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逆(校对)第4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7/700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但无论能活多久,死到临头的时候可以面带微笑,说一句“我死得其所”,那也算是蛮幸福的了。
天底下有太多太多的人死到临头痛苦纠结而无法瞑目,有太多太多的人辛苦一生到最后连理想的边缘都摸不着,和他们相比,苍渊已经是个幸运儿了。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不满足的呢?
何况,苍渊如果真的在变法期间积劳成疾活活累死,其实也未尝不是个好事。
……总好过将来潘龙举起反旗,率领大军进攻神都,跟他在战场上见面,乃至于将他斩杀于刀下吧。
想到这里,潘龙也就释然了。
苍渊当然不知道潘龙竟然已经在考虑日后造反的时候和自己兵戎相见的场面,他说着说着,大概是有点累了,向潘龙道了个歉,闭上眼睛靠在车厢上,不一会儿呼吸就变得平缓悠长,却是已经睡着了。
天舟很快落地,马车从天车里面驶出,慢慢地回到了苍府。
等到马车停下来,潘龙还没来得及开口叫醒苍渊,苍渊自己就先睁开了眼睛。
“呵呵,睡得不错。”他跳下马车,伸了个懒腰,身上的骨节发出几声脆响,“感觉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潘龙摇了摇头——他总共也就睡了不到半个时辰,这就算“睡得不错”了?
看他的样子,今天多半又要熬夜了吧。
(苍渊这人啊……要是哪天我听说他累死在书房里面,我一点都不会觉得惊讶!)
潘龙并没回苍府,他反正没什么事情要做。
现在时间还早,可以在南夏城转一转,多看看京畿之地的风土人情。
片刻之后,他已经走在南夏城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上。
此刻接近傍晚,官员们正好都已经下班,正是商业街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店铺都在抓紧这一天里面最后的黄金时段努力做生意,各种吆喝声连成一片。
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几乎每一间店铺门口,都有伙计在大声吆喝,吸引顾客前来光临。
潘龙走着走着,就被香味吸引,不由自主地走进了街边一家挂着“老朱烧烤”的店铺。
烧烤,是赵胜和文超留在人间的痕迹之一。在他们之前,九州大地上当然也有“炙烤”这种烹饪手段,但往往将原料和佐料分开,烤好了之后再蘸着酱汁来吃。某些讲究的人,还认为原汁原味最有利于健康,以至于什么佐料都不用。
那样烤出来的东西,能吃自然是能吃,但要说美味……反正潘龙是无法接受。
赵胜和文超改变了这个传统,由他们开始,才有先将食物腌制入味之后再烤的做法,以及一边烤一边刷油和调味料的做法。
这两种烤法分别被称之为“文烧烤”和“武烧烤”——文烧烤,指的是文相发明的烧烤;武烧烤,指的是武帝发明的烧烤。
这间老朱烧烤,用的便是“文烧烤”的手法,各种食材预先腌制妥当,客官想要吃什么,伙计便为他烤制。在烤制的过程中,除了时不时加一点油防止烤干了之外,不再添加任何额外的调料。
这种烧烤方法的关键在于食材的选料和腌制的手法,至于烧烤火候的把握,倒是相对没那么严格——前世那些铁板烤肉、纸上烤肉的店铺里面,让客人们自己去烤,都没有问题,更不要说现在好歹还是由专业人士处理火候。
店里的生意很忙,潘龙坐在角落里面,等自己点的菜烤好送来,倒也并不着急。
就在这时,他又听到了一个稍稍有些熟悉的声音。
“国忠兄!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们一定要向太子殿下进言才行啊!”
“那个……我觉得你们未免有些太紧张了……”
潘龙循声看去,只见之前曾经遇到过的“小张状元”张国忠正坐在另外一个角落里面,愁眉苦脸地面对着几个人,看起来十分尴尬。
第三十一章、请自谭复生始
张昊,字国忠,南海人氏。
对于大夏来说,北地和南海都是“九州”之外的地方,这两处的学子要参加科举,必须去九州之中。
虽然他们也一样可以参加科举,而且同样可以通过科举入仕为官,但无论文坛还是朝堂,都有一股歧视这些“化外之民”的歪风邪气。
在两者之中,北地地广人稀,盛产勇猛的战士,如潘龙的父亲潘雷那样参加科举而有所成绩的寥寥无几。北地人也并不在乎这个——对他们来说,练就一身好武艺,去金城防线和荒人、凶兽厮杀,立功成名,才是男子汉该做的事情。
读书?科举?
我的亲娘呦,你开什么玩笑!
官学开蒙那几年,背书背得还不够吗!
