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8/1227

  虎大威朝他瞪眼:“左路还是右路,还没有说清楚,你怎么就赞同了?”
  李定国抱拳,声音坚定:“卑职以为,应该选左路!”
  “为什么是左路?”虎大威的目光终于是看向了李定国。
  “左路善巴的弟弟克苏隆在领兵,虽然就战力和精锐程度来说,克苏隆所率人马不如右路的雅克图,雅克图是土默特第一勇士,以善战勇猛而著称,克苏隆却一直都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但参谋司对他们两人有过分析,认为克苏隆为人低调,看似平凡,但其实颇有能力,且克苏隆是土默特中的开明派,立主和我大明和好,面对今日局面,他一定会死战,相反,雅克图虽然勇猛,但其素来厌恶汉人,和建虏关系暧昧,面对今日局面,他未必会死战……”李定国分析。
  听到此,连虎大威都忍不住微微点头了。
  “因此,我军应该突击左路!”
  李定国做出结论,然后又补充:“此外,为了掩饰行动,吸引建虏注意力,此地还需要留下一支疑兵,大张旗鼓,令建虏以为,我军要突击中路,救援善巴,如此才能为我军突击左路,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说完,李定国再一次向虎大威抱拳行礼。
  这一下,虎大威看向李定国的眼神,终于没有刚才那么的敌视了,咬咬牙,目光看李德财。
  李德财抱拳:“总镇,李参议的建议极好,末将以为,可行!”
  虎大威再看向李定国,重重点了一下头,表示肯定,然后说道:“好,就照李参议的计划!李德财,你率五百人留在此地,大张旗鼓,多做疑兵,如果建虏蒙虏围逼于你,你要立刻撤退,如果没有,你就在此小心等待,等到西边战起,你再撤退于我们汇合!”
  “是!~”李德财得令。
  虎大威转向其他人,高高举起手中的马鞭,呼喊道:“弟兄们,白雪茫茫,此去必定是一场血战,整理甲胄,检查鸟铳,我们是大明三千营的精锐,区区建虏,何在话下,走啊!”
  “走~~”
  三千营马蹄滚滚,分成数队,偃旗息鼓,向西北方向奔去。
  ……
  “呜呜~~”
  十五里之外,建虏蒙古联军和土默特人的激战,已经进行到了关键时刻,呜呜地号角声中,已经陷入重重包围的土默特中路骑兵,在善巴的带领和指挥之下,往来冲突,拼死砍杀,试图想要冲出一条血路,但却始终不成功,原本不只是因为多尔衮的亲自指挥,更
  更因为,多铎率领的一万后军也已经是赶到了。
  此时此刻,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正立马高坡之上,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战场局势。
  军旗之下,多尔衮脸色凝重,表情一如既往的冷静,多铎却是咬着牙,拧着眼,眼神里透出焦躁之色。
  十五天前,他在插汗河套成功伏击了关宁铁骑,几乎将关宁铁骑的精锐一网打尽,是为大清这三年以来,最重要也最辉煌的一次胜利,虽然被吴三桂侥幸走脱,但并不妨碍多铎因为此战而建立的功勋,为此,多铎兴奋极了,认为除掉了粮道的后顾之忧,此次大清出征,已经占据了一半的胜机,但不想等他离开插汗河套,急急向这里行军,路上却一连收到了两个不好的消息,一个是土默特背信弃义,投降明国,第二则是鳌拜在墙子岭失利,骚扰之策失败,而因为这两个意外,哥哥多尔衮和隆武在乌克尓河的对峙,已经是处于下风。
  得到这两个消息,多铎十分忧急,不想前日行军到这里,他又收到了第三个消息……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虚实
  消息是多尔衮的心腹苏克萨哈带来的。
  听到哥哥多尔衮决定假意撤退,以便诱使明军追击,从而反败为胜的计策之后,多铎知道,情势已经非常严峻了,不然以哥哥的脾气,不会作此决定,于是多铎原地驻军,照多尔衮的命令,开始进行伏击准备,今日上午,哥哥多尔衮的大军果然向这里撤退而来,而在他们之后,土默特的蒙古骑兵正汹汹追赶,于是按照原计划,多尔衮多铎两兄弟指挥大军迅速反击,将土默特的三万人马团团围住,并且分割包围。
  当包围完成的那一刹那,多铎就知道,胜利已经在望了,以蒙古人的尿性绝对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到现在,虽然土默特人还在不停的冲锋想要突出重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次次的失败,他们的战力正在急剧消耗和萎缩中。
  也就是说,他们支撑不了多久了。
  多尔衮性格沉稳,虽然心中惊涛骇浪,面色却冷静如常,多铎就不行了,他心中的焦虑和急切全部都写在脸上。
  “告诉善巴,他已经无路可逃了,下马投降,本王不计前嫌,仍可给他和土默特一条生路!”
