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逆(校对)第6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0/700


“朝廷内的保守派,不肯让出利益;天子要维护自己的权威,肯让出的利益很有限;大批中下层的人才要上进,要利益;大夏十一州的百姓,至少有七八成生活艰难,被层层剥去了太多的利益……利益,大家都需要自己的利益!”
他闭上眼睛,喃喃自语:“我苍渊就算是熬干心头血,也没办法在针尖上腾挪变化,兼顾到各方的利益啊!”
潘龙劝道:“你已经尽力而为了,人生在世,本就不指望事事如意。尽力而为,也就够了。”
苍渊仿佛没听到他的话,继续说道:“天下的富贵,终究是被人分配的。掌握富贵分配渠道的人,当然会给自己分配更多。于是富贵者越来越富贵,贫贱者越来越贫贱。久而久之,就算是时不时杀一批富贵者,将这些人的财富地位分出来,其中必然又有大半落到别的富贵者手上,贫贱者能够得到的,寥寥无几。”
“文相说,这便是末世之兆。正如岁月有春夏秋冬循环,人有生老病死的更替,朝代也是一样。一个朝代,若是到了杀一批富贵者,都不能令贫贱者获得足够利益的时候;又或者就是干脆已经杀不动富贵者的时候……便是到了病入膏肓,只有推倒重来,死上足够多的富贵者,将那些被占有的利益让出来,才能缓和天下的矛盾,再开一段新鲜繁荣的时代。”
“并不只是如此。”潘龙说,“发展本身也能缓和矛盾。”
“昔年武帝也是如此说,但文相却说,所谓发展,无非扬汤止沸。终究有不能敷衍的那一天——别的不说,发展获利,怕是七八成也都到了富贵者们的手上。乍看上去大家都过得更好,其实富贵者的壮大速度几倍于几十倍于贫贱者……发展到最后,大概就犹如爬山到山顶,既然不能升天,剩下的自然也只有纵身一跃,摔得粉身碎骨……”
潘龙叹了口气,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大联邦时代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以天网绕过了社会的“分配”——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本来就不是非得留下那些负责分配的人,分配比科研容易多了,要搞定整个社会的分配,甚至都用不着什么强AI,大数据配合弱AI,分配效率和公正程度,就秒杀了过去的任何政体。
但那巨大的进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代代人前仆后继,思考、探索、斗争……最终才得到的。
九州世界,大夏皇朝……还不具备那样的条件。
苍渊连连摇头,神情悲苦,显然这问题困扰他很久很久,却找不到能让他满意的答案。
过了许久,他才说:“我生前一直在苦恼这些,死后依然苦恼。不过有了潘兄的消息,我发现自己的苦恼,其实有些多余。”
“此话怎讲?”
“大夏真正的麻烦,在于支撑大夏的天罡地煞诸神,甚至都已经和我们反目成仇。贫贱者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忍耐,也可以杀一些富贵者,分出好处给他们……但天罡地煞诸神要大夏灭亡,我们是真的无法可想了。”
他睁开眼睛,笑容重新又变得洒脱起来:“既然无法可想,那我当初是死是活,其实也没什么分别。中秋之夜的那场血,我本以为不该流。现在看来,其实却是理所当然。”
“大厦将倾,哪有不死人的?我们只是‘大夏皇朝’这座琼楼玉宇的陪葬者罢了!而且,将要为这座大厦陪葬的,还会有很多、很多……”
天色将晚,巡风司大堂上,潘龙终于睁开了眼睛。
他神色黯然,轻轻地叹了口气。
这趟极乐净土之行,他不仅没能够说服苍渊回心转意,甚至连当日死在神都的变法派精英们,都少有愿意重回人间的。
苍渊的一番分析,打破了他们心中的迷惘,却也打碎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潘龙注视着极乐净土的方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伸手按向旁边的地面。
金光闪烁,莲花绽放,巡风司郎中赵心诚的身影浮现了出来,向他作了一揖。
“多谢潘圣搭救,赵某没什么本事,但当日死了那么多人,我觉得我应该回到人间,把他们的事情尽可能记下来,记成厚厚的一本书,流传后世。”
他的神情平和,面色宁静:“将来如何,我也不知道。可有这么一本书,对后世多少应该有些帮助。”
“至少,等他们想要变法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我们的经验,少犯一点错,少流一点血。”
潘龙点头,赞同他的说法。
变法的事情,差不多算是画下句号了,但此事未休,未来还会有人寻求打破循环的道路。
很多年之后,赵心诚的这本书,会成为九州世界那些寻求“出路”的人们,必不可少的教参。
或许,这就是苍渊和帝洛南他们,留给人间最后的礼物了吧……
第二百八十二章、回定丰
变法的事情,暂时的确也就这样了。
帝洛南和苍渊都不在了,变法派群龙无首不说,在上层得不到天子的支持,在民间——暂时民间的变法呼声,其实也不算响亮。
神都血夜着实让人畏惧战栗,除去实在已经无路可走的人,谁也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而经过变法派前面那段时间的努力,大夏境内最贫困人群的扶助工作已经蔚然见效。
