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逆(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700


二十四校尉之中,真人宗师有好几个。再加上帝洛南本人……别说大夏皇室之中或许有实力强大的隐居前辈,但人家为什么要替帝壬辰出头,去跟帝洛南死拼?
归根究底,帝洛南也是皇子,他要继位——其实也没多大问题,不是吗?
想通了这一点,潘龙顿时就明白过来。
“如果不由帝洛南亲自带兵的话,那么会由谁负责平叛呢?”他忍不住问。
“反正肯定会是跟帝洛南关系不好的。”潘雷说。
“那谁是跟帝洛南关系不好的呢?”潘龙继续问道。
潘雷皱起眉头,思考了许久,最后叹了口气。
“军中诸将,跟帝洛南关系都不差。”他说,“太子帝河东一直注重结交文臣——大概是为了让帝壬辰相信他没有政变夺位的心思,他一直刻意和武将们保持着距离,最多只能算是稍有交情而已。而帝洛南,却从小就跟诸将关系很好,不少人和他简直就差拜把子了。”
“按照你这么说,难道朝廷会让文官带兵打仗不成?”潘龙惊讶地问。
潘雷笑了:“也不是不可能。文武官员其实只是职务不同,谁也没规定文官就不能武艺高强——你老爹我也是正经科举出身的,若是要当官,当个文官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我不会武功吗?”
“当年老祖宗也曾当过官员。”任玥说,“那时候,他当的也是文官。”
潘龙想来想去,最后只能摇摇头,长长的叹了口气。
事情越说越复杂,简直就像是一团麻。
他说起来两世为人,可无论前世今生,对于政治都没什么研究,就算前世当网民,主要也是玩游戏、看抖音快手……更不要说后来社会进步,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安定,对于政治的热情显著下降,除了少数战略游戏狂人之外,一般人更感兴趣的是享受和娱乐。
至于这辈子,日子倒是没那么安乐,可是他也没有包罗万象的网络,以及无所不知的沙雕网友们了啊……
(唉!如果穿越的不是我,而是老程那个历史狂,他一定会如鱼得水吧……)
(这么一想,莫非文超和赵胜,都是热衷于政治话题的沙雕网友不成?)
潘龙转了几个念头,然后又努力推演了一下万一各地发生叛乱会怎么样,最后越想越迷糊,只能叹了口气,不去想他。
不管怎么说,他至少可以肯定一件事。
如果帝洛南的改革,真的引起各地叛乱,那么毕灵空老师一定会很高兴。
她想要大夏内乱,已经想了很久很久。
到时候,或许老师会振臂一呼,举起造反的旗帜,带着早就视她如神,而且跟朝廷关系恶劣的云州贫民们揭竿而起,和朝廷大战。
等到那时,自己当然会在老师的麾下,去参加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
所以……其实,他似乎也不用想那么多。
反正他的祖宗是逆贼、老师是反贼,自己也有不得不和朝廷对着干的理由。
那么该怎么选择,难道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或者说,难道他还能有别的选择?
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啊!
吃了饭,他坐在院子里面想了很久,所有的思绪,最后归根究底,变成了一句话。
造反好,造反妙,造反呱呱叫!
算我一个!
第五十二章、洛南变法
潘龙等了十多天,终于在元宵节那天等到了帝洛南改革的消息。
正月初五,帝洛南在新年大朝会上当众宣读了他的改革计划。正如厉武所说,整个计划十分庞大,光是条目就罗列了一百四十多条。
在这一百四十多条里面,最主要内容有十四条。
第一条:普查天下一切产业、一切组织、一切开支,公诸天下。以后定期展开复查和公布。
第二条:勘定田地商铺以及各种产业的归属,重新厘定税收。
第三条:调整田税和徭役,恢复大夏初期的实物税制,徭役范围限制在家乡大路二百里或者野地百里的范围里面。超出范围的改役为征,由朝廷支付费用。
第四条:重新核准天下官吏,强调“无责无俸无权”,将原本普遍授予江湖高手和官员家属、后代的闲职改变为民爵,有等级而无权力和俸禄,并且爵级每代递降。
第五条:改革官员提拔制度,削减推荐、征辟等渠道的提拔数量,以科举为提拔制度的核心。朝廷提拔的官员里面,必须有八成以上来自于科举。被提拔的人才要么经过相应科目的科举,要么有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被提拔后必须从事相应职务,三次磨堪(九年)内不得改变职务方向。
第六条:产业调整。借贷业完全收归国有,矿产、运输、医药等产业必须由大夏朝廷参与入股。入股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现金、税收减免和政策优惠等。
第七条:限制各种江湖组织的规模,依照组织首领的民爵等级,将大型组织拆分为中小组织联盟。
