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9/1227

  “扔了重甲~~快!”跟在豪格身边的正蓝旗固山额真河洛会大叫。
  ——精锐白甲兵都是重甲,重甲在混战、刀剑如雨中占据优势,可一旦展开追击战,重甲的劣势就显现了出来,眼见后方的蒙古兵越追越追,河洛会不得不命令众人抛下重甲,轻骑逃脱。
  白甲兵解下重甲,胡乱丢弃。
  纵横这么多年,这可能是他们在蒙古草原上最狼狈的一次了。
  ……
  “追~~”
  后方的那日松正拼命的策马,口中嘶吼,指挥林格尔部的骑兵,紧追不舍,一定要追上生擒活捉豪格。
  而此时,天色已经渐渐蒙亮,马蹄踏起处,豪格的三百多人在草原上无所遁形,眼见后方的蒙古骑兵越追越近,前方的两翼更是出现了绕行的蒙古轻骑,己方已经快要被包围,豪格眼珠子都红了,拔出腰间的宝刀,高喊:“杀呀~~”
  ——身为大清的亲王,文皇帝黄太吉的长子,他也绝不能被敌人俘虏,因此,他宁愿战死。
  眼见情况危急,主子都已经要拔刀血战,跟在豪格身边的白甲兵都是一声喊,举刀齐杀。
  蒙古人用弓箭急射,失去重甲保护的白甲兵纷纷中间落马。
  而在马蹄踏起的黄尘中,豪格也终于是被包围在了其中。
  “杀啊,生擒豪格~~”
  那日松大叫。
  如果能擒获豪格,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功劳,不但能得到大明的封赏,他那日松的名字,也必将在草原之上久远传颂。
  林格尔部的蒙古勇士奋勇向前,弓射刀砍,将困在中间的豪格围成了铁桶一般。
  “杀,杀啊~~”
  被逼到绝境,豪格天生的悍勇在这一刻被激发了出来,他纵马来去,用手中的宝刀挥砍,又取了马鞍下的弓箭,连续急射,将远处的几个蒙古勇士全部射于马下,于此同时,他身边的建虏白甲兵也爆发出了强悍的战力,面对数十倍的蒙古兵,他们拼死冲杀,紧紧护卫着中间的豪格,林格尔部的蒙古骑兵虽然人数众多,但一时竟然无法将他们歼灭。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甲兵渐渐显出了颓势,在蒙古兵如雨的箭矢攻击之下,他们纷纷落马,到最后,豪格身边只剩下不到一百人了,那日松大叫:“豪格!下马投降,可饶你不死~~~”
  豪格此时已经拼的披头散发,他不回答,只咬着牙,张弓搭箭,照着那日松所在的方位就是一箭。
  这一箭又快又狠,几乎就射中了那日松。
  那日松大怒:“不识好歹,杀,取豪格人头者,赏牲畜一千头!”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了那日松的话,蒙古骑兵都是精神大振,不顾死伤,更加猛烈的向豪格发动攻击。
  “主子,跟奴才往南冲!”
  跟在豪格身边的正蓝旗固山额真河洛会此时也已经是满身是血,肩膀还中了一箭,但他依然嘶吼着,要带豪格突出重围。
  豪格却摇头,他望着周边滚滚而来的蒙古骑兵,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逃不出去了,与其在逃跑之中被蒙古人活捉,然后受到各种羞辱,倒不如就战死在这里了,于是他举起宝刀,大吼一声:“我大清勇士,誓死不降,绝不能受叛贼的侮辱!杀,随本王一起杀~~”
  “杀!”白甲兵一起嘶吼,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就在此时,忽然看见围攻的蒙古兵一阵骚扰,有很多人拨转马头,向北面看去。
  ——北面处黄尘滚滚,有喊杀声传来。
  “援兵,有援兵来了!”
