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长安(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657

  刘长玉一愣,随即面露喜色,当然他也知苏长安与他一道有监视之意,可他并不在意,毕竟苏长安能应允他此事,已是法外开恩,其余之事他并不在意。
  他本想着询问苏长安自己能否换一套衣衫前去,可是话到了嘴边,却又记起自己出了这身甲胄,剩余的便是囚服,也就作了罢。
  倒也就不再多言,领着苏长安便朝着自家方向走去。
  刘长玉的家在离城西不远一处贫民窟里,与他所说的相差无几,是一处很是破烂的木屋。
  或许是应了那句近乡情怯之言,原本一路急促,恨不得马上飞奔到家的刘长玉,站在了家门口,身子却莫名的颤抖了起来,几次抬手敲门,却似乎又在害怕些什么,最后又都将手放了回去。
  苏长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未有出言催促。
  直到好一会之后,刘长玉深吸了一口气,方才终于鼓起勇气,敲响了房门。
  “谁?”屋内之人好像已经入睡,听闻声响,如同被惊醒了一般的问道。
  那声音很是苍老,里面的甚至带着些许警觉。但刘长玉的鼻子却是一酸,声音有些颤抖的回应道:“是我。”
  “玉儿?”那屋内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穿衣声,而后破旧的房门被打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看模样不过五十岁上下,但或许因为太过劳累的缘故,她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更是密密麻麻。
  但待她看清眼前男子的模样时,身子却忍不住颤抖了起来,“玉儿,玉儿。你总算回来了!你这段时间到底去哪里了!”
  老妇人似乎是在责怪刘长玉,但脸上的神色却是掩不住的高兴,以至于喜极而泣,两行浊泪顺着脸颊便流了下来。
  刘长玉的身子在那时扑通一声跪下,带着哭腔一般地说道:“是孩儿不孝,孩儿不孝!”
  刘母刚忙将之扶起,口中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而这时她发现了在一旁立着的苏长安,她见他一身甲胄,再观自己儿子亦是如此,不免有些疑惑。
  “玉儿……你这是……这位军爷又是……”
  刘长玉的脸色一暗,说道:“母亲,外面风大,我们进屋说吧。”
  刘母这时也才觉得将苏长安放于屋外不是待客之道,赶忙点头说道:“好好,进屋说!”
  待到去到屋内,苏长安才发现这刘长玉的家中比他想象中还要潦倒几分。
  本就狭小的主厅中,只放着一张缺角的木桌与几张破旧的竹椅,边角还有一个木桶,里面放着米糠参半的食粮。墙头挂着些泛黄的腌菜,中间一块孤零零的腊肉显得格外刺眼。
  待到二人落座,刘母赶忙走到苏长安的跟前问道:“军爷,我家玉儿是不是犯了什么事?我家玉儿自小乖巧,如果干错了什么,那都是我这个做母亲的没有管教好,你大人有大量,千万不要为难他啊!”说着,这年迈的妇人就要跪下。
  这段时间,观沧海拉着犯人充军之事在西江城里传得沸沸扬扬,刘母虽是妇道人家,但见自己的儿子消失数月后身着甲胄归家,自然也能猜到几分。她也不懂得什么军国大事,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受苦,也就顾不得所谓的脸面了。
  刘长玉的脸色也是一暗,自己犯了命案,不仅未有尽到孝道,还让母亲蒙羞,想到这里,他愈发愧疚。
  苏长安哪受得起如此大礼,他眼疾手快的将之扶起,笑着说道:“大娘何出此言,长玉可不是犯了事,是一声本领被观沧海大人看重,招入军营,与那些囚犯怎能相提并论!”
  本来低头不语的刘长玉闻言,猛地抬起头,看向苏长安的眼神里,先是不解,随即便是一抹浓重的感激。
  刘母闻言也是一愣,她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玉儿、玉儿没有犯事?”
  “自然没有。不是你也说了长玉素来乖巧,又怎会犯事?”苏长安依旧笑呵呵的回答道。
  他一脸和煦,而且对于刘母喋喋不休的询问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模样,这让见惯了苏长安杀伐果断一面的刘长玉不禁生出一些不真实感。
  “那玉儿怎么会突然就从了军呢?”刘母似乎还有些不信。
  “长玉兄机灵能干,自然逃不过观沧海大人的法眼。再说了,你见过哪个发配充军的囚犯一个月能有八两银钱的?”说着苏长安便从袖口中掏出一些碎银塞入刘母的手中。“这些都是长玉这些日子不舍得用的,叫我存着孝敬你的,你可得收好了,到时候长玉可指着他娶媳妇呢!”
  “这么多钱啊?”刘母看着手里的纹银,她这一辈子或许也未曾见过如此的银两,心里惊讶的同时,也对于苏长安的话不再怀疑。她赶忙将之收好,连连点头,又看了看一旁的刘长玉,笑着说道:“我儿子有出息了,当大官了!”
  “对啊,所以大娘你就不要担心了,安心在家等着我们从西凉回来……”
  苏长安的话方才说道一半,那刘母的脸色一变,“去到西凉?你们要去西凉,明日要出征的大军就是你和玉儿?”
