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征服手册(校对)第5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601

  “杨老,罗学长,雷劫后的蛇蜈生物模型我们的信息工程小组已经模拟还原出来了!”
  没错,信息工程小组。
  这位个头看上去只有一米四多、像是根豆芽菜的小姑娘,其实是一位.......
  程序猿!
  或者准确点说。
  是川大生物实验室、动物原生信息模拟工程小组的首席算法工程师。
  在这次实验中。
  整个小组的任务只有一个:
  通过生物骨架化石对比,用算法还原出生物的理论样貌。
  虽然实验室中已经有了蛇蜈的真实尸体样本,但三阶妖兽显然是属于生物‘进化’类的一种。
  就像战斗暴龙兽和亚古兽的概念一样。
  三阶体与它的初生状态之间,肯定有着极大的差别。
  尤其是在脊骨被雷劫缩小后,甘甜甜的任务便来了:
  模拟出蛇蜈与脊骨对应的生物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图像方面的参考。
  实话实说。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毕竟生物学和ps还是不一样的,不能硬套公式。
  不是说你脊骨缩短到了百分之几,整体的动物大小也按照比例缩小就完事儿了的。
  举个例子。
  蜈蚣的皮燕子马尔皮基氏管是个非常怪异的形状,和纠成一团的铁线虫差不多。
  但实际上。
  它和蜈蚣的幽胃之间有着一个特殊的线性相关。
  也就是y=xβ+ε的收敛表征,几乎所有蜈蚣都符合这个收敛。
  所以为啥说数学也算是生命学科呢,就是因为有太多生物数据与数学息息相关。
  有句话说得好。
  数学绝不能解释生命,但目前对生命的所有解释都会用到数学。
  越是深入,越是会惊叹生命的美妙与玄奇。
  当然了。
  很多鲜为人同学因为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深入没啥机会,反倒是自挂东南枝,吊死在了高树上。
  视线回归原处。
  随后在甘甜甜的带领下,杨添文等人来到了实验室的计算机中心。
  蓉城的同学应该听说过,作为西部高新科技中心,蓉城建立有个西部地区的首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不过比起它的正式名称,蓉城人更喜欢叫它硅立方一些。
  毕竟那个蓝色正方体太骚包了。
  硅立方的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在全球能够位列全十。
  因此在相关算力的协助下。
  甘甜甜小组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成功还原出了蛇蜈的原本模型。
  这是一条三四米长的巨型蜈蚣,横宽有六七十厘米,非常扁平。
  单靠肉眼就能看出来,这个形象和蛇蜈有着不小的出入。
  硬要描述的话。
  原先的三阶体蛇蜈像是某音上的主播,后者则像是关了美颜滤镜再卸了妆的真人。
  “体长3.5米....体重接近一吨....嗅觉突触比尸体要发达很多....”
  看着面前还原出的模型。
  杨添文嘴上做着点评,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从形象上来看....怎么这么像远古蜈蚣来着?”
  甘甜甜点了点头:
  “没错,确实有点类似远古蜈蚣。
  我们对比过数据库内远古蜈蚣的粪便和肠道化石,发现二者的重合度非常之高。
  因此我个人认为。
  这条蛇蜈可能具备一定的远古蜈蚣血脉。”
  远古蜈蚣。
  这是一种生活在距今三亿年前,也就是石炭纪时代的生物。
  远古蜈蚣的身长可达到8.6英尺,差不多2.6米左右。
  不过德国西部曾经发现过一个仅剩下头颅的远古蜈蚣化石,按照还原长度可能超过三点五米。
  说道远古蜈蚣,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个名词了。
  那就是古马陆。
  在很多营销号嘴里。
  远古蜈蚣和古马陆是两个物种,并且和邓氏鱼一样被夸大的极其离谱。
  而实际上。
  根据某位钓鱼人亲自向华夏科学院蓉城研究所一位副研究员的了解,确定了古马陆其实和远古蜈蚣是一个物种。
  只不过古马陆是其中一个素食亚种而已。
  这点其实从英文名字上可以看的更直观。
  比如远古蜈蚣的学名叫做arthropleura??armata。
  古马陆则是arthropleura。
  二者就像狸花猫和美短的区别一样,完全不是所谓的两个物种。
  远古蜈蚣是有史以来发现过的最大的节肢动物,也是陆地上出现的首批无脊椎动物之一,逼格方面几乎可以被拉满。
  “三亿年前.....三千年前......”
  杨添文重复着远古蜈蚣和蛇蜈出现的时间,说道:
  “这种时间间隔显然不会是直带遗传,哪怕用上其他手段似乎也比较困难。
  所以莫非是....血脉返祖?”
  返祖。
  这也是一种在生物学上比较常见的情况。
  比如十多年前的毛孩于震寰,当时他就被认为是返祖的情况。
  当然了。
  如今的那位于震寰已经成家立业,很离谱的是他还秃了顶。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而除了人类以外。
  动物也存在一些返祖现象。
  其中和体型关系最密切的返祖例子,应该就是鳄鱼古斯塔夫,古老爷子了。
  了解鳄鱼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6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