  河洛会先是一愣,继而惊喜大叫。
  豪格也是呆愣,他不明白援兵从何而来?不过蒙古兵大乱却是事实,于是高呼:“杀啊~~”
  见有援兵,白甲兵都是精神大振,护卫着豪格,往北面冲去。
  于是里应外合,围在北面的蒙古兵抵抗不住,纷纷后退,那日松大声呼喊命令,但却也是无济于事。
  蒙古骑兵散开后,清楚看到,一大彪白衣白甲的正白旗精锐白甲兵正滚滚而来,为首一将高呼:“肃亲王,肃亲王在哪?”
  却是多尔衮的亲信,正白旗护军统领詹岱。
  原来,张存仁急报多尔衮之后,多尔衮心知不妙,于是命令詹岱率领正白旗精锐白甲兵,连同一部分的蒙古精骑,一人三马,轻骑疾进,急急来救豪格,因为多尔衮事先有叮嘱,所以詹岱没有到下游,而是直接从上游处过河,连续奔驰一百多里,正赶上豪格被林格尔蒙古骑兵团团包围的最后时刻。
  于是,詹岱率兵从后方猛击,打乱了林格尔的包围阵形,救了豪格一命。
  见到詹岱,豪格身边的人都是大喜,河洛会更是差点落下泪来。但豪格心中却是有别样情感,他可以被任何人救,但唯独不愿意不愿意两白旗的人所救,但现在他却也没有选择的权力了,只能呼喊一声:“本王在此!”
  见豪格还活着,没有被蒙古人擒获或者是受伤,詹岱大喜,策马奔行上前,高呼:“詹岱在此,请肃亲王随奴才离开!”
  豪格点头。
  于是正白旗的精锐白甲兵和正蓝旗的残兵汇合在一起,双方往北面杀去,正白旗精锐白甲兵新到,人数有千余人,那日松的林格尔蒙古骑兵已经战的疲惫,完全拦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突围而去。
  那日松气的大叫,但却也无可奈何。
  ……
  消息传回乌克尓河,得知豪格侥幸逃脱,梁以璋惋惜的跺脚,此次乌克尓河之战,军机处事前就有过推演,认为两军在河边对峙,建虏极有可能故技重施,派遣精兵,从上游悄悄渡河,然后奔袭百里,暗夜突袭,和留在对岸的蒙古兵前后夹击,以乱我大军,因此,三个蒙古国公和精武营阎应元事先就有防备,在上游广布探骑,当豪格率兵过河时,他们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于是将计就计,照军机处的计划,布下了这个陷阱,不但几乎将突入营中的建虏精锐全歼,还将试图在暗夜里过河的蒙古联军杀了一个落花流水。
  唯一可惜,就是走了豪格。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高手对峙
  ……
  暗夜突袭之败,令乌克尓河边的蒙古联军士气低落,豪格带着一千五百名的正蓝旗精锐白甲兵过河,但回来的却只有两百多人,剩下的全部都折在了对岸的军营,蒙古联军彻夜渡河,也折了将近两千人,遭此大败,豪格又是羞愧又是愤怒,回到营中之后,无脸见人,只在帐中喝闷酒。
  “主子,睿亲王的大军距离乌克尓河已经不过五十里了!”
