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642

  “你难道就一点不动心?”楚宁一脸欷歔地看着朱祁钰问道。
第241章
到底要哪样
  “大爷,我知道你着急,你能不能放过我!”朱祁钰这下是真的恨透了后花园。
  时间回到刚刚,楚宁要斩杀那个倭国的使者,朱祁钰觉得有些不妥,毕竟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万一对方驶来谈判的,杀了岂不是耽误事。
  所以他很快就打脸自己,恨不得现在就把那个什么使者给宰了。
  宫本武藏也没想到,自己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被杀掉了,他甚至没有展示一下自己高超的刺杀技巧的机会。
  后花园看着城下明军黑洞洞的炮口,整齐的队列,顿时就哭了,这是什么操作,旗杆上随风摆动的宫本武藏的头颅,闪着寒光的刀枪,简直就是对他最大的嘲讽。
  他现在知道了,明军需要的是结果,不是谈判。
  他立马让人在城头挑起白旗,再不投降恐怕就来不及了。
  明军只有两万人马,可现在的京都城也差不多就有两万人,以明军彪悍的战力,倭国的这两万人别说出城作战了,就是守城也根本不够啊。
  城墙上京都的权贵们,对于后花园的‘审时度势’非常认可,天哪,明军这种操作,简直就是不讲理,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战力,根本没有你选择的余地。
  朱祁钰看着城头飘扬的白旗,心里对这个后花园简直鄙夷到了极点,原本他是准备和那个使者见面的,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真的像楚宁说的一样,这个国家的人,在绝对的强者面前,只会屈服,态度会变得恭顺无比,这个皇宫里的宦官有什么区别。
  朱祁钰对今后在这里镇守一下了然了许多。
  其实说倭国贫穷,也不是完全正确,倭国其实作为一个岛国,资源还是有些拿得出手的,如果单单是一座贫穷的岛屿,楚宁也不会费这么大力气,他就是看重了倭国的矿产。
  倭国其实盛产金银,只是后世倭国作为岛国的不安全感,才会封闭资深的矿产开采,而是选择进口。
  倭国的菱刈矿山、佐渡矿山和鸿之舞矿山是难得的金矿产区,而石见银山更是达到过世界第一的宝座。
  所以,楚宁盯着倭国也算是一举两得,当然,在大明知道这些的就只有少数的高层,其他人根本不知道楚宁为什么会这么做。
  随着后花园以及倭国的一众贵族出城,此次倭国之战算是正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按照楚宁的计划,开始对倭国进行改造。
  明军这边有人将劝降的文书射到城墙之上,很快,后花园带着城墙上的一种权贵大臣,徒步走到明军阵前,经过一番仔细的搜查,后花园等人被带到了楚宁和朱祁钰的跟前。
  这次搜查极其仔细,就差把这些人脱光了,因为在今天早上的那个使者在被砍之前,曾经反抗过,护卫们惊奇地发现,那个使者竟然是个武术高手。
  而且不知道这家伙怎么做到的,竟然藏着不少武器!
  如果当时楚宁和朱祁钰和这个使者见面了,后果还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所以这次,包括后花园在内,所有的人都被仔仔细细搜查了一遍,甚至还经过多个倭国的俘虏确认,才把后花园在内的几个人放进来。
  “大日,”
  “住口,大什么大,统共就几个小破岛,还大。我看你是胆子大!怎么,你还想说天皇是不是!”后花园刚一开口就被楚宁挡回去了。
  后花园这下准备好的说辞,一下全都不知道怎么说了,这下后花园有点被动了,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说。
  “行了,别发愁了,条件早就告诉你们了,你就说接受还是不接受吧。”楚宁强势地说道。
  “这个,”后花园郁闷了,他当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可现在好像除了接受没有别的选择了。
  不接受,没看到身边的明军跃跃欲试的样子,随时都要冲上来把他们砍翻,而且现在倭国真的没有和明军对抗的资本。
  军队,倭国仅有的两个有这种实力的地方,九州岛和本州岛,被明军打的都快灭种了,哪里还有军队了。
  就算有军队,难道指望那些被明军打的丧失信心的军队!那些人就算被召集起来,也根本没什么用,一群被吓破胆的人,有什么用!
  接受?倭国千年来的传统到他这算是彻底结束了,如果仅仅是文书往来还没问题,但是别忘了,大明在倭国是有镇守大臣的!
  后花园在纠结,楚宁却不耐烦了,他没有说话,将手缓缓举起,身后的护卫举起一面大旗,在空中挥舞一番,明军阵前的火炮就发出了阵阵轰鸣。
  京都城墙上传来一阵阵哀嚎,京都城墙上的士兵根本没有想到明军会突然进攻,一时间城墙上许多士兵被炸死炸伤,城墙上更是哀嚎一片。
  这就是威胁!也可以说是震慑!
  没有什么比这种用实际行动来的直接,来的有震慑力,后花园和一众文官大臣,惊讶地转过身,看到那些发射过的火炮,士兵们正在清理炮膛,重新装填!
  “你们!”一个倭国大臣指着楚宁愤怒地准备谴责。
  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只见刀光一闪,他的人头就飞了起来!