  多尔衮又一次令人呼喊。
  但善巴显然不是一个轻易屈服的人,面对到处都是敌军的汪洋大海和建虏的呼喊,毫无回应。
  多尔衮知道,善巴只所以不放弃乃是因为仍然在期待左右两路以及后续的明军援兵能拉他一把,在没有绝望之前,善巴是不会轻易投降的……
  “报~~~”
  马蹄声急促,一个白衣白甲,身骑快马的探骑急急来报:“报主子,明军三千营的大队骑兵在西面出现了,现在他们的前锋,距离这里已经不到二十里了!”
  多尔衮多铎都是一振,不等多尔衮说话,多铎就急切的问道:“只有三千营吗?”
  “是。”
  探骑回答。
  多尔衮微喜,多铎却是大笑了起来——明军主力还是来了,土默特人只是狗,三千营才是他兄弟想要猎捕的狼,而三千营在前,明军步兵的主力精锐在后方,步骑脱节,正是一举击溃三千营的好时机。
  “虎大威虽然是一员猛将,但可惜谋略不足,他一定会突击中路,救援善巴的,哥,我亲自去坐镇!”多铎向多尔衮抱拳请命。
  多尔衮点头,叮嘱道:“要小心,现在的三千营可不是过去,论起来,不亚于吴三桂的关宁军。记着,你的任务是牵制阻挡他们,不使他们救援土默特,拖延时间,待更多的明军援兵赶到,到时我军降服了土默特人,再全军出击,一举击溃他们!”
  “知道了!”多铎大声答应,随即策马急速离开。
  他身后,两百名精锐的镶白旗白甲兵紧紧护卫。
  待多铎远去,多尔衮重新将注意力转回眼前的战场之上,举着千里镜望了一阵,转而交给身边一个戴着暖帽披着大氅的枯瘦老者,脸色凝重的问道:“先生以为,善巴还能坚持多久?”
  老者正是洪承畴,
  洪承畴举起千里镜仔细看,一会放了下来,小心翼翼地回答:“土默特人已经没有最开始时的战力和冲意了,现在只是苦苦支撑,少则一个时辰,慢则天黑,他们必然崩溃。”
  多尔衮微微笑了一下,洪承畴的判断令他安心,随即他脸色就又凝重起来,远望前方,说道:“三千营来了,张家口三个叛部的骑兵,怕也是会来,如果能将他们全部吞下,这一战,我军就等于是胜了,而没有了骑兵,本王看隆武如何猖狂?萨克萨哈!”
  “主子,在!”侍立在旁的苏克萨哈急忙答应。
  “给杜棱亲王、张存仁传令,令他们加紧攻击,一个时辰之内,务必击溃克苏隆!再告诉巴达礼亲王和刚林,加大攻击的力度,给雅克图施加压力,雅克图若是再犹豫,也不必再同他客气了。”多尔衮道。
  “嗻!”
