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1227

  崇祯开始工作。
  早朝虽然顺利,但弹劾京营贺珍和张纯厚的奏折,却雪片般的送入内阁,这些弹劾贺珍和张纯厚的勋贵,没有一人敢在朝堂上公开发难,只敢在奏折里发泄怨气——毕竟谁都知道,贺珍张纯厚所为,奉的是皇太子的命令,在朝堂上攻击二人,就等同于公开同皇太子做对。勋贵们掂掂自己的份量,都不敢这么做。
  大明朝朝政的处理,照程序的先后分别是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皇帝御览、一套流水线般的过程,贺珍和张纯厚是京营将官,而京营是天子亲军,内阁无权处理,整理之后,就交到司礼监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之心和首席秉笔太监王承恩,都是朱慈烺的拥趸,对勋贵们的机心一眼就看透,虽然不屑,但还是把所有弹劾贺珍和张纯厚的奏折交到了御前。
  崇祯看了一言不发,全部留中。
  坤宁宫。
  除了周后,懿安张太后也在场,张太后是天启帝的皇后,朱慈烺的伯母,从小就对朱慈烺很是爱护,虽然昨日朱慈烺打了她的娘家人,但她却没有丝毫的异样,见到朱慈烺依然是问长问短,眼神里都是慈爱。
  朱慈烺跪拜行礼,请安问好,抬头之间,却见母后眼睛里有泪光。
  “几日不见,春哥儿又长高了许多,”张太后欣慰的笑:“如今又到宫外居住,有了自己的府邸,已然是大人一个了。昨日在朝堂,还说了那么多高明的见解,哀家听了,真是不敢相信呢。”
  “高明什么?整个朝堂都被他搅乱了……”周后轻轻捏起帕子,轻按眼角。
  “朝堂本来就很乱,春哥儿搅合一下,哀家倒觉得正好,也让朝臣知道,咱天家也不是没有人。”张太后笑:“春哥儿,到哀家身边来,哀家要好好看看你。”
  被张太后牵着手,朱慈烺忍不住的就脸红了。
  张太后和周后都是笑。
  “如今你住宫外了,以后要经常回宫看你母后和哀家,听见没有?”张太后叮嘱。
  “是。”
  张太后转对周后,笑:“几日不见,春哥儿不但长高了,而且越发的成熟稳重了,哀家都不敢相信,这还是过去那个一说话就脸红,缠着哀家要糖吃的小孩儿吗?”
  朱慈烺脸更红。
  张太后和周后笑的更开心。
  这时,长平公主和定王朱慈炯来了。有长平公主的加入,殿中气氛立刻就活跃了起来,长平公主叽叽喳喳的说,将两位太后逗的合不拢嘴,周后命人端来汤点,给三人食用。周后又问了朱慈烺一些信王旧宫的事,信王宫是她的旧居,虽然只住了两年,却也颇为怀念。
  吃完了汤点,朱慈烺以公务为由告辞。
  “去吧,京营之事你不必顾忌,该怎么就怎么做,只要能练出一支精兵,出再大的事,也有你母后和哀家为你顶着!”张太后说。
  她指的当然是她那个不成器的娘家人。
  和周后一样,张太后贤惠识大体,也是一个颇为贤德的皇后。
  明末的几个皇帝虽然都差强人意,但所用的皇后却都很贤德,不止明末,有明一代的皇后,都端庄恭俭,贤惠有德,鲜有飞扬跋扈,干涉朝政之人。
  “谢太后!”
  朱慈烺心中感动。
  昨天教训那三个不守军纪的将官,他事先并不知道其中一人是张太后的娘家人,如果知道,他一定会想办法转圜。等到李若链把三人揪出来,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朱慈烺走出坤宁宫,刚要上轿离开,身后脚步声响,长平公主追了出来,很认真的问:“太子哥哥,我什么时候可以去你家里玩?”
  朱慈烺转头笑:“随时都可以。”
  “太好了!”长平公主雀跃不已,忽然又黯然:“可母后不许我出宫啊。”
  “你可以想办法呀。”
  “怎么想啊?”长平公主愁眉苦脸,忽然眼睛一亮,抓住朱慈烺的袖子,摇了两下,撒娇的说:“太子哥哥,你最聪明了,你帮我想一个办法好不好?”
  朱慈烺在她耳朵边小声的说了两句。
  长平公公听的眉飞色舞:“咯咯,我明白了,太子哥哥,你太聪明了!”
