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0/1227

  “精武营游击杨轩,率兵三千,出京师,往密云协防!”
  不用朱慈烺,军机处立刻就拟出了几道命令,急急传了下去。
  朱慈烺却站在沙盘前,久久沉思,然后忽然说道:“渤海所。你们说,阿济格会不会走渤海所长城?”
  渤海所位在密云正西五十里,距离怀柔不过二十里,是长城密云段的一个小地方,是密云长城和宣府长城的交汇处,如果阿济格率兵蒙古骑兵,不走独石口,而想要更大图谋,震慑大明京师的话,渤海所是最近,也是最佳的一个突入点。
  从张家口到渤海所,一共四百余里,以蒙古人的骑兵机动,三到四日就可以到,但大明在万全左卫屯集的重兵,没有七到八日,是不可能赶到渤海所的。这四天的时间差,就是胜利的机会。
  一旦突破渤海所,阿济格近可以到怀柔,远一点,就可以杀到京师城下了。那些来不及逃入京师的百姓,就将是他们大肆抢掠的对象。
  虽然叫渤海所,但并不是海,也没有大河,只是因为和故去的渤海国有点关系,因此叫渤海,后来大明在这里成立卫所,拱卫十三陵,遂改名为渤海所,渤海所担负内护皇陵、外防夷人之重任。所筑城池历经两年多,明弘治十四年开工,十六年告竣。城开三门,砖石结构。东门匾额为“天山东府”;西门内匾额为“永固门”,西门外扁额为“拱护陵京”;南门内匾额为“渤海城”。
  自渤海所建立以来,虽然蒙古鞑靼也曾经骚扰过渤海所长城,但战事并不多,也没有什么太激烈的战事,主要就是因为这一段长城极其险峻,突破不易,又因为拱卫皇陵,距离怀柔极近,因此大明一直都是重兵防守,就攻击难度来说,渤海所长城,绝不是轻易可以突破的。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阿济格不会选择这里,但如果宝利德暴露,当得知大明主力,尤其是京营主力,全部都在宣府,京师地区空虚,那么,从张家口到密云长城最近,而渤海所又距离京师最近、能杀明军一个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以阿济格敢于冒险的脾气,从渤海所突破,以期获得最大的成功,震慑大明,是极有可能的一件事情。
  “渤海所?”
  听隆武帝一问,陈奇瑜几人都是一惊。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渤海所
  宣府长城。
  柴沟堡。
  “快报告军门和参戎!远处黄尘滚滚,好像是有蒙古大军来了!”
  下午申时(3点),宣大总督张国维刚赶到柴沟堡,人马疲惫,一口热茶还没有喝完,正在城头眺望的军士,忽然发现了状况,急忙大声呼喊。
  “快!”
  张国维急急登上眺望楼。
  果然,远方苍黄无垠的草原上,忽然卷起了黄尘,不是一路,而是三四路,用极快的速度,像是三四条土龙一般,向柴沟堡长城,滚滚而来。
  “蒙古鞑靼来了,准备迎敌!”站在张国维身后的柴沟堡参将张应选大吼……
  “当当当当~~~”
  报警的锣声响起。
  城头立刻忙碌紧张起来,人影攒动,呼喊四起,在城下营房里休息的官兵提着武器,急急奔上城墙,而锣声鼓声脚步声,更是声声入耳,刺激着人心,令人不由就紧张起来。
  张国维却很是冷静,他穿着绯色官袍,站在墙垛边,举着隆武帝赐给他的千里镜,非常仔细的观望着那沙漠草原上,渐渐卷来的三股黄尘。
  黄尘很大,冲的很高,等近了一些,渐渐能隐约看到蒙古军旗和奔驰的战马,看起来敌人来的很多,气势也很盛,但张国维却不轻易下定论,他屏气凝息,继续观望。
  ——三股冲来的蒙古大军,在距离长城还有二三里的时候,渐渐放慢速度,最后停下,接着,马上的蒙古兵都跳下马来,手拿盾牌和长刀,开始列队,接着又有人从跟随的马车里,取出简易的云梯,一排排,一队队,俨然是在做攻城的准备。
  而在他们之后,黄尘依旧滚滚,直冲天际,好像是有更多的兵马正在分批分次的赶到。
  “鞑靼好多啊……”
  张国维听见,有军士在小声嘀咕。
  张国维知道,士兵在胆怯,因此那冲天的黄尘来看,蒙古鞑靼最少有三四万人,而柴沟堡守军,不过一千五百人,而且并不是精锐,一旦战起,除非是周边明军尽速支援,否则他们一定是顶不住的。
  普通士兵担心城下的蒙古鞑靼,乃是敌人的精锐大军,张国维的担心却是相反。
  ——照军机处的推断,此时出现在柴沟堡的,极可能是蒙古人的疑兵,真正的主力连同阿济格本人,应该不会出现在柴沟堡,如果出现了,那就意味着军机处的判断有误,所有的计划,又得重新改转回来。
  “呜呜~~~”
  号角声声。
  黄尘依然在滚滚,蒙古鞑靼依然在城下列阵,渐渐的,张国维看清了各部的军旗,从旗帜看,张家口塞外四旗,果然都出现在了这里,打前锋的乃是林格尔旗,虽然因为距离远,看不到宝利德本人,但他部的兵马是没有错的,
  而在蒙古人的军阵之后,黄尘滚滚不断,更多的蒙古大军好像正在赶来。
  张国维举着千里镜,望了很久,脸上忽然露出了微笑,然后他放下千里镜,轻轻松口气。
  ——蒙古人的声势很大,但却迟迟不攻城,远方草原上的黄尘滚滚不断,持久不散,看起来兵马很多,但视线里的蒙古骑兵却并没有增多,以张国维的见识立刻就猜到,一定是有少量的蒙古骑兵在马尾上栓了树枝,往来奔驰,卷起黄尘,造成兵马众多的假象。
  “雕虫小技!”
