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642

  两人分宾主落座,仆人奉茶后,张洪挥手让仆人出去。
  “俗事缠身,所以留后到了这么久张某才来探视,略备薄礼还望留后不要嫌弃。”张纯见屋里没有别人,站起身将一份礼单低了过去。
  张洪接过来一看,登时下了一跳。
  他本来也是江南富裕人家出身,这些年在外为官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可还是被礼单上的东西吓得不轻。
  南海的珍珠,东海的珊瑚,西域的金玉,前朝的名画,名家的字帖,琳琅满目,这如果是薄礼的话,那张洪家就是赤贫人家了。
  张洪没有将礼单揣起来,而是放在桌子上,“张先生这份厚礼在下受之有愧,还请先生收回。”
  “留后大人言重了,都是一些俗物,还请大人不要嫌弃才是。今后大人就是江南的主政,在下少不得仰仗大人。”张纯一脸真诚地说道。
  张洪这些明白了,张纯此次前来示好,是为今后楚宁滚蛋之后提前准备。
  在张洪看来,他这次被派到应天,一来是楚宁变法成功,自己就是制衡楚宁存在,不让楚宁一家独大,第二是楚宁一旦失败,自己就马上接手。
  这是皇帝和朝廷做得准备,如果楚宁变法失败,那江南必定是一地鸡毛,正好自己和楚宁敌对的事朝野皆知,自己接手就会极大缓和朝廷和江南势力的关系。
  看来七大家族这时为了今后提前做准备了。
  因为如果七大家族这次赶走了楚宁,朝廷一旦发怒,再派一个楚宁这样的变法继任者来,江南就彻底乱了!
  正好自己是江南人,又是楚宁的死对头,一旦楚宁离开江南,只有自己接手,到时候双方配合一下,朝廷也不会冒着江南打乱的风险,继续在江南推行变法了。
  张洪其实只猜对了一部分,七大家族这次派张纯前来,除了张洪猜到的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旦此次与楚宁的斗法失败之后的事。
  虽然现在七大家族占据优势,但是这种大家族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然,更多的考虑还是战胜楚宁之后,他们需要一个和朝廷缓和关系的桥梁,张洪无疑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张先生既然这么说,那在下就不客气了。在下也是张氏族人,和张先生也是一见如故啊。”张洪觉得自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自然就不客气了。
  “本来就是,在下也曾打听过,张大人是湖州人,正好咱们是一个祖堂分流出来的,自然是一家人,承蒙大人不嫌弃。”张纯也是个人精,赶紧接茬道。
  “哦,在下是承字辈分。”张洪见状赶紧说道。
  “果然是一家人,在下也是承字辈分,在下是永乐九年生人。”张纯一脸激动地说道。
  “哦,那先生就是兄长了。”张洪也是一脸兴奋。
  其实两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凑巧而已,整个家族都分流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如果不是身份地位差不多,鬼才会理会你是那个门堂出来的呢。
  有了这个纽带,两人一下就热络了起来。
  “兄长,看样子,楚宁在应天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张洪难掩激动地说道。
  “嗯,如无意外,也就是这个半月的时间。”张纯这下也不低调了,眼中满是骄傲地说道。
  这也难怪,朝廷派来总督变法的大员,让他们三下五除二九个撵走了。
  而且这个人还是号称金手指,打败过瓦剌,主持过军改,创建了一文一武两家大明最顶尖书院,亲自参与开海禁的传奇人物!
