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1227

  崇祯来了兴趣,这么长时间,朱慈烺还从来没有敢向他请教过什么呢,虽然国事不堪,但崇祯自认为文武全才,不论智谋还是韬略,都不比朝堂上的那些重臣差,解答儿子的疑问,完全不成问题。
  崇祯喝了一口茶,耐心为儿子解释:“当年刘邦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胜多败少,原本占据优势,但不想后来刘邦得了韩信,又有萧何辅佐,一番合纵连横之后,竟然把项羽围在了垓下,所以春哥儿你要记着,礼贤下士,选贤用能,是君王最重要的品德,韩信原本是项羽的属下,但不为项羽所用,所以才会投奔刘邦,项羽若能重用韩信,又岂会丧命乌江?”
  “儿臣谨记。”朱慈烺拱手。
  崇祯继续道:“韩信一招十面埋伏之策将项羽的楚军精锐杀了一个干干净净,项羽虽然杀出了重围,跑到了乌江,但前有大江,后有追兵,一艘窄窄的小船,已经盛不下他的雄心壮志了,加上他性格高傲,极其爱面子,从江东带来的八千子弟已经随他全部战死,只觉得乘船过江无言见江东的父老乡亲,一番感慨失落,自刎乌江也就顺理成章了。”
  朱慈烺静静听,心中却忍不住的想,崇祯十七年,父皇你在煤山自缢之时,你心中是否也有项羽的不甘和愤懑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崇祯轻声的念出了一首诗,声音颇为感慨。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第一百四十一章
性格命运
  崇祯性情激烈,从对《夏日绝句》的推崇就可以看出。
  朱慈烺拱手:“父皇,如果……儿臣是假设,如果项羽若能乘船过江,在江东重整旗鼓,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和刘邦争夺天下呢?”
  崇祯摇头:“难,刘邦有韩信和萧何辅佐,项羽身边无有贤能,纵使回到江东,恐也无力跟刘邦抗衡。”
  “若有贤能,项羽是不是就应该过江呢?”朱慈烺问。
  崇祯沉思道:“若有贤能,倒是可以过江。不过以项羽暴躁的性子,身边很难有贤能,连亚父范增他都容不了,又何谈其他人?”
  “所以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的性子决定了他的失败吗?”朱慈烺问。
  “性格决定命运?”崇祯看着朱慈烺,眼有惊奇:“这句话倒是很新奇……是谁跟你说的?”
  朱慈烺不好意思:“没有人告诉儿臣,儿臣就是随口说的。”他当然不能告诉崇祯,这句话是前世里的名言,虽然不知道是谁所说,但却经常被人引用。
  崇祯点头:“我儿居然也能说至理名言……嗯,性格决定命运,想想还真是这样。”
  朱慈烺道:“兵法云,胜败乃兵家常事,胜不骄败不馁才是真正的王者,刘邦败了那么多次都没有想过放弃,有一次甚至把老婆孩子都丢了,但他从未有自杀的念头,屡败屡战,坚韧不拔,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一代雄主,若使楚霸王当年能有刘邦十分之一的忍辱之心,乘船过江,重整旗鼓,再和刘邦一战,未尝没有成功的可能。”
  缓缓念了一首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的题乌江亭
  崇祯若有所思:“杜樊川所说,也有一些道理。”
  朱慈烺趁热打铁:“但楚霸王没有能忍住,只为了一时的颜面,宝剑一横,去了自己的性命,也成就了刘邦的霸业。所以儿臣以为,项羽不是败给了刘邦,而是败给了自己,能屈能伸大丈夫,有勇有谋才是真英雄,一味的意气,没有忍辱之心,终不能成就大事。”
  听到这里,崇祯心中一动,脸色刷的就沉了下来:“什么意思?你今日是来劝你父皇的吗?”
  朱慈烺赶紧起身跪在地上:“儿臣不敢。”
  “不敢什么?”崇祯眼有怒气:“你话都说的这么明显了?怎么的,在你心里,朕难道就是那个不肯过江的项羽吗!?”
  “儿臣惶恐。儿臣只是把心中所想说出来,辽东虽然丢了,但辽东并不是我大明的根本,只要京畿不乱,江南平安,将流贼赶回陕西,我大明江山依然稳如泰山,而今我大明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只要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扭转辽东的颓势,绝不是难事,因此父皇不必为辽东担忧。”
  “够了!”崇祯板着脸:“你父皇我还用不着你一个小孩子来教训!”
  朱慈烺吓的赶紧叩头。
  崇祯虽不是喜怒无常,但变脸发怒的速度却也绝对让人吃惊。
  朱慈烺跪着不动。
  崇祯呼哧呼哧的喘了几口粗气,喝了口茶,撂下茶盏,怒问:“对了,朕问你,你下午又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了?”
