,重振他父亲的威名,说不得还有机会接替代善,成为正红旗的旗主。
  而今晚之战,将是他最好的一个机会。
  虽然南城和东城战的激烈,但那都是迷惑人的表面现象,大清今晚真正的攻击重点,其实是眼前的西门。
  此时,跟在阿达礼身边的,一共有四千精锐,汉军旗一千,蒙古旗和满八旗一共三千人,这其中,汉军旗负责登城夺门,满蒙八旗负责冲杀,只要冲进城去,以他满蒙八旗的战力,城内明军将无法抵挡,通州,也就拿下了。
  这个计划要想成功,关键是要吸引明军的注意力,令明军将所有的主力都投注在南城和东城,因此,代善、多尔衮、多铎等主将就必须在南城和东城亲自坐镇指挥,并发动猛烈进攻,如此才能令明太子相信,大清主攻的方向是南城和东城。
  也只有如此,明太子才有可能从新城抽兵,增援旧城。
  再加上有黄成等人在城中为内应,暗夜偷袭,拿下新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黄太吉召集重臣,商议做战计划之时,众人一致认为,在几位亲王都需要在南城坐镇的情况下,郡王阿达礼是担任西门主将的最佳人选。
  阿达礼虽然是郡王,但作战勇猛,足堪此任,加上他并不太引人注目,即使他不在军中,明军也不会察觉,这和多尔衮多铎代善不同,他三人的大纛如果不在阵中,城头的明军一定会警觉。
  黄太吉对阿达礼也颇为器重,临行前,他亲自叮嘱阿达礼,将攻城夺门的要害之处,一一讲解,令阿达礼一定要小心谨慎,阿达礼连连点头,但胸中的热血却早已经澎湃,谁都知道,大清只所以要围攻通州,乃是因为明太子就在城中,如果他能第一个杀进城中,擒获明太子,这惊天的大功劳,岂非是震铄古今?到那时,区区一个正红旗的旗主,又算什么呢?
  黄昏时,阿达礼开始调集兵马,因为是暗袭,所以兵马不宜太多,只领了四千人,但这四千人是精锐中的精锐,足可当一万人使用,并且黄太吉将缴获来的燧发枪和手炸雷,全部交给他们使用,为的就是一击必中,拿下西门。
  为什么是西门而不是南门?
  一来西门距离旧城远,明军不易救援;二来南门有瓮城,西门却没有,只要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计划就成了一大半。
  天色暗下来之后,阿达礼带着这四千人秘密行军,潜伏到了通州新城,西门三里之外的黑暗中,听着通州东南隆隆地炮声和震天的喊杀,又看城头的火光,阿达礼信心倍增,他知道,在如此猛攻之下,明军一定会从新城抽兵的,不然就无法抵抗大清勇士的连续猛攻!
  不过计划能否成功,关键还要看内应。而内应的关键,并非是打开城门,黄成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黄成他们要做的,就是悬挂灯笼,告知现在西门有多少守军?前两天都是悬挂两个灯笼,今晚只悬了一个,意思是,今晚城头的守军,只有前两日的一半,原因很简单,那少掉的一半,一定是去增援旧城去了。
  灯笼亮起,原本坐在地上休息的阿达礼立刻站起,低声:“照计划,立刻攻城!”
  “嗻!”
  满汉蒙八旗立刻听令。
  随即,一千汉军旗步行在前,扛着竹筏,没有点火把,只借着星光,快速而有序的向西门行去。
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达礼之死
  南城和东城的激战仍在继续,炮声隆隆,杀声震天,那冲天的火光,映红了两处的夜空,相比之下,西门就显得平静多了,不唯没有杀声和炮声,城门之前的原野里,更是不见一个敌军,城楼上,值夜的军士举着火把,紧张,但却有条不紊的往来巡视。
  忽然,城前的原野里传来了什么声音,站在城楼上的军士急忙高举火把,凝目望去。
  塔塔塔,剧烈而纷乱的脚步越来越近,随即就看见有无数的人影从黑暗中冲了出来,暗夜火把之下,隐隐看见他们身披的甲胄和手中刀锋的寒光。
  “建虏,建虏来袭!”
