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征服手册(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601

  从第一天抵达大莫界至今,兔子们便没有放弃过对大莫界星空的探索。
  薪火小队在山谷安顿好的第一时间,曾谷成所带领的物理研究小组便测量过了普兰克常数。
  答案很简单:普兰克常数变动了。
  普朗克常数最早是通过“黑体辐射”实验发现的。
  它意味着任何能量的吸收与释放都具有一个最小值,小于这个数值的能量不存在。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世界是不连续的,而连续的世界反而是一种假象。
  而根据曾谷成团队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大莫界的普兰克常数要比地球小一些。
  众所周知。
  讨论普朗克常数的问题,就一定得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来阐述。
  而量子力学中有一个最核心的原理,即1927年海森堡在索尔维会议上正式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
  我们对它最熟悉的理解就是“量子的动量与位置无法同时确定,即动量越确定,位置就越不确定;位置越确定,动量就越不确定。”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
  量子力学很多实验结果都可以用它来解释,它的数学表达式为:ΔxΔp≥h/4π。
  从因为h/4π是一个常数,当位置越确定,即位置的变化值Δx就越小时,那动量的变化值Δp就必定越大,反之亦然。
  同时,这个公式同样满足宏观物体,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依旧是众所周知。
  在“不确定性原理”的第二种应用中,也就是能量与时间的不确定性关系。
  数学公式表达为:ΔEΔt≥h/4π。
  所以如果普兰克常数变小了,量子隧穿会变得更难实现,太阳或许都无法成为一颗恒星。
  因为即便太阳的核心能达到1500万摄氏度的高温,要实现氢聚变的质子-质子链反应也离不开量子隧穿效应的帮助。
  而从真空量子涨落角度的角度来看。
  这代表着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莫界出现的时候,地球所在的宇宙甚至都还未诞生。
  所以大莫界的星空轨迹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测算出来的,光那三颗太阳就不能单纯的用潮汐锁定来解释。(所以那些说潮汐锁定的大佬也太看不起我的设定了吧)
  简而言之。
  普兰克常数一变,代表着宇宙已经不是原本的那个宇宙了。
  但这种情况下,本该有一件事要发生。
  那就是普朗克常量一变,兔子们本应该在踏过光门的一瞬间便彻底崩溃。
  但实际上....兔子们非但躯体完好,还和大莫界的人类不存在生殖隔离。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但它既然发生了,便代表着他的背后肯定有哪些暂时无法解析的规则。
  毕竟现有的科学技术并不算非常精尖。
  别说宇宙了,地球上都有一堆东西是未解之谜呢。
  所以经过核心层那边的讨论与决议。
  有关光门与大莫界普兰克常数的问题将被列为一个超长期项目,能在本土诞生元婴境高阶修士之前有所突破都算难得了。
  而与这个长期项目对应的,是一个相对实际点的短期目标:
  测量出大漠界所在宇宙的行星或者类行星系数,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天体观测,进而尽早的将卫星发射出去。
  虽然不清楚大莫界的具体构造。
  但既然它有主序恒星、黑夜时有群星闪烁、自转周期又极为固定。
  那么它一定是处于宇宙中的某个位置——顶多就是特殊一些。
  三合星系统兔子们又不是没观测到过,半人马座α、格利泽667、HD188753都是标准的三合星系统。
  巨爵座TV这种四合星系统都发现过呢。
  甚至西欧的天文台还曾经观测到过一个类似大陆板块的‘星球’——就是玄幻里那种异界大陆。
  当然了。
  那个不是板块不是标准的扁平型,而是一个类似三角尖的不规则形状,总之和圆形是没有任何搭界的。
  造成这种星体的原因很复杂,简洁点说就是它的主序恒星以及卫星间的引力,平衡在了一个非常微妙的节点。
  使得这个星体达不到圆形星球的流体静力平衡,从而诞生出了这么个稀奇古怪的东西。
  所以在星体角度上来说,大莫界真的不算很少见的行星系统。
  大莫界真正特殊的,在于它孕育出了绳命。
  一般来说。
  一个三合心系统的行星纵使没有被恒星潮汐锁定,其地表温度也一般都在五百摄氏度以上。
  除了长期生活在广州地区的人,其他人类在这种行星上就等着被烤成熟人吧。
  但大莫界却没出现这种高温情况。
  它发展出了极为宜居的生存环境,并且孕育出了大量的超凡生命。
  纵使在大莫界与妖界相撞之前,其本身的生态系统也是非常丰富的。
  导致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只有一个:
  那就是大莫界地表一定高度以上,一定有什么东西各种宇宙能源给过滤了大半。
  或许是臭氧层,或许是其他一些未知的物质。
  仙侠世界特殊的地方在于其‘灵气’衍生出的文明体系,但从最基础的物质构成上来说,它一定且必然是准守着某种规则的。
  只是这种规则以目前的科技手段不太容易破解就是了。
  例如魏府出现的空间袋,这和科技顶峰的空间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这就是修仙和科学在本质概念上的相关性。
  好比给两个人一段话让他们写作文,双方写出来的内容肯定不一样。
  但究其核心便会发现,他们其实遵守着某种相同相同的“脉络”。
  当然了,交白卷的逗比例外。
  视线再回到发射台。
  这次景正肃团队在营地方面的授权下,准备尝试性的对大莫界的天空发起一次研究。
  不过这次景正肃他们发射的并不是卫星。
  而是平流层浮空器。
  毕竟这会儿连大莫界的质量都还不知道呢,卫星的逃逸速度根本没法计算。
  但平流层浮空器就不一样了。
  学过地理知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其中平流层附近是个非常有名的寂静空域,那里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只有火箭偶尔直穿而过。
  学术上管这个寂静空域叫做临近空间,是个非常有战略价值的地带。
  而在临近空间执行相关任务的飞行器一般有两种:新概念浮空器或者混合结构飞艇。
  考虑到飞艇较为笨重的原因,营地方面这次选择了较为便捷的浮空器——我国的平流层浮空器已经在2016年3月30号成功安全往返了,飞行代号4Q00I-1。
  这次景正肃团队浮空器初定的高度是离地32.7公里的高空,96小时后自动回收。
  如果浮空器能正常运转并且回收完毕,兔子们今后在侦察方面就会轻松许多了——不过信号方面还是要依靠天线阵列,毕竟浮空器本身是不具备长期通讯卫星功能的。
  由于浮空器其自带浮力与动力系统,并不需要火箭运载,所以需要调试的主要在于信号传输系统。
  二十分钟倒计时一过。
  景正肃正式下令:“起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6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