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1227

  佟瀚邦拨马离开。
  杏山撤退能不能平安撤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被建虏所察觉,不然建虏骑兵大出,急急追击,杏山怕是难以撤退,而从今天下午在杏山城外遇见建虏侦骑的情况看,建虏对杏山盯的非常紧,即使是深夜,也难保不会有侦骑,因此佟瀚邦非常警惕,他亲带着一百精骑,分成十队,在杏山前方游弋警戒,预防建虏侦骑的临近,剩下的四百骑兵则是提前撤退至马蹄坡,在坡上列阵布防。
  杏山军民从城中撤退而出,虽然事起仓促,但有马绍愉的督军,整个过程还算是有条不紊。
  暗夜漆黑,夜风冰冷,建虏侦骑始终没有出现,或许是因为今夜太冷太黑,建虏侦骑好像也是偷懒了。一个多时辰后,杏山军民都已经从城中离开,寒风中的佟瀚邦暗暗松了口气。
  但就在这时,他身边的一名亲卫忽然跳了起来:“协镇,你快看!”
  佟瀚邦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过去,脸色立刻就变了。
  杏山城,火光冲天!
  ……
  京师。
  南海子,大明的皇家猎场,位在京城南二十里,旧为下马飞放泊,内有晾鹰台。永乐十二年增扩其地,占地广阔,只围墙就有一百二十里,因其位于皇城之南,与紫禁城北面的后海、什刹海相对而定名。清朝时也称南苑,明清两代都把该地作为专供皇室、官僚行猎和操兵习武的围场。
  武骧左卫的五百精骑已经在南海子等候。
  虽然已经是朱慈烺的卫队,也见过了军容,但对武骧左卫的真实战力,朱慈烺尚没有了解,此次南海子之行就是他了解武骧左卫的第一步。
  长久以来,朱慈烺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如何才能在野战中打败强悍的建虏骑兵?
  传统步兵守城自保尚可,与骑兵野战则等同于送死。
  大规模的火器部队,装备先进的火铳甚至是斑鸠铳,自然是克制骑兵的利器,也是建军的方向。但这并不足以彻底击败建虏,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不论卫青霍去病北却匈奴,还是大唐大破突厥吐谷浑,这两次彻底击败游牧民族,令其无从翻身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汉唐都拥有了一支足可与对手争锋的精锐骑兵。
  也就是说,骑兵对骑兵,才可克制游牧民族的最好办法。
  有精锐骑兵,再有强大的火器,歼灭建虏不是难事。
  但对大明来说,拥有一支精锐骑兵实在是太难,最大的难点就是没有优良的战马。汉唐之时在国中都有马场,每年都可以产出战马,又或者可以从其他部落购买,大明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不但没有牧场产马,连购买优质战马的地方都没有,每年只能通过山西商人从蒙古人手中购置劣马,而付出的代价是山西商人将大批的战略物资送到了关外。一来一去,大明吃亏更多。
  现在,朱慈烺已经请汤若望联络在京的西洋商人,希望通过西洋商人将欧洲的战马引到大明来,有了战马,有了南海子的草场,大明就可以逐步摆脱战马被蒙古和建虏人所控制的窘境。虽然欧洲战马代价很高,跟大明战马改良混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但这件事必须做,一年不成就两年,两年不成就五年,总之,一定要做成。
  武骧左卫是火种,南海子是起点,远远望着南海子,朱慈烺豪气顿生。总有一天,他要率领精锐骑兵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北,跟建虏来一场大决战!
