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逆(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700


“正是如此,得到消息,他便去投案自首,对罪行供认不讳,被判了择期问斩。”
张昊微微一笑:“这就对了。赵贤达用如此手段,潘龙怎么可能不找他的麻烦?想来他此刻已经被潘龙抓了,估计是要抓他到襄平府,逼他作证,证明那告状的人是被他控制的,事情纯属栽赃陷害。”
帝河东皱了皱眉,稍稍有些不满,但还是平静了下来。
他当然知道商满的罪名是货真价实的,绝对不是什么栽赃陷害。
但他显然不可能为了给几个自作自受的蠢人鸣冤而得罪潘龙。
所以,商满的罪名就只能是栽赃陷害了。
这并不能让他满意,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打击巡风使是一件大事,在这个过程中,多打击一个、少打击一个,却是无所谓的事情。
区区一个商满,连千分之一都算不上,不值得为了他跟潘龙较劲。
何况,商满若是能够脱罪,潘龙应该也不至于会杀赵贤达。相反,若是商满死定了,那赵贤达自然也死定了。
拿大夏的陈国公换一个区区七品驿骑,这买卖太亏,作不得!
理清楚利害关系之后,他问:“那依国忠所见,潘龙平了商满的案子之后,就会释放陈国公了?”
“应该如此。”
“这就好。”帝河东点头,“如此一来,我也就放心了。”
张昊笑了:“其实潘龙这次出手,对殿下您是很有利的。”
“此话怎讲?”帝河东好奇地问。
他原本觉得,潘龙出手捣毁暗卫训练营,活捉赵贤达,挽回商满案,对于这次整个行动的士气颇有打击,却不了自家谋主竟然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张昊微微笑了笑,问:“臣有一言敢问殿下,这次的行动,是以您为主导呢?还是以旁人为主导?”
帝河东想了想,说:“谈不上谁主导,大家算是平等的,通力协作,互相配合而已。”
张昊摇头:“殿下是大夏未来的君王,如今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大夏九州之中,除去那些供奉妖神,谁有资格和您平等?”
帝河东皱起眉头。
他之前并没意识到这一点,此刻被张昊点醒,心里顿时不舒服起来。
就像张昊说的,他是大夏太子,用不了几天就要成为大夏皇帝。诸赵也好、大臣也罢,严格来说,其实都不过是他的臣民。
那些人凭什么跟他“平等”?
“若是这次的行动一切顺利,那么就意味着他们通过这次的行动,和殿下您获得了一个——至少是暂时的平等身份。”张昊分析说,“这事可大可小,只看他们怎么利用。但以臣之见,还是别给他们这个机会,最为合适。”
帝河东点头。
“既然殿下您也赞成这个看法,那么趁着这次潘龙发怒翻脸的机会,正好可以看看他们的应手。”张昊说,“此刻殿下您只要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于……无论他们劝什么,说什么,您都只管推辞——干脆闭关读几天书,或者修炼一段时间的内功也不错。”
“总之,您不出面,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
“若是他们也不出面呢?”帝河东问。
张昊微笑:“变法继续推进,二皇子的威望固然会增加,但会改变陛下传位给您的决心吗?”
帝河东摇头:“父皇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主意的人。”
“那么,殿下您还担心什么呢?”张昊问,“经过这次的冲突,您觉得二皇子和他们之间……还可能再友好相处吗?”
帝河东眼睛一亮,顿时完全理解了张昊的意思。
无论这次的行动是成功还是失败,至少保守派和变法派之间的冲突算是全面爆发了。
在这个时候,自己稍稍退让,固然会让保守派对自己不满,可他们再怎么不满,难道还能影响到自己继承皇位吗?
当然不能!
等自己当了皇帝,他们还能阳奉阴违,不配合自己吗?
呵呵,最好他们敢,到时候正好给自己一个下手的理由!