  “儿臣没有呀。”朱慈烺假装不知道。
  崇祯虽然是怒问,但朱慈烺却能清楚感觉到他言语中并没有多少怒意,也就是说,刚才的那番劝说起作用了,虽然崇祯表面不承认,好像对儿子很生气,但内心里却是听进了一些的。
  “没有?没有嘉定伯怎么会哭丧着脸来见你母后?他在城西的米店,又是谁拉了两千石粮食,却一两银子都没有留下?”虽然坐在宫中,但对北京城中的一举一动,崇祯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东厂和锦衣卫两道情报系统,时时都会向他汇报。
  “儿臣正要向父皇禀报,嘉定伯的米行价钱太黑,那掌柜的居然想要宰我,儿臣一时不忿,就把店中的粮食都拉走了,不过儿臣会找外公商议的,儿臣想,外公一定不会介意的。”朱慈烺道。
  崇祯哼了一声,好像是在说你把你那个外公想的太好了,除了钱,他是谁也不认的,不过这话不能直接跟儿子说,只冷冷道:“你自己处理,处理不好,拂了你母后的威仪,扫了朝廷的脸面,朕可不饶你!”
  “是。”
  “下去吧。”
  “儿臣告退。”
  等朱慈烺走后,崇祯看着朱慈烺离开的方向,忽然问:“王承恩,你说太子会付银子给嘉定伯吗?”
  王承恩为崇祯换了一杯热茶,小声道:“太子殿下睿智果敢,那掌柜的有眼无珠,居然狮子大开口,宰太子的客。依奴婢看,太子殿下不会忍气吞声,嘉定伯不说出一个道理来,他恐怕一两银子也不会付。”
  崇祯忽然笑了:“朕那丈人,可是一个嗜钱如命,一毛不拔的性子,拿了他的粮,却不给他银子,他不得气疯了啊?”
  “气疯也没用,殿下是他的外孙,孙外拿外公一点粮食,谁敢说什么不是?”王承恩笑。
  朝堂上下,包括崇祯在内的每个人都知道嘉定伯是一个富豪,崇祯不止一次的想要丈人出资助饷,但周奎油泼不进,每跟他提助饷,他就开始哭穷,虽然知道他是在装穷,但崇祯却也拿他没有办法。崇祯在本质上是一个儒学圣者,有极高的道德癖,总想和官员富商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动自发的拿出银子,帮助国家,如此君臣两义,但实际执行起来却一点效果都没有。
  如果是朱元璋那样的皇帝,早直接抄家了,就如处理明初的富商沈万山一样。
  自己处理不了,儿子一出手就拿了丈人两千石粮食,崇祯有一种出了口恶气的快感。在内心里,崇祯倒是希望儿子能当一回无赖,从老丈人那支铁公鸡的身上多拔一些羽毛下来。
  崇祯嘴角带笑,但想到辽东的危急和西便门的灾民,他脸色很快就又黯然了,轻轻叹口气:“王承恩,西便门外的灾民有多少人?”
  “五万余,六万不到。”
  崇祯脸色黯然,眼睛里有愧疚:“内库还有多少银子?”
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药空城
  王承恩躬身:“回陛下,约十六万两。”
  “朱纯臣和徐允祯的银子还没有交上来吗?”崇祯皱眉。
  “成国公交了五万了,定国公刚交了两万。”王承恩回。
  崇祯沉默半晌,淡淡道:“再拨五千银子给太子送去,西便门外数万灾民,不能让太子一个人担。”
  王承恩暗暗叹口气:“是。”
  脚步轻响,提督东厂太监王德化走了进来,双手捧着一份文书,轻声道:“陛下,天津河北山西山东,还有河南等地,可能会向京师移动的灾民数量已经有一个估计数目了。”
  王承恩接过他手里的文书,交到崇祯手里,崇祯打开了看,然后脸色渐渐阴沉。
  “十五万……”
  照东厂的估计,一旦京师放开赈济,这五省之地可能会向京师而来的灾民有十五万之众,现在大明的北方哀鸿遍野,到处都是饥民,各地官府赈济不过来,每天都有人饿死,如果照朱慈烺的计划,每天两百石,全力赈济灾民,那么听到消息的各地灾民一定会向京师蜂拥而来,到时,各地官府恐怕拦都拦不住。
  灾民多了,京师的负担就重了,不说粮食问题,只瘟疫和传染病就是一个大难题。
  沉默了半晌,崇祯脸色黯然的道:“给内阁传旨,各地州府要严格控制,绝不允许有灾民向京师移动!”
  “是。”
  ……
  朱慈烺快步走出乾清宫,不出他的预料,坤宁宫的主管太监徐高正在回廊尽头等着他呢。
  “殿下,皇后娘娘等着您呢,请您快去。”看见朱慈烺,徐高急急迎上来,看他表情就知道,周后急于见到朱慈烺。
  朱慈烺点头:“知道了,你先去吧,我一会就去。”
  “是。”徐高走了。
  等徐高走远,朱慈烺撒腿就往宫门方向跑。
  田守信在后面追,小声说:“殿下,坤宁宫在那边……”
  朱慈烺急急跑出皇宫,才对田守信道:“我们现在还不能去坤宁宫,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
  “哪?”
  “嘉定伯府。我外公的府上。”朱慈烺笑:“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要先去吃饭。走,找一家最好的饭店!”
  “殿下,晚膳不能在外面,必须回府啊。”田守信吃了一惊,赶紧劝。
  皇太子岂可在外面的饭店吃饭,这样的事,也就大明武宗皇帝曾经做过,
  但朱慈烺已经打马走远了。
  田守信叹口气,一脸苦笑的追上去,同时对随行的六名锦衣卫严厉下令:“此事绝对保密,如有人胆敢泄露一个字,咱家杀他全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