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逆(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700


想来那些道士们并没有忽悠大伯,只是这事情不大方便解释……
“但是阿龙你闯荡江湖回来,我就知道我弄错了。你的气运的确深厚,父亲当年看到的,或许不是二弟的气运,而是你的。”
潘龙的确知道自己气运深厚,若非他刻意收敛,头上甚至会升起一道稍有超凡眼力之辈就能看到的功德光柱。
这大概也算是阴差阳错,好歹解开了大伯的心结。
心结解开之后,潘雄就靠着灵药的帮助冲破瓶颈,踏入了先天境界。
而且他还不像韩勇韩庭那一类踏入先天境界就已经耗尽了潜力的人,修成先天之后,他这几年继续苦练不辍,就在前段时间已经修成气异,从此气息悠长,可以久战不疲,在先天境界里面,也可以称得上是中流砥柱的层次。
有他坐镇,定丰镇这边,的确是不用担心。
潘龙在定丰镇又住了几天,除了给亲戚朋友们解答修炼的疑惑,介绍修炼心得之外,就是每天晚上出门,御风而行,在定丰镇附近千里之内巡逻,查看是否有真人境界的强大魔物。
他这一圈找下来,并没有发现可能威胁定丰镇的厉害妖魔,才放心离开,朝着青州飞去。
第一百一十一章、青州风气
乘风而起,不过数日时间,潘龙就横穿了几乎整个大夏,来到了青州境内。
落地进城,他顿时感觉到了和北地截然不同的气氛。
大夏土地辽阔,奄有九州。如此广阔的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也各不相同。
雍州土地贫瘠、气候寒凉,种田的收益很有限。所以民风彪悍,盗匪成群。甚至有很多人拿着锄头是农夫,换条棍棒就是强盗,种田劫道两不误。
潘龙走在雍州道上,不止一次遇到过村庄兼营黑店,若是遇到单身旅客就下毒杀害的情况。以至于雍州这边罕有单身的旅人,就算是商队,往往也不会在村庄的小客栈里面购买食水。
益州因为战乱经历得很少的缘故,民风和缓,当地人性格相对比较温和,争斗厮杀的情况比雍州要少得多。就算是争斗之际,往往也是打出胜负就算事,很少出现那种“既分胜负,也分生死”的情况。
和雍州相比,益州的文化之风要兴盛许多,除了官学之外,也有一些民间的书院。当年潘龙的父亲潘雷在益州求学的时候,就是在民间书院上的课。不过他靠着山海经闭关苦读,几个月就完成了别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学习过程,直接考上了举人,算是毕业了。
云州地处九州的最边陲,因为地理阻隔的缘故,朝廷对这里的统治薄弱很多。山野之民不受教化,也大多不尊王法,民风颇为粗野。
这里气候炎热,一年到头大半时间,人们都穿得很淡薄。真空上阵的情况也司空见惯,无论风景还是民俗,都和别处大相径庭,甚至于会让刚到云州的人感叹“这真的是大夏境内吗”?
荆州富庶、扬州繁华,一个农业发达、一个商业发达,都以此闻名大夏。
只是潘龙在荆州走得少,几次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看下来的结果……反正他觉得荆州的农民过得很辛苦,正可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压力极大,日子很难过。
而扬州的商人们则的确过得不差,寻常百姓日子也还行。就连盗匪都相对较少。
至少在广陵城以及通天江一路,他没看到什么盗匪。倒是常常有绿林人收过路费的,可也只问商队收,从不骚扰寻常百姓。
他曾经就这个问题询问过扬州绿林豪强武极星,武极星的回答是:“收一个商队的过路费,抵得上收几百几千个百姓的。虽然绿林人说白了就是拿自家名声和良心换钱,可总不能贱卖了啊。”
扬州绿林的风气尚且如此,整个社会的情况自然不问可知。
这里的主流风气就是重商,大家都想要赚钱发财,在九州之中,也算是独一份。
其余几个州,潘龙并没有去过。
据他所知,冀州民风尚武,民间武馆林立,就连乡野村夫都会两手拳脚。比武打擂的情况更比比皆是,打出人命来,自然也就司空见惯。
冀州官府对此十分苦恼,但也无可奈何。
幽州也是苦寒之地,但和雍州不同,这里直接面临着和边境异族交锋。双方之间常常爆发一些冲突,而且一旦冲突起来,规模往往就不小。
所以幽州人相比武功,更加注重骑射战阵之学,毕竟对于寻常人来说,要在数百人甚至更大规模的战斗里面获得优势乃至于建功立业,练就一身武功,不如披坚执锐骑马射箭。
而青州,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
早在天雄皇朝的时候,青州就已经是九州文化繁盛之地。等到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中倒有超过一半在青州诞生,大家交相辩难,为彼此的理念和学术争得面红耳赤。
长久以来,青州对外输出了大量的学者。就算是因为帝甲子扫荡诸子百家,让青州学术界损失不小,可毕竟底蕴深厚。比起别的根基浅薄的地方,还是要领先许多。
如今大夏朝廷里面,论武官,各地出身的数量都差不多。但论文官,青州人就占了绝对的优势。一百个文官里面,至少有四五十个是青州人。
因此,青州人素来以“文坛祖庭”的地位而自傲。
不过绿林之中,对青州却又有另外一种说法。
在绿林传言中,青州官府专以媚上为业,朝廷说一,他们至少要做到三。至于百姓能不能受得了,则完全不在乎。
所以青州的官儿特别容易升官,也特别容易被绿林好汉摘了脑袋。
至于位于九州中央的中州,或者说夏州,那个……自然是首善之地,高大上、牛皮哄哄,等等等等。
反正九州各地的人们说起夏州来,一般无非就是要么羡慕,要么嫉妒,很少会客客气气平心静气分析的。
夏州究竟怎么样?还要有机会自己去看一看才行。
刚到青州,潘龙就已经确定,那些关于青州的传言里面,最起码“文风鼎盛”这一点,的确是没有错误。
他此刻来到的只是一个小城,地方不过五六里,人口也不稠密,位置更没有处在九州大道的通衢上。可就算是这么一座小城里面,也有至少四五个书院,每一个书院里面都有许多人在读书,俨然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思。
他不大能够理解这种心态,但事实就在眼前,青州人对于文化的追求,果然是令人佩服!