  观望的军士惊的瞳孔收缩,大声的呼喊了起来。随即“当当当当”军士们手忙脚乱的敲响了示警的铜锣。
  就在当当当的铜锣声中,更多的建虏士兵冲出了黑暗,冲到了护城河边,新城的护城河比旧城宽广一倍,距离城墙八十步左右,那些扛着竹筏的汉军旗士兵冲到河边之后,立刻扔下竹筏,有几个没有穿甲胄,会游泳的,更是噗通跳下河去,为竹筏做支撑——不同于前些日子渡河使用的木筏,今晚建虏使用的乃是一种特制木筏,加长了长度,但却缩小了宽度,四个人就可以抬着跑,往护城河里一扔,正好横跨在了河面之上,即便是有一些差池,跳水的人也可以进行修整补救。
  随即,后面的建虏士兵扛着云梯,快速地从竹筏上通过,往城楼冲来。
  暗夜之中,建虏士兵一口气扔下了二十条的竹筏,等于是有二十条浮桥可供建虏通过。
  “砰砰砰砰~~”
  城头明军大声呼喊,鸟铳响了,弓箭手张弓搭箭,向建虏猛射。
  正在过河的建虏士兵被射中不少,惨叫着栽进护城河,不过却有更多的人成功的渡过了护城河,扛着云梯,来到了西门城楼之下,今夜是抢攻,要的就是出其不意,因此,建虏攻击的目标并非是城墙,而是城楼,只要夺了城门,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放阿达礼的三千精锐骑兵进入,今夜就能胜。
  反之,必败无疑。
  “砰!砰!”
  被城上的明军发现行踪之后,建虏军迅速点燃了火把,瞬间,西门城外的原野,就变成了火把的海洋,随后,一百多个被阿达礼特意挑选出来的力士冲过木筏,一手举着火把,另一手从腰里取出手炸雷,点燃了,冲到城墙之下,奋力往城头掷去。
  通州新城有三丈高,要想将手炸雷扔到城头并非是容易,不过建虏军中善使弓箭,臂力强劲者有不少,因此选这一百人并不是难事。
  砰砰砰,手炸雷落在城头,掀起剧烈的爆炸和硝烟,与此同时,建虏后续的兵马陆续铳到,更多的人踩着竹筏过了河,随即张弓搭箭,或者是举起鸟铳,朝城头猛射,一时箭矢如雨,爆炸声连连不绝。今夜守卫西门的军士原本就不多,且都是通州本地兵马,战力不强,猝遇攻击,顿时就手忙脚乱,无法抵挡,听见值守的将官大声呼喊迎敌,嗓子都快要哑了,但却无法阻止建虏的云梯搭上城楼,随即汉军旗士兵很快的爬了上来。
  “杀啊~~~先登上城头者,赏白银一百两!”
  这中间,铁甲长刀,马蹄滚滚,阿达礼已经带着三千骑兵,杀到了护城河之前,眼见担任前锋的汉军旗士兵已经将云梯搭上了通州城头,开始蚁附爬城之时,他兴奋的高声呼喊。
  很快,一个身披双重铁甲,挥舞长刀的汉军精锐冲上了城头,砍倒了一名明军,随即听见城头一声喊,原本就已经抵挡不住的通州士兵四散而逃。
  阿达来在下面看得既紧张又激动,当看到更多的汉军士兵登上城头,杀散明军,势不可挡的占领城楼之时,他兴奋的大笑:“成了,成了,哈哈哈哈!快开城门,快开城门啊~~~”
  胯下的战马像是嗅到了战机和血气,不停的喷鼻刨蹄,好像迫不及待的想要冲进城中。
  汉军旗控制城楼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吊桥,开城门。
  当吊桥隆隆放下,通州城门向两边推开,城内笔直的街道出现在面前,宛如是一个美丽的少女褪去衣衫之时,阿达礼兴奋的挥刀:“杀啊~~活捉明太子啊!!”
  “杀!”
  但最先冲入的并非是阿达礼,而是一个牛录的、两百人的蒙古精锐,原本阿达礼应该最后入城,以保证安全,但阿达礼立功心切,按捺不住,跟在这两百蒙古骑兵之后,亲自策马挥刀,向城中冲去,身边的亲卫无奈,只能跟上去,紧紧护卫。
  如同是一股决堤的洪水,三千建虏骑兵一字排行,跨过吊桥,冲过门洞,向城中卷去。
  这中间,城头的战斗其实仍在继续,先登的汉军旗士兵虽然占据了城楼,打开了城门,但明军并没有溃散,他们稳住阵脚之后,从两边城墙开始展开反击,一步一步,试图重新夺回城楼,汉军旗当然不能放弃,他们虽然只有一千人,夺城之中,死了三百人,但犹有七百,面对战力不强的通州兵,他们有完全的信心和实力,将他们全部击溃。
  阿达礼策马进城之后,抬头往城头瞅了一眼,不过并没有在意,大军已经入城,通州已经在掌握,城头明军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今晚之前,他反复研究过通州地图,他知道,通州西门对正的,就是通州新城和旧城相连接的一道圆拱门,虽然也有木门相隔,但却不是城门,没有城楼,更没有护城河一类的防御,只要冲到木门前,摧毁木门,就可以杀到通州旧城,和攻城的大清大军里应外合,将通州明军杀一个片甲不留!
  因此,进城的首要目标就是圆拱木门,这一点,在攻击之前,他就已经告谕所有人,最新进城的两百蒙古骑兵正是这么做的,他们进城之后一路狂奔,沿着街道,直奔圆拱木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