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6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1/1227

  尚可喜绝望了,这一刻,他想到了逃走,但明军封锁了四门,并发动民夫,在四门外都挖掘了壕沟,就算他肋生双翼,今日怕也是飞不出海州了。
  临近中午时,明军炸药埋设完毕,工兵小心翼翼地的封好洞口,用砖石垒砌,然后在盾车的掩护下撤退,随即点燃了埋藏在浅土之下,竹管保护的引线……
  “砰!”
  随着一声巨大无比的轰鸣,烟尘滚滚,砖石飞落,海州东城墙,轰然倒塌,早已经等候多时的明军,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而烟尘之中,尚可喜满脸是血,披头散发的从砖石之中站了起来,举起长刀,犹如是受伤的野兽,面目狰狞似鬼怪的吼道:“杀,和明军拼了!”
  ……
  通州。
  建虏后阵。
  见进展顺利,在鳌拜盾阵的护卫之下,汉军旗成功的将火药埋设在通州城墙之下,围绕在黄太吉身边的建虏文武,都是脸露喜色,不同于多尔衮亲在前线,统领各个八旗将领,此时留在黄太吉身边的,都是两黄旗的重臣和范文程等几个亲信汉臣,也就是黄太吉的心腹,众人欢喜,黄太吉却是面无表情,一点喜色都没有,众心腹相互一看,都是讶异,于是索尼大着胆子问:“皇上,是有什么不妥吗?”
  黄太吉像是被惊醒,抬头望向通州城:“不,很好,鳌拜不愧是我大清第一勇士,朕很欣慰。”说着,轻轻一叹:“朕只是忽然想起了崇祯……”
  重臣更是不解。
  黄太吉咳嗽一声,解释道:“照崇祯的脾气,听闻我大清入塞,一定是暴跳如雷,恨不得将天下所有兵马都调来京师,和朕决一死战,更何况现在他的儿子还被朕围在通州,生死存亡就在旦夕,他应该更着急才是,但奇怪的是,到现在,明军并没有疯狂的来救援,虽然听说崇祯调了陕西孙传庭和江南马士英的兵马,但天津巡抚路振飞的水军,明明近在迟尺,但却在河西务迟迟不进,好像一点都不害怕崇祯的责罚,这令朕,颇为好奇……”
  众臣猜不透黄太吉的心思,又不敢多言,只是静静地听着。
  “朕猜两种可能,”黄太吉咳嗽道:“第一,路振飞是一个愣头青,就像当年的袁崇焕和卢象升一样,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对皇帝的话,并不是言听计从,第二,明太子使了手脚,说服了崇祯,或者对路振飞有命令,但这就又奇怪了,明太子身在通州,是如何说服崇祯,又或者给路振飞发布命令?”
  众臣无法回答。
  黄太吉也没有期待众臣回答,咳嗽道:“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不然以后我军和明太子交手,可能会处处被动……”
  “臣明白。”范文程一脸惭愧。
  谍报是他所管,但去年到今年以来,谍报方面的成绩,却是惨不忍睹,在京营军情司和东厂锦衣卫的联合打击之下,他苦心经营多年的谍报网,被扯得支离破碎,又没有了晋商这个大臂助,今年的情报一直不顺,即便是入了塞,也没有多大的改善,黄太吉虽然没有责怪,但其他建虏亲贵对范文程颇有微词,认为范文程老矣,已经不适合再承担情报总管的职务了,黄太吉此时提起,一来是鞭策范文程,二来也是表示自己没有撤换范文程之意,给范文程以安心。
  黄太吉喘口气,又道:“朕天命十一年继位,到今年,已经十七年了,这十七年来,朕如履薄冰,外抗强明,内抚百姓。提倡满汉一家,满蒙一家,终于是有了今日的成就,但朕并不认为是自己多英明,而是因为遇上了崇祯……”
  说道崇祯两字,黄太吉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既有得意,也好像是漫过了一丝怜悯,随即叹道:“崇祯并非昏君,但他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为政不切实际,不知世事艰难,一味刚硬,急功近利,稍不如意就拿官员治罪,历次入塞,我大清都能借他的手,杀明国几十个官员,折损明国的实力和人才储备,袁崇焕王洽颜继祖郑崇俭都被崇祯杀了,杨嗣昌被吓死了,连那个陕西的孙传庭,也差点死在狱中……杀来杀去,把人才都杀尽了,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人心涣散,无人可用,官员都当缩头乌龟,无过就是功,什么都不干,当然也就不会被治罪。松锦之战,我们杀了一干明国精锐文武,又擒了洪承畴,原本以为,明国再无人,我大清十年之内,可以高枕无忧,朕也可以歇一歇了,但想不到崇祯文武之才都用尽了、杀尽了,但却还有一个儿子……”
