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锋(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678

“你这在浑浑噩噩中苟且度日的可怜虫,你问我你何罪之有?”
“你生便是罪孽,你活着便是劫难,你说你何罪之有?”
那声音如此说罢,天地间忽的有什么东西涌现。
那是一道道金色的大字,亦是一道道包裹着无穷威能的敕令。
那道敕令被镶入了这方世界的深处,他是这方世界最本质也是最大的规则。
那敕令如此写道。
生即是罪,活即当诛!
......
“小寒!”
“小寒!”
耳畔忽的传来了一声声急促的呼喊,徐寒的心头一震,他的身子豁然做了起来。
秋日少有的刺目的阳光顺着窗户的缝隙射入了徐寒的眼眸,照得他有些睁不开眼睛。
“小寒你怎么了?你知道你方才吓死我了吗?”
耳畔的声音如此问道,语调的中担忧与关切自是毫不遮掩。
徐寒转过了头,看向身旁,入目的却是叶红笺那张熟悉的脸,他愣愣的看着她,这才恍惚间醒悟过来,之前的种种原来都是一场梦。
但那场梦却着实太过真实了一些,真实得徐寒有些分不清,之前的一切与眼前的人儿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叶红笺看着出神的徐寒,心底的担忧又重了一分。
之前她见徐寒出奇的未有早起,便想着来寻他,可入门之后便看见这少年紧闭着双眸躺在床榻上,
额头上布满汗迹,嘴里还不足的发出一声痛苦的闷哼。她赶忙高声呼唤,却得不到徐寒的回应,就在她想着要不要寻人来帮忙的时候,徐寒这才忽然醒来,但状态却明显有些古怪。
“怎么了?小寒。”想着这些,她又轻声问道。
听闻此问的徐寒终于回过了神来,他压下了心头的不安,朝着叶红笺笑道:“没什么,只是做了一个噩梦。”
只是叶红笺何等冰雪聪明,自然一眼便看出了这少年的言不由衷。
她轻轻坐在了徐寒的床榻旁,用手缓缓的擦去了徐寒额头上的汗迹,言道:“小寒,你是在担忧那楚国大军的事情吗?”
八月之初,横皇城便开始自大夏开朝以来的第一次宵禁。
曾经繁华的横皇城如今却萧条了不少,诺大的街道上行人寥寥似乎已经成了常态,唯有那一身血红色甲胄的士卒在城中巡逻,以及那负责传递奏折与文书的使者驾着快马,来回的穿梭在横皇城中。
事态的发展远远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大夏的朝廷还在商议着当如何救出被囚禁的两位国柱,但前方却传来了邱尽平与江之臣领着手下的四十万大军归降崔庭的消息。
如此一来,大夏中部的隆、雍、景三州皆是三位国柱的封地,此刻三位国柱尽数叛变,大夏八州便已有三州之地落入崔庭之手,并且如此一来,最边境的辽州也被这三州隔断,成为一座孤岛。
当然这一切虽然发生得极为突兀,以至于让大夏朝廷,甚至整个天下都为之震惊,但比起这些更让天下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于这隆、雍、景三州之上,所竖起的那一面面战旗之上,所书所写的却是一个大大的楚字!
是的,那个楚是大楚的楚,是亡楚的楚!
而在这些消息传来的同时,六十万精锐大军从隆州开拔,一路高歌猛进,直取横皇城。隆州与横皇城所在的燕州比邻,而燕州的布防几乎尽数落在横皇城,以及与横皇城连成掎角之势的集安城与毕华城中,其余各城镇虽有些许守军,但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上,比起崔庭手中的六十万大军那些城防都可谓不值一提。
于是这六十万大军长驱直入,燕州各城镇太守或殊死抵抗,或望风而逃却是未有一人能阻止那六十万大军迈向横皇城的步伐,如此下去再不过半个月的光景横皇城便会遭受兵临池下的大难。而几百年来自知进攻,鲜有布防的大夏朝堂上下更是在这忽然而来的大战前慌了手脚,下令其余各个州郡州牧领兵勤王的诏书一道接着一道的如雪片一般从横皇城中被送出。
但这远水难救近火,各个州郡的州牧尚且还算与大夏同心同德,但想要等到他们的援军,横皇城起码要独自对抗这六十万大军十余日的光景。纵使横皇城城深墙高,但能否熬过这十余日的光景,却是没有一人说得清楚。
有道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横皇城中人人自危,就连徐寒也在这些日子以来,变得沉默寡言,每日都往返于住所与执剑府之间,鲜有与人交流。叶红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头却是无比的焦虑。此刻见徐寒如此,更是将这一切归咎于了即将到来的夏楚之战上。
徐寒自然也看出了叶红笺的担忧,他赶忙整理好自己心头的思绪,脸上再次浮出笑意:“红笺不必担忧,我只是...”
而这一次,他的话并未来及说完,那女孩便忽的将身子凑了过来,一把抱住了徐寒。
这忽如起来的拥抱让徐寒一愣,耳畔也在那时响起了女孩轻柔的声音。
“没关系的,这一次我一定会陪在你的身边。”
“刀山火海也好,万劫不复也罢,我再也...再也不会离开你了。”
徐寒自然感受到了女孩话里的决意,他的错愕在那一刻尽数烟消云散。
他亦伸出了手,抱住了女孩。
他想着梦中的画面,眸中渐渐浮出的一抹决然的冷色。
“我也是,没人可以伤害到你们...”