  谁也没想到,不仅仅是楚宁这么暴躁,大明的士兵更是粗暴,将能动手绝不唠叨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虽然他们很生气,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又什么举动,甚至生气都不敢表现在脸上,唯恐那些明军误会了。
  “我们答应!”一个跟在后花园身后的大臣受不了,直接开口说道。
  “唰!”楚宁看都没看那个大臣,眼睛只是紧紧盯着后花园,而那个倭国大臣身旁的明军,手中的钢刀,直接将他的人头砍了。
  ‘这是什么情况!说话慢了被炸,说话早了被砍,你想要什么节奏倒是直说啊,就这么让人猜,天知道你想要什么!’那些倭国大臣心里无比郁闷地怒吼。
  倒是后花园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明白了,不管自己在倭国是什么处境,他总归都是倭国的天皇,只有他发话,楚宁才会认为倭国答应了条件。
  至于那些贵族大臣,藩国领主,在楚宁眼中根本代表不了倭国!
第242章
改造倭国
  后花园想明白了,朱祁钰早就知道,只有那些倭国的大臣不知道缘由,他们一脸哀求地看着楚宁,似乎想要楚宁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
  楚宁却像是根本感觉不到他们的目光一样,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后花园。
  后花园很想继续不说话,让楚宁多杀几个大臣,给自己出出气,可看楚宁的意思,如果自己再不说话,那下一个被杀的就是他自己了。
  “我接受大明的条件!”后花园最终说出来了这句改变他和整个倭国命运的话。
  楚宁听到后花园的回答,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着后花园一招手,“让你的人都出城接受整编,城防现在由我们接手了。”
  倭国的士兵倒是很配合,很快就出城,接受明军的整编,说是整编,其实就是简单的筛选之后,就让他们的集中到城外的一处营地,被明军看管起来。
  然后一万明军开进京都城,对京都城进行彻底的搜查。与此同时,楚宁带着后花园等人来到明军大营。
  后花园现在知道汉语中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什么感觉了,他被带到明军大营后,首先楚宁就没收了他的印玺,这件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印玺,从此之后,就成了明朝陈列馆的意见藏品。
  一百多年后,倭国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统治者,就是倭王,曾经有这么一个称号,他们在打大明的统治下,虽然生活的没有大明的百姓富足,但比起倭王统治来,简直就是天堂一样。
  楚宁虽然对倭国怀着极大的恨意,但是毕竟他是要保证大明对倭国的统治,不会想倭国一样,走到哪都是压榨和剥削,甚至可以说是惨无人道。
  相比起倭国后世对华夏所犯下的罪孽,楚宁觉的自己对倭国简直好到没边了,自己就是倭国人的圣人。
  很快,所谓明倭亲善和约,在京都城外的明军大营签订完毕,朱祁钰也正式成为大明驻扎倭国的第一人镇守大臣。
  楚宁提出的条件改动不大,只不过是对一些条款的细化,并且确定了倭国作为大明海外领地三等公民的地位,从此之后,倭国就从大明的藩属国,变身为大明的直属领地。
  不过,在这些条件当中,楚宁还加入了不少其他的东西,比如对倭国那些所谓的神社,楚宁下手就毫不客气,几乎将所有的神社都列入到打击范围。
  只允许出现大面承认的宗教,其他宗教一览被禁止。
  楚宁对于现在倭王后花园还是不错的,虽然他现在仅仅是个王了,但是待遇比起幕府时代,要好得多。
  他依然居住在倭国的皇宫,当然现在不能称之为皇宫,而是王府,他有着名义上的倭国最高统治权,然后就是辅官邸的组建。
  关于辅官邸的组成人员,大大超出的了后花园的预料,作为战胜者,楚宁直接将足利义政确定为文官的第一任国相。
  足利义政是在被大明打败之后,逃回京都的时候,被后花园联合京都的诸多势力设计擒拿,并且因为倭国人骨子里的残忍,他的家族几乎被后花园血洗干净。
  足利义政现在对后花园的愤恨,甚至远远超出对大明的敌视,尤其是楚宁曾经和他单独谈了一个时辰,足利义政对楚宁,对大明现在没有多少恨意。
  或者说不敢有恨意,因为现在不仅是他自己,就连他的家族那些幸存者,都是楚宁到达之后从后花园手中救出来的,当时楚宁看到那些曾经倭国名义上统治者的惨状。
  虽然双方层级是敌对,虽然楚宁对倭国人有着发自内心的恨意,但看到那些人的样子都觉得惊讶,后花园虽然没有第一时间杀他们,但是对他们用尽酷刑。
  许多人被救出来的时候,已经处于濒死的状态,好多还是精神恍惚,显然已经不能恢复了。
  足利义政更是仰天大哭,他和后花园之间算是结下了梁子,这也成为一直影响倭国几百年内部动荡的根源。
  因为足利义政对倭王后花园的仇恨,楚宁除了兵权之外,几乎将足利义政家族培植成了倭国的另外一个大势力,他们虽然不足以和倭王对抗,但也相差不多。
  最妙的是,在辅官邸的另外六个辅官,都被楚宁和后来的镇守大臣打造成了一个个大势力。
  这些势力单独一支或者两支,都不足以对抗倭王,但是三支联合起来,会成为一股足以左右倭国局势,抗衡倭王的势力。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其他势力不会反对,而楚宁在选择这些势力的时候,又极其险恶,这些势力,都是两两关系极好,几大势力之间又有着极深的矛盾。
  而且在楚宁的安排下,这些势力之间的仇恨一直在不断加大,从最开始的仇恨,到后来的利益,这一切都是大明制约倭国的手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