  说到此,再也压不住心中的不甘,剧烈咳嗽起来。
  “皇上保重龙体啊……”群臣都不明白黄太吉为什么在通州战事如火,双方激战正酣之际,忽然在阵前说起这些无关的话,听起来倒像是老人在交代后事,不由都是心生不安。
  黄太吉摆手,示意自己没事,目光望向通州城,心中却也不由翻起感慨,他也不明白,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忽然就多愁善感起来了?是因为攻城不顺吗?不,他一声戎马,经历的战事多多,困境也多多,但从来也没有软弱过。
  还有,他这些心里话原本是想要和豪格说的,以让豪格吸取崇祯的教训,但今日豪格不在身边,他不知道怎么的,竟随口说出来了……
  “报~~~”
  马蹄声急促,一个背部插着三角旗的正黄旗骑兵急急而来,在黄太吉的黄罗盖伞之前翻身下马,单膝下跪,高声报道:“禀皇上,北运河之上有大批船只出现,正急急往通州而来!”
  围在黄太吉身边的两黄旗众臣都是脸色一紧。
  黄太吉轻轻咳嗽,目光露出杀意:“说曹操,曹操就到,路振飞来了,告诉老十四,绝对不能让……”
  话音不落,耳边忽然传来一声巨大的声响,通州西南城墙,卷起了滚滚烟尘,一时之间,无论城上城下,都看不清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西南城墙,倒还是没有倒?
  “炸了,炸了!”建虏众臣都是惊喜,黄太吉也抬头向通州城望去。
  但很快,当烟尘渐渐落下,硝烟散去之时,他们就都笑不出来了,城头守军却忽然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
  城墙没有倒,没有倒!
  天助大明啊!
  城下的建虏却都是瞪着不可思议的眼睛,满脸都是失望,如此巨响,感觉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滚滚烟尘直冲云霄,但城墙却没有倒,感觉就像是放了一场巨大的烟火,除了烟尘和响声,再没有其他的收获,而那些为了挖掘炸洞和埋设炸药,而被明军狙杀的士兵,一瞬间,好像都成了无谓的牺牲……
  建虏中军战旗之下,所有人都是脸色发白,连一向冷静,喜怒不形于色的多尔衮,这个时候也不免露出了强烈的失败和沮丧——用尽了所有的火药,但城墙却不轰塌,莫非是天神相助?如果城墙不轰塌,只靠着云梯爬城,除非是把所有的精锐都拼光,否则怕是打不下通州城。
  明太子,你赢了。
  多尔衮脸色发白,咬着牙,右手紧紧攥着马鞭,指节都发白。
  “哒哒哒哒……”
  就在建虏人人失望,以为攻城不可继续的时候,一匹战马忽然穿过城下的硝烟,来到多尔衮的面前,马上骑士勒住马缰,急吼吼的说道:“只差一点,只差一点点啊……城墙裂缝,已经有三个拳头宽了啊。”
  脸目发黑,黄色的甲胄上满是烟尘和黑土,原来正是镶黄旗的护军统领,满洲第一勇士,瓜尔佳·鳌拜。
  原来,鳌拜不但亲自举着巨盾,带着精锐掩护朝鲜兵完成了挖洞,在炸洞挖掘完成,埋设炸药,以及随后点燃炸药的整个过程,他都亲在第一线监督,当那一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过之后,不等烟尘落下,他就已经跳起来,举着盾牌,冲向城墙,想知道城墙是否倒塌?但他失望了,城墙依然耸立如故,不过随即他就发现,城墙虽然没有倒塌,但火药的爆炸还是给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城墙噗噜噗噜,脱落不小,而那道令人惊喜的裂缝,已经是越来越大,即便是目测,也能判断出,整个城墙已经是倾倒歪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轰塌了……
  于是,鳌拜急急奔回,向多尔衮报告这个重大消息。
  听完鳌拜的回报,多尔衮精神又振作,火药并非没有用,只是数量不够,所以没有能完全炸塌城墙,现在城墙倾泻,裂缝扩大,只差最后一击了。
  “即刻去禀报皇上,就说通州城墙虽然没有倒,但却已经摇摇欲坠,本王决意用重炮轰击!”
