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长安(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657

  “他也是天岚院的弟子?”红玉又幽幽的问道。
  苏长安昨日已经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又曾但这红玉的面唤过北通玄师叔,以她的聪明,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
  因此,苏长安又点了点头。
  “他是不是也对你说西凉守不住了,让你离开西凉?”
  “嗯?”苏长安有些诧异,暗暗奇怪红玉怎么知晓此事。
  虽然苏长安这一次没有正面回答苏长安的问题,但从他的神情中,红玉亦知晓了答案。
  她脸上的神情变得愈发幽怨。
  “你知道为何他会下令任由蛮军叫阵,而不准士卒们出城应战?”
  “害怕蛮军有诈?”苏长安猜测道。
  红玉闻言摇头,“他比谁都清楚,蛮族在等着他们的星殒到来,在那之前,决计不会真的攻城。仍由蛮将叫阵,而不与之交战,一时无碍,久了却只会坏了自己的士气。”
  苏长安闻言皱着眉头点了点头,这样的道理他也明白,按理说行军打仗多年的北通玄没有理由不懂。而这也让他的这道军令显得尤为奇怪。
  “他手下这八万人马都是征战多年的悍卒,算上他之前麾下的三万,从长安带来的十万,以及各方整合的军队,曾经有二十万之众,这短短一年的光景,与蛮军屡屡交战,虽是胜多败少,但每一次都损失惨重,到了现在,只余八万。”
  “他在很早之前便已经与我们吐露过永宁关难以守住的事情,并且也曾单独与我说过,让我带着这八万百战之师退守西凉。自己……自己却要留下来。”
  “他平日里待士卒极好,那些士卒也不愿离他而去,纷纷表示愿意与他战死西凉。”说到这儿红玉的脸上浮出一抹笑意,似乎北通玄此时是一件极为让她感到自豪的事情。不过很快这样的笑意散去,她的脸上浮出一抹疑惑的神色。
  “只是不知为何,他却像是认定了西凉必失一般,想尽办法让我们离开,虽然后来因为我们的反对而再也未有提及此事。但却开始坚守不出,又下了方才那道军令。让八万士卒在这些日子来越来越失望,士气也是一跌再跌,时不时的开始又逃军出现。他嘴上虽然说着要严惩不贷,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反而大有鼓励这些士卒离去的意思。”
  “你与他既是叔侄,不若帮我们劝一劝他,永宁关依仗着百丈天险,只要我们能取得武王浮三千的支持,既是蛮族星殒来袭,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这大好江山,百万苍生,岂能如此拱手让人?”
  红玉这番话显然是在心底憋了良久,如今道来一气呵成,即使是苏长安也不得不暗暗对这位女将的家国胸怀而感到钦佩。
  但是,在红玉满心期待的眼神中,苏长安却摇了摇头。
  “我劝不了他,我也希望,你能带着八万士卒离开西凉。”
第一百一十六章
汝卫苍生,吾卫故乡
  苏长安曾经看过很多奇奇怪怪的书。
  他喜欢书里的侠客、将军、壮士。
  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忠君报国。
  喜欢他们的坦然赴死,慷慨激昂。
  而通常,这些将军、侠客、壮士都会有一群不知名的追随者,他们被他感染,跟着他上刀山,下火海。最后死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
  作者少有提及他们的姓名,读者亦记不得他们的姓名。
  苏长安很喜欢这样的东西。
  总觉得,一人去,百万雄师相随,虽是赴死,却波澜壮丽。
  但当那八万士卒真正的摆在他的面前,而他也知道,他们即将去面临一场必败的战争,他才发现。
  这并非小说演义,八万士卒便是活生生的八万性命。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爹娘,心里或许都藏着一个苏沫,家中或许都有一个古羡君在牵挂,远方或许都有一个青鸾在等着他们去抢回来。
  他们与自己并无差别。
  苏长安不想死,那他们或许也不想死。
  所以,苏长安觉得他们应当离开。
  这并非怯战或是懦弱。
  西凉败局已定,何须再拉着八万人白白送了性命。
  北通玄如此想,苏长安也如此想。
  想要真正的救苍生,根源不在西凉,而在长安,在那位老谋深算的丞相司马诩的身上。
  苏长安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但红玉却想不明白。
  她站起了身子,颇为诧异的看着眼前这个少年,问道:“为什么?”
