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4/1227

  浑河之战时,明军全部溃散,却有一群明国南方步兵,逆势而为,用长枪盾牌加上一定数量的鸟铳,组成了一个严密的步兵方阵,给他八旗勇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若不是最后招来了明军降兵,用大炮轰击,说不定他们至死都无法攻破明军的步兵阵。
  今日俨然就是当日情况的重现。
  不同的是,他没有携带大炮,而京营的步兵方阵却比当年的南方兵更稳定,装备也更精良,士气始终不坠。
  一千明军,竟然如此难缠。
  ……
  “王爷。”
  站在阿济格身边的浩齐特右旗旗主罗额尔德尼终于是忍不住了,他小声的劝道:“明人只剩下三百人不到了,不足为虑,我看留下少部分人困住他们即可,其他人是不是可以继续前进,攻掠明国城镇呢?”
  阿济格咬着牙,抬头望天,此时已经快到中午了,因为是冬日,天上的阳光感觉没有什么热度,北方呼啸吹过,倒是显出几分寒冷——而经过这三个时辰了,阿济格心中的怒气,也渐渐平息了下来,他知道,不能再耽搁了,不然出其不意,抢掠明国的计划,就会失败了。
  想了想,阿济格有点不情愿的点头:“好吧,令他们加快下山的速度,分批分次,往怀柔,昌平!”
  “是!”
  罗额尔德尼长长松口气,急忙抱拳领令。
  虽然明军的步兵方阵,已经离开了山道口,但仍在五十步之内,蒙古人密密麻麻的向前涌攻,占据了很大地方,山道口依然是交通堵塞的情况,因此,蒙古战马下山的速度,依然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到现在,只有一部分的战马下了山,更多的战马,还在山道上挤着呢。
  不过阿济格已经点头,蒙古勇士的性命,终于不用再无谓的断送在明军的遂发鸟铳之下,罗额尔德尼心中还是很欣慰的——对他们这些蒙古王亲,蒙古兵不止是他们的兵,也是他们的财富,每死一个蒙古兵,都相当是剥去了他们的一分财富,因此,他们是很心疼的。
  “报,报啊~~~~”
  罗额尔德领了命令,正要令人去传递,忽然的,就听见马蹄声急促,一个蒙古小佐领急急策马而来,到了阿济格面前,勒住战马,翻身而下,惊慌的跪拜道:“禀王爷,不好了,有大批明军,正向这里汇集而来!”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不同寻常
  原来,虽然在围住了杨轩的一千人猛攻,但下山之后的蒙古人,依然没有忘记,派出大量探骑,往周边,尤其是怀柔昌平一带快速探查,以期知道明军的动向和驻兵的多少,以从中选出最佳的攻击目标。
  听到此报,众蒙古亲贵都是一惊。
  阿济格却是怒,猛的一鞭子就抽了过去,怒道:“明军主力都在万全左卫,此时明国京畿空虚,能有多少兵?即便有,也都是杂牌的老弱。你慌慌张张的,哪有一点像我大清的蒙古勇士?恩?”
  阿济格一鞭子过去,蒙古小佐领的脸上立刻就出现了一道血印,他不敢说话,也不敢抚伤,只吓的低下头去,叩首请罪。
  “明军有多少人,打什么旗号,是谁领兵,可探清楚了?”罗额尔德尼急忙喝问。
  蒙古小佐领这才抬头,哆嗦回答:“回王爷,顺着官道而来的是明军步兵,浩浩荡荡,现在探明的最少有三队,打的都是京营旗帜,人数加起来在万人左右,最近的距离这里,已经不足十五里了,西南方向出现的是明军骑兵,打的旗帜不一,现在尚不能确定是哪一部。”
  听完此报,众蒙古亲贵相互一看,脸色都是变了。
  此番,他们原本的攻击目标乃是柴沟堡,试图从柴沟堡攻入,劫掠宣府等地,不想英亲王奉了大清皇帝的命令,忽然出现在了张家口,接着点出了林格尔部
  的叛变和明国皇帝的阴谋,由此,他们才改变了原先计划,避实就虚,在阿济格的带领下,连夜疾驰转移,三天半的时间,从张家口绕到了渤海所,出其不意的对渤海所长城发动了攻击。
  原本,一切顺利,渤海所轻松被攻下,众蒙古王亲对阿济格大加称赞,马屁声不绝于耳,只把阿济格比作了努尔哈赤和黄太吉之后的第三神人,阿济格听了十分受用,一点谦虚的意思都没有,不想先是两股明军出现在山下,阻碍了大军快速下山的道路,继而又激怒了他,令大军在此多耽搁了两个时辰,现在消息传来,明国大军正向这里扑来,距离这里已经不过十几里了。
  这哪里是没有准备?
