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征服手册(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601

  我估摸着至少得再花三十年才能做到,更别说对劫云进行改造了。”
  正如郭振宇所说。
  目前的地球上,基本有些科研能力的国家都在进行着雷电的研究。
  目前走在雷电研究最前沿的国家是枫叶国。
  他们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在考虑人工引雷的可能了。
  其次则是高卢。
  雷拉第实验室目前在相关领域的名气,基本上和高卢举白旗的传播度差不多。
  本土这方面也不算很落后,例如气科院的人工引雷试验就登上过热搜。
  但实际上。
  气科院也好,雷拉第实验室也罢。
  他们进行的人工引雷并没增加雷云电荷,也没有改变雷云的位置、移动方向。
  所谓的人工引雷,只是使用人工引雷火箭拖着一条细细的钢丝上天。
  然后让火箭去碰触云端电流,这样就把雷电引下来了。
  所以目前阶段,人工引雷都还只是试验。
  顶多偶尔用于科研。
  学界对雷电的认识仍然不够,毕竟雷电放电的大量方程还是靠观测凑出来的经验公式和方程呢,远远没有探究到雷电的本质。
  本质都探究不到。
  就更别说改造雷电、使其达到某种特定的能级了。
  因此郭振宇的说法其实还有些留面子的。
  毕竟实际情况比想象要更复杂许多。
  例如地球上有很多狗,他们是不会好心让你顺顺利利去搞研究的。
  “星际文明吗.......”
  林子明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
  “这倒是和明眸老师当初在石板上看到的画面有些类似。
  石板中的那个文明无疑已经具备了星际航行以及改造恒星的能力。
  不过按照明眸老师的描述,当时他们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妙来着.......”
  马宁倒也记得这事儿,轻轻点了点头:
  “没错,按照明眸老师的说法,那个文明有些像是在逃命或者迁徙。
  总之状态多半是有些问题。”
  当初在明眸习得《推衍大法》后,林立曾经找他预测过一次石板。
  按照当时明眸的描述。
  他看到了一颗巨大的、明显是红超巨星的星辰在层层崩灭。
  一些高度七八米、类似魔方的黑色正方体从虚空落下,被星辰崩灭的烈焰吞噬。
  同时数口朱红色的棺椁从毗邻的一颗行星中飘荡而出,在星河中没有目的行驶。
  虚空中还有数道看不见的锁链发出腐朽刺耳的摩擦声,仿佛要将整个宇宙禁锢。
  但整段影像中却没有一个生灵存在。
  实话实说。
  明眸当初看到的画面信息量很大,但准确性却也没法保证。
  说难听点。
  这是不是所谓的“幻阵”都不知道呢。
  要说忽视嘛那肯定不至于,但指挥部也没有特别特别的重视。
  但随着如今天劫方面的发现,那段星空画面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那段画面是通过石板推演得到的,因此星空文明无疑就是大莫界的那个先行文明。
  一个如此发达的文明,它们为什么要迁徙?
  是遇到了敌人吗?
  另外更关键的一点是......
  他们和大莫界现有的修行文明有什么关系?
  此时此刻,薪火营地内也在做着相关讨论。
  正在发表意见的是不久前刚到现在的潘院士:
  “如果说之前我们掌握的信息有限,理论上存在一种双方是一个星球、两个时期的无交集文明的可能。
  那么如今随着天劫的发现,这个可能无疑是可以排除了——因为雷劫的所有流程都是契合修行体系的。
  当然了。
  我们也可以怀疑。雷劫原先的成功率没这么低。
  是现有修行体系在传承中出现了某种错误,从而误用了雷劫。
  但无论如何。
  先行文明和修行体系之间必然有着重要关联。
  现有修行文明的奠基人或许是某个意外得到先行文明传承的幸运儿,又或许先行文明曾经是现有文明的庇护者、观测者等等.......
  甚至二者之间可能是.......”
  “圈养关系!”
  .....
第三百九十九章
神秘的先行文明(下)
  高级文明观测、甚至圈养低级文明,如同人在看蚂蚁。
  这是本土很有市场的一种想法。
  这类想法在通过论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及一些游戏传播后,知名度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
  譬如很有名的《三体》,描述的便是地外文明有关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潘院士会想到圈养的可能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后潘院士顿了顿,继续说道:
  “说到底,还是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
  观测也好,培育圈养也罢。
  这都只是我们的猜测,目前我们没有任何证据去佐证这点。
  甚至不能排除那个先行文明只是如同过客般匆匆行过,留下了些许印记也说不定。
  就像一位乘坐绿皮火车的乘客,在火车行驶时不小心将一颗糖果掉了出去。
  这件事对于乘客来说无关痛痒,但对于路边的蚂蚁而言,就是一个可以引起整个族群关注的大动静。
  因此目前我们唯一能够简单判断的,就是那个先行文明的卡尔达肖夫指数至少在1.8以上。”
  卡尔达肖夫指数。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叫卡尔达肖夫的人提出来的指数。
  此人来自隔壁的毛熊,他在1964年5月15号提出了这个理论。
  没错,就是这么巧——阅文集团-42周年庆当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6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