潘龙找了个兼营酒楼的客栈住下,然后等到傍晚,去楼下大厅里面坐在角落,听听酒客们在聊什么。
按照他的印象,这种读书人多的地方,每到吃饭喝酒的时候,必定会有一群高谈阔论的人,谈古论今、评议天下大事。虽然他们说的未必正确,但却可以从他们的话语之中,揣摩当地的情况。
果然,不一会儿,就有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声音大了起来。
“洛南皇子的变法自然是极好的,就是这青州的官儿把事情做得不行了!”一个书生愤愤地说,“所谓‘过犹不及’,好事做过了头也会变成坏事,像这些官儿们如此作派,迟早是要出事的!”
“莫兄,慎言!慎言啊!当心被差人们听到,报到学官,责你一个酒后胡言,销了你今年赶考的资格。”
“我怕什么?我家中有良田三百亩,虽然谈不上富贵,起码也衣食无忧。大不了晴耕雨读,他学官还能抓我去坐牢不成?”
书生们年纪都不大,有人带了头,那个老成的便劝不住。很快,他们便开始纷纷抨击时弊,对青州官员们的做法大加批评。
潘龙在旁边听着,不由得皱起眉头。
按照他们的说法,青州的变法,似乎有些……不得人心?
第一百一十二章、书生之见
潘龙正打算过去套上几句话,却眉头一皱,又重新坐了下来。
从客栈的大门外,有两个魁梧大汉正在走过来。看他们所走的方向,正是朝着书生们那一桌而去。
这两人穿着衙役的官服,看起来只是两个寻常差人。但潘龙修为何等高深,只一听他们的呼吸,就判断出了他们的来历。
(内力修为不错,大概跟当初刚刚闯荡江湖时候阿风差不多。有这实力的肯定不是普通衙役,他们来干什么?)
他心中暗暗纳闷。
大夏朝廷有一套官方的内功,名为“健体操”。这套功法由外而内,就算是蠢人也能修炼。只要勤加修炼,快则三五年,慢则十余年,至少能够修炼出一些微弱的内力,用以强身健体。
但想要将这门内功修炼到高深之处,却又有不少秘而不宣的要诀。即便是军旅之中也不得传授,只有巡风使或者立功军官这类忠诚可靠的人,才能学到。
据说这门健体操一共九层,难度递增,威力也是递增。若是能够修炼到第九层“放飞理想”,甚至可以和各大门派的秘传神功对抗,而丝毫不落下风。
潘龙相信这传说应该是真的,毕竟看名字就知道,这功法多半是文超那个“活着就是为了整活”的家伙弄出来的。
文超善于推演武学,折腾出了不少绝学,就是这些绝学的名字大多很奇怪。什么降龙十八掌、天外飞仙剑、海虎爆破拳、波纹呼吸法……再加上个健体操,也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惊讶。
这门功法最大的特点,就在乎呼吸和常人不同。常人练武,外家高手往往会大口大口地呼吸,内家高手则气息绵长若有若无。而修炼健体操有成的人,呼吸短促而快速,呼吸的速度几乎和心跳的节奏一样,十分怪异。
据说大夏朝廷的另外一门绝学“波纹呼吸法”也是呼吸方式和寻常江湖高手截然不同,可惜潘龙没见过那样的高手。
文超留给他的资料里面,有不少推演出来的绝学。只是他特别标注,说这些绝学都有极大的破绽,一旦遇到九州鼎,立刻就会一败涂地。所以潘龙也没修炼这些功夫。
现在想来,或许可以拿来参考参考,以求触类旁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参考参考各路绝学,总归是有益无害。
就在潘龙思考的时候,那两个衙役已经走到了书生们的桌子旁边,对正在高谈阔论的那个年轻书生说:“卞秀才,你捏造谎话构陷朝廷,县尊要跟你谈谈。你是自己走呢,还是我们带你走?”
书生们顿时纷纷色变,那年轻书生则又惊又怒,问:“我捏造什么谎话了?”
“今天下午,你造谣说朝廷差吏夸大百姓家产,阻碍公务。”
“呸!你们以核查资产为名,冲入寻常百姓家中翻箱倒柜,将人家各种祖传之物弄得一团糟不说,还把那些根本不可能变卖的东西一一标注高价,将那些天天为一日三餐忙碌的穷人定成富户,这难道是我捏造的不成?我既然见到了,难道不该阻止吗?”
“书生之见!朝廷核查财产,本来就是要查细查实。他家里有值钱的东西,就是富户。你妨碍差吏清查家产,该当何罪!”
书生冷笑:“说得这么义正辞严的,怎不见你们去郑老爷、王举人或者是青石武馆之类地方去核查资产啊?遇到这些高门大户,你们就一个鬼影子都看不到,只让他们自己报了资产就算数。这就是‘查细查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