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征服手册(校对)第4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1/601

  “嘭——”
  随着一簇火光闪起。
  其中一台设备忽然莫名爆裂开来,没有采录到任何信息。
  黄埔东来面色不变,继续看着操作台。
  六千七百米高度,第二台设备炸开。
  八千三百米高度,第三台设备炸开。
  .......
  当高度来到一万一千米,距离云层只有一千米高度不到时。
  高空中只剩下了三台设备。
  嗡嗡嗡——
  毫无情感与意识的设备继续升空,对前方的危险丝毫不感惧怕。
  八百米.....
  五百米.....
  三百米....
  当距离劫云只有一百米不到时,三架探测器的某个区域同时弹出了另一个小型设备。
  它们叫做空间电场仪。
  电场探测仪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探测和收集电场信息的,也是卫星进行高精度电场探测的关键载荷,
  这次兔子们使用的是来自金陵信息工程学院的nuist型电场仪,属于场磨式电场仪的一种。
  类似的设备国外也有不少,例如ameo340、cs110等等。
  不过后者一般比较多的被用在空间地面电场中就是了。
  三台被魔改后的空间电场仪飞速弹射,其自身与后面的脉冲势能探测器、地面操作台形成了一个很短暂的信息递进结构。
  在四秒不到的时间里,空间电场仪与脉冲势能探测器齐齐向前飞进。
  最后重重嵌入云中,然后.....
  便被一股超高能级的能量湮灭成灰。
  不过在它们消失之前,几道数据便被传回了地面。
  地面上。
  死死盯着操作台的黄埔东来瞳孔骤缩:
  “这....这怎么可能????”
第三百九十六章
抵达大莫界以来最惊人的一次发现(上)
  “劫云外部的电势能符合拉普拉斯方程,电势在劫云外部连续,并且法向分量也连续!”
  听到黄埔东来的这句话,曾谷成他们还没反应过来。
  远在一千多公里外、实时跟进现场情况的陆朝阳倒是一个没忍住。
  噗呲一声。
  把刚喝进嘴里的茶水给喷出来了大半。
  而在陆朝阳身边。
  其余的物理专家们虽然反应没他那么夸张,但也没轻到哪儿去。
  过了大概十几秒,渡劫现场的几位院士也齐齐瞪大了眼睛:
  “卧槽?”
  震撼!
  这个词是此时此刻,营地与渡劫现场所有物理专家们一致的内心写照!
  众所周知。
  在导体中,电荷在电场内会聚集在表面。
  而介质内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受电场作用会发生极化。
  模型上可以看做内部有极化体电荷,表面有极化面电荷。
  因此导体与介质的分界面,既存在自由电荷又存在极化电荷。
  若没有导体,分界面就没有自由电荷。
  没有介质,就没有极化电荷。
  所以两介质的分界面,电位移的法向分量是连续的。
  也就是说。
  劫云是一种两介质分界面。
  如果这个结论是单独发现的,那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关键是它有一个先置条件——电势在外部连续,并且符合拉普拉斯方程。
  拉普拉斯方程是一个扩散方程,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描述散度场的。
  它的物理意义其实很复杂,鲜为人同学也没必要理解。
  大家只要知道一件事就行了:
  黄埔东来他们得到的数据是φ=a+b/R的通解。
  薪火营地里。
  看着一脸懵逼的施泽鸿和半脸蒙逼的林立,陆朝阳轻轻叹了口气:
  “这个通解是一种坐标系的第二类解,也就是说黄埔院士他们探测到的劫云.....
  其实是一个均匀的介质体。”
  “介质体?”
  听到这个词,一旁的李妍忽然想到了什么,这位林立的二弟子忍不住出声道:
  “陆教授,您是说之前的米尔级数?”
  陆朝阳朝她投去了一道赞许的目光,就像网文作者看到投了月票的读者一般开心:
  “没错,不久前郭振宇院士曾经有个发现。
  就是劫云在一开始聚集时,米尔级数球散射场的项数在增多,并且具有方向性辐射!
  而想要增加米尔级数的项数,必须要有一个均匀的介质球。
  所以当时曾院士提出过一个看法......”
  “当时我认为,那个介质球有可能是杨正初本身,或者干脆就是他的气海。”
  渡劫现场,曾谷成叹了口气,对交涉回来的马宁说道:
  “但现在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了。
  真正的介质球......
  其实是咱们头顶上放出雷劫的劫云啊!”
  很早以前提及过。
  现代科学对闪电的了解其实不深,但起码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那就是闪电或者说包含形成闪电的雷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个均匀的介质球。
  因此很显然.......
  劫云形成的一定有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1/6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