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长安(校对)第4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657

  那对老夫妇那曾见过这般架势,听闻苏长安的询问,以为触怒了这位军爷,赶忙跪下说道:“将军饶命,小的……小的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
  “慌什么!好好说!”一旁的顾牙朗极为有眼力的呵斥道。
  那老夫妻一愣,这才醒悟过来又说道:“一老一少……男的五十岁上下,女的十一二岁上下,但都极为厉害,上百蛮军被他们一眨眼便全部杀死……”
  苏长安闻言皱了皱眉头,对于二人的描述显然有些不满,他又问道:“那女孩胸前可否有一枚黑色长剑模样的吊坠?”
  “这……”二人一愣,思索了好一会之后,方才肯定的点了点头。
  苏长安这时又回头看了看那手中的纸条,脸上的神色一震变化。
  忽的他的眉头一沉,猛然站起了身子,手中的灵力一荡,那纸条瞬息化作的粉末。
  “顾牙朗,带这二位老夫妇下去,赠与黄金百两!”
  “其余诸人,回营修整,三个时辰之后,大军拔营,赶赴蜀地!”
第四十五章
形同此木
  蜀地,嘉汉郡。
  曾经的太守府被扩建成了如今的长恨宫。
  一位貌美的女子身着一袭黄袍高坐于大殿之上。
  台下文武百官聚集,但都眉头紧锁,似有烦忧。
  这时,一阵甲胄碰撞之声传来,一位一身银甲手持雪白长枪的男子大步流星而入。
  他的甲胄之上满是污血,银枪的枪身之上亦不满斑驳的刀戟之印,显然是方才经过了一番厮杀。
  他快步来到殿下,单膝跪下。
  “赵宁参见陛下。”他高声说道,眉宇如刀锋一般锋利,虽然神情疲惫,但声线却是中气十足。而在长安的诸人也在那时纷纷将目光落在这男子身上,似有期盼,亦有惶恐。
  “将军请起。”高台之上的女子回声道,声线极为柔美,但隐约间却又透着一股上位者的气息。
  “谢陛下。”男子起身。
  “前方战事如何?”女子问道。
  “拓跋元武集结的百万大军已过白马镇,一路冲杀,如今兵临嘉汉郡城下,我已按丞相嘱托,让关青云、与张蓬莱二位将军调集兵马驻守于城上,但是……”
  说到这儿,赵宁顿了顿,那坚毅的脸庞之上竟少见的浮现出一抹沧桑之色,但最后台还是接着说道:“但是……蛮军百万之众,我军早已在白马镇一战损兵折将,黄汉庭、马云白二位将军先后殉国,此战……恐凶多吉少……”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面露哀戚之色。
  西蜀的天擎左玉城如今身受重伤,昏迷不醒。
  随着左玉城一同归来的数位星殒接连战死,只余赵宁、关青云、张蓬莱三人,加之蜀山剑冢的雁归秋以及青玉夫人五位星殒。
  这自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在拓跋元武浩瀚如海,层出不穷的杀招之下,俨然已是螳臂当车。
  无论怎么看,似乎蜀地的败局已定。
  而却左玉城在白马镇的失败,已然给蜀地的众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那位多智近妖,修为通神的丞相大人,近乎不败的神话,究竟是如何在拓跋元武的手中落败的,诸人到现在也不得而知。
  只记得左玉城当日与拓跋元武交锋,兵芒正盛,眼看就要大败蛮军。
  但那时蛮军营帐之中忽的窜出一位黑衣男子,与左玉城交锋。
  只是数个来回,左玉城忽的脸露惊恐之色,竟然无心念战,蜀军引以为杀招的八卦大阵就因为左玉城的失神,露出破绽,被拓跋元武击破。
  而后,兵败如山倒,左玉城遭到反噬,吐血昏迷,蜀军一退再退,已然退到了蜀地的郡城,嘉汉郡。
  此刻已是退无可退。
  “陛下,拓跋元武势大,不可力敌,不若我等先假意归降,再图大事!”这时,一位老者排众而出,跪拜在陆如月的身前,高声说道。
  此言一出,诸人一愣,他们纷纷在那时抬头看向高台之上的女子,试图从她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对于这位汉帝的性子,他们倒是极为清楚。
  左玉城虽非权臣,但处事却面面俱到,又忠心耿耿,所以蜀地之事大抵是由左玉城做主。这位女帝,虽然实至名归,但却少有自己做出些什么决定,性子也颇为柔弱。
  此刻,听了那老者的劝降之言,脸上竟有几分迟疑之色。
  一些贪生怕死之辈,在那时心思顿时活络了起来。
  当下便又有数人站了出来,高声言道:“陛下,此战必定似蜀地生灵涂炭,还请陛下以苍生为重,降了蛮军,使百姓免受兵戈之难。”
  这世上从来不缺乏贪生怕死之辈。
  死。
  永远都是一个残酷又可怕的字眼。
  那是本能的恐惧。
  说来可悲。
  但生灵,都怕死。
  只是有些人拥有比死更害怕的东西,譬如信仰、譬如某个人或是某件事……
  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找到或是拥有这样一样的东西。
  所以,数息之后,满朝文武大半数都在这时跪下,高声说道:“臣附议!”
  死一样的压抑开始蔓延。
  赵宁挺直了自己的身子,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陆如月坐在高台之上看着满朝文武如败犬一般卑微的身影,眸子中的迟疑渐渐有了些变化。
  这些劝降之人,她并不能一一都叫出名讳,但其中有那么一些,她却记得清楚。
  大抵都是在当初起义之时,最为活络,表现得对于前朝极为忠心,似乎巴不得当场就为汉庭赴死的模样。但现在却又是最先提出归降之事。
  她咬着银牙,将目光落在了大殿之上少数极为还站立着的身影之上。
  其中一位是一名男子。
  模样颇为年轻,不过二十八九,面容俊朗。
  他腰间悬着一柄长剑,气息凝练,虽然未有刻意的放出半分灵力,但一股磅礴的剑意却犹若实质一般在他的周身流转。
  他是蜀山掌门,剑道天才,小十三——吴起!
  似乎是感受到了陆如月的目光,那男子微微颔首,拱了拱手,轻声说道。
  “师尊已领八千蜀山弟子在来的路上了,三个时辰之内,必定抵达嘉汉郡。”
  言罢,便收了声音,安静的站在那里。
  这话很简单,语气也没有那些劝降之人那般言辞恳切。
  他说得那般平淡,就好像在与人讨论一件家长里短的小事。
  但越是这样,他的决意与立场便表露得愈发鲜明。
  陆如月点了点头,又将目光落在吴起身侧一位女子的身上,那女子一身深色麻衣,头发花白,脸上沟壑纵横,但腰板却挺得笔直,丝毫不见老态。
  “婆婆以为如何?”陆如月问道。
  老妇人,嗯,或者说青玉夫人,没有行礼。
  她毕竟是陆如月的婆婆,不管是否是亲生,但当年她为了救下陆如月,可是亲手将自己的孙女送上了皇权,光凭这一点,她在的汉庭的地位便足以与左玉城媲美。
  “高朋满座三千客,竟无一人是男儿。”她轻轻的吟道。
  此言一出,那些伏首在地的诸人纷纷脸色一红,显然是听出了这位夫人言辞之中毫不掩饰的讽刺。
  陆如月闻言,又点了点头。
  她站起身子,看向赵宁。
  “江东的援军现在何处?”
  她的声线在那时变得有些奇怪,不再似以往那般柔弱,反而是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股莫名的气势开始在她娇小的身躯之上升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6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