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4/1227

  潘永图的声音,在堂中回荡。
  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提到一个惩戒的字,只是勉励白广恩整饬兵马,严守边关,报效朝廷。同时还带来了慰劳的粮饷和美酒。
  白广恩暗暗松了一口气,心想又过关了,我有兵在,隆武帝投鼠忌器,终究是不敢处置我。
  “白总镇接旨吧。”
  宣完诏书,潘永图卷起来,面带微笑的看向白广恩。
  白广恩起身,双手接过,感谢皇恩,又假装为崇祯帝掉了几滴眼泪,随即设宴款待潘永图,潘永图婉拒了,但白广恩还是下令摆酒,为新君庆祝——紧绷了这么一个月,不管白广恩本人,还是下面的将官,都绷不住了,想要放松一下。
  酒席摆上。
  刚开始的时候,众人还能为崇祯帝肃穆,白广恩不但落泪,还哭嚎了几声,但很快,酒意上涌之后,一个个便都撕下了伪装,大吃大喝,美酒狂饮,完全将崇祯帝薨逝之事抛到了脑后。
  将官带头,军士们有样学样,进入夜晚之后,玉田城中到处都是吆五喝六、饮酒行拳的声音。
  总兵府中。
  白广恩喝到兴奋处,开始忘乎所以,不但吹嘘自己过往的英勇,连松山的败仗,都拿出来,炫耀了一番。
  众将高声拍马屁。
  谁也没有注意,不知道什么时候,参将梁甫先悄然溜走了。
  “干什么的?站住!”
  正高兴时,忽然听见大堂外面传来密集的脚步声,同时人影重重,堂中都是刀口舔血的武人,立刻知道有危险,守在堂前的白广恩的亲兵大声喝止,但却喝止不住,双方“叮叮当当”的战了起来。堂中众人一起跳了起来,想要找兵器迎战,但一半的人已经醉的站不起来了,更有人脚下不稳,撞到了酒桌,狼狈的摔在了堂中……
  白广恩倒还有些清醒,他猛地站起来,瞪着通红的醉眼,叫道:“梁甫先?梁甫先哪去了?”
  今日是梁甫先轮值,但是有变,应该是梁甫先应对。
  “卑职在!”
  听见一声大喝,梁甫先全身甲胄,腰悬长刀,一脸肃然的出现在大堂之前。
  堂中众人惊住了……
  与此同时,堂外的刀剑之声停止了,白广恩麾下的大部分都去喝酒了,只十几个人留在堂前,根本挡不住忽然出现的兵马。
  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梁甫先在大堂门口站定,冲白广恩抱拳,高声报道:“禀总镇,钦差东厂李公公已经入城,蓟州总兵佟总镇率兵相随。现在已经接管了四门的防务。”
  “什么?”
  众人脸色更大变,很多人的酒意一下就被吓醒了。
  “梁甫先,娘求的,你背叛总镇!”
  白良柱跳起来,指着梁甫先大骂。
  “梁参将没有背叛,真正背叛的是你们!”
  一人忽然高喝。
  众人寻声看过去。
  只见人影重重,一个满脸怒意的绯袍大员领着几十个军士走进了堂中。
  这些军士不是梁甫先的亲信,而是刚刚入城的蓟州重甲兵。
  绯袍大员不是别人,正是今日宣旨、婉拒酒宴的顺天巡抚潘永图。
  潘永图身后还跟着一个脸色凝重的青衣七品知县,却是玉田知县张啓。
  ——张啓和梁甫先一向交好,正是他说动了梁甫先。
  “叔,我们杀出去!”见到潘永图和张啓出现,又见大堂已经被蓟州兵和梁甫先的亲信围住,白良柱知道没有好,他跳到白广恩的身边,手持长刀,试图顽抗。
  白广恩还没有下决定,就听见铁甲声声,脚步急促,有更多的军士出现,举着更多的火把,那熊熊的火光将大堂照的亮如白昼,随即,一名全身甲胄、冷肃威严的大将护卫着一个青衣太监走入大堂。
  众人都认得大将,知道他乃是蓟州总兵佟翰邦。
  但却没有人认识青衣小监。
  青衣太监在堂中站定。
  灯光照着他的脸,他面色淡然,没有喜乐,正是东厂提刑李晃李公公。
  李晃双手捧着黄绢,傲然而立,高声道:“有旨意!白广恩及玉田所属听旨~~~”
  呼啦啦,所有人都跪下了,只有白广恩的几个亲信不知所措的望向白广恩。
  白广恩呆呆站着,到此时,他酒意已经完全醒了,心中知道,自己高兴的太早了,蹦来跳去,终究是没有逃过隆武帝的手掌心……
  唉~~
  白广恩咬着牙,闭眼跪了下去。
  “白广恩本系流民出身,蒙先帝破格简拔,以为一镇之总兵,然其不思报效,拥兵自重,前有松锦擅逃之耻,后有运河不报之罪,更勾连朱慈炯,带兵进京,杀害忠良,谋求非分尊荣,三罪合一,着即革去一切职务,提拿回京,交刑部兵部审理!”
