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7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2/1227

  军旗之下,已经安营扎寨的左良玉举着太子送给他的千里镜望了很久,然后一言不发,返回中军帐。
  众将聚到中军帐,一起议事。
  事情已经很明显,对面出现的流贼。乃是张献忠派出的拦截之兵,为的就是阻止官军南下,救援岳州。从军容军貌看,虽然并不是流贼最精锐的部队,但应该也是有一定战力的——艾能奇在张献忠的几个义子中,以勇猛而著称,他带领的部队,应该不会太弱。
  何况还有蔺养成马回回等几个老贼。
  就战略来说,如果能迅疾击溃艾能奇最好,那一来,就可以驰援岳州,同时的,也可以彰显左营的军威,一旦形成僵持,艾能奇在羊楼镇筑起阵地,事情就不妙。
  但取胜并不容易,四万对十万,左营非付出巨大代价不可。
  胜了当然是大功,但万一不胜,他左营可就彻底玩完了……
  营中众将都知道,左良玉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没有把握的仗,他是从来不打的,因此按兵不动,等太子的主力,就成了众将一致的心思。
  “小心戒备,严防敌袭。”
  最后商定的不出意料就是这八个字。
  众将退下,各去布置。
  左良玉独自在灯下踱步。
  他记得太子殿下那一句话,“如果是小股流贼,将军替我吞之,如果是献贼主力,将军替我拒之……”这话听到左良玉心中,其实挺不是滋味的,他左营原是剿贼主力,遇上流贼,从来都是督抚们求着他,要他“一口吞之”,他那时颇为烦躁,又十分鄙夷,觉得督抚们根本不知兵,流贼势大,那有那么容易一口吞之?
  现在太子降低对他的要求,他反倒是被鞭策了一把,想要一口吞之,给太子看看,让太子知道,他左昆山绝不是浪得虚名!
  不过心里虽然豪气,但真正面对艾能奇的十万流贼,他心里还是打了鼓。
  他左良玉不能败,里里外外很多人都盯着他、恨着他呢,如果败了,他必将一无所有。
  左良玉倒不是贪图富贵和平贼将军的虚名,他只是不甘,不甘自己戎马一生,最后什么也不能落下,变成他人的笑柄。
  ……
  次日,左良玉和流贼就在羊楼镇对峙,其间,双方侦骑连续发生小规模的战斗,官军骑兵皆占据了上风,随着一个接一个胜报,左良玉的心情好了不少,他犹豫着,是否要在太子到来之前,和流贼来一场规模可控的战斗,取得一场货真价实的胜利呢?
  但就在左良玉犹豫间,流贼探骑已经全部撤回了羊楼镇,不再和官军纠缠。同时挖掘壕沟,设置拒马,构建营寨,做出了死守羊楼镇一线的模样。
  如此一来,左营想要进攻,就需要付出更多代价了,左良玉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放弃。
  “太子殿下到哪儿了?”左良玉问。
  过去他左良玉的兵是剿匪主力,是众人的倚仗,但想不到有一天,他也要倚仗别人。
  “太子殿下距此已经不过三十里了~~”
  “二十里~~”
  黄昏,令骑不住来报。
  羊楼镇东面的官道上,烟尘大起,车马辚辚,旗帜连绵不绝,太子主力的大军,赶到了。牛成虎的秦兵营在前,太子的京营在后,连日的行军之中,各部将士虽然都有些疲惫,但精神却都非常好,从武昌出征前,太子补发了饷银,犒赏了全军,全军士气高昂。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左良玉率领左营众将,前出十里迎接。
  “都平身。”
  虽然天色已经渐黑,虽然风尘仆仆,但朱慈烺连气都顾不上喘。和左良玉见面,剪短问了一些羊楼镇的情况之后,就翻身上马,向羊楼镇疾行,天黑时,他来到了左部大营,近距离的观望羊楼镇的流贼。
  一路,左营众将小心跟随,在他们眼中,白衣白甲,盔上系着孝带的年轻太子,神色冷峻,英气不凡,和开封之战时的初次领兵相比,现在他的太子,俨然已经是成竹在胸,天威不可侵犯了。
  登上搭起的小木台,朱慈烺向对面远望,他看到,流贼的营帐层层叠叠,在羊楼镇周边展开,正堵住了大军前进的道路,而在大营的前面,流贼挖掘了不少的壕沟,摆放了大量的拒马和鹿角,作为防御中心的羊楼镇,竖着一面高大的将旗,隐隐能看到献字。
  献营只有献旗,并没有领兵将领的单独名号,因此只看旗号,很难分辨对方主将的名姓。
  天色黑下来之后,流贼首先亮起了火把,侧耳静听,隐隐还能听到对面的人喊和马嘶之声……
  因为天已经黑,千里镜效用不大,朱慈烺放下千里镜,一脸沉思……
  昨日,通过水路快船,他先后收到了刘孔昭的捷报和刘肇基的军报,对岳州军情,已经有了完全了解。
  四天前,南京水师顺利抵达岳州,控制了岳州江面,刘孔昭在捷报里说,他南京水师浴血奋战,击溃了流贼水军,刘肇基却说是岳州水师和长沙蔡道宪的功劳,这个时候,朱慈烺没有时间追究刘孔昭虚报之罪,相反,他还亲自写了一封回信,鼓励刘孔昭,令他再接再厉,封锁长江江面,务必不使一个流贼逃过长江。
  而对于流贼对岳州的猛攻,他对刘肇基只有两个字:“坚守!”