  “传令,全部兵马都撤回来,令重炮开火,给本王猛轰!”
第八百七十七章
冒险出城
  多尔衮嘶吼着,这一刻,他好像是有点失态。就仿佛是一个即将溺死之人,抓到了漂在水面上的一块浮木。
  从明军那里缴获来的火药,已经全部用完了,军中残留的火药,也已经不多,中小火炮都已经停用,现在唯一能倚仗的,就是三门重炮了,只要三门重炮能轰塌摇摇欲坠的西南城墙,胜利依然是属于大清!
  “嗻!”
  众将听令,随即,攻城的建虏各部全部撤回,三门重炮开始对西南城墙猛轰。
  “砰!砰!砰!”
  每一声炮响之后,都像是有一把巨锤,狠狠地砸在了城墙上,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西南城墙被砸的砖石飞溅,烟尘滚滚,噗噜噗噜之中,砖石松懈,露出了里面更多的夯土……
  通州城头上,原本为建虏炸城无功、城墙不倒而欢呼、狂喜的明军将士,迅速就又紧张了起来。而太子朱慈烺也不顾危险,亲自登上了南城楼,远望建虏的三门重炮——建虏的火药没有能炸毁城墙,其实并不令他太意外,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清楚知道,火药炸城绝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步骤不对,封闭不严,太多的火药也难以发挥,建虏虽然从大明偷到了很多技术,也仿制了很多,但炸城之术,却非他们一时所能掌握。只要明军严格保密,用此技术“欺凌”建虏三道五年不成任何问题。
  建虏埋设的火药,虽然没有能炸毁通州城墙,但却也给城墙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在建虏的三门重炮,成了通州最大的威胁。
  其实从一开始,这三门重炮就是建虏的倚仗,只不过通州城池坚固,三门重炮又非真正的红夷大炮,威力有限,明军竖起木板,消去了铁弹不少的动力,因此三门重炮始终没有发挥出黄太吉期待的威力。
  但现在不同了,在城墙摇摇欲坠的情况下,每一发击中城墙的炮弹,都是对城墙的致命考验。就如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西南城墙,随时都可能会垮塌。
  “你们怎么看?”
  情势危急,朱慈烺就在城墙上,召集诸将议事。
  现场官阶最高的武将是密云总兵唐通,唐通和白广恩两人,分守东城和南城,经过这几日的激战,他们手下的军士损失惨重,连他们自己也差点受伤,就危险程度来说,通州之战,已经是超过了松山之战了,更无奈的是,松山他们可以跑,但通州却不能,除非太子殿下同意撤退,否则他们就只能继续陪着太子死守。
  唐通本就不是一个多谋的人,仗打到这个份上,他几乎是精疲力尽,灰头土脸,此时面对建虏的重炮,他满头大汗,毫无办法,只是摇头。
  袁继咸,李顺,宗俊泰等人也想不出对策,只有杨轩咬咬牙,抱拳说道:“殿下,建虏的三门重炮,设置在五百步之外,咱们城墙上的火炮是无论如何也轰击不到,而如果继续令这三门重炮轰击,臣以为,用不了多久,城墙就会倒塌……”
  刚说到这里,就又听见一声巨响,城头明军掀起一阵骚动,原来又有一发铁弹,准确的击中了城墙的裂缝,不但击起砖石,而且整个南城墙都被震撼的摇晃了几下。
  “所以只有一个办法了。”
  杨轩声音坚定:“那就是杀出城去,趁建虏不备,步兵保护炮兵,直冲到建虏重炮两百五十步之前,展开猛轰,说不能击毁建虏的重炮!”