  ……
  京师。
  对于白广恩的处置,朱慈烺其实是犹豫过的,他犹豫的并不是白广恩的罪行,而是担心白广恩会狗急跳墙,带兵作乱,为此,他和蒋德璟李邦华密议数次,又征询堵胤锡的意见,最后终于是下定决心,认为白广恩非是处置不可,不然朝廷的威信无法肃立,军头们会更嚣张,他这个刚刚登基的新君,也有可能被人看破手脚,玉田兵的使用,更是会投鼠忌器。
  倒不如快刀斩乱麻,去了这个隐患。
  另一个原因是,朱慈烺想给襄阳的左良玉立一个榜样。
  一个唐通,一个白广恩,同样的错误,不同的态度带来不一样的待遇,或可为左良玉借鉴。
  何去何从,就看左良玉如何想了。
  朱慈烺并没有冒然下令,他先是令李晃携带他的密旨,去往三河和蓟州,见了潘永图和佟翰邦,反复商议,制定了一个稳妥的索拿之策后,才令潘永图执行。
  于是就有了今夜之变。
  白广恩和其侄子白良柱押入京师,由刑部审理定罪,其之部将,一律无罪,仍任原职,朝廷调精武营副将刘耀仁为玉田总兵,到任之前,一应事务,暂由顺天巡抚潘永图处置。
  而到任之后,刘耀仁自当照着京营的治军之法,对玉田兵进行整饬,将白广恩烙印在他们身上的军阀气息,一点一点的洗去。
  ……
  就在白广恩被拿下的同时,军情司的一道密报,飞入了京师。
  左良玉,死了。
  放下密报,朱慈烺脸色凝重,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当日左营会急急逃走了?原来左良玉早不能理事,军中大权都已经落入了左梦庚的手中,而左梦庚能力全无,野心却不小,在其岳父王世忠和一干心腹将领的支持下,他们先是秘不发丧,封锁了左良玉病逝的消息,在奔回襄阳之后,又扣押了入城劝说的史可法,现在左梦庚和王世忠密议,准备趁着崇祯帝薨逝,新君继位的时机,以众将联名的名义,一来向朝廷报告,左良玉病逝,为左良玉讨要追封;二来向朝廷奏请,推左梦庚为继任平贼将军和湖广总兵官。
  奏疏已经写了,正准备送京,被李若链整饬、重新迈入正途的军情司开封分司,获悉了消息,急忙向京师飞鸽传书。
  “军阀,这就是军阀!”
  朱慈烺心中有怒火,老长官去世,不待朝廷任命,他们自己就推出了继任者,兄终弟及,父死子承,一副朝廷如果不答应,他们就要朝廷好看的样子,这完全就是唐末藩镇节度使面对唐廷中央的嘴脸和处事态度啊。
  更不用说,他们还扣押了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
  某种意义上讲,距离造反,只差最后一步了。
  当然了,朱慈烺心中明白,左梦庚这么作死,并不是有造反的胆子,更不是有造反的实力,相反,左梦庚心虚的很,他这么做,不过是想要试探朝廷、试探新君的对左营、对他左梦庚的态度……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君王爱妻
  蒲圻暗夜袭击之战,左梦庚仓惶逃走,他清楚知道,他所做的这一件大恶事,肯定是瞒不住的,当时的太子,现在的新君,一定已经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照大明律,以他的罪过,最少也是一个凌迟,而为了避免这悲惨的结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紧握兵权,只要手中十万兵马在,左营都拥戴他,朝廷就不敢对他轻举妄动。
  对左梦庚的心思,朱慈烺看的透彻,转身道:“传蒋德璟,李邦华,堵胤锡。”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乾清宫。
  看完军情司的密报,蒋德璟眼中的愤怒藏不住,说道:“陛下,左良玉生前就跋扈难制,对朝廷阳奉阴违,如今病死,不经朝廷同意,左营众将就推其子左梦庚为平贼将军,更扣押南京史可法,胆大妄为,个中推断,怕是已经有了不臣之心,朝廷须早做提防。”
  朱慈烺沉思:“朕留刘肇基在承天,牛成虎在随州,防的就是左营作乱。”
  兵部尚书李邦华颌首,拱手道:“陛下,左梦庚毕竟是左梦庚,而不是左良玉,他没有左良玉的影响和统率力,左营的那些将领,大部分也都是扯虎皮拉大旗,臣以为,公开反叛,他们肯定是不敢的,怕就是左梦庚盘踞襄阳,祸害百姓,甚至暗中相助张献忠,搅乱湖广的平贼大计。”
  殿中三臣,李邦华年纪最大,资格最老,也是最稳重的,从最崇祯元年的兵部侍郎,整饬京营开始,到现在入阁,为兵部尚书,他经历多多,两次沉浮,于兵事和财政,多有建树,是现在朝中不多的稳重之臣,因此,朱慈烺才会召他入阁。
  李邦华今年已经七十有一了,但精神依然矍铄。
  朱慈烺点头。
  蒋德璟却依然忧虑,又道:“但也不可不防,臣以为,应密令孙传庭和马士英,做好应变的准备。左梦庚虽然可恶,但此时尚不宜和他撕破脸,如果他的奏疏真到了京师,朝廷不如准他所奏,但却令左梦庚进京谢恩,如果左梦庚进京,自然不多说,如果左梦庚不肯进京,朝廷也就有了婉拒他的理由,左营那些总兵副将,也就说不出什么。然后朝廷再一一分化,借剿贼之名,将左营各部,一一从襄阳调离,兵不血刃,谋平左营之乱,也是有可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