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1227

  朱慈烺深深望着徐标,一字一句:“废除《优免新例》,那官绅又如何优免?”
  “不再优免。天下官民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有多少田,就纳多少粮,当多少差。田多者多纳、田少者少纳、无田者不纳,如此,赋税不均、土地兼并的两难自解!”
  虽然已经有所预料,但听徐标说完,朱慈烺眼中还是露出了惊异之色,难道徐标也是一个穿越之士,不然何以能如此大胆,居然敢直接提出官民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这个几乎是解决了农业社会,千年税赋难题,但现在却难以推行的政策?
  朱慈烺盯着徐标。
  但徐标却已经拜伏在地了。
  朱慈烺望着他,缓缓问:“如果朕没有记错,你是天启乙丑年(1625年)的进士,对吗?”
  “是。”
  “你也是官绅,也享受着官绅优免的待遇。”
  “臣是官绅,但更是大明的臣子,攸关大明兴亡,臣不敢有私心。”
  “你是山东临清人,你家中多少田?”
  “薄田八百亩。”
  “你知道不知道,你提这样的谏言,会被天下官绅恨死?”
  “臣知道,但臣并不惧,臣只所以没有直接上疏,要是要面谏。担心并不是他们的攻讦,而是消息泄露,为陛下平定内外,增添烦恼。”徐标道。
  朱慈烺点下头,心中无比喜悦,那种喜悦,就好比是在茫茫大海之中,终于碰到了一个同路人——想不到在堵胤锡之外,居然还有人能理解,而且不用他提点,就能悟出官民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之策。
  心中喜悦,但朱慈烺脸上却依然冰冷,他冷冷道:“你知道就好,今日的话,到此为止,不要再说了。本朝虽然不是宋朝,和士大夫垂拱而治,但自太祖高皇帝以来,我大明即优待天下读书人,减免税赋,到今日已成惯例,如今却要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不说天下的读书人,就是朝中的官员,就是不会同意的。此议一旦提出,必然是天下哗然,群情鼎沸,你必然成为官绅的眼中钉,肉中刺,到时,即便是朕,怕也是保不了你!”
  像是早有预料,对隆武帝的话,徐标一点都不意外,他叩首了一下,说道:“陛下,臣还有一句话。”
  “说。”
  徐标抬起头:“陛下乃天子,奉天承运,但是陛下心志坚定,乾纲独断,官绅优免,又是不平不义之事,朝臣何能阻挡?但是陛下同意,臣愿在保定先行试行!”
  朱慈烺望着他,脸色冰冷,但心中的欢喜却越来越多,就大明王朝来说,政策的制定,其实并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执行,身为皇帝,即便执拗如嘉靖万历,和文官们斗了一辈子,临了临了才发现,他们其实还是输给了文官,虽然他们有生杀的大权,可以将一个又一个的文官送入大狱,但文官是无穷无尽的,在道义的大旗之下,文官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对皇帝的命令进行推诿和
  反驳。
  所以,和摊丁入亩相比,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更为困难,在朱慈烺的谋划里,是要摆在最后的,想不到今日被徐标提出来了。
  “下去吧。”
  朱慈烺闭上眼睛。
  马车停了。
  徐标三个叩拜,然后下车。
  等他走了,朱慈烺睁开眼睛,转向田守信:“立刻派军情司和锦衣卫调查,朕要知道,徐标所有的过往,以及他平素喜欢和什么人往来?”
  “是。”
  田守信领命,出了车厢,唤过于海吩咐,于海急急去传令。
  车厢里,朱慈烺静静沉思,徐标的话,仿佛还在他耳边萦绕……他隐隐知道,徐标今日你敢如此说,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殿试之时,对学子们的那一番话,已经明发天下。但是有些见识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他除弊革新、急于振作朝廷财税的殷切之心。
  保定距离京师最近,是最先看到明诏的,徐标从中读出他的心意,并愿意响应,这令他欣慰。
  如果朝中多一些徐标,有些事,或许就不用等那么久了。
  “陛下,保定府到了。”
  田守信报。
  朱慈烺掀起车帘向往观望,发现保定虽然是一府之地,但街道却非常萧索,行人极少,街道两边的店铺也都是灰暗,心知这个京师南面的大城,还远远没有从连续数年的灾情和疫情之中恢复,保定府如此,周边的州县就更不用说了,京畿河北地区,要想恢复过往的繁华,怕需要数年的时间。
  入夜,朱慈烺就宿在保定原宁王府。
  ……
  襄阳。
  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和蒙古对峙时,曾经在这里争战几十年,蒙古一直不得入,其间,襄阳俨然就是南宋的生死门,后来,襄阳陷落,南宋就再也难以抵抗蒙古人的铁骑了。
  今时虽然不比南宋,但襄阳南下可达江汉平原,东面可接随州和汉口,西进可达关中和长安,北上可抵洛阳和中原的地理位置却并没有改变,因此,但是左梦庚在襄阳作乱,不论杀向河南,还是杀向陕西,都足以在现在的乱局中,再添上一把熊熊大火。
  但乱与不乱,左梦庚一直都在犹豫。
  去年,他中了骆养性的诡计,在蒲圻袭杀太子,加上在这之前,他就犯了误军的大罪,从那时起,他就知道,太子也就是现在的隆武帝绝不会放过他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只要他放开兵权,变成孤家寡人,隆武帝的屠刀就会落到他的脑袋上!