但弟弟那边则相反,这次双方彻底翻了脸,日后那些人可能支持弟弟,跟自己为难吗?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这么看来,自己其实已经稳赢不输,可以直接抽身上岸,笑看双方争斗了!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安安心心地坐下,赞道:“国忠,你果然高瞻远瞩,大有文相之风啊!”
张昊连称不敢当,脸上也满是笑容。
做谋士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主君愿意听取自己的建议。
若这建议能够奏效,那更是十全十美,无比圆满!
第二百一十二章、各自的盘算
老实说,张昊对于太子帝河东的做法,还是有一些不赞同的。
太子既然选择自己当他的谋士,那么做大事之前,多少该和自己通个气,商量一下。
虽然说越是大事越要注意保密,可如果为了保密,连谋士都不告知……那你要谋士干什么呢?
而且,如果自己能够提前知道保守派的计划,那么一定会劝说太子改变策略。
亲自参与这次的行动,固然可以得到保守派的友谊,但友谊这东西,对君主来说是最没用处的。
为此而失去的东西,却十分重要。
那就是“超然”的地位。
按照张昊的想法,一位明智的君主不应该有自己的政治倾向,也不会真正参与任何政治斗争,而是会选择抽身局外,当一个“裁判”。
他设立比赛的规则,让双方下场竞争,然后他作为一个不是很客观的裁判,按照自己的判断以及喜好,来决定双方的胜负。
这样的君主,就可以从容地站在比群臣更高的地方,安安心心地看着朝堂上风起云涌,而不受到任何的影响。
太子这次亲自下场,为保守派大臣和诸赵充当中间人,实在是……没有必要!
幸亏现在还不算太迟,及时抽身,还来得及。
尽管效果不如一开始就置身事外,最起码也还不至于损失权威。
对君主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无非就是权威罢了。
太祖帝甲子的《论君主》里面就说过:如果脱离了权威,官员也好、君王也罢,其实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
然后,文超公对此的评价是:如果君王本身就是拥有绝对武力的仙佛,那就不一样了。
遗憾的是,自古就没有君王能够修成仙佛的。虽然也有仙佛去当君王的,但同样当不久。
比方说战国时代鲁国的国君,便是赫赫有名的儒门宗主,“仁圣”鲁夫子。但这位君主在位时间仅仅一百多年,就宣布退位,让自己弟子继位。
当时继位的是“勇圣”仲子路,可他还不如鲁夫子,只当了六十年左右的国君,就急急忙忙退位,让“孝圣”曾子舆继位。
孝圣比勇圣更不堪,勉强干到第三十九年,正好“义圣”孟亚师修成仙佛,他便急不可耐地传位给义圣。
义圣在位的第八个年头,帝甲子、文超公横空出世,他们和儒门接触之后意气相投,很快儒门就决定支持他们,甚至以江山社稷相托。
鲁国前后四位仙佛,加起来只在位二百年多一些的时间,这跟他们强大的实力相比,着实是不值一提。
这种情况并不是特例,在别的国家也发生过好几次。但为什么仙佛不能长时间当君王?仙佛们从来不肯说……
所以在这世界上,君王终究是人加上权威,而不是本身就拥有权威。
所以,帝甲子的《论君主》才是千古帝王第一书,堪称开天辟地。
张昊可以肯定,太子殿下必定学过帝甲子的这些著作,学的版本只会比自己学过的更加完善,也许甚至能够默写出来。
但他同样可以肯定,太子殿下其实没把这本书真的学进去。
否则的话,最近这个错误,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但这也没什么不好,如果君主真的什么都会,什么错误都能避免,那还要谋士干什么?
昔年武帝文相之所以从生死之交走到兵刀相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帝甲子太有本领了。
老实说,像帝甲子那样的人,其实真用不着什么谋士。
所以他跟文超公之间,才会从亲密无间到渐行渐远,最后绝代双雄黯然收场,只留下千古遗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