  进入南海子,首先看到的就是大片的湖泊,因为初春未春,所以眼中看到的草地都还是枯黄一片,寒风一吹,颇有塞外孤烟,苍茫萧瑟之感。极目远望,前面的小山顶上立着一根帅旗大纛。还有白鹤旗、四方神兽旗扬风飘杨,更远处的森林中,隐隐有麋鹿在奔跑。
  “奴婢叩见太子殿下。”
  “臣拜见殿下。”
  御马监的三把手,提督太监张青和武骧左卫的指挥使宗俊泰上前迎接,朱慈烺令他们平身,然后在他们的簇拥之下走上小山顶。
  身披重甲,弓箭长枪的五百铁骑已经在山坡下列阵而立,风卷大旗,鸦雀无声,连胯下的战马都是静悄悄。朱慈烺仔细检阅军容,尤其注意观察战马,发现武骧左卫使用的五百战马都体格强健,马匹身上还覆有铁甲,马上将士都是笠盔鳞甲,弓箭长枪装备齐全。
  现在大明最精锐的骑兵非辽东的关宁铁骑不可,但祖大寿投降,剩下不多的关宁铁骑都被吴三桂掌握,这一次松山之败,关宁铁骑元气大伤,短时间之内难以恢复,加上朱慈烺穿越而来,知道关宁铁骑名义虽然是大明军队,但其实却有“割地军阀”的意味,朝廷使用起来并不是太顺手,因此建立一支忠心朝廷,英勇善战的精锐骑兵,是朱慈烺急迫的愿望。
  检阅完毕,朱慈烺点点头,示意可以开始了。
  “射!”
  “再射!”
  “冲!”
  “回!”
  鼓声雷动,宗俊泰挥舞不同的小旗发布不同的命令。
  “杀!”
  武骧左卫先是弓箭齐发,嗖嗖嗖嗖,将前面树立的稻草人射成了刺猬,接着铁骑分成三波冲锋,马刀雪亮,喊杀震天,马蹄滚滚之中,整个大地好像都被震动了。但朱慈烺看重的却不是这些热闹的场面,他着重观察的是,武骧左卫射箭的距离有多远?冲锋或者后退时,阵型是否能始终保持齐整?
第一百二十四章
爱马之人
  总体看来,武骧左卫的战斗力还是有的,马上射箭的距离大约在六十步,有几个人还能射连珠箭,这个成绩强过一般的大明骑兵,但跟建虏精锐相比,但还是差了不少。
  建虏精锐骑兵马上射箭的距离在七十步以上,最精锐的射手甚至可以射到九十到一百步。
  一百步,已经是鸟铳的射击距离了。
  弓箭之后就是冲锋。
  五百铁骑的集体冲锋时山呼海啸,气势凌人,但缺点也暴露了出来,那就是只两个来回的冲锋,阵型就保持不住了,不但战马厮嘶乱叫支持不住,就连那些身披重甲的武骧左卫的将士也有点气喘吁吁了。
  对武骧左卫的表现,朱慈烺虽不满意,但可接受,毕竟武骧左卫长期宿卫皇宫,并没有上阵杀敌,冲锋陷阵的机会,能表现出如此战力足以说明,武骧左卫没有松懈,仍然是一支可战的精兵。
  后来朱慈烺才知道,武骧左卫虽然在宫中四卫中排名最尾,但精锐程度却是最好的,为了他的安全,崇祯把最精锐的一支卫队派给了他。
  宗俊泰对属下的表现很不满意,他纵马过去,一边骂一边挥舞手里的马鞭,将刚才那两支没有保持住阵型的小队抽的呲牙咧嘴。“废物!给老子再来,再来!”身为武骧左卫的指挥使,平生第一次离开皇宫,去守卫宫外的信王府,乍看起来好像是远离了权力中枢,但谁都知道这是宗俊泰的巨大机会,只要表现的好,能被朱慈烺重用,朱慈烺一旦登基,他便是从龙之功,前途不可限量,因此宗俊泰拼命表现。
  鼓声擂动,两支小队再一次的冲锋。
  一直将这两支小队练的疲惫不堪,战马都快要立不住了,宗俊泰这才罢休。
  朱慈烺没有阻止,宗俊泰现在所做的,正是他所要求的,从现在前,武骧左卫必须加大训练强度,不说跟建虏精骑站齐,但起码要超过关宁铁骑。
  演练进行了一个上午,直到中午时分才结束。
  朱慈烺走下山坡,亲自来到将士们的面前。
  所有将士都下马,大汗淋淋的站在马前,等待朱慈烺的训话。
  “你叫什么?”
