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征服手册(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601

  说个通俗易懂的概念:
  正曲率倍数反弹,无曲率常规反弹,负曲率无反弹甚至会把物质吸收。
  因此根据水流实验,目前还可以判断出另一个结果:
  由于水流的反弹要比正常情况剧烈的多,因此天宫空间符合正曲率态势。
  众所周知。
  在黎曼函数中。
  负曲率让测地线散开,正曲率让测地线收紧。
  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完备的单连通黎曼流形截面曲率处处非正,那么其必微分同胚于rn。
  因此一旦测地线收紧,流体也会随之收紧。
  换句话来说就是......
  天宫空间是一个收束类的空间!
  这就是物理的魅力。
  同样是一桶水。
  普通人只能拿来洗脸,作家可以拿来水文,物理学家却可以用来突破壁垒!
  但想到这儿,李百安不由皱起了眉头:
  “奇怪了,如果天宫空间是收束态的话,那么质心系动量去哪儿了呢?”
  在华夏用语中。
  系这个词的意思,一般是代表着多种组合的集合,下面可以细分出多个子集。
  例如太阳系下属就有各种星球,物理系可以细分成各个班级,鲜为人系可以划分出一大堆读者。
  而质心系,便是指由多个质心组成的系统。
  质心系在外力不做功的情况下动量守恒,这是属于类似某种宇宙规则的定理。
  但眼下空间流体在收束,那么它收束时的动量又去哪儿了呢?
  一旁的潘建伟院士想了想,试探性的提出了一个可能,只听他道:
  “李老,从空间的现有情况上看来,会不会是宇宙飞船撞上星际尘埃的二种假设?
  也就是存在有某种未知的外力在做功,实际上的质心系依旧是守恒态的情况?”
  宇宙飞船撞星际尘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
  这种假设下尘埃部分没有初始动能,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航行。
  当尘埃撞上飞船的时候,这是一个完全非弹性碰撞,体系内部有动能变化——存在一部分热耗散。
  那么能量守恒的公式就应该写成:
  外部做功=整体动能变化+内部热耗散。
  但当潘院士说完这番话,李百安还没来得及表示之前。
  他自己不由先皱起了眉头。
  倒不是说他觉得这个推测有误,立刻就现场推翻反悔了。
  而是他的心中忽然冒出了某种很奇怪的感觉。
  这种感觉说不出来的古怪,像是什么东西卡在心里,但认真去抓的时候又抓不到一般。
  难受.jpg。
  一旁的李百安却没有注意到潘院士的异常,毕竟他们这会儿在讨论的是质心系动量的学术问题:
  “外力吗?
  这倒是有可能,这个假设其实是挺符合天宫空间的,因为天宫每天都会吸收氮素进行反应生成y粒子,能量转换未必是个闭环。”
  接着他顿了顿,又说道:
  “小潘,咱们继续做检测吧,还是针对边界,争取再搞清楚些它的性质。
  既然确定了是正曲率态势,那么这次胆子可以大点,上光子和激发态粒子试试。”
  光子是一种很常见的微粒,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例如每当你关掉打开某部小电影的时候,无数光子就像出膛的炮弹一样,笔直地射到了你的脸上。
  光子属于中性粒子,自身具备微小的波动性,属于宏观可见微观神奇的特殊物质。
  这次探测器上的光子射束主要是为了检测边界的叠加态,性质有些类似双缝干涉实验的量子擦除。
  它利用了光子的偏振性以及量子纠缠原理。
  潘院士他们在射束出口端上安装了不同的介质,一共四种。
  当光子通过出口的时候,由于介质的存在,它的偏振性就会发生改变。
  如果这个光子与边界上甚至边界外的某个光子处于量子纠缠态的话,那么对应光子的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这样一来,潘院士他们便能收集到一定的信息。
  不过光子的预准备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潘院士他们先看起了其他收集到的信息内容。
  .........
第三百一十章
天宫之内(四)
  这次兔子们送入天宫内的设备数量不少,数量大概在十八台上下,魏凡足足跑了三趟才完成任务。
  其中有几台是温感仪这类物化检测的设备,还有几台则是普通的采样机与摄像机。
  当然了。
  这里的普通也是相对科研角度来说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凡尔赛的一种。
  这些设备中随意一台的价值都在五十万华夏币以上,一些镜头型号属于那种摄像圈爱好者看了会脱裤子的类型。
  因此潘院士和李百安在等待光子准备的期间,顺便查看起了其他一些设备的状况。
  “气体采样机状态正常,最远的一台已经抵达到了东北角的尽头。”
  直升机舱内,潘院士看着屏幕上代表着各个设备的小点,眉头一扬:
  “嗯?
  天宫内的灵气浓度还不低的嘛,15.4%,这比大莫界都还要高些了。
  不过这种浓度下可吸收的灵粒子还是有限,比不上咱们的l17。”
  李百安凑过来看了几眼,说道:
  “还真是,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浓度的灵气,在本土已经算很离奇的发现了。
  也不知道咱们的检测设备能不能溯源到灵气的出处?”
  潘院士想了想,说道:
  “不好说,但我个人不太看好。
  毕竟气体溯源这项技术目前发展的不算特别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初我在南开的某个项目里待过一段时间,现在的气体溯源,基本上就是在标定区域里头确定多个嫌疑点获取第一位置信息。
  再利用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极大值对应的扩散距离,以及各个嫌疑点到监测点的大气稀释因子和各个嫌疑点的权重,来做出一个高斯概率模型。
  如果说咱们能恒定空间内的压强那还好说,但如今这种正曲率的收束空间......
  我的偏向不太乐观,或许需要安排人手亲自进入空间检测才行。”
  正如潘院士所说。
  目前气体计量溯源体系相对比较局限,在定量条件下比较成熟,也就是标准的套公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6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