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征服手册(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601

  “那位摸着小孩头的流民就是赵钱举?”
  林立放下望远镜,对叶近言道:
  “还挺聪明的嘛,知道咱们会重新发工服,特意穿了一身破衣服和草鞋过来。”
  叶近言脸上露出一丝沉重:
  “毕竟是流民呐,一套出厂成本40多块钱劳保用具,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足够用上好几年,毕竟....穷怕了啊。”
  林立闻言也沉默了,脑海中浮现出一些记忆碎片,不由感慨道:“是啊,都穷怕了.......”
  两人之间沉默了几秒钟,似是在回忆某些过往。
  随后林立对叶近言问道:
  “叶总工,按照你提交的名单,我们将对包含赵钱举在内的十四位流民进行接触。
  其他人我倒是没意见,但是这位王铁木...唔,似乎智力方面是不是有点....”
  叶近言微微颔首,答道:
  “没错,根据我们医学专家的分析。
  这位名叫王铁木的流民应该患有轻度脑萎缩,伴随着轻微智力障碍和记忆力障碍。
  但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他曾经在攻城战期间被大量金汁沾染到了伤口,是我们一位医疗兵对他进行了伤口清洗和消炎注射,并且最终将其救了回来。
  他本人因此对我们的部队有着极其强烈的认同感,是流民中最初一批宣扬相信我们子弟兵的人。
  在早先我们信任度不高的时候,他还和一位恶意揣测我们的流民发生过冲突。
  我询问过专家组,脑萎缩是一种脑部神经系统的疾病,可以试试使用神经组织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
  目前本土那边的靶向修复疗法已经比较成熟了,加上大莫界这边一些神奇丹药的协助,想让王铁木恢复正常问题不大。
  所以我将他列入了这份表格中,并且优先级排在了前三。”
  林立作为生物学家,对于医学技术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叶近言说的情况确实属实。
  目前华夏的抑制因子抗体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神经传导功能可以很轻松做到人为修复——成本也不低就是了。
  但这种开支对于薪火营地来说,王蔷她们那边烤...检验一块肉的成本都不止这些。
  按照核心层的指示。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营地方面必须加大对流民群里的影响力。
  其中的原因出于敏感原因,自不必说。
  上过思修的应该都可以理解。
  只有流民们从内到外全部感化,兔子们才真正有可能踏入民生这个基础领域。
  这是兔子们在大莫界发展的基石,是必须要完成的关键一环。
  而按照核心层的部署,除了营地这边要加大对流民的影响外。
  赤县城方面也将同步进行流民的吸纳。
  按照魏府所收集到的情报。
  这一次的兽潮中出现了大量二阶妖兽,导致附近三百里范围内足足有五座城池被兽潮攻破。
  其中两座城池的人口被屠戮殆尽。
  剩余的三座城池由于抵抗顽强,拖延到了兽潮需要赶回通道的时限。
  虽然城中的高阶修士大量陨落,但多多少少还是存活下了一些人。
  其中一座人口数量在十万左右的城池,存活下的人口数量甚至高达四万。
  兽潮过后。
  这几座城池由于高阶修士几乎十不存一,彻底失去了庇护城中生灵的能力,所有人都只能各谋生路。
  没死的低阶修行者倒是好说,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连个落脚之地都找不到。
  那些家境殷实的富户也不必太过发愁,换座城池靠着积蓄稳渡余生还是不难的。
  但失去家园的那些底层甚至中层平民就没那么好运了。
  除了少数能成为大家族的仆役外,剩余的九成九都只能沦为流民,日夜苦苦求生——实际上,当初的赵钱举便经历过这般境遇。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此前提过无数次,那便是基础生产力的匮乏。
  遇到一些狠心的城池,甚至可能早早设立关卡,派遣修士驱逐这些流民。
  但如今随着兔子们的出现,赤县城却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变数:
  他们要人,要大量的的人!
第七十三章
墓碑
  赤县城全力收纳流民,这是核心层反复研究后作出的决定。
  赤县城占地面积大约是十六平方公里左右,这种规模的城池其实比不少华夏本土的镇甚至县城都要大。
  只要将城市的格局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改良。
  纵使没有那种十几二十楼的中高层建筑,城内想要容纳个八万人也是没啥问题的。
  如果将城外的部分地区腾置出来,在上头搭建简易隔断板或者帐篷,再加塞个三万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兔子们的计划中。
  近期将会派遣无人机和直升机对附近进行搜索探查——其中直升机的对外名目是某种新炼制出的‘飞舟’,发现流民集群后将会派遣军用卡车前去收纳。
  相关搜索过程将会持续到战役开始之前,收纳流民的目标则初定在三万人以上。
  如今赤县城的人口数在一万五千人左右(不算城外驻军),如果能扩展到五到六万的总人口,那么接下来很多事情都会好做许多。
  例如人手一多,工地方面的劳动力也便能够随之提升——生命实验基地的建筑规划足足有三期,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任务,不怕人多就怕你人少。
  除此以外。
  营地还可以安排这些劳动力参与旧城改造,进一步增扩赤县城的容积,为今后的发展做打算。
  甚至兔子们还能够逐渐尝试着引入一些生产线,辅以营地方面的支援,促使赤县城开始形成一个产销一体的闭环生态。
  说句直白点的话。
  哪怕招来五十万的流民,从本土运一些茶叶让他们负责剥茶针都是赚的——因为劳动力实在太廉价了。
  就在工地和赤县城开展流民收纳的同时。
  施泽鸿引着一位小战士来到了城外的一处坡地。
  小战士个子不高,脸颊带着两道质朴的高原红,左手提着一个袋子。
  这位小战士曾经在工地食堂与赵钱举俯身对跪,也曾在幸福超市开业那天在门口站岗执勤。
  他来自藏南某边防大队,名字叫魏思远。
  他还有个哥哥,叫做魏思明。
  “据魏府族谱记载,魏思明同志在筑基境大圆满突破至结丹境时很遗憾的渡劫失败了,仅遗留下了些许劫灰。”
  施泽鸿一边引路,一边脸色沉重的对魏思明说道:
  “遵照魏思明同志渡劫前的亲口嘱咐,他的大儿子魏继中将他的军徽、衣服等遗物供奉到了族中祠堂。
  同时将他的劫灰收集了起来,埋在了城外的这处小山坡。
  按照魏思明同志的说法,这里是大巴车首次降临的地点,所以......
  也是他心目中离华夏最近的地方。”
  施泽鸿说完话,指着前方一处空地说道:“思远同志,那里就是魏思明同志的墓碑了。我去别的地方抽根烟,完事你叫我一声就行。”
  魏思远朝他道了声谢:“施主任,谢谢您。”
  目送施泽鸿离开后,魏思远收回目光,慢慢走到了墓碑前。
  这个一个有些低矮的小坟头,墓碑由普通的石料制成,看上去毫不起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6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