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征服手册(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601

  商贸团主要还是帮我们团队打打掩护吧,因为咱们没有条件铺设光缆作为经典信道,届时只能让待在传送阵附近的同志充作定向接收‘柱’了。”
  传送阵——或者说空间传送门,这是在传统科幻里非常常见的概念。
  但如果只根据现有的认知,三维空间(前后左右上下)不能变,同时又不引入第四维(时间)的话,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事,甚至于很多人认为不可能。
  但实际上,目前的科学界对空间传送的研究其实是有一定成果的。
  那就是量子隐形传态。
  学过量子物理的同学应该知道。
  如果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我们就说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把这个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光子就是光量子,一束光至少包含一个光子,再少就不存在了。
  实验发现,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只能取一些分立的值。
  也就是说,原子中的电子能量是量子化的,量子化也是微观世界的普遍现象。
  光量子这个概念在近代科学中多重要呢?
  说个冷知识吧。
  爱因斯坦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就是因为提出了光量子,而不是相对论!
  很难以置信是吧?
  但事实就是如此。
  光量子的存在,是所有所有传送理论的核心基础。
  学过物理并且没还给老师的同学应该知道。
  爱因斯坦其实是不赞同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注意他不是反对量子力学,反对的是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也就是有工具主义倾向的量子力学诠释。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
  他相信“没有人看月亮的时候,月亮仍然存在”,以及非常有名的上帝从不三五瓶x两拳...啊不是,是“上帝不掷骰子”。
  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其中有它的对应量,即完备性判据。
  当我们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却能确定地预言某个物理量的值时,那么必定存在着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对应于这个物理量,即实在性判据。
  因此爱因斯坦认为,哥本哈根流派的量子力学不满足这些判据,所以说是不完备的。
  也正因如此。
  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实验......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量子隐形传态那些事儿(下)
  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司机和罗森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实验。
  后人用他们的首字母称为EPR实验。
  这个实验指的是可以制备两个粒子A和B的“圆”态,使得在这个状态中两个粒子的某个性质(如电子的自旋角动量、光子的偏振)相加等于零,而单个粒子的这个性质不确定。
  这样一对粒子称为“EPR对”,属于量子力学中的“纠缠态”。
  最早EPR实验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辅证爱因斯坦自己的观点,但神奇的是在1980年,阿斯佩克特等人做了EPR实验,确定了EPR现象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效应。
  这也是很多爱黑孜孜不倦反复鞭尸的黑点,
  然而他们完全忽略了如果只关心量子力学测量的结果,那么EPR关联并不会超光速传递信息,这个问题只会做把波函数当成是物理实在的时候才会发生。
  话题回归到EPR现象。
  而正是基于EPR现象被实锤为真,这才有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基础。
  众所周知。
  量子隐形传态的基本思路是这样:
  让第三个粒子C跟B组成EPR对,而C跟A离得很近,跟B离得很远。
  让A跟C发生相互作用,改变C的状态,于是B的状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时A和C这个两粒子集合的状态有四种可能,分别对应00、01、10、11四个字符串。
  B的状态也相应地有四种可能,每一种可能都跟A最初的状态(即你想传输的目标状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可以通过某些量子力学的操作变成目标状态。
  对A和C的整体做一次测量,A和C就随机地突变到了00、01、10、11这四种状态中的某一个上,B也突变到了相应的状态。
  现在你得到了一个两比特的字符串,00、01、10或11,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密码。
  把这个密码通过经典的通讯手段(比如电话、光缆)告诉B那边的人,对B按照密码进行操作,就得到了A最初的状态。
  而这个实验的粒子就光子,整个实验就是量子隐形传态的概念。
  并不复杂,也很好理解。
  而说道量子隐形传态,就不得不说一个误区。
  那就是许多人把量子隐形传态当成了瞬间传输,不花时间就能传输到无限远处。
  然后高呼这样就推翻了相对论,爱因斯坦就是个辣鸡,民科赛高!
  还有人以为凭这一招,信息传播速度就可以超光速,我们可以跟光之国的迪迦即时通话聊大骨熬汤应该加多少盐。
  这是完全错误的。
  通过测量让各个粒子的状态突变确实可以不花时间,但是光凭这一步是无法得到目标状态的。
  为了知道对B要做什么操作才能得到目标状态,必须把那个两比特的字符串传过去,这就要通过经典的通信。
  而经典通信不能超过光速,所以量子隐形传态不能超光速。
  因此它并没有违背相对论,爱因斯坦依旧是那个yyds。
  目前本土世界的量子隐形传态是在1997年实现的,当时潘建伟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塞林格教授组里读博士。
  他们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实验量子隐形传态》(可以搜“Experimentalquantumteleportation”)的文章,潘建伟是第二作者。
  这篇文章后来入选了《自然》杂志的“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跟它并列的包括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等等,这个阵容强大得吓死人。
  这篇文章在相关领域的重要性,差不多类似于平安格勒战役对二战的贡献吧。
  如果关注科研信息比较多的同学,应该记得15年有这样伊泽消息:
  中科大潘建伟项目组实现量子瞬间传输技术重大突破。
  这项成果后来被英国物理学会评为2015年度十大物理学突破之首,被中国科技部评为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
  没错,同样是潘帅。(也是本扑街的恩师...虽然后来我转投高能物理去了)
  1997年潘建伟实现的是单个光子的单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2015年实现的是单个光子的多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
  所以那些说华夏官方物理无人才的真的是又蠢又黑。
  视线再回归量子隐形传态。
  华夏的《老子》有句话,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今本土量子隐形传态可以说已经实现了道生一和一生二二生三,但离三生万物的距离还有非常非常之远。
  因为这个‘万物’实在是太大了。
  12克碳原子是1摩尔,即6.023x10^23个。
  人的体重如果是60公斤,就大约有5000摩尔的原子,也就是3x10^27个。
  描述一个原子的状态按十个自由度来算吧。
  那么要描述一个人,就需要10^28量级的自由度——不理解自由度概念的鲜为人同学们可以把这个词换成钱。
  不过一件事最难的就是踏出第一步,如今科研领域已经完成了道生一这个最困难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全心力的研究了。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6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