说到底,要让一个人能活下来,其实真的用不着多少资源。富贵豪奢之辈,但凡是少吃一顿山珍海味,少享受一回花天酒地,便足以养活成百上千人。
就像潘龙前世的世界,“共同富裕”需要通过世界大战,把占有人类社会百分之八十以上资源的那百分之二给吊路灯,但“全面脱贫”却甚至只需要花费相当于一支海外驻军的开支就能做到。
大夏的穷人们,要求其实真的不高。至少现在,他们暂时要求的只是“活下去”,至于活得抬头挺胸、吐气扬眉什么的,那距离他们还很遥远。
当然,他们迟早会有那方面的需求。
毕竟,人不能只是活着。
现在的大夏,大概就属于矛盾相对缓和了一些的时间。若是放在前世的古代史里面,未来几十年或许可以被称之为“癸卯盛世”也不一定。
可所有知道内情的都明白,大夏怕是已经没有几十年了。
潘龙喟叹着,回到了定丰镇。
五月初的北地生机勃勃,今年大夏的气候比去年正常很多,夏天就像个夏天的样子。定丰城外的农田郁郁葱葱,大片大片耐寒的作物长得格外茂盛。
潘龙站在城头,看着郁郁葱葱的农田,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这世上有一种麦子,和普通麦子一样秋天播种,但却需要到第二年初秋才收获,足足长上一年。”他说,“虽然占一整年的地,但它有两个好处,第一是耐寒耐旱容易生长,第二是类似豆子那样能肥田。”
韩风笑了:“龙哥你前世是琢磨这些的?难怪功德无量。”
对于他的突然出现,定丰镇的人们没有任何的惊慌,最多只是——有点好奇。
潘龙笑了笑,没详细解释。
那种麦子其实是大联邦开拓学院研究出来的,名为“西伯利亚二号”,他有一个曾孙辈的远方亲戚就在西伯利亚种这个,还在自媒体上给自己取了个“史上最大地主”的称号。
他们那一伙百多人,种了超过五十万平方公里的麦田。用每年收获的粮食酿酒,取名为“热烈的冻土”,在大联邦的烈酒市场上颇为流行。
当然,那些麦子的主要去处还是非洲,对贫困地区的支援和扶助工作,前世哪怕是到潘龙快老死的时候都还没结束。
潘龙前世不是搞农业的,但对那些麦子他多少有些印象,要借助山海经将其制造出来并不困难。
看着那一袋明显比普通麦粒粗大了两圈以上的“大块头”,韩风抓了一把闻了闻,又在手上搓了几下,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来。
北地人上马为兵下马为农,成年人没有不会种田的,他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他家传的斥候本领,在辨别良种方面,水平甚至比一般的老农还高呢!
这边韩风还在研究,他的一个叔叔走上来,也抓了一把麦粒闻了闻,便笑着放回去,说:“不用研究了,这是上好的麦种。等秋天咱们收割了这一茬,就种它了。”
韩风这才放下麦粒,好奇地问:“龙哥,这是你前世搞出来的东西吧?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失传了呢?没道理啊!”
潘龙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总不好说,这东西不是某个佛门高僧前世发明的,而是一群科学家们研究出来的。
于是他迅速转移话题,指着不远处挂在旗杆上的旗帜问:“这旗帜怎么回事?”
过去定丰镇的旗帜是两面,大的那一面是“夏”字,小一些的是“定丰”二字。现在还是两面,小的是“丰河”,大的是“潘”。
这合理吗?这不合理吧!
韩风笑着告诉他,原本按照规矩,定丰镇应该挂三面旗帜——国家的“夏”、封君的“丰河”,还有本地的“定丰”。但朝廷特意下旨,可以用“潘”字旗代替“夏”字旗。城中宿老们讨论了一下,干脆就连“定丰”旗都不挂了,直接省略地名这一块。
反正城楼上,本来就有“定丰”的名字,倒也不用多此一举。
潘龙在城头和熟人们聊了一会儿,感觉大家的情绪都挺不错的。变法结束的事情,似乎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多大的影响。
转念一想,如今定丰镇是潘家的领地,潘家的名声极好,实力又强,是一等一的金大腿,能抱住这金大腿过日子,换成自己也不会对未来有什么担心。
回到家中,却没见到理论上应该住在封地的“丰河公”潘寿,只见到了父母。
问了一下才知道,祖父已经住在了潘家中原分部那边。
那边的圣杯续命阵已经布设完成,祖父在那边住下,不敢说一定能长生不死,至少活个几百上千岁应该是没问题的。
而且祖母的墓也在那边。
爷爷这就算是安定下来了,以后除非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否则想要让他从那座四季都有鲜花的院子离开,怕是不可能了……
潘龙唏嘘了一番,却也只是祝福。
对祖父来说,这样的结果也挺好的。
而更让他高兴的,是父母对待他的态度。
虽然几乎尽人皆知,潘龙取回前世神通法力,甚至可以认为恢复成了当年的那位仙佛。但父母对待他,依然就像过去一样,并没有什么分别。
这就让他很舒服。
其实他回家之前,真的有点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0/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