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3/1227

  朱慈烺徐徐扫视,口鼻之中深深吸闻草原的独特空气,远望广袤的草原,以及乌克尓河对面的敌军,心情竟微微有些激动。
  身为皇帝,他已经不能像太子时候那么自由的参与各种前线事务了,但草原之战太重要了,他不能不来——从京师出发,没有走张家口,而是直接从独石口出关,行路六百五十里,来到乌克尓河,前后一共走了九天,在携带大量粮草,神机营的火炮也在其中的情况下,绝对算是这个时代的行军奇迹了。
  只所以能这么快,一来是早有准备,情报网早就撒了出去,各种物资也都已经囤积齐备,一声命令,立刻就可以起行;第二,因为过去的数次胜利,大明缴获、积蓄了大量的牲畜骡马,可以再来载货,第三,今年年初,朝廷修缮了京师周边的道路,尤其是通往山海关和张家口的两条官道,拓宽、夯实,虽然工程刚刚进行了一半,尚没有完工,但官道车马通行的速度和效率,已经大大提升,第四就是四轮马车的大量装备和运用,比起两轮马车,四轮马车载货更多,行进速度更有保证,当然了,四轮马车更复杂,更容易出现故障,修缮是一个问题,但因为现在都还是新车,破损率还不是问题。
  以上几点,是大明主力大军能迅速出现在乌克尓河的原因。
  此时望着草原,想着军机处谋定的两份计划,隆武帝朱慈烺戒慎恐惧,一点都不敢大意。
  令众臣平身之后,朱慈烺下了四轮大车,直入中军大帐,走到巨大的沙盘前,听取张国维的战场汇报。
  “建虏由多尔衮亲自领军,豪格随行,此番他们更是纠集了科尔沁,察哈尔,喀喇沁,哈刺慎,巴林,喜峰口土默特等蒙古联军,兵马总数在七万人左右,现在河对岸列成三个大营,从前日到今日,已经和我军激战了两次……”
  朱慈烺静静听着,脑子里盘算着战场形势。
  张国维之后,无关人员退下,帐门关闭,军机处参谋司主事,也是行走大臣的杨尔铭进行汇报——杨尔铭带着一班年轻参谋,跟随前锋三千营两天前来到乌克尓河,这两日时时观察和研议,对敌情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
  而杨尔铭汇报的时候,站在外围远处、根本不能近到隆武陛下身边的参议李定国默默听着——杨尔铭汇报的内容,很多出自他的建议,杨尔铭虽然是进士及第,但对流贼出身的李定国,却没有丝毫的偏见,倒不是因为什么国舅爷的传闻,而是李定国的见地,实实在在的取得了他的认同。
  “我军新到,气势如虹,粮草辎重充沛,建虏要想击败我军,唯有发挥骑兵的优势,从上下游袭扰,或者是绕行我军后方,对我军形成夹击,否则只是在河边对峙,建虏永远也不可能击败我军,这一点,多尔衮肯定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臣推断,建虏下一步有可能会分出骑兵精锐,往上游驻军,和其主力形成掎角之势,以钳制并分散我军的注意力。”
  “此外,建虏也有可能会分兵绕行,袭扰张家口,独石口,古北口,尤其是古北口,臣以为,几率最大。”
  “密云总兵陈永福正驻防古北口、墙子岭,需得再加提醒他。”
  “但是河防稳固,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不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多过一天,我军的胜机就会多一分。”
  “建虏远道,粮草困难,喜峰口那边,吴三桂或许可以出击、找寻战机了……”最后,杨尔铭说道。
  原来,为了此次之战,军机处秘密调遣关宁骑兵于喜峰口一代,为的就是秘密出击,截断建虏粮道,给建虏致命一击,具体作战计划和战略目的,早在三月前就已经告知辽东经略范志完和宁远总兵吴三桂,令他们秘密准备,当建虏大军大举来犯,出现在喀喇沁草原之后,军机处和兵部立刻给范志完和吴三桂发去命令,令他们遵照计划执行。
  算时间,此时此刻,吴三桂差不多也快到喜峰口了。
  朱慈烺静静听着,杨尔铭将大部分都提到了,但唯独没有说到西土默特。
  土默特有三万骑兵,这三万人倒向哪一边,哪一边胜算就会增加,尤其是对建虏多尔衮来说,如果没有土默特的三万骑兵,只要大明稳扎稳打,他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而对大明来说,如果有土默特的三万骑兵的帮助,这一战就会占据完全的优势,只要不出错,就是必胜的结局,即便土默特言而无信,继续跟随建虏,大明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也依然有取胜的可能,只不过那会非常的辛苦,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是败局。
  现在就看土默特人如何选择了……
  ……
  “哒哒哒哒~~”
  草原之上,马蹄如雷,无数的土默特蒙古骑兵正向东疾驰。黄昏的落日下,他们旗帜黑漆,看不出是明还是暗?