  每想到此,他就无比的恐惧,也因此,他就更加无比的想要紧握手中的兵权。
  但是兵在,隆武帝就绝不敢动他……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大胆计划
  不过渐渐的,左梦庚却也意识到,只靠左营的兵马,未必就能保证安全,因为一旦李自成张献忠都被剿灭了,隆武帝腾出手来,孙传庭和马士英合兵一起,分别从东西攻来,困守襄阳的他,终究是免不了兵败身死的下场的。意识到这一点之吼,他一咬牙,派人劫了孙传庭的军粮,试图打乱陕西的剿匪节奏,这些日子他每日和岳父王世忠密议,想的就是如何能在不激怒朝廷的情况下,暗地里拉张献忠一把?
  只要张献忠在,李自成不灭,隆武帝就绝不敢动他。
  “我左营修整的已经差不多了,向朝廷请命,出兵剿灭张献忠。但是到了战场上,我们自有办法和张献忠呼应!”王世忠献策。
  左梦庚同意了,请战的奏疏也早就送了上去,但朝廷却没有同意,而是要他们继续在襄阳修整。
  左梦庚心知,朝廷对他已经加大防备了。
  承天的刘肇基,随州的牛成虎一直驻兵不动,不论马士英剿匪多么紧急,都不曾移动过,显然就是朝廷为他们作乱而预备的,刘肇基和牛成虎的兵,就像是两把尖刀,时时指向襄阳,但是他左营有所动作,立刻就会插过来。
  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左梦庚一直在团团转,翻来覆去的想了很多,但始终难以做出决断。
  而在应付朝廷之外,在左营内部,左梦庚也渐渐感觉有点控制不住了,自从王汝成和李国英得了朝廷的任命,北上为保定总兵和通州副将之后,左营的人心就开始浮动,加上朝廷“撬墙角”的动作,始终都没有停下,襄阳周边各级官员,不住的向左营将领“抛媚眼”,左梦庚虽然知晓,但却无法控制,这也是他派人杀死王行检的一个原因。
  因为在各个官员之中,身为襄阳知府的王行检最为积极,每次和他左营将领的见面,都会慷慨陈词,从国家大义说到个人荣耻,虽然未必能说动左营众将,但影响却极坏,因此,左梦庚非杀他不可。
  但杀了王行检的后遗症也是非常明显的,王行检被害的当天,左营副将,一直以来,尽心辅佐他的马士秀就冲进他的帅府,大声质问,王行检被害,是不是他派人干的?
  左梦庚心中恼怒,只觉得你马士秀流贼出身,若非我父收留和提携,你焉能有今日?现在你竟然敢当面质问我,实在是忘恩负义?
  但左梦庚表面却不敢发作,只能指天对地的发誓——因为马士秀现在在左营之中颇有威望,如果没有了马士秀的帮助,他想要控制左营的难度会成倍增加。
  马士秀将信将疑的走了。
  等马士秀走后,左梦庚大发雷霆,说找机会一定要杀了马士秀,岳父王世忠好不容易才劝住他。
  ——马士秀不但不能杀,反而得加大笼络,唯有如此,左梦庚才有可能在控制左营的同时,继而有下一步行动的可能。
  “隆武不让我左营去剿匪,刘肇基和牛成虎又盯着我们,时间一久,等到李自成和张献忠被剿灭,我左营就大祸临头了……”
  愤怒到最后,左梦庚忽然又胆怯的哭泣了起来。
  “不如……交出兵权,向朝廷请罪,说不得隆武不会降以重刑。”王世忠忽然道。
  左梦庚惊恐的抬起头,吼道:“不,绝不能,隆武不会放过我,一定会杀了我,我是绝不会向他低头的!”
  王世忠叹口气,满脸愁容的说道:“现在刘肇基的京营在承天府,牛成虎的秦兵在随州,从东南两个方向钳制我们,西面更有孙传庭的秦兵主力,我左营被困在襄阳,动弹不得,虽然这半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加固城防,还铸了新炮,可一旦朝廷下定决心,大兵云集,四面而来,到最后,我们就只剩下坐困孤城的最后一条路了。”
  “固守就固守,想要我的命,没那么容易~~”左梦庚吼。
  王世忠苦笑:“可襄阳无粮,守不了多长时间的,各营将领更是心思不一,到最后,不是被朝廷攻破襄阳,就是左营将领割下少帅你的脑袋,向朝廷请功。”
  想到那恐怖的结局,左梦庚眼露惊恐,但还是咬牙:“没那么容易,谁敢叛变,我就杀了谁!”
  王世忠望着左梦庚:“少帅,其实还有一条路。”
  “什么?”左梦庚精神一振。
  王世忠却犹豫:“此策不同一般,我说出来,少帅切莫生气。”
  “不生气不生气,但是能救我左营,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尝试。”左梦庚连连点头。
  “我们弃了襄阳,去河南。”王世忠一字一句。
  “河南?”左梦庚惊讶。
  “河南再转往山东。”王世忠继续。
  左梦庚更惊,他不明白岳父在说什么?
  “从山东到登莱,就可以坐船出海了。”王世忠最后道。
  左梦庚并不笨,听到此,他立刻就明白了,王世忠是要他学孔有德,从登莱出海,投降建虏!
  “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