  刘肇基和刘孔昭在军报里都说,献贼张献忠亲自指挥攻城,日夜不停,又说有大批兵马向东北方向而去,结合眼前的情景,一切就都对上了——在南京水师抵达岳州,控制江面之后,张献忠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路,那就是强攻岳州,而为了避免被官军掏取后路,于是就派了艾能奇带兵阻截。
  如果艾能奇能顶住官军,坚持到张献忠攻陷岳州,那么,张献忠就算是逃出了生天,如果不能,艾能奇的大军将会在张献忠之前覆灭。
  就营帐和火把数量来,艾能奇率领的流贼在十万人左右,只是因为天黑,看不出有多少战兵,又有多少是裹挟的百姓?
  ……
  这中间,左良玉将今日的一些战况,向太子禀报。
  今日又抓了两个舌头,进一步的确定了流贼将领、兵马和粮草情况,又说对面并不只有艾能奇,还有从咸宁败回的刘文秀——刘文秀在南明时被封为蜀王,军事能力虽然不如李定国,但却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总体来说,艾能奇加上刘文秀,对面流贼的实力并不弱,左良玉隐隐也是在为自己辩解,他为什么没有主动出击,而是要等太子的主力了。
  听完,朱慈烺微微点头,然后转向站在身后的一名中年文士:“玉铉先生怎么看?”
  正是前五省总督,被朱慈烺临时任命,和抚宁侯朱国弼、监军御史杨尔铭一起节制大军的陈奇瑜。
  陈奇瑜,字玉铉。
  从一个戴罪之身的阶下囚,被太子提到军中,虽然没有正式的职务,却可以和抚宁侯监军御史一起节制数万大军,对陈奇瑜来说,可谓是拨开云雾见日月,生命重见光辉了,因此,从授命的那一刻起,他就兢兢业业,一点都不敢大意。太子的脾气他还不太了解,但陛下的用人之术他却太有体会了,如果他不能在军中建功,即便有太子保荐,陛下也会再一次的将他投入诏狱,就如侯恂一样。
  因此他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更何况,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只要表现的好,还怕未来不能飞黄腾达?
  听到太子殿下问,他立刻拱手回答:“殿下,从营帐看,对面流贼颇有一些章法,带兵的贼首,应该是有所能力,因此,臣赞同昆山将军的分析,对面流贼,我们不可小视。”
  朱慈烺却是若有所思,说道:“回帐吧。如何战,明日再议。”
  众将相互一看,微微惊奇,这不像是太子殿下的急脾气啊,难道太子殿下有什么疑虑?
  刚回到帐中,兵部的塘报就送到了。
  朱慈烺看完,微微苦笑,将塘报交给陈奇瑜。
  “建虏破了中后所?”陈奇瑜看了几眼,脸上露出惊色。
  朱慈烺点头:“今年初,兵部就提醒范志完和吴三桂,令他们早做准备,两人信誓旦旦,想不到还是丢了一处。不过也还好,只丢了一处,多尔衮迅捷来,又迅捷去,为的只是立威,短时间之内,应该不会再骚扰宁远了……只是苦了中后所的两千将士。”
  说罢,长长一叹。
  ……
  对面。
  羊楼镇。
  “军师,你说朱家小儿会上当吗?”张献忠的声音有点焦灼。
  这是他生命中的又一次赌博,如果失败,他又得落荒而逃,被官军追着跑了。
  “大帅放心,除非朱家太子不想救岳州,否则他一定会上当,今晚他刚到,不明情况,不会攻击,等到明日上午,看清我义军军情之后,他一定会发动进攻的。”军师汪兆麟为张献忠宽心。
  张献忠点点头:“左良玉那娘求的,被额老张吓破胆了,额原本以为,他不等朱家小儿,会独自进攻呢,想不到他竟然是怂了。”
  “那岂不是正好?如果左良玉进攻,我义军败露了实力,说不定会被朱家太子看出破绽。”
  “就看明天了……”张献忠咬着牙,抬目望向羊楼镇东北方向的两座山峰……
第九百七十九章
山中伏兵
  ……
  这一夜,朱慈烺睡的很晚,他站在地图前,久久沉思,脑子里面一直在想两个名字,一个张献忠,一个李定国。
  这两个都是明末的风云人物,也都是危险人物,张献忠坑了杨嗣昌,李定国坑了吴甡,就谋略来说,朱慈烺自认是不如杨嗣昌和吴甡的,他唯一胜过他们两人的,就是穿越历史而来的史书、科技记忆和身为太子国本的天然优势,另外,因为是穿越者,知道张献忠和李定国的厉害,也是他略占优势的地方。
  有杨嗣昌和吴甡在前,他必须更加的小心谨慎。
  此时,在对面羊楼镇,领兵的既不是张献忠,也不是李定国,而是一个并不太出名的艾能奇。按理说,朱慈烺应该轻松才是,毕竟艾能奇只是以勇猛为名,论谋略和用兵,他比张献忠李定国都差得远。
  但不知道为什么,朱慈烺就是轻松不起来,他隐隐觉得,事情有点蹊跷。
  ——拦截之兵,关乎献营成败,就算张献忠亲自在岳州城下督战,脱不开身,也应该是派李定国才对,怎么会是艾能奇呢?
  难道艾能奇是张献忠的弃子?
  但如果艾能奇败的太快,张献忠岂不是把自己也弃了?
  会不会情报有误,对面并不是艾能奇,而是李定国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