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0/1227

  采煤是一件危险而繁重的工作,据朱慈炯所知,到现在为止,那些被俘的建虏和蒙古俘虏,已经死了大约三分之一了,小部分人是累死,大部分都是死在了井下的各种突发灾难之中。
  这些人身体里积蓄了太多的仇恨,像魔鬼一样,一旦将他们放出来,他们会不会反弑,从而惹出大乱呢?
  像是看出了定王的忧虑,李守錡缓缓道:“殿下不必过于担心,不需要多,只有从中取出一百人即可,纵是想乱,一百人也乱不到哪里去。再令那个伪贝子博洛为首领,告诉他,杀了太子,就放他们父子四人回辽东,如果杀不了太子,他们四人皆死。博洛的父亲阿巴泰和两个兄弟,都在还我们手中,他不敢不从。而建虏人弓马娴熟,又极端仇恨,虽只有一百,但却有千人的威力,太子轻骑返回,日夜兼程,必然是疲惫不堪,更何况有心算无心,双军交战,暗夜突袭,他绝不是博洛的对手!”
  “但,博洛,会信吗?”朱慈炯疑。
  李守錡面无表情:“信不信也没有关系,建虏人都恨太子入骨。以博洛的性子,如果有机会能杀太子,一雪前耻,他是一定不会放过的,哪怕事后被我们灭口,也足以荣耀他们的门楣了,因此,他不会犹豫。”
  朱慈炯的脸色又燃烧了起来,他踱了两步,咬牙切齿的说道:“驱虎吞狼,恶人杀恶人,就这么定了!只是须得机密,决不能被他人知道!”
  “殿下放心,老臣已经令阳武侯安排妥当了。又从萧汉俊那里借下来了信鸽,一会就可以令人拿了密令,携带信鸽,前往真定府,途中他们会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会和,由骆养性具体执行。但是太子出现,立刻飞鸽传书,通知京师,我等放出博洛等建虏,准备伏击即可,如果太子没有轻骑归来,自也不用动用博洛等人。”李守錡道。
  朱慈炯咬牙点头。
  ……
  暗夜里。
  马蹄声急促,七八个黑衣骑士,离了京师,往真定府而去。
  而京师上空,乌云滚滚,一场大风暴,正在夜晚之中,急剧酝酿。
  ……
  又一日。
  天色阴沉。
  时而霏霏小雨,时而又大风,京师街道上没有什么人,只行者匆匆,街道两边的茶馆和酒肆里,却人头攒动,百姓们都在小声议论着陛下的病情和太子的一些消息,议着议着,就听见有很多人激动的喊:上苍有眼啊~~
  ……
  东缉事厂。
  李晃正在整理密档,忽然脚步声急促,一个东厂番子急匆匆的地奔了进来,到他面前躬身行礼:“公公,厂督召你。”
  “恩。”李晃抬起头,一边起身一边问道:“可知是什么事?”
  东厂番子犹豫了一下,低声道:“今日上午,京师忽然出现一股不明流言……”
  “流言?”李晃假装惊讶,站住脚步:“什么流言?”
  “有流言说,太子殿下并没有遇害,此时正率领大军返回京师,前几天传回的遇害消息,是有奸人作祟,想要谋夺太子之位。又说,宫中有奸人想要谋害陛下……”东厂番子道。
  “有这等事?”李晃“大惊”,加快脚步,急急往前面大堂奔。
  ……
  东厂大堂。
  精忠报国的匾额下。
  王德化正焦急的踱步。
  两个提刑太监和四个东厂番子都在堂中跪着。
  李晃急步进入大堂,到王德化面前,撩袍下跪:“见过干爹。”
  王德化却没有令他起身,而是站住脚步,凶狠瞪着他:“从昨日下午开始,京师就有奸人在传播流言,你知道吗?”
  “儿子刚刚听说。”李晃如实回答。
  “你是干什么吃的?定王殿下令咱们紧盯京师内外,现在却出了这档子的事,昨天下午发生的事情,今早才知道,你让咱家怎么向定王殿下交代?”王德化怒。
  李晃急忙叩首:“儿子有罪!”
