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长安(校对)第5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1/657

  苏长安定睛一看,却是一封信纸,与一枚古铜色的令牌。
  “这是?”苏长安一愣,那令牌赫然便是星辰阁的镇阁之宝——星辰令!
  苏长安想不明白为何红鸾会将此物交给自己,他赶忙拆开那封信,放于眼前,一字字的读来。
  只见那信上写到:
  长安亲启。
  妾身鲁莽,受体内毕方戾气所困,险些酿下大祸。
  幸得君即使相阻,否恐闯下祸端,无颜见君。
  今日种种,虽是阴差阳错,但妾之情意,无需言表,自不怨君。
  我知君自有重责于肩,不敢相留厮守,本欲同行,又恐毕方戾气再次作乱。故令云老同行,君可随意差遣,又赠上星辰令相护,此宝威力无穷,可调用星辰之力。
  至于妾身,待到平复体内戾气自会前来寻君,切勿挂念。
  此书浅短,但心中却又万语未言。
  但尽此处,望君珍重。
  红鸾亲笔。
  这封信并不长,但苏长安读完却心头内疚更甚。
  他着实亏欠青鸾良多,今日更是做出那般行径,可她却对此依然不曾有过半分的不满。他几乎就在那时生出想要回去寻她摊明心迹的冲动,但却有被他生生压了下来。
  正如信中所言,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而这些事情每一件又极其凶险,究竟最后他能否活着回来尚且没有定论。
  如果可以他不想将红鸾卷入其中,因此,他压下了心底的冲动,转眸看向一旁的云老问道:“你与我同行?”
  “是,阁主早有吩咐,苏公子但又吩咐,尽管言道。”不得不说,这云老虽然身为送葬者,但却极为上道,已经认清了行事,开始讨好苏长安。
  “好!”苏长安沉着眉头,点了点头,“那你便与我一道去往江东吧。”
  ……
  苏泰的腿在打颤。
  不由自主的打颤。
  他当然知道这很丢人,但他没有办法,眼前的一切着实太过可怕,在他这漫长的一声中,从未见过,不,应当说从未听过这样可怕的事情。
  他站在建业城的城墙之上,城下是泪泪的白骨,一层叠着一层,一个挨着一个,漫无止境,根本望不到边际。
  整个建业城此刻便已然化作了一道鬼域。
  一道盛满白骨的鬼域。
  而在数十息的光景前,这些白骨还都是活生生的人。
  司马诩的大军渡江而来,前方很快便传来了郭雀战死,虎头滩失守的战报。
  苏泰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与大多数人一样,第一反应自然是逃。
  苏长安为解蜀地之危,尽起江东之兵,此刻的建业城不过一座空城,拿什么与司马诩的百万大军抗衡。
  逃——自然成了大家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料到,司马诩的大军竟然如此之快,几乎是在那战败的消息传来一个时辰之后,司马诩的百万大军便已然将整个建业城围得水泄不通。
  但出奇的是,他们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不断的往建邺城里塞入一批有一批他们从别处押来的平民,而任何试图逃出建业城的百姓都被司马诩手下的大军残忍的杀害。
  很快,建业城中便人满为患,而恐惧的气息也在这时到达了顶点。
  苏泰自然身在其中。
  他不明白司马诩想要做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定然不是什么好事。
  他不是没有想过投降,以他的身份,想要保命自然是极为简单。他毕竟是苏长安的亲爹,留着他无论是牵制苏长安还是威逼利诱都好过将他杀死。
  但最后,苏泰还是选择了沉默。
  他的儿子现在可是天下称道的英雄,继玉衡之后,又一位天下公认的苍生守望者。
  有道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他这当老子从未帮到过苏长安,但也决计不至于拖自己儿子的后腿。