  苏克萨哈急急派人去传令。
  ——土默特的左右两翼兵马,克苏隆和雅克图,分别被喀喇沁杜棱亲王和科尔沁右翼亲王巴达礼亲王的蒙古大军,以及少量的汉军旗所包围,此时正在激战中。
  因为雅克图是土默特族的第一勇士,声名在外,因此,多尔衮布置在右路的伏击和阻击兵马稍多一点,不过同时的,雅克图和建虏的亲密关系,也为人所知晓,所以在布置大量兵马的同时,多尔衮也祭出了攻心之策,令大学士刚林亲自去见雅克图,试图说服雅克图放下武器,重归大清。
  只不过从刚刚传回的消息看,雅克图虽然心中仍然有大清,面对“大清”的包围,并没有猛烈冲击,不过却也没有在刚林的劝说下,立刻投降。
  看来他仍然在观望犹豫。
  因此,非是再给他施加压力不可。
  多尔衮连续传令,调兵遣将,试图用最快的速度围歼土默特人的三万骑兵,然后就他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三千营以及后续而来的明国援兵了。
  “呜呜~~~”
  凄厉、悠远的号角声中,两白旗的精锐骑兵连同科尔沁左翼蒙古骑兵,对善巴的土默特主力,又一次发起了进攻,马蹄滚滚,弓箭来去,双方军士不断的落马,呼哬声,惨叫声,战马嘶鸣之声,还有建虏汉军旗的鸟铳和少量火炮的鸣放之声,在天地之间响成一片……
  土默特人已经极其困难,不过善巴的大纛却依然不倒,善巴将指挥地选在了一处小山坡之上,他立马旗下,亲自指挥,正白旗的精锐白甲骑兵连续两次向大纛所在的方向发起攻击,虽然都失败了,但距离却是越来越近。
  “左路如何?明国三千营现在在哪?是否和我军交战?”
  观战之中,多尔衮不断的派人探查询问。
  “左路正在激战,克苏隆顽固不肯降,我大清的使者,被他当场射杀,明国三千营正在十五里之外整军,尚没有向前,看样子好像是要等后续的兵马……”
  探骑不断回报。
  多尔衮忽然感觉有点不对,皱着眉头:“虎大威不进不退,既不火速救援善巴,也不撤后等待援兵,而是于原地按兵不动,这不符他的脾性,也不符用兵之道啊,难道他不怕善巴覆灭,也不怕重蹈善巴的覆辙,被我们包围吗……”
  想到此,多尔衮急忙喝道:“快,快向豫亲王传令,令他小心提防,明人可能有诈!”
  话音不落,就听见马蹄声急促,一匹探骑急急而来,到了多尔衮面前,急急下马,气喘吁吁地报道:“报主子,有明军骑兵在左路出现,虽然没有军旗,但甲胄装备近似三千营,人数最少有千余人……”
  多尔衮脸色一白,心知上当了,想不到鲁莽无脑的虎大威,现在也会声东击西,使用疑兵了,正要命令补救,“哒哒哒哒~~~”听见马蹄声急促,又一个探骑奔到,却是镶白旗的甲胄,是多铎派来的,镶白旗的探骑在马上气喘吁吁的禀报:“禀王爷,豫亲王说,中路前方的明军骑兵只是疑兵,真正的三千营主力怕是已经杀向左路了,豫亲王现在亲率兵马,向左路包抄过去了。”
  听到此言,围在多尔衮身边的建虏亲贵和蒙古王亲相互一看,眼神都是不安。
  ——为了拦阻明国的援兵,多尔衮在中路预备了大量的兵力,而对于两个边路,他预留的后备部队却并不多,不是不想,而是实在没有多余的兵力了,现在左路战局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如果明国三千营忽然出现,在包围圈中的克苏隆内外夹击呼应,左路有可能就封不住了。
  左路封不住也就罢了,如果明国三千营和克苏隆汇合,双方往中路杀,中路僵持的战局必然会改变,原本已经胜券在握的大清,怕就是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煮熟的鸭子说不定也会飞走……
  “尼堪!”
  多尔衮想也不想,立刻大声呼喊。
  “在!”
  爱新觉罗·褚英的第三子,努尔哈赤之孙,多尔衮的外甥侄子,三十五岁,现在为固山贝子的尼堪大声答应。
  ——所有人都以为,多尔衮一定是要领尼堪支援左路,不想多尔衮马鞭一指,却指向善巴大纛所在的方向:“尼堪,本王素知你英勇,今日善巴顽固,土默特迟迟不下,正是你显威的时候,本王给你两百精锐白甲兵,不知你可有信心斩断善巴的大纛,夺旗而回?”
  众人这才明白,辅政王这是要先解决眼前的主战场啊,所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善巴兵败,即便明国骑兵突破左路,也是无济于事了,甚至有可能是狼入虎口,被击败善巴的大清骑兵再次包围,落的和善巴一样的下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8/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