  王德化踱了几步,用他公鸭嗓子尖叫道:“太子没死,自己从九宫山中走出来了,现在正带兵归来,锦衣卫的密报是假的,哼哼,怎么可能?太子党编织的谎言,不但拙劣,而且可笑,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不会相信的……”
  一边冷笑,王德化一边咬牙切齿。
  显然,他是不相信的。
  又或者,他不能让自己相信,他自认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并且已经做出了最聪明的选择,除非是有铁一般的事实和证据,摆在他面前,否则,他是不会走出自己亲手堆砌起来的城堡的。
  因为那意味着一切都荡然无存,他不但没有了荣华,怕是小命也难保,因此,他坚决的不相信。
  李晃默默。
  他知道,王德化已经是不能回头了。
  王德化尖叫:“抓!抓!但敢散播流言者,都给咱家抓起来!交由顺天府衙……不,由锦衣卫处置!”
  李晃领着两个提刑太监和四个东厂番子,一齐拜伏在地领命:“是!”
  王德化哼了一声,急步负手而走。
  “送干爹。”
  李晃在此拜伏相送,他知道,王德化一定是进宫,去见定王了。
  等王德化的脚步声远去,李晃慢慢抬起头,目光深沉和冷静……
  ……
  中午,天色依然阴沉,但街上的行人却渐渐多了起来,但忽然的,五城兵马司的士卒和东厂锦衣卫的缇骑忽然出现在了街头,开始大肆搜捕传播流言之人,一时鸡飞狗跳,哭喊一片。
  ……
  端方殿。
  刚刚从内阁值房归来的定王朱慈炯还没有坐定,就听见脚步急促,一个青衣太监疾步匆匆地走了进来。
  却是定王身边另一个贴身太监吴胜。
  原先的贴身太监何成,他的干儿阮文亮,竟然是他人的耳目,这件事爆发出来后,定王十分愤怒,虽然何成是无辜的,但失察之责是跑不了的,定王一时不想见他。这两日都是吴胜在身边陪侍。
  吴胜脚步匆匆,脸上微有惊慌,向定王行礼之后,小声说道:“殿下,京师今日有不明流言……”
  “什么流言?”
  吴胜小声回答。
  听完后,定王脸色大变,因为惊恐,他五官都感觉有点扭曲,随即大叫:“快,叫襄城伯!”
  ……
  内阁值房。
  内阁五辅一人占据一张桌子,正按部就班的处置各地送来的奏疏,因为定王为储的分歧和素来的积怨,现在周延儒陈演黄景坊是一方,蒋德璟和范景文是另一方,两方泾渭分明,除了一些不得不交流、征求意见的奏疏,其他时候,两方人谁也不理谁。各自一边,兀自怄气。
  宰辅们端着身份,保持冷战,但六部九卿和各个御史就不行了,他们纷纷上奏疏,对“好”和“好自”发表看法,联想当时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又或者是弹劾对手。
  今日最惊异的一封奏疏,乃是大理寺卿凌义渠所上,他在奏疏中,强烈支持三辅蒋德璟,联系前情和后景,他认为陛下不可能说好,说的应该是“好自为之”,不但警告定王,也是警告群臣!
  奏疏一送到通政使司,抄录分发出来后,立刻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每一个人都知道,好自的意思,必然就是:好自为之。
  这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贬义词,它清楚的透出了崇祯帝对定王的无奈和不满。
  众人虽然明白,但却没有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
  但想不到,却被凌义渠戳破了。
  这等于直接是打定王的脸啊。
  被陛下骂“好自为之”。定王何能为太子?又何能为大明的皇帝?
  在最后,凌义渠更是弹劾了首辅周延儒,次辅陈演,还弹劾了英国公张世泽、襄城伯李守錡这两个勋贵,说他们四人曲解圣意,谋图乱政,祸乱朝纲,乃是大明两百七十年来,最大的奸臣。
  奏疏送到通政使司,凌义渠的人却没有在朝堂出现,而是在家中端坐,等待东厂锦衣卫的缉拿。
  凌义渠的奏疏,一石卷起千层浪。
  朝堂轰动,很多人传颂凌义渠的奏疏,借机发泄不满。
  但凌义渠的奏疏刚出来不久,又有一封奏疏送入内阁,这一次,却是弹劾凌义渠以及内阁三辅蒋德璟和四辅范景文的。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当街袭杀
  同样义正辞严,亦是将三人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并引出当年于文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拥立景泰帝,击退蒙古鞑靼的往事,为周延儒陈演张世泽李守錡等人拥戴定王做辩解,更把蒋德璟比作是当年害明英宗失陷土木堡的权奸王振。
  王振是内监,将蒋德璟比作王振,可说是对蒋德璟的最大侮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