  河洛会疾步进入大帐,匆匆禀报。
  张存仁跟在他身后。
  豪格头也不抬,面无表情的继续喝酒:“你们去迎接吧,如果问起,就说本王身体不适。”
  “嗻。”
  河洛会和张存仁都不敢多说,抱拳领令。
  ……
  下午。
  多尔衮亲率的建虏精锐和蒙古联军赶到,人马浩荡,旗帜连天,将乌克尓河边的蒙古草原变成了连接天地的一座大军营。
  在乌克尓河西岸的张家口塞外三部和精武营的第一镇立刻就紧张了起来,他们沿河布防,以备建虏蒙古联军的攻击。
  “参见辅政王~~”
  所有的蒙古王亲连同正蓝旗的大小佐领都亲出十里迎接,除了豪格一人。
  多尔衮坐在马上,冷冷看着迎接的诸位蒙古王亲。
  昨日凌晨的战斗,他已经全部知晓了,虽然豪格莽撞,落入明人的陷阱,最需要担负战败的责任,但乌克尓河边的蒙古联军,却也在此战中显出了无力。
  在渡河遇到阻击,豪格连同正蓝旗的一千五百精锐和一些蒙古精锐陷入对岸营中的情况下,除了张存仁的汉军旗努力的想要过河,以策应陷在包围圈中的豪格之外,其他蒙古亲贵都抱持了保存实力的想法,他们无心过河营救豪格,只简单的尝试了两下,就全部撤退,以至于张存仁的汉军正蓝旗独木难支,被明国精武营的鸟铳打的血肉横飞。
  想到此,多尔衮的心中忍不住就漫过怒意。
  ——过去的一年中,对于各个蒙古王亲和明国的眉来眼去,多尔衮有很多的了解,不过他一直都假装不知,一来,大清无力对蒙古各旗实行大规模的援助,为了生存,蒙古各旗和明国私下里联络,想要恢复边贸是人之常情,如果蒙古各旗能从明国骗来粮草,但仍愿意听从大清的号令和指挥,多尔衮也乐意假装不知,相反,如果他严令禁止,大发雷霆,不但不能收服各个蒙古部落的人心,反而会将他们推向明国,因此,多尔衮对于蒙古各旗和明国私下里的往来,一直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此次联合蒙古各旗,讨伐背弃盟约的张家口塞外三部,在出征前,多尔衮心里也是有数的,他知道,这一次,蒙古各旗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听从号令了,说不得就会有出工不出力、摇摆观望的情况,只不过前天凌晨的情况比他想象的更严重,面对大清亲王失陷的危局,各旗蒙古却并没有奋起营救的意念,由此可知,一旦在战场上遇上危局,这众多的蒙古联军怕也是靠不上的,能依靠的,大约只有和大清关系最深的科尔沁蒙古了。
  心里这么想,但多尔衮脸上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他脸色平静的接受了各个蒙古亲贵的朝拜,然后翻身下马,面带微笑,很亲热的很诸位蒙古王亲打招呼。
  见辅政王如此,见前日凌晨的失败丝毫没有责怪之意,各个蒙古亲贵渐渐放下了心中的忐忑。
  寒暄之后,多尔衮纵马向前,来到乌克尓河的河岸边,站在一处临时搭起的台子上,向对面观望。
  不同于豪格前日的观望,多尔衮的手中多了一个单筒的千里镜。
  ——历经两次入塞失败,建虏不但吸取了火器不如大明的教训,开始仿制从明国缴获的燧发枪,并开始推行火炮小型化的实验,同时对明将使用的,能够观测几里之外战况的千里镜,也大感兴趣,通过打听,他们终于是知道,千里镜并非是产自明国,而是来自海外的西夷人,但大明船队时常在建虏辽东海岸出没,封锁一切商船,西夷商人难以靠近,加上建虏在西方佛郎机和红夷人的眼中,又是蛮夷的代表,茹毛饮血,没有人敢和他们做生意,没办法,多尔衮只能严令朝鲜国王,无论如何也要为“大清”搞到一批千里镜。
  朝鲜国王虽不情愿,但在多尔衮的连番威逼之下,也不得不通过走私商人,高价为建虏人搞到了十支千里镜,就在此次出征前,送到了沈阳,原本,豪格也是有资格拥有一支的,但他身为前锋,提前出征了,所以没有能拿到。
  此时,多尔衮举着是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单筒千里镜,遥望对面的张家口塞外三部和明军的联营——前日之战后,阎应元的精武营不再隐藏,亮出了精武营的飞虎旗,大大方方的向建虏人展示(示威)。
  “主子,刚刚得到的军报,说隆武御驾亲征,正往乌克尓河而来,前锋大队距离此地已经不远了。”脚步声急促,苏克萨哈上了木台,急急禀报,声音略带惊慌。
  “来的好快……”多尔衮却一点都不意外,他嘴里轻声念叨,脸色依然平静,举着千里镜的手,动也没有动一下,就仿佛他早就料到隆武一定会亲征一样。
  “多少兵马?”多尔衮问。
  “号称是十万。”苏克萨哈回。像是感觉到了自己刚才的失态,这一刻,苏克萨哈急忙收敛心神,恢复镇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9/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