  张国维笑一声,然后对张应选说道:“立刻飞报,就说柴沟堡出现的,并非是蒙古人的主力,而是疑兵!”
  ……
  黄昏。
  “快,快!”
  军旗飘扬,圆盔鳞甲和一杆杆长枪鸟铳,在官道上形成一股钢铁洪流,踏起的黄尘升腾不断,盔甲碰撞之声,不绝于耳。
  中午得到命令,从京师出发,只半天的时间,这一队精武营就行了四十多里,原本出发前的三千人,到现在跟随队伍的,只有一千五百人了,即便如此,带队的杨轩依然没有下令休息,他立马道边,不住的催促,眼神中透出的全是焦急和不安。
  ——军机处的命令,非常严厉,情况更是说的险峻,他一点都不敢大意。
  “快,加快速度!”
  同一时间,尘土飞扬,密云总兵陈永福也正带兵急急赶路,和杨轩一样,他的目标也是渤海所。
  ……
  渤海所。
  夜。
  沿线长城之上,一片漆黑,只零星有几个地方,亮着火把,竖耳静听,只有呼啸的北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哒哒哒哒……”
  暗夜里,城外的广袤草原,忽然出现了几个黑影,他们快速的向长城逼近,原来是几匹探骑。正离着长城还有两三里的时候,他们下了马,然后步行向长城走来。
  借着夜色,他们悄无声息的摸到了长城之下,仔细倾听,观察了一会,然后两人留守,另外三人快步离开,回到原地,翻身上马,向草原深处的黑暗中,奔驰而去。
  ……
  北风呼啸。
  半刻钟后,隆隆隆隆,城外的广袤草原,忽然震动了起来。好像是马蹄声,又好像是很多人一起踏地的声音,由远而近,往长城逼来。渐渐的,火把也都亮了起来,而且是越来越亮,越来越多,如火龙蜿蜒一般,将草原都照的通亮。
  光亮之下,清楚看到,一匹匹战马急速奔驰,马上都是身穿皮袍、戴着铁盔的精锐蒙古骑兵,他们一边策马,一边呼哬,在距离渤海所长城还有三四里的时候,一队分成两队,两队分成四队,四队又分成八队,如野火燎原一般,在将草原染红的同时,也变幻出了几十个的攻击点。
  “蒙古鞑靼来了~~~”
  城外原野的巨大动静,惊醒了城头值夜的大明士兵,他们拼命呼喊,敲响铜锣,同时燃起烽火。
  ……
  “哒哒哒哒~~”
  马蹄声急促。
  暗夜里,一大彪的大明骑兵,正向着渤海所急速奔驰。众人簇拥之中,金盔金甲的隆武帝朱慈烺奋力策马。火光照着他的脸,他脸色坚毅而冷静,虽然蒙古入塞的计划有所变故,但他信心不变,思谋更是清楚,今日胜败,就看谁能最快赶到渤海所了。
  ……
  渤海所长城。
  喊杀激烈。
  火光映红了天空。
  蒙古人来的太快了,而且一上来就选择了十几个不甚陡峭的山坡,不顾一切的攀爬城墙。
  明军拼命抵抗,奈何军力不足,半个时辰不到,渤海所长城段就失守了,蒙古鞑靼就攻上了城头,站稳脚跟,然后迅速组织兵力,驱散明军,并且抓取俘虏,拷问军情,同时拆除城墙,数万人一起动手,一个时辰不到,渤海所长城就被拆出了好几个大口子,随即,大军源源不断的进入,向大明腹地急袭。
  “哈哈哈哈~~”
  军旗之下,有一个白衣白甲,英健精悍的建虏王爷正立马大笑。
  “隆武小皇帝,不过如此~~”
  正是阿济格。
  通过拷问明军俘虏,他已经得知,明军对渤海所一带毫无防备,根本没有想到他会带着蒙古大军出现在这里。
  如此,他计策成功。
  狂笑两声之后,阿济格马鞭向前一指:“杀,先怀柔,再北京,所到之处,一间房屋,一个人也不许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