  ……
  徽州。
  狗儿幽幽的醒来。
  脱离丐帮,夺了大王的倭刀之后,他一路南下,向南京而去。想着北方兵乱,南方富裕,应该能有一条活路。
  但不想人算不如天算,刚走了半日的顺畅路,就在官道上遇上了一股乱兵,不知道是官兵还是流贼,总之是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即便是乞丐也不放过,眨眼间官道上尸横遍野了。他见势不妙,撒腿就跑,身后两骑对他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被追上,他一咬牙,沿着官道旁的山坡就滚了下去……
  山坡太陡了,虽然摆脱了追兵,但狗儿却也被摔的头破血流,幸好一个树桠子把他夹在半山坡,不然直接摔下去,估计就死翘翘了。狗儿很恐惧,只觉得自己要死了,拼命喊救命但却没有人听见,一直到后半夜,他终于是恢复了一点力气,奋力推开树桠子,顺着陡坡慢慢地滑了下去,喘息了几口,刚想要挣扎的站起来,忽然天旋地转,又晕过去了。
第一百零一章
四朝老监
  再一次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隐隐听到一阵车轮碾压地面的声音自远处的土坡转角处传来,还听见有人说话:“老爷,离庐州只有二十里了……”
  巨大的求生欲使狗儿爆发出了无穷的力量,他猛然站起来,向车轮的方向伸出右手,发出了一声凄惨的嘶喊:“救命啊——”
  喊完,他就又晕过去了。
  再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一辆乱草铺就的马车里,车轮辚辚,正在向某个方向前进,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冲他笑:“醒了啊,喝口水吧。”摘下腰间的水壶,递到他面前。
  狗儿双手捧着水壶,咕咕就往嘴里灌。因为太急,差点就呛着呢。
  “慢点喝慢点喝……”中年人眼神里带着感叹和怜悯。兵荒蛮乱,到处都是这样的人。百姓……苦啊。
  这中年人叫郑家富,是庐州知府郑履祥的管家。郑履祥原本是XX知府,得了朝廷的调令,前往庐州赴任,在官道旁的小路上,恰巧遇见了头破血流的狗儿,郑履祥救下狗儿,并且帮他包扎了伤口。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个时代很多文人都懂得医术。
  狗儿摸摸头,发现已经缠上了厚厚的纱带,大腿和手臂擦伤的地方,也都抹上药,心下顿时大安,知道自己这条命是捡回来了。慢慢坐起来,发现整支队伍大约有二十人左右,大部分人都配有腰刀,护卫着中间两辆带车厢的马车,想必救自己的郑知府,就在其中一辆马车上。
  “你叫什么名字?”郑家富笑问。
  “我……”狗儿犹豫了一下,回答:“我叫刘志。”
  郑家富点头:“哪里人?”
  “我……徽州。”
  “听口音不像啊。”张家富像是随意问,但隐隐却又有别的意图。
  刘志表情哀伤。“是,我四岁爹娘就走了,一个人飘在各地要饭,哪的话都会讲,现在我也不知道我是哪里的口音了。”
  郑家富点点头:“看你身体还不错,何必要饭呢,想不想找一个正经吃饭的地方?”
  刘志默然。
  见刘志好像是想起了伤心事,郑家富体贴的不再问。
  庐州城到了。
  庐州就是现在的合肥,虽然彼时尚没有安徽省,也就没有安徽首府合肥,但庐州的繁华却已经不亚于太原济南这些地方,又因为城墙坚固,称之为铁城。郑履祥即将就任庐州知府,还没到城门口,就有当地官员和士绅在道边迎接,一番客气,郑履祥进城。刘志也跟着沾光,不但吃了一顿好的,还得了五钱碎银子的赏钱。原本刘志并不打算在庐州久留,他向往的地方是南京,不过当郑家富再一次问他要去哪里?愿不愿意留下来做郑府家丁之时,他想了一下,答应了,他已经默然过一次了,如果再拒绝,他担心张家富会不给他换药,那一来,他的伤一时就好不了了。
  原本只是权宜之计,伤好后他就会拍屁股悄悄走人,不过一次意外的偶遇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小姐,他叫刘志,就是我们来时路上救的那个人。”两个小女生在园子里出现,一人小声的说。
  “是他啊,我想起来了。”
  一个眉清目秀,肌肤白皙的女生看了刘志一眼,目光里满是善良,对刘志的直视丝毫没有生气,淡淡笑一下,转身走了。
  刘志呆在原地,久久不能动弹。
  ……
  京师。
  紫禁城有九千多间房子,除了皇上皇后两个贵妇张太后老太妃和几位皇子公主的住处外,尚有很多无人居住,但仍需日日打扫的宫殿,此时,朱慈烺正站在一处宫殿的门前,望着一个在不远处回廊里清扫的老太监。
  青色袍子,头发斑白,手里的扫帚不急不缓的扫过。
  这就是褚宪章所说的那位叫刘若愚的老太监。
  田守信走过去,小声说了一句。
  刘若愚赶紧扔了手里的扫帚,走过来拜见。
  “奴婢刘若愚拜见太子殿下!”
  刘若愚深深拜伏在地。
  “刘公公免礼,我有几件事想要跟你谈谈。”朱慈烺笑。
  “是。”刘若愚站起来,毕恭毕敬,眼神里满是惊疑和惶恐。
  经历了万历、隆庆、天启、崇祯四朝的内宫风云,又在诏狱里待了一年,他早已经看透红尘,心如死灰,能在宫中扫地而没有死在诏狱中,对他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他不敢再有什么奢望,更没有想过自己还会有被重起的那一天,因此,当皇太子忽然在他面前出现,还称他为刘公公,他心中的惊惧惶恐可想而知。
  所有人都被支的远远,只朱慈烺,田守信和刘若愚三人留在原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