  ……
  夜晚。
  隆武帝朱慈烺照例和军中将官以及三位蒙古国公以及他们麾下有名的将领共进晚餐。豪格暗夜渡河,三部作战都极为勇猛,尤其是那日松,几乎就擒获了豪格,朱慈烺多加勉励,亲自向那日松敬酒,那日松感动不已。
  晚膳结束,朱慈烺带着三位军机处大臣巡营,过去,跟随大明皇帝出征的都是京师的勋贵,但隆武皇帝不同,跟在他身边的都是军机参谋,连一个能统兵的勋贵都没有。
  而在巡营之中,朱慈烺也登上高台,眺望对面的建虏和蒙古联军的军营。
  火把点点,建虏蒙古军营连绵不断,看起来极其浩大,暗夜里,隐隐看到,即便是在夜里,建虏蒙古人也依然在忙个不同,好像是在为明日的大战做准备。
  “多尔衮,除了土默特,你究竟还有什么后手呢?”
  朱慈烺脸色严肃,轻声喃喃,他隐隐感觉,除了土默特的大援,多尔衮一定还有其他的后招,不然他不会兴师动众,在粮草辎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却依然硬着头皮,要来强攻张家口塞外三部,这不符合多尔衮在历史上的人设,以多尔衮的智谋,也不会这么鲁莽。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锥破口袋
  半夜。
  “咚咚咚咚~~”
  “杀呀~~”
  刚刚进入梦乡的朱慈烺忽然被喊杀和战鼓声惊醒。他猛地一下就坐了起来,右手习惯的就抓住了放在枕边的遂发短铳。
  脚步急促,田守信提着灯笼走了进来,脸色镇定:“陛下,河边火把明亮,战鼓声声,建虏好像要夜攻!”
  朱慈烺本就没有脱衣,立刻跳起:“为朕披甲!告诉张国维,不必管朕,先去迎敌!”
  “是!”
  很快,朱慈烺披甲顶盔从大帐里面而出,武镶左右卫和龙骧卫早已经在帐前集合,武镶左卫指挥使宗俊泰全身甲胄,立在队伍之前,新任中军官金世俊,已经快速牵来御马,但有危急,随时都可以推陛下上马离开。
  ——金世俊,原宁远总兵,最后战死在宁远城外的金国凤的三子。金国凤,明末名将,崇祯十二年,以三千兵马独守松山,击败建虏大军的轮番攻击,两月的时间,建虏用尽各种办法,从重炮和地道,但松山却屹立不倒,无奈,黄太吉只能撤兵,此战是宁远大捷之后,明军在关外又一次可以浓墨重彩的胜利。
  战后,金国凤叙功升迁为都督佥事、宁远团练总兵官,同年十月,皇太极命豪格、多铎绕过松山,攻打宁远。这次金国凤手中虽然有了上万士兵,但这些士兵都是从各地抽调而来的,互不统属。加上此时明廷各地军队缺饷严重,而各级将官又多有挪用军饷之事,因此这些抽调来的士兵士气极低。
  由于与上次清军进攻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金国凤根本没有时间来整顿军纪。得知清军再度来攻,金国凤想要率军出战,结果手下将领并不听调,而士兵又畏死怯战。金国凤愤怒之下,率领亲丁百人出城,在北山岗与清兵鏖战,终因寡不敌众,矢尽力竭,与两个儿子一起壮烈牺牲。
  战后,总督总督洪承畴道,“金国凤素怀忠勇。前守松山,兵不满三千,能力抗强敌,卒保孤城。非其才力优也,以事权专,号令一,而人心肃也。迨擢任大将,兵近万人,反致陨命。非其才力短也,由营伍纷纭,号令难施,而人心不一也……”
  明末众将,金国凤善守,曹变蛟善战,可惜最后都陨落在人心不齐、将官不一的各种纠葛之中。
  听完金国凤战死,崇祯帝大悲,追赠金国凤为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赐祭葬,命人为他建祠,增世职三级。等到金国凤父子灵柩由东北回来的时候,又命令沿路官员前去祭奠。
  前世里,朱慈烺就知道金国凤的名字,并且深为敬仰,原以为金国凤连同其家人,已经全部战死在了辽东,不想穿越而来之后才知道,金国凤原来还有一子,年幼时就被过继给了叔父家,名叫金世俊。
  金世俊今年正好十七,于是今年年初,朱慈烺召他入京,令他承袭金国凤的世职,并任他为中军候补官,留在御前学习和锤炼。