而南海人口众多,经济又相对发达一些,文风便较为昌盛。历年参加科举的人数都不少,出成绩的自然也不少。
但是因为歧视的缘故,南海人考秀才考举人都不难,考进士就明显难得多。至于状元……自从朝廷开拓南海以来,几百年的岁月之中,南海出身的状元公,满打满算,一只手就能数完。
而且这只手就算稍稍有点残缺,比方说因为喝酒误事而自己剁了自己一根小拇指,也并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张昊身为一个南海人,能够在整个大夏的科举之中独占鳌头,最终考得状元,的确是非同寻常。
但这位状元公的仕途并不如意,他在翰林院蹉跎了十几年,到现在也只是个翰林学士。
做几年翰林学士,是有面子的事情。做十几年翰林学士,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所以这位老学士平时谨言慎行,姿态摆得很低,简直是把“低调”二字刻在了脸上。
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他得到了太子帝河东的赏识,经常被帝河东传唤过去问策,看起来似乎是有苦尽甘来的意思。
倘若事情发生在十年前,他可能会意气风发。但现在……他已经深知藏拙和低调的重要性,除非是在帝河东的面前,否则平时越发表现得人畜无害,简直像是拥有“气息遮断”的刺客一般没有存在感。
越到看见希望的时候,就越要小心,因为希望……多半是和绝望住在一起的。
一个不小心,希望就会变成绝望。
类似的事情,他已经见过太多。
然而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虽然张昊张国忠已经很努力地低调,但当事情找上门来的时候,就算他再怎么想要低调,再怎么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也没有用。
比方说今天,好几个在翰林院最多也就是“熟人”交情的同僚,突然在下班之后拖着他一起喝酒。
他当时就知道情况不妙,但他不会武功,被一群人拖着,仓促间也来不及想什么办法……等上了马车,再想办法,也来不及了。
此刻面对同僚的劝说,他满脸无奈:“诸位,国家大事,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稍稍有一些问题,也不算是多大的事情。大家何以这就着急了呢?”
另外几个翰林学士七嘴八舌地说:“张兄,现在情况已经很紧急,你还这么轻松?”
“是啊!那些巡查使者们每到一处,就像是豺狼一样,连别人家供奉祖先的族田和祠堂都要查问,简直岂有此理啊!”
“这是要丧失民心的啊!”
“二皇子反正没办法继位,他当然可以不在乎。但太子殿下未来是要继承皇位的,若是因为变法导致朝廷和百姓起了矛盾,这不是给他添麻烦嘛!”
张国忠皱眉说:“大家都是翰林院的,都有上奏的权力。若是你们觉得巡查使者们做得不好,直接上奏就是了。为什么非要找我出面?”
“唉!我们也是没办法啊,朝廷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直接上奏?奏折只怕都到不了天子的书桌上。牵涉到变法的事情,没准我们今天上奏,明天批改奏折的就是那以美色迷惑二皇子的苍渊……”
“你跟我们不一样,你能够直接去拜见太子殿下,当面进言啊。”
“国忠兄,太子殿下对你青眼有加,你出面去进言,殿下会多在意一些啊。”
“是啊!国忠兄,这是关系到国家气运的大事,我辈文人当责无旁贷。你就不要推辞了!”
众人七嘴八舌,俨然这件事关系到国计民生,渐渐地,他们甚至说倒张国忠如果不肯配合,就是自绝于士林,自绝于天下,和百姓和苍生为敌……云云。
潘龙听得暗暗皱眉,他知道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有矛盾,也知道这段时间,巡查使者们借着“追查百家余孽”的名头,着实闯入了不少高门大户,调查他们的资产——因此爆发的矛盾,苍渊和他的幕僚们每次讨论的时候,都要争论一番。
但却没想到,保守派这些人自己不出面,却逼迫一个中立派的人出面!
(真是一群鬼蜮之辈!)
他心中恼怒,正要开口说话,张国忠却叹了口气,似乎是下定了决心,神情变得坚定起来。
他笑了一笑,说:“诸位,张某还有事情要做,就先告辞了。”
“国忠兄,你什么事情能比这个更大啊?”一个年纪不小的翰林学士大声问。
“是啊,这可是天下苍生大事,哪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大的!”另一个翰林学士以颇为严厉的态度批评。
若在过去,被同僚们这么批评,张国忠多半是要慌神的。
但此刻,他却毫不在乎,反而露出一个有些讽刺的笑容:“我要去读书,《国变》正好读到第二十二章,还差最后几段就读完了。”
说完,他匆匆离去。留下一群同僚纳闷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片刻之后,一个翰林学士突然反应过来,怒道:“张昊真是不知好歹!我们邀请他出面进言,是在给他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居然不识好歹,反过来讽刺我们,真是不当人子!”
他这么一说,别的翰林学士们也纷纷反应了过来,连声怒骂。
潘龙有些纳闷,不明白他们在骂什么,想了想,结账出门,找了个书店,问:“老板,你这里可有《国变》一书?”
“客官说的是文超公的《国变》?若是问这个的话,本店倒是有货。现在这书很流行,大家都爱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7/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