  “……”苏长安自知失言,观刘母神色方才放下的心定然又悬了起来。可又不知道当如何安慰,故此只有沉默了下来。
  倒是一旁的刘长玉反而是走了过来扶起自己的母亲安慰道:“母亲放心,我这去也是建功立业,而且有南将军照顾定然不会有什么事的。”
  刘母一阵迷茫,她一个妇道人家,只知嫁夫从夫,夫死从子,许多事情都是听人道听途说,向来少有主见,只是知道担忧自己的儿子。
  而刘长玉的话在她心里分量自然极重,她虽然还有担忧,但却不好再说什么话反驳。只是嘴里不住的叨念着要刘长玉一定要活着回来,甚至还给苏长安连连作揖,让他好生照顾自己儿子。
  刘长玉虽然一直信誓旦旦的宽慰着自己的母亲,但苏长安还是隐约间看见他眼圈红红,似乎极力忍住,才能使里面的东西不掉落下来。
  而后刘母又留着二人吃饭,更是将家里唯一一块腊肉取下,为二人弄了一桌虽不丰盛,却美味至极的饭菜。待到后来,刘母仍然依依不舍,几次想要规劝自己的儿子留下,但最后都还是被刘长玉反驳。直到时间到了亥时,老妇人才撑不住,在刘长玉的伺候下去到屋内沉沉睡去。
  刘长玉收拾好桌椅,本想给自己的母亲留下一份书信让她照料好自己,却转念一想自己的母亲大字不识,倒也就做了罢。
  做完了这些,他虽然心头不舍,但也知是到了离开的时刻,低着头随着苏长安便出了房门。
  却不知为何,走在前面的苏长安忽的停下脚步,刘长玉心头疑惑,正要说些什么,却见苏长安正皱着眉头看着前方的某一处,他亦赶忙随之看去,却见不远处正躺着一道身影,他赶忙走上前去查看,却见那是一位乞丐模样的老者,他下意识的伸手探查他的气息,却发现他早已断绝生机。
  这样的事情,即使是在繁华的西江城里也不算少见,他冲着苏长安摇了摇头,正要向他禀告此人的状况。却见苏长安的手忽的一抬,那具尸体便猛地飞入他的手中,而后刘长玉感到一股灵力涌动,那具死尸便在那时猛地爆开,变得血肉模糊,除了尚还能看清人形,却决计无法分辨出他身前的模样。
  刘长玉心里不解,他觉得这老者死了已是可怜,又与苏长安无冤无仇,何必再糟践他的尸体。
  “今日亥时一刻,陷阵营传令官刘长玉趁夜色逃脱,未果,处以凌迟而死。”苏长安冰冷的声音却在这时响起。
  刘长玉先是一愣,随即变明了了苏长安的意思,他脸色一变,不可思议的看着苏长安。
  “南……南将军……我……”或许因为太过激动的原因,他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
  苏长安却不理他,提着那具尸体便要离开,但方才走出几步,他又像是忽的记起了什么一般,转头看向刘长玉说道:“带你的母亲离开西江吧,西凉守不了多久了。”
  说罢,便再也不去看刘长玉一眼,转身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第二日,天色还未彻底亮起。
  包括陷阵营在内的镇西关九千大军已经集结完毕。
  大军出征,自然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所以全西江城的百姓夹道相送,神将观沧海亲自于城门为大军壮行。
  镇西关当着诸人之面饮下一碗壮行酒,策马扬鞭,领着近一万大军就要朝着西凉方向奔去。
  苏长安的陷阵营落于队尾,他见前方士卒都已开始奔走,正要下令陷阵营跟上大军,却听身后传来一声呼喊。
  “南将军!等等我!”
  苏长安一愣,觉得这个声音有些眼熟,他转头望去,却见刘长玉身着甲胄一路气喘吁吁的小跑而来。
  苏长安的眉头一皱,有些不解的看着已至身前的刘长玉问道:“你为何来了?”
  他想不明白,昨日自己明明已经放他一条生路,他又何必出现?就算不顾及自己的性命,也当好好想一想他那年迈的老母亲。
  刘长玉对于苏长安的不悦视而不见,他笑着看着苏长安,有些憨态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说道:“我的母亲不愿意离开西江。”
  “她说,西江是她的家。”
  “做儿子的,得帮她守住这个家。”
第二十六章
不负苍生意,独负一人心
  九千大军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至少在这方世界,这应当称得上是大军。
  毕竟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军,在这个武道儒道皆可通神的世界,寻常人在战场上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不到万不得已,也很少有统治者会干出,拉起寻常人上战场这样天怒人怨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这近一万的大军虽不能左右西凉战局,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
  若是一切顺利的话,这支大军还可以守住西岭与永宁关之间的要道——莱云城!为永宁关上的守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而这一天,一只白鸽扇动着翅膀,来到了永宁关的上空。
  一位身材修长的男子正负手立于关上,他面容俊美,唇如染血,但眉目却紧紧皱起。
  那天上的飞鸟在这时看见了那位男子,它似乎与他极为亲近,嘴里便在那时发出一阵“咯咯咯!”的鸣叫。
  那男子闻言抬头看去,猩红如血的嘴角在那时浮出一抹笑意,他伸出手,那只白鸽便扑腾两下翅膀稳稳的落在了他的手上。
  “辛苦你了,柳儿。”男子说道,然后伸手抚摸起它的羽毛。白鸽极为享受的眯了眯眼睛,用嘴轻轻啄了下他的手掌。男子脸上的笑意更深,他伸出手取下它脚下裹着的信纸。用手轻轻捻开,放在眼前,待到看清上面的字迹,他的皱起的眉头稍缓。
  “将军,前方探子回信了。”这时,一个有些中性声音传来。
  男子转头看去,只见一道身着甲胄的身影正缓缓而来。
  那是一位女子,剑眉水眸,唇红齿白,虽不着一丝粉黛,却尤胜那些浓妆艳抹的女子千百倍,背后披着一张大大红色的披风,随着她的走动而飘起,猎猎如风,灼灼似火。不消片刻,她便来到了男子跟前,将一张密封的信纸递到男子跟前。一双灵动的眸子却在那时直直的盯着男子,不曾移开半刻。
  但男子却又若未觉的接过那信纸,将之拆开,然后细细看了看里面的内容,方才稍缓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6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