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征服手册(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601

  插进去的话原先的村委建制要重选不说,地还未必有呢。
  毕竟大莫界的土地和本土不一样,很多区域是缺乏肥力的。
  但不插进去也说不过去,宗亲团结这是一类基本诉求,尤其是在大莫界的环境里尤为明显。
  因此村落建设肯定是要在收拢流民以后才能做的事。
  就像现在这样,大规模流民都被收拢完毕,那么偶尔再来的十几二十人纵使有血脉联系,安置起来也要容易的多。
  至于建设村落的原因就更简单了——不种地城里人吃什么?
  赤县城想要形成一个闭环的自我供给的闭环链,那么就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粮食产量。
  否则只依靠兔子们供给粮食的赤县城,那还叫自给自足?
  而既然要建设新村子,人口普查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虽然兔子们先前在收纳流民的时候就简单统计过人口数量。
  但这种救灾性质的人口统计实在太容易出现漏洞了,也太不固定了。
  毕竟兔子们搞的又不是军营制,各种安全监管有是有,但人口流动性同样不低。
  “魏族长,营地方面的意见是这次的人口普查由我方牵头,预计将在两天的时间内统计完毕。”
  施泽鸿将整个方案与魏凡说了一遍,见魏凡没有意见后,继续问道:
  “魏族长,至于村落的位置你们有预想的方案吗?我记得按照大莫界的习俗,这应该是挺早就要准备好的事项吧?”
  “村落的位置?”
  魏凡闻言也不知想到了什么,表情微微一滞,有些尴尬的摇着头:
  “额,施主任...这个暂时还没有。”
  作为赤县城的领属家族,魏府本应提前做好村落的划分计划,这在往年也是标准的流程之一。
  或者说是大莫界所有城池的标准流程之一。
  没有附属村落提供的粮食,城内的各种生产也都无法进行。
  毕竟大莫界可没有地球那种一体化的便利,城池的主要粮食收入还是要依靠附属村落的产出。
  顶多就是有些城池通过秘法催生出的粮食数量较多,有些时候会通过商业渠道做些贸易而已。
  因此正常情况下来说,绝大多数城池对于附属村落还是非常重视的。
  往年的赤县城同样如此。
  奈何如今随着兔子们的出现,令整个魏府发现了一根大粗腿。
  如果说大莫界是个太平盛世,修行者们都是人上人,那么魏府的态度还未必好说。
  但此时的大莫界隔几年就会来一波兽潮,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就那样。
  加之魏思明与程世清等人遗留的深刻祖训,使得魏府以及赤县城其他几个穿越者家族飞快的就抱上了这根大粗腿。
  君不见魏府的蒙学已经开始教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所以在这种一切有大佬带飞的情况下,魏府躺赢的愣是忘了自己该做的事儿。
  好在兔子们对此早有准备,只见施泽鸿从身上取出了一份地图。
  “这是赤县城周边八公里...还是说里吧,十六里范围内的地图,不过只有东南西三个方位,毕竟营地在北边嘛。”
  施泽鸿简单的介绍了一遍地图的情况,随后指着其中几个篮圈勾画起来的位置道:
  “这里、那里....还有这里,以上六个区域便是我们划分好的村落预设点。
  经过我们地理小组和化学小组的分析,这些预设点内的土地基本上都没有被吸食过地气,土壤肥力极强。
  并且它们与赤县城的距离都在十里之内,等今后咱们修好路,载具进一步发展起来,哪怕是带着粮食都很轻松能在城池与村落间往返。”
  魏凡仔细的看了眼地图,随后又询问了几个问题。
  最后与施泽鸿约定了一个时间,准备亲自前往实地考察一番。
  而就在双方分别后的次日,建村与人口普查的消息同时对外开始了公示......
第一百七十四章
各自的抉择(上)
  由于赤县城的城区扩建还在进行中,因此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有相当部分的流民是被安置在城池外的。
  毕竟要考虑到城内的交通和治安问题嘛,要知道并非所有的流民都是淳朴的劳动者。
  截止到目前,整个赤县城范围内的大型流民聚集点一共有六处:
  城外三处、城内三处——城内三处是原先的流民聚集点,例如赵钱举一家所在的城东鱼尾巷便在其中,区域内的流民基本上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以及详细的档案。
  原先赤县城扩建缓慢的原因在于水泥等物资都需要本土转运,而此前为了小莲子山战役,光门的通行量基本被用在了军需物资方面。
  因此一个月过去了,整个城区的扩建项目才进行了十分之一不到。
  不过前几天兔子们已经找到了一座富含石灰石的矿山——这玩意说实话还是很好找的,毕竟又不是什么稀有物资。
  虽然兔子们发现的这座矿山体量不大,但赤县城本身也不是什么大城嘛。
  更别说比起埋在地下的灵石和煤矿,石灰石属于露天资源,开采起来简直不要太轻松。
  有了这么一座矿山在手,随着几条水泥生产线的运抵。
  实验级气密性水泥或许一时半会还没有足够的设备生产,但修筑普通建筑的水泥却是没多大问题了。
  因此在接下来的计划中。
  赤县城的扩建将会得到一个大幅度加速,城区计划外扩一公里,达到5X5规格的布局。
  而大部分扩建后的区域将搭建起职工楼或许居民楼,或卖或分配,具体将依情况而定。
  目前赤县城内的外来人口足足有三万多,兔子们完全可以做到在保证生命实验基地进度正常的前提下,完成赤县城城区的扩建。
  也正因如此。
  当城区扩建与附属村落划分的公式发布后,顿时在流民群体、甚至赤县城的原住民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
  时值下工时分,耒耜工业园区对面的王记饭馆内走进了一群到点下班的工人——没加班准确打卡的那种。
  这群人一进饭馆,领头的一位大个子便朝收银台后的桑秀银喊道:
  “银姐,老四样来一套,再来几罐那啥...雪津!”
  “来了来了。”
  桑秀银裹着围裙殷勤的走上前,麻利的为几人腾出了一张桌子,同时对后厨的王巧云喊道:
  “嫂子,二号桌干锅冰皮蛙、清炒土猪肺、鸡架拌豆腐还有拌牛腩,再来几罐雪津!”
  嗯,没错。
  这家王记饭馆便是赵钱举夫妻开设的小餐馆。
  如今城内的几大工厂已经正式开工十多天了。
  在兔子们日结薪资的特殊政策下,除了一些家中人口较多或者有亲属重病的工人外。
  其余大部分工人在改善了生活条件的同时,手中也陆续开始有了点闲钱。
  毕竟流民们不是住帐篷就是住简易样板房,不存在房贷之类的支出,四倍水准的工资之下达到温饱线还是很简单的。
  搁本土的性质差不多就是2000工资水准的小县城中你月薪8000并且日结,在有房子的情况下填饱肚子绰绰有余,同时也不存在经济崩盘的情况——因为初始值太低了。
  流民们手中有了闲钱后,其中一部分节俭的自然便是偷偷把钱存起来以备后用,精打细算。
  而另一些较为贪嘴的、喜欢下工后喝上那么两盅同时自己还没啥手艺的工人,自然成了工厂外小饭馆的常客。
  所以在经历了开业头几天的冷清后,王记饭馆很快就有了一批相对忠实的顾客。
  毕竟王巧云的父亲可是某家酒楼的大厨,祖上手艺传了整整四代,算的上是一个万人县城级别的庖丁家族。
  只是乱世人名如草芥,王巧云此前一直没有施展身手的机会而已,甚至险些丢了姓名。
  如今有了这么个相对安稳的门面,王巧云和寻常主妇的差别便体现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6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