  带着这样简单却又固执的念头,苏泰隐没在人群中,恐惧又坚定的等待着他之后的命运。
  但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司马诩开始派人在人群中打探他的消息,而自然免不了有贪生怕死之人将他供出,于是他便被单独的带上了城头。
  见他的是一位身着龙袍,面色却极为阴沉的少年。
  苏泰鼓起毕生所有的勇气就要说些慷慨激昂的赴死之言,但谁知那少年却不曾看他一眼,而是在那时猛地张开了嘴,一道磅礴的灵力将整个建业城覆盖其中。
  然后,苏泰便看见了那一场他永生难忘的可怖场面。
  所有人的身子都在那时干枯下来,他们就像一个个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从活人渐渐变成了一具具不剩一丝血肉的白骨。
  而与此同时,他们的身上开始溢出一道道血气,涌入那少年张开的大嘴之中。
  那时,苏泰到了嘴边的话,终于是说不出来。
  他双脚打颤,然后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第九十六章
此去山河在,云雪不知归
  逐蛮历,三年,二月。
  这应当是人族,不,准确的说应当是这方世界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个月。
  众望所归的守望者苏长安下落不明,接管大军的逐蛮帝夏侯明,带着三十五万大军还未来得及收复失地。
  司马诩拥立魏庭太祖的第七子,夏侯麟为帝,裹狭着百万大军南下。
  星殒郭雀战死虎头滩,建业城沦陷,江东百万黎民被夏侯麟秘法献祭,化作亡魂,尸骨不存。
  而后与夏侯明的大军决战与建业城外。
  莽天王穆梁山建议大军西去,暂避锋芒,等待苏长安归来。
  已经握住了大军兵权的夏侯明却一意孤行,以哀兵必胜为由,执意领军与司马诩一战。
  亲友妻儿皆死于建业城的江东军固然神勇,当称悍不畏死,可在夏侯麟手下的十一位王候神将的镇压下依旧不是对手。
  那一年,江东军大败。引兵西去,枯守与嘉汉郡中。
  莽天王穆梁山为掩护大军撤退战死沙场,其头颅被司马诩割下悬于大营阵前,到如今已经暴尸七日,扬言若是夏侯明的大军再不出阵一战,便要将穆梁山的头颅与尸首送于野狗分尸。
  其子穆归云继承莽天王之位。
  ……
  二月春光明媚,艳阳高照。
  但嘉汉郡中的蜀王府中却一片死寂。
  夏侯明坐于高台之上神色沮丧,低沉着脑袋不曾言语。
  台下江东诸臣亦沉默寡语。
  苏长安离开时留下的二十余万大军,加上从蜀地编制的十五万的军,如今西凉军还余两万,逐蛮营还余两万,蜀军三万,江东军三万。整整三十五大军,如今所剩不过十万之数,且大多带着或轻或重的伤病,虽然他们此刻偏安于嘉汉郡内,那司马诩却一路穷追不舍,早已在嘉汉郡外筑起了大营,每日派人叫阵,随时都有可能大举攻城。
  “报!”这时一阵焦急的脚步声传来,一位斥候模样的士卒一路疾跑来到了大殿。
  他身上的甲胄满是斑驳的刀枪之印,颇有些狼狈。
  “何事?”台下一侧的一位男子站了起来,朝着那斥候问道。
  此人是魏朝神将,西凉军下三大统领之一的温子玉。
  “司马诩又派人在城下叫阵。”他斥候赶忙回应道。
  温子玉闻言眉头一皱,颇有些不悦。他言道:“司马诩每日叫阵,此事何须传报?”
  那斥候自然听出了温子玉的不满,他缩了缩脖子,目光游离着在殿下诸位将领身上扫过,最后停在了那一身黑衣,背负一把猩红色长枪的男子身上。
  在犹豫了一小会之后,他方才说道:“那贼将这次叫阵不仅带了兵马,还带……”
  一旁的黑衣男子似乎是感受到了什么,他上前一步,走到那斥候身前,问道:“还带了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1/6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