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逆(校对)第5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9/700


虽然说“观文殿在翰林院”,但实际上“翰林院”这个概念,其实有些模糊。
神都之内,真正就叫“翰林院”的地方,其实很小,也就是一座内外几进的大宅而已。里面平时更没多少人,除了轮值的翰林学士,就只有几个看门的老人。
绝大多数的翰林学士们,平常都在神都乃至京畿的各处皇家馆阁殿堂轮流驻守,他们一方面在继续学习,充实自己,一方面也随时等待皇帝或者大臣们需要询问资料。
比方说观文殿,它其实位于皇宫东侧青龙门外,是一座很大的藏书楼。殿内收藏着大量的古籍,虽然不像太史馆那样号称“从古至今、无所不包”,但对于普通官员来说,想要查阅资料,这里就已经是他们可能接触到的最大规模藏书楼。
潘龙来到观文殿,将公函出示给看守这座藏书楼的将军。那将军虽然态度客气,但做事却极为谨慎,先是仔细阅读了一番,然后用一块金牌和官印相对,确认双方法印相符,最后还派人进去询问轮值学士,是否有这份公函送达。
只等了片刻,一个身材中等,面白而微胖的中年人就走了出来。
说来也巧,潘龙恰恰认得这人。
他不是别人,正是有着“小状元、老学士”之称的南海才子张国忠。
张国忠看到潘龙,倒也并没吃惊——毕竟公函里面已经提过,是由他来读书——只是笑了一笑,说:“虽然我认得阁下,但规矩还是要做,敬请见谅。”
说着,他拿出一块玉佩,朝着头顶藏书楼的匾额一指,便看到匾额里面落下一道光芒,罩住了潘龙。
“翰林院观文殿今收公函,兹有北地俊杰潘龙,热心求学,欲在观文殿借阅图书。只在殿中阅读,不外借、亦不抄录。此事经御史台审核,确实无误。”他将公函的内容复述了一遍,然后问,“请问,你可是公函里面所说之人?”
潘龙点头:“正是。”
“你想要进观文殿,可是为了读书而来?”
“正是。”
“你可愿意保证小心阅读,尽量不要损毁图书,更无偷窃抢夺之事?”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潘龙还觉得无所谓,那这第三个问题,可真是让他有点感觉被冒犯了。
于是他连声音都大了几分:“当然!”
所有人都听出了他话语里面的不满之意,那将军笑了,张国忠也笑了。
“我就说这规矩真的要改。”那将军说,“当年文相说‘天大地下道理最大’,又说‘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就是知识’……知识固然值得尊敬,可这一张嘴就怀疑别人要偷书,着实太得罪人!”
张国忠苦笑:“这翰林院的控制法阵都是当年文相打造。且不说修改起来有多困难,就算能够修改,大家也舍不得修改……这也是文物啊!”
潘龙这才明白,原来这提问,却是当年文超留下的规矩。
他只能摇头叹气,无话可说。
难道还跟死人计较不成?
完成了这个验证流程,张国忠就领着潘龙进了观文殿。只见底层的阅读室内,五六个官员正在小心翼翼地翻看古籍,不时点头或者皱眉。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一看就知道武功不弱的年轻人陪着。或男或女,全都神情严肃认真。
除此之外,还有十余位青年男女坐在门口的一间小厅里面,闭目养神、耐心等待。
张国忠敲了敲小厅门口的铁板,便有一个青年走出来,行了个礼,一言不发。
“潘老弟,这位便是你的陪侍。你想要找什么书,尽管请他帮忙寻找便是。”张国忠说,“他们话很少,态度可能也不大客气,请你不要介意。”
潘龙自然不会介意这个,他在乎的是另外一件事:“他们什么书都能找到吗?”
“不一定。”张国忠说,“大多数的书,他们都能找到。但如果你要找的东西比较偏门,或者能够给出的线索比较少,那他们就无能为力了——毕竟你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他们不是学文的,是练武的。”
“那如果我要找的书,他们恰恰找不到呢?”潘龙问。
“到时候就该我出马了。”张国忠笑道,“不是张某吹牛,太史馆我不敢说,但这观文殿里面的四十九万七千五百九十二卷古籍,张某全都记得,甚至于……你若是给我足够的时间,我能把这些书都能默写出来!”
——————(这次请在半个小时之后再刷新)
“翰林院观文殿今收公函,兹有北地俊杰潘龙,热心求学,欲在观文殿借阅图书。只在殿中阅读,不外借、亦不抄录。此事经御史台审核,确实无误。”他将公函的内容复述了一遍,然后问,“请问,你可是公函里面所说之人?”
潘龙点头:“正是。”
“你想要进观文殿,可是为了读书而来?”
“正是。”
“你可愿意保证小心阅读,尽量不要损毁图书,更无偷窃抢夺之事?”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潘龙还觉得无所谓,那这第三个问题,可真是让他有点感觉被冒犯了。
于是他连声音都大了几分:“当然!”