“谁都不行!”
第二百三十五章
李儒
有道是千人盈城万人盈野。
足足六十万大军想要无声无息的穿过燕州,抵达横皇城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根据前方探子发回的消息来看,崔庭的六十万大军抵达横皇城起码要花去半个月的光景。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三日之后密密麻麻的楚字玄旗出现在横皇城外时,这座巍峨的古城之中方才一片惊恐与哗然。
圣阳军的统领,年过五十的大夏王爷李儒临危受命,带着十余万圣阳军在横皇城头布防。
作为大夏唯二的王爷,李儒的一生倒还称得上传奇二字。
三十年前,李文景兵败大黄城,卧床不起,膝下九子,八子夺嫡。
李榆林成为最后的赢家,登上了帝王宝座,七位同胞兄弟,六位被他斩于大阳宫外,唯有李儒这位长子被他留了下来,不仅没有削去兵权,反而将大夏最精锐的圣阳军交到了他的手中。
至于另一位王爷,便是徐寒的老相识,那位唯一未有参与夺嫡的李末鼎。
......
作为执剑阁的现任阁主,徐寒自然有资格领着诸多执剑人登上城头,查看具体的情况,他也因此有幸见到了这位传奇的李家王爷――李儒!
不得不说的是,李儒确实是一位很独特的人。
在满满都是血色甲胄的士卒当中,这位李家王爷人如其名,穿着一身白色的儒衫,立于城头,于这气氛肃然的沙场格格不入。
徐寒有心打量一番对方,李儒的两鬓生着白霜,头发被梳理得干净整洁,以一道木簪窜起,平唇挺鼻,眼角有着些许皱纹,整个人看上去更像是侵淫在四书五经中的老儒生,而并非那可以行军打仗的沙场悍将。
来到城头的远不止徐寒一人,大夏朝廷的文武百官,甚至那位李末鼎也有前来,但对此李儒都表现得极为平淡,并未在诸人身上注目半刻的目光。他始终皱着眉头望着城外那黑压压的一片大军,不言不语。
城头的文武百官虽然有心说些什么,但似乎却对于这位李家王爷极为畏惧,没有一人敢在那时出言打破这场面上的沉默。
“禀将军,探子回报城外叛军不到五万人,似乎只是先遣的急行军。”这时一位甲士忽的走到了李儒的身旁,单膝跪下,嘴里如是言道。
这话出口,李儒还未曾回应,城头上的文武百官却是纷纷脸色一变,似乎有些意动。
“唔。”相比于他们的反应,李儒的回应却是要淡漠许多,他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随即言道:“传令下去,驻军各部加紧布置防御设施,不可私自应战,违令者斩!”
那甲士闻言,自然不疑有他,告退而去。
而周遭的诸人却一脸的不明所以,但又不敢多言。最终却是那位李末鼎咬了咬牙,上前一步问道:“皇兄,此刻叛军千里奔袭而来,人困马乏,加之尚未聚成大势,理应领兵出战,挫其锋芒,扬我圣威,为何皇兄却避而不战?”
这个问题似乎也算是在场诸人心头的疑惑,他们纷纷在这时侧头看向李儒,等待着他的回答。
“我听闻皇弟素来与江湖中三教九流交友甚广,府中也养了三千家兵,既然皇弟如此忧心国事,不若我现在就打开城门,让皇弟领着家兵去与这叛军一决生死,扬我圣威如何?”
李末鼎闻言顿时脸上的神情一滞,脸色阴沉了下来。
周遭的诸人更是闻出了此刻气氛的尴尬,就算心底同样存在着与李末鼎一般的疑问,此刻也只能压了下来。
徐寒眯着眼睛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又侧头看了看城外密密麻麻的黑甲,他微微一笑,竟然是在那时转身离去。
与他一同前来的南宫靖见状,眉头一皱,似乎有些不悦,但却不愿意在人前发作,也在那时领着手下的执剑人跟上了徐寒离去的步伐。
......
“为什么要走?”回到晏府中之后,南宫靖皱着眉头便看向徐寒问道。
徐寒悠哉悠哉的坐在自己作为上,轻抿一口泡好的茶水,然后眨了眨眼睛,一脸不明所以的反问道:“不走留着干嘛?李王爷会给咱们包午饭吗?”
这话出口,南宫靖的脸色自然是变得极为难看,但以南宫卓为首的诸位执剑人却不免暗觉好笑,却又碍于南宫靖的“淫威”不敢发声,一个个撇着嘴巴,强忍着笑意,那模样却是有趣到了极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叛军兵临城下,我等理应配合圣阳军死守城门,哪有将士在外浴血奋战,我们却安心坐于此处品茶的道理!”
“南宫大人既然有如此胸襟,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不若就自便吧。”徐寒似乎未有听出南宫靖语调之中所包裹的怒意一般,他又轻抿了一口茶水,笑呵呵的言道。
“你!”南宫靖顿时再也包裹不住自己心头的怒火,她冷哼一声,又侧头看了看身旁那些执剑人。“要留下陪着懦夫的便留下的吧,是男人的就跟我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6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