  护卫将官之外,三个军机大臣,陈奇瑜,高斗枢和刘永祚连同杨尔铭等参谋也都出现。
  但却不见李定国。
  紧接着,三千营虎大威也率领精兵前来护驾。
  周遇吉今夜是值夜官,已经前往河岸边迎敌了。
  而此时此刻,整个大营也都喧闹了起来,所有军士都出帐列阵,武器在手,准备迎接敌人的夜袭。
  朱慈烺却不急,他对身边将士有相当的信任,他知道,即便是建虏大举渡河来攻,河边的将士也足以抵挡,他侧耳静听了一下,忽然隐隐感觉有点不对,那就是河岸边的战鼓声和喊杀声虽然急切,但却一直都在远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往河岸这一边移动……
  这时,一人施施然的从旁边的帐篷里钻出,面色自若的进入参谋群中。
  朱慈烺看到了,立刻叫道:“李定国!”
  听到陛下叫李定国,诸位参谋的表情都有点怪异,在参谋司,李定国以惜字如金,以沉默寡言为标签,除了上司杨尔铭,平常和同事们几乎毫无交往,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他参谋都是科甲出身,有功劳,李定国是一个白板,诸位参谋从心底里都是看不上李定国,但更重要的,也是所都不愿意提起的一个原因是,李定国害死了前湖广总督吴甡。
  吴甡为东林中人,故旧亲朋众多,虽然李定国现在归顺朝廷,朝廷已经赦免了他所有的过往,但士林中人却不能放下,即便知道李定国有可能成为国舅,却也并不妨碍参谋司各级参谋对李定国的成见和疏远之心。
  而李定国本人似乎也不屑和士林中人交往,独来独往,每日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后,就早早离开,从没有任何应酬和交往。
  这半年多来,李定国就是军机处的一只孤鸟。
  现在见陛下问到李定国,众人都是竖耳静听。
  “臣在。”
  李定国上前见礼。
  朱慈烺望着他,脸色严肃,声音也严肃:“暗夜火起,战鼓急急,身为参谋,为何姗姗来迟?”
  火把光亮之中,面对陛下的斥责,李定国脸色平静,他深深行礼,回道:“回陛下,臣以为这乃是建虏的疲兵之策,战鼓虽急,但却不会有人攻过河来。我们越是忙碌,就越是中了建虏的诡计,因此臣不着急。”
  “你何以断定?”朱慈烺问。
  “一来,暗夜偷袭,讲究的是出其不意,悄无声息,只有进到敌营之后才会高声喊杀,震慑敌人,岂有在河岸边就大声鼓噪、提醒敌人的道理?第二,如果是袭营,一定是将精锐兵马聚于一处,以求一击而入,但现在建虏的喊杀之声却是从上到下,将战场拉的漫长,这不是善战者的所为,因此臣以为,这是建虏的诈计。建虏如此操作,分明是要惊醒我全部大军,令我夜不能寐,以达到疲惫我军的目的。”李定国道。
  朱慈烺微微一笑,也不再问,只对金世俊说道:“你去河岸边一趟,看情况到底如何?”
  “是。”
  金世俊急急而去。
  朱慈烺放弃亲自探查的打算,站在原地静静等。
  而此时,河岸边的战鼓越来越急,好像有几百面战鼓一起擂响。
  众人脸色都是凝重,虽然营寨稳当,军心稳定,大明不惧建虏的夜攻,但听到如此密集的战鼓声,众人还是不免有些惴惴。军机大臣陈奇瑜原本也有点不安,但当隆武陛下镇定如斯,嘴角似乎还透着笑意的时候,他猛然一警,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随后便也镇定了下来。
  “砰砰砰砰~~”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炮声响起,不是建虏火炮,而是大明神机营向对面的建虏阵地发射了炮弹。
  而在大炮的轰鸣中,对面的擂鼓和喊杀之声,忽然就消泯了很多,再然后就悄无声息。
  众人相互一看,都是明白,这果然是建虏的疑兵和疲兵之策。
  李定国断的准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