  分明是明国已经准备好,就等他们出现,就要将这里合围了。
  阿济格脸色也是骤变。
  渤海所距离明国京师将近两百里,从自己率领大军出现在这里,到现在,不过半天多的时间,即便明国的探骑都长了翅膀,也不可能这么就把消息送到明军京师,继而明国派出援兵!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明军早知道他会攻击渤海所,所以提前调兵了。
  但不应该啊。
  关于突破点的选择,他一直都是保密,在这之前,蒙古王亲都以为他会攻击独石口,也就是在独石口附近,他才宣布,这一次攻击的目标不是独石口,而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渤海所。
  从独石口到渤海所,不过一天的时间,即便蒙古王亲中间,安插有明国的奸细,也不可能及时的传递出去。
  另外。
  照从宝利德口中拷问到的口供,明军主力都聚集在万全左卫,而万全左卫距离渤海所四百余里,明军不可能在这么多短的时间内调兵,除非明人不顾京师了,将京师留守的两万人马,全部调出,只不过这样大胆的策略,即便隆武小皇帝同意,群臣怕也不敢执行。
  总之一句话,明军来的太诡异。
  但这并不是阿济格脸色骤变的主要原因,对阿济格来说,他恨不得明军主力全部出现在这里,渤海所山下的这一片原野,正是一个好战场,他率领蒙古骑兵突击,以步兵为主的明军,一定不会是他的对手,说不得,他阿济格一战就可以超越黄太吉,成为大清的第二人了。
  令阿济格色变的原因是,明军来的众多,而他的八旗勇士,却只有一千,现在他只能倚重蒙古骑兵,奈何蒙古骑兵的战马,此时还有将近一半,都挤在山道之上,忙忙碌碌地下不来呢。
  ——没有了战马的蒙古人,和孱弱的明人怕也差不了多少,明人又有火器,蒙古骑兵能不能完全依靠?阿济格心中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眼睛一扫,发现现在刮的居然是冬季少有的东南风,也就是说,他们在下风口,是顶风,明军从西南来,却是顺风了,这一来一往,看似没有什么,但对弓箭射程,彼此的视线和尘沙眯眼,却都有相当的影响。
  这天气,对我不利啊。
  阿济格心中嘀咕。
  “哈哈哈哈~~~”
  虽然心里已经升起了一股不安,但阿济格脸上依然是桀骜和自信,先是仰天大笑几声,然后睥睨众位蒙古王亲,马鞭向前一指:“在本王看来,明人倚仗的,不过就是坚城和火器,没有了这两样,来的再多,也不过就是插标卖首的草人而已,现在他们不缩在城中,却出城和我野战,正是本王求之不得的事情啊。哈哈哈哈,眼前的这片好战场,就是本王埋葬他们的坟墓,传本王的命令,各部整队,随本王向前,将明人杀一个片甲不留~~~”
  阿济格的大笑和狂傲,令蒙古王亲都稍微镇定了一些,是啊,明人倚仗的不过就是城池和火器,没有了城池,在城外野战,哪是蒙古勇士的对手?
  “至于明人残余……”
  阿济格目光冷冷扫向了那一面被乱箭射出了好几个大洞,陷在重重包围,但却依然在飞扬的染血飞虎旗,咬牙道:“扎布!”
  “在!”
  一个蒙古将领出列,却是原林格尔旗旗主宝利德的妹夫,也是他得力助手的扎布。
  但扎布出卖了宝利德,现在被阿济格任命为临时旗主,统领林格尔旗的兵马。
  “这些残余,就交给你林格尔旗了。限你半个时辰之内,将他们全部拿下,延迟一刻,你就拿脑袋来见我!”阿济格马鞭一指,声音冷冷。
  扎布不敢不从,抱拳:“是。”
  此时,马蹄声急促,从东口下山的浩齐特左旗旗主哩克图派人来报,说,他们和密云兵在东口激战,已经将密云兵从山道口驱逐,但密云兵并没有退去,双方依然还在激战中。
  ——陈永福善守,虽然他率领的密云兵,全面施行京营练兵之法,实行京营制度,刚刚不过四个月,但已经是初见成效,加上东口比西口更为狭窄和难以通行,在陈永福的统领下,密云兵也成功的将下山的蒙古兵阻遏了两个时辰。
  “告诉哩克图,本王也给他半个时辰,若是不能成,他就自己到盛京去请罪吧!”
  阿济格脸色冷酷。
  “是。”
  报信的蒙古小头领急忙打马而去。
  “本塔尔!”
  阿济格看向身边一个四十多岁,鬓角已经微见霜白的蒙古将领:“你什克腾旗,现在连人带马,都已经下山的,有多少人?”
  “回王爷,一千人左右。”
  那将领回答。
  原来,他是什克腾旗主本塔尔,去年建虏入塞,他留守草原,由其长子带兵跟随豪格,结果死在了河间府,今日再战,便由他亲自领兵。
  阿济格点头:“本王令你为前锋,率你什克腾旗即刻出击,先给明人来一个下马威~”
  本塔尔右手放在左胸口,深深一躬,表示领令,然后翻身上马,带着什克腾的骑兵,滚滚而去了。
  “罗额尔德尼,你带本部主力,跟随本王。”阿济格又看罗额尔德尼。
  罗额尔德尼也领命。
  阿济格马鞭向前一指,远望明军可能出现的方向,脸色冷峻,声音坚定而有信心:“今日之战,将是蒙古勇士,击败明国的第一荣耀,蒙古勇士,随本王一起冲啊~~~”
  “呼哬,呼哬~~”
  大小蒙古将领,一起举刀鼓噪,振作士气。
  于是,下山的蒙古骑兵开始列阵,准备随阿济格出击,没有下山的蒙古骑兵急急下山。
  “快,快,再快一点!”
  和阿济格镇定不同,在场蒙古王亲之中,爵位最高的浩齐特右旗旗主罗额尔德尼却是显出了焦躁,他冲到山脚前,令下山的蒙古兵加快速度。
  和阿济格的豪气不同,罗额尔德尼心中一直都有不安,他隐隐觉得。今日情势,绝没有英亲王所说的那么乐观,眼前的这个战场,也非是最佳,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背对大山,后撤不利,一旦失利,蒙古人惯常的逃走战术,怕是使不出来,如果明军追击够猛,怕就是会兵败如山倒……
  刚想到这里,身边亲卫忽然大叫:“王爷,你快看!”
  罗额尔德尼转头看去。
  只见西南方向,隐隐有一股黄尘卷起,渐渐地越来越近,越来越高——那不是自然风,也不是地震,而是大批骑兵双脚踏地,席卷而起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