第八条:大规模修缮道路和水利,原则上以各个江湖组织牵头,对比实绩授予或者提升民爵。
第九条:调整供奉标准,对照标准核定皇田以及其它帝家、诸赵产业。超出标准的产业一律收归内库直管。
第十条:完善老兵退伍制度,恢复勋田、勋业等产业,建立直属天子的忠勇司,专门负责伤残、退伍军人以及军属、烈属的联络、保障工作。忠勇司运维比照英烈祠,不向朝廷负责,人手、开支都从天子六军走账。
第十一条:重新恢复大夏初年的“运调司”,借助官方运输能力,调运各地产出。平抑物价、确保供应。
第十二条:参照北地的做法,建立民兵。由朝廷统一征召青壮,在农闲时候进行军事训练,并设立编制,以授予民爵的退伍老兵为军官,定期演练,随时听调。
第十三条:改皇家天工司为工部天工司,和原工部匠作司合并,推动研究成果投入实用。
第十四条:增加巡风使编制,除调查权外,另授予巡风使公布权。可以不需要经过批准,公布任何大夏法律之中允许公布的讯息。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条款,针对各个方方面面。
这份计划一提出,立刻激起轩然大波,朝堂之上发生了激烈的辩论。
帝洛南显然早就做了充足的准备,他让人搬来了两百三十三箱的资料,用大量的资料来证明自己提出的这些计划都有可靠的依据,并且能够切实奏效。
这场辩论持续了三十六个时辰,从正月初五一直辩论到正月初八。帝洛南舌战群雄,始终神采奕奕。反倒是那群跟他辩论的大臣们,精神渐渐萎靡,到最后甚至要靠灵药撑着,才能有精神继续辩论。
毕竟……总不能在金銮殿上睡觉啊。
也亏得大夏富有九州,各种灵丹妙药都不缺,甚至还有高手可以帮忙运用真气推动药力快速消化,否则的话,恐怕这一场辩论下来,几个年纪较大而且不会武功的文官,直接就死在金銮殿上了。
大辩论的结果,是帝洛南大获全胜——其实从双方的准备也看得出来,当看到那两百多箱子资料被力士们呼哧呼哧扛过来,在金銮殿外的广场上整整齐齐排列,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个广场时,很多大臣就已经低头认输,不愿意再自取其辱了。
还坚持辩论的,基本都是帝洛南的计划对他利益损失很大,或者是对帝洛南有相当大的成见,再或者……只是单纯的固执。
但不管怎么样,群臣最终统一了意见——被统一,也算是统一的方式嘛。
于是,帝洛南的这份计划经过少许修改——主要是某些大臣死活都要改上一点点,哪怕是几个标点符号都好,然后正式刊印,分发各地。
按照计划,从现在开始是准备期。经过一年的准备,等到明年开始,这份计划会在夏州和青州先推广。再等到后年,会在扬州、冀州、益州推广。大后年开始在九州剩下的地方全面推广。
而准备期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将被命名为《神都舌战》的这本书刊发,送到各地衙门和官学,向百姓讲解。
这本书里面,不仅仅有帝洛南的整个计划,还有双方辩论的主要内容。许多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已经在其中提到,甚至有了解决方案。
把这本书读懂了、读通了,等到将来执行计划的时候,就可以方便很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定丰镇也有衙门和官学,自然也分到了两本。横竖冬天没事做,大批好奇的百姓涌到衙门里面,请镇丞袁旭讲解。
袁旭也闲得慌,权当解闷,换上一身长衫,把衙门大堂当成说书场,天天给大家讲这本书的内容。
讲着讲着,时不时就有人提问,然后他在书里面稍稍一翻,往往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着实方便。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先开的头,居然带着酒菜过去,一边听讲,一边吃吃喝喝,场面无比热闹。
袁旭起初也就忍了——毕竟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他年纪又不大,实在不好意思摆架子。
但是没过几天,居然有人连炉子都端了进去,在衙门大堂里面吃起了火锅。滚开的热汤上升起一股股白色的水蒸气,几乎都要熏到“正大光明”的匾额上了。
袁旭终于再也忍无可忍,咆哮着大发雷霆,一声令下,衙役们冲了上去,拳打脚踢,将那几个混蛋赶了出去。
他们一边打,一边还在骂。
“真不是个东西!吃了这么多天了,居然都不分我们一点!”
“就是!我们值班很辛苦的!没吃没喝也就算了,还要站得笔直!”
“大过年的就顶心顶肺,兄弟们给我打,狠狠地打!”
至于火锅……打人没问题,掀锅则万万不能,北地不兴糟蹋粮食。最后那一锅热腾腾的饭菜,是由袁旭做主,请几位老人坐到旁边去吃。
那几个原本端火锅来的,挨了打不算,还要去城门值班放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