  不等杨轩说完,在场所有人就都脸色大变,开城出战,这怎么可以,如果建虏趁势杀过来,通州岂不是要失守?
  尤其是神机营副将李顺,他额头上瞬间就冒出了冷汗,乖乖,这是要拿我去冒险啊……
  朱慈烺脸色却不变,他知道,杨轩所说虽然冒险,但未必没有成功的可能,现在建虏兵马全部撤退,在城墙四百步之外整军备战,预备城墙轰塌之后,就一拥而上,拿下通州,也就是说,建虏根本想不到明军敢出城,步兵炮兵忽然出城,冲出二百五十步,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一轮就击毁建虏的三门重炮?同时,在任务完成之后,如何回城也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不慎,就可能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殿下,建虏绝想不到我们敢出城,不需要多,只要你给臣三百人,其中一百盾兵,两百鸟铳长枪和掷弹兵,臣就一定能保住炮兵冲到二百五十步,至于能不能一轮击毁建虏的重炮,那就要看李副将了……”
  虽然是勋贵,但杨轩的胆气却极壮,他提出的计划,完全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李顺却相反。
  他清楚知道,这是一次豪赌,说不得自己和杨轩都得死在城外,杨轩孤孤单单一个人,没有牵挂,他却还有小青呢,万一他回不了,小青可怎么办?他老李家还没有后呢,所以杨轩每说一句,他就抬臂擦一次汗,当太子殿下向他望来,用目光询问时,他硬着头皮,结结巴巴地回答:“如果能送我神机营到两百五十步,用四到五门小炮,臣,臣或许能击毁……”
  朱慈烺对他的性子却早已经了解,对他满头大汗的样子,也早已经熟悉,对他的表态不置可否,目光重新看向杨轩:“一旦出城,必然会被建虏包围,你要如何撤退?”
  “我军城头的火炮,虽然轰击不到五百步,但却可以覆盖三百步,臣等出战时,只要城头火炮为臣等护住左右两翼,臣就有信心带着兄弟们平安归来!”杨轩说的坚定。
  听到此,袁继咸忍不住感叹:“杨守备,真勇将也。”
  朱慈烺却不能轻易答应,杨轩在心目中虽然不是阎应元那样一般的定海神针,但却绝对是精武营的中流砥柱,非有必要,他绝不能让杨轩带着三百兄弟去做这种九死一生的事情,于是朱慈烺看向参谋司的三谋刘子政:“土墙那边预备的怎样了?”
  “回殿下,一切就绪,桐油,炸雷,以及各种火器都已经准备好,就算外墙轰塌,我们也可以坚守。”刘子政回,参谋司不但为太子殿下献言献策,同时也要监督一些事物的进行,就眼下身边这些人来说,刘子政对土墙的修建,最为了解。
  朱慈烺微微点头,土墙修建完全,各种物资准备齐全,就算西南外城轰塌,建虏也无法入城。不过这并不表示西南外墙就可以被放弃,土墙毕竟是土墙,能否经得起建虏排山倒海、不惜一切的攻击,朱慈烺连同参谋司的诸位参谋,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如果有可能,还是要坚守西南外城墙。
  另外,在炸城失败之后,建虏士气已经低落,现在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重炮之上,如果此时,明军忽然出击,击毁那三门重炮,就建虏的士气,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就算黄太吉和多尔衮,再想拿下通州,建虏众将怕也是难以从命了。
  反之,西南外墙轰塌,建虏低迷的士气,说不定重新会被激发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