  朱慈烺走到一名刚才在折转冲锋中挥舞大旗,始终冲锋在前,表现抢眼的骑兵面前。
  “臣江思威!”那骑兵大声回答,他虎背熊腰,虬髯胡须,是一名骑兵百户。
  朱慈烺微笑点头,目光看向他的战马,赞道:“好漂亮的一匹马,我能摸摸吗?”
  见皇太子称赞自己的战马,江思威受宠若惊,牵起马缰,激动的道:“它很温顺的,殿下你可以随便摸。”
  马鬃毛很长很厚,皮肤更是柔滑,朱慈烺轻摸它的颈部,感觉它血管的涌动,战马刚开始有点紧张,但很快就放低了鼻子——这是温顺的表示。朱慈烺微笑的轻拍一下它的颈部,对它的顺从表示奖励。
  朱慈烺原本不识马,但田守信对马匹颇有研究,教了他不少,加上他有空就练习骑射之术,驾乘的又是一匹烈性的西域名马,时间长了,对御马之术也有了一些心得。
  “我看你的马比他们的都雄壮,是马种不一样吗?”朱慈烺笑问。
  “不,都是蒙古马。”江思威恭恭敬敬的回答。
  “那你的马为什么跑这么快?”朱慈烺问。
  “这个……”江思威支支吾吾。
  旁边一个军士笑着替他回答了:“殿下,江百户把他的战马当儿子养呢,好吃好喝都要先喂马,昨天小的还看见他买了十文钱的黄豆,悄悄喂给他战马了。”
  旁边的军士都笑了。
  江思威脸涨的通红。
  朱慈烺明白了,看来江思威不但是猛士,而且还是一个爱马之人。
  想明白这一点,朱慈烺心中一动,想着或许可以给江思威换一个工作。
  江思威之后,朱慈烺又问了几个令他印象深刻的骑兵的名字,微笑勉励大家一番。
  人员的事情处理完毕,朱慈烺把南海子的主人、御马监的三把手、提督太监张青叫到面前,向他询问御马监战马饲养和训练的情况。
  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建虏,只靠火器是不行的,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如卫青霍去病那样,不管建虏逃到那里,都要追击到底,如此才能把袭扰大明百年的大患连根拔起。而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就必须有强大的战马,而战马要强大,除了马种优良、有优良的草场之外,马匹的饲养也很重要。
  前两个条件,大明现在还达不到,只能先改善第三个条件。就如江思威的战马,同样都是蒙古马,因为江思威用心照顾,他的战马不但比他人的雄壮,而且跑的也更快。
  按照现代畜牧业养殖资料,一匹马一年约需要1,8吨的饲料(这是现代技术养殖,古代的需要量更大,估计不会小于2吨)。适合马匹的牧草是禾本科和豆科,高粱麦秆之类的并不适合战马,战马喜欢吃含纤维较少的优质谷草和青草。
  但吃青草只是让马活着而已,要想披挂重甲冲阵,往来冲锋而不疲惫,马匹必须上精料,如谷物、豆饼、苜蓿、粗盐、甚至晚唐五代中国武人最嚣张的那会儿,有在战斗间隙用粗糖来给马匹恢复体力的土豪行为存在。有了精料的补充,战马才能承载着身披重甲的骑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一句话,饲养战马的代价是相当高的。
  现在大明连人吃饭都有困难,根本没有多余的精粮喂食战马,只能想办法改善草料。
  所以即使是武骧左卫的战马,也难以吃到粮食的精料。
  张青滔滔不绝的讲,对马经颇为精通。
  在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御马监的地位就仅次于司礼监,司礼监代皇帝审批阁票,与内阁对柄机要,实为“内相”;御马监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枢府”。外出监军的太监也基本出自御马监,京营之中也有御马监的监军太监,不过朱慈烺抚军京营之后,那几个太监都空挂其名,无人敢对京营事务指手画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