  苏长安摇头,给出了与北通玄如出一辙的答案:“西凉守不住了。”
  这句话明显触及到了红玉的心事,她猛地站起了身子,带着质问的口吻冲着苏长安说道:“守不住?没有守过你怎知守不住?既然守不住,当初又何必待着十余万大军来此,跟我们讲什么苍生大义,如今我们信了,他却退了。那十余万已经失去的将士英魂但于何处,作于何想?”
  红玉此话虽然是对着苏长安说的,但是这满腔的怒意,苏长安却清楚,是对着北通玄的。
  他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红玉所言并没有错,永宁关如今的形势虽然险峻,但只要能得到一两位星殒的支持,却也绝非完全没有胜算。
  但苏长安与北通玄想的却是,司马诩明显与九婴一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坚守,或许能再拖延一年半载,但之后呢?
  司马诩不发兵,蛮军势头一日强过一日,此消彼长,永宁关依旧逃不出被破的厄运。
  红玉所言,是现在。
  而苏长安与北通玄所预见是将来。
  所以,他们不想如此熬下去,也不想让更多的士卒白白送了性命。
  “那之后呢?之后又当何如,我带着这八万残军退守中原,是解甲归田,等着蛮军铁蹄踏破中原,还是在西岭枕兵?”
  “若是西岭也守不住呢?再退西江?再退长安?”
  红玉的问题一连串的砸了过来,直让苏长安哑口无言。
  她问到了痛处,苏长安与北通玄的痛处。
  如今天岚院,开阳成了忘情的太上,即使他的弟子青鸾在他眼里也只是一个用于交易的筹码。
  剩余的后辈,徐让归顺了司马诩。
  花非昨与罗玉儿长安一夜之后失了踪迹。
  剩余的只有他与北通玄二人。
  外有九婴氏族咄咄相逼,内有司马诩机关算尽。
  他们比红玉看得更远,所以就越绝望。
  他们比红玉知道得更多,所以就越迷茫。
  “我不知道你们天岚院到底有何考量,但是你们不是素来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吗?北通玄他可以为了他的苍生死在永宁,那为何我们不行?我们没有你们那么大的气量,但我们有我们的家人,有我们的故乡,西凉之后便是我们的故乡。”
  “你们卫你们的苍生,我们卫我们的故乡。何须将你们的重任压在我们的肩上!”
  红玉的话犹如某种钝器一般敲打在苏长安的心上,他的身子一震,脸色忽的变得煞白。
  你们卫你们的苍生,我们卫我们的故乡。
  这寥寥十余字,忽的让苏长安茅塞顿开。
  红玉与那八万士卒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在守卫永宁关,永宁关便是西凉,西凉过后便是故乡,说到底他们是为了自己的故乡,也是为了自己。
  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他们不愿意走。
  而他与北通玄呢?
  苏长安扪心自问,所谓的苍生,真的在他们心中那般重要吗?
  恐怕不是,他们所守卫的是天岚,是先辈们留下的训诫。
  红玉知己欲,故而一往无前,誓死不退。
  苏长安与北通玄,却不知,所以他们迷茫。
  他们为蛮族的势大、司马诩的城府而感到害怕。
  害怕,守不住苍生,害怕,见不得列祖列宗。
  他们的心中顾虑太多,因此只能做出一个稳妥却不见得是正确的选择。
  苏长安的头在那时抬了起来,他看向红玉,眸子里的光芒变得极为清澈,像极碧净的潭水,一尘不染。
  “谢谢,我懂了。”他朝着红玉极为郑重的拱手一拜,脸上的神情也极为严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6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