所有人都听出了他话语里面的不满之意,那将军笑了,张国忠也笑了。
“我就说这规矩真的要改。”那将军说,“当年文相说‘天大地下道理最大’,又说‘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就是知识’……知识固然值得尊敬,可这一张嘴就怀疑别人要偷书,着实太得罪人!”
张国忠苦笑:“这翰林院的控制法阵都是当年文相打造。且不说修改起来有多困难,就算能够修改,大家也舍不得修改……这也是文物啊!”
潘龙这才明白,原来这提问,却是当年文超留下的规矩。
他只能摇头叹气,无话可说。
难道还跟死人计较不成?
完成了这个验证流程,张国忠就领着潘龙进了观文殿。只见底层的阅读室内,五六个官员正在小心翼翼地翻看古籍,不时点头或者皱眉。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一看就知道武功不弱的年轻人陪着。或男或女,全都神情严肃认真。
除此之外,还有十余位青年男女坐在门口的一间小厅里面,闭目养神、耐心等待。
张国忠敲了敲小厅门口的铁板,便有一个青年走出来,行了个礼,一言不发。
“潘老弟,这位便是你的陪侍。你想要找什么书,尽管请他帮忙寻找便是。”张国忠说,“他们话很少,态度可能也不大客气,请你不要介意。”
潘龙自然不会介意这个,他在乎的是另外一件事:“他们什么书都能找到吗?”
“不一定。”张国忠说,“大多数的书,他们都能找到。但如果你要找的东西比较偏门,或者能够给出的线索比较少,那他们就无能为力了——毕竟你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他们不是学文的,是练武的。”
“那如果我要找的书,他们恰恰找不到呢?”潘龙问。
“到时候就该我出马了。”张国忠笑道,“不是张某吹牛,太史馆我不敢说,但这观文殿里面的四十九万七千五百九十二卷古籍,张某全都记得,甚至于……你若是给我足够的时间,我能把这些书都能默写出来!”
第八十章、古今仙佛考
潘龙感叹了一番,转念一想,这些资料应该只是当年大夏皇朝初步收录的结果,在皇家内部,必定有经过精细核实,甚至可能请长生者出面一条道路一条道路勘定的“最终完成版”。
但那些资料自然是帝家不传之秘,像是观文殿这种连他这个无官无职的“社会闲杂人等”都可以靠着御史台一份公函来自由查询资料的自然,断然是不可能有的。
想要查看那些资料,帝洛南肯定有资格。其余的人……只怕就算是苍渊,也要只能请帝洛南替自己查,而不能亲眼看到那份资料吧?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释然一笑。
笑过之后,他向陪侍询问:“是否还有更多关于仙佛之道的资料?”
陪侍摇头。
潘龙考虑了一下,便去找张国忠。
张国忠在靠近门口的另一个小厅里面,此刻这位困顿十六年才得以出头的“老学士”正在看一份颇有厚度的资料,一边看一边皱眉,显然是遇到了一些碍难。
看到潘龙进来,他将资料放下,问:“看潘老弟颇有不豫之色,想来没有找到满意的资料?”
潘龙苦笑点头,将情况说了一下。
张国忠仔细听他说完,略一沉吟,然后说:“请恕张某无礼,潘老弟所要找的东西,在这观文殿内,本就不该能够找到。”
潘龙叹了口气:“你说得对。”
“张某虽然不是武道中人,但对武道修行,也是略有所知。”张国忠说,“若是潘老弟不怕被误导,张某对古今仙佛倒是略有一些考证。你可明日再来,我将那份考证借你看看。”
潘龙吃了一惊,没料到张国忠竟然还做过这种研究,忍不住问:“张兄怎么会研究这些?”
“人无聊起来,什么事情都是做得出的。”张国忠微笑说道。
潘龙待要在心里吐槽“高数就做不出”,但转念一想,眼前这位是天下才子,能够背上若干个图书馆的神人,没准人家真的能做出高数题来……
于是他八月初六这天,又去了观文殿。
张国忠果然早已做好准备,见他到来,便拿出一本大约两指厚的线装书,递给了他。
这书一页一页纯用手写,书法精美,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精品。潘龙觉得,就算不考虑书籍的内容,仅仅这套书法,放在前世的未来社会,就足够进拍卖行,被那些附庸风雅的阔佬们大价钱买走,供在书房里面,企图沾染几分文气。
张国忠这本书名叫《古今仙佛考》,潘龙大略翻了一下,却见这书最前面的自序里面说“构想于少年,提笔于青年,成书于中年”——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
十年时间对于写故事来说,自然是十分足够。但对于做学问尤其是做考证来说,却还是不足——这也是自序里面的原话。
他不由看得有些感叹,顿时觉得这本对他而言轻如鸿毛的书籍,多了几分沉甸甸的重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9/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