  就更不要说楚宁当朝帝师,太子老丈人的身份了。
  柯潜回到衙门,对楚宁的所作所为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楚宁的安排他还是照做了,告示贴出去之后,紧跟着就是柯潜被楚宁丢出别院的消息来了。
  非常意外的是,随着柯潜被楚宁丢出府的消息传出,百姓们竟然对柯潜的告示相信了几分,原本热闹的抢购一下冷静了许多,这倒是然柯潜始料未及。
  可随着七大家族的继续出手,稍微有点起色的应天城,经过短暂的平静之后,再次陷入抢购粮食的风潮。
  “你注意到没有,除了粮食之外,其他还有什么变化。”楚宁对朱见深问道。
  “好像食盐的价格也有所上涨,虽然比起粮食幅度没有那么大,但也已经超出往年的两倍了。”朱见深开口说道。
  “嗯,不错。现在学会思考了。你要记住,不管是什么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遇事不慌,你是当朝太子,大明未来的皇帝,也是天下臣民的主心骨。
  如果遇到事你先慌了,你让你的臣民怎么办,而且如果遇事你先慌了,手下的大臣们会看轻你的。既然你觉得食盐的价格也上涨了,你分析分析其中的缘由。”
第277章
两淮盐商
  “师公,我觉得食盐价格之所以没有疯涨,第一是因为食盐不像粮食,买不起的,可以找点别的东西替代,要么就忍忍,反正不能这么一直涨下去。
  第二,应天的食盐都是大多都是有两淮提供的,两淮的盐商多是来自山西,他们和江南大家族之间素来不合,他们可能会趁机赚一点,但不会支持江南的大家族。
  第三,食盐、布匹不像是粮食季节性强,随时都能生产,现在随时都能扩大生产,而且除了两淮,北直隶的盐场也能提供。”朱见深想了想说道。
  “不错,比你爹强多了。”楚宁看了看朱见深说道,确实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这确实很不错了。
  如果朱祁镇在这,肯定激动的跳起来。
  朱见深不缺老师,各种老师朱见深身边多的是,饱学鸿儒,百战将军,还有内阁辅臣等等,可眼光这东西,真的不是在深宫中能培养出来的。
  这也是朱祁镇为什么力排众议,让朱见深跟着楚宁来应天的原因之一。
  “但也不全对,虽然两淮的盐商与江南大家族之间有矛盾,但那也是江南家族阻止盐商走向海贸。
  而两淮的盐商大多以山西商人为主,他们对经商有着天然的嗅觉,江南的这些势力正是因为恐惧,所以一直阻止外部势力,尤其是两淮盐商的进入。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大明已经开了海禁,江南势力已经不再是独家掌控海贸的势力,所以,他们可能会对其他势力松口。”楚宁耐心地说道。
  “师公的意思是两淮的盐商已经和七大家族联手了?”朱见深一脸严肃地问道。
  “那到不至于,不过他们现在应该是已经接触上了。”
  “那现在的局势岂不是更加复杂了!”朱见深一脸担忧地说道。
  现在应天的粮价已经涨到了八倍,眼看就要达到之前的十倍了,如果不是百姓家中多少有些存粮,官府这边的江南集团的粮店一直勉强撑着,恐怕早就乱了。
  如果,食盐的价格再上涨,那无异于火上浇油,到时候应天城只怕会更乱。
  “没那么严重,和你说这个是告诉你,作为决策者,眼睛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局势,要时刻关注全局。
  两淮的盐商大多是山西人,所以他们对咱们更了解,对朝廷的动态掌握的也更加精准,所以他们是不会轻易和我们作对的。
  当然,这种能不得罪任何一方面,还能获得额外利益的事,他们是不会放过的,最重要的是,能和七大家族搭上关系,不管今后是否需要他们帮忙从事海贸。
  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如果能得到七大家族的帮助,对他们来说能更快地熟悉海贸,也能很好滴融入到江南本地。”
  楚宁讲解的十分细致,朱见深听得也很认真,他跟着楚宁这么久了,很少遇到楚宁这么仔细的讲解,所以他很珍惜。
  “侯爷,柯潜柯大人求见。”楚铁在门外禀报道。
  “嗯,让他过来吧。”
  “侯爷,下官刚刚接到消息,两淮的盐商正在和七大家族联系!”柯潜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当时就慌了,就像刚刚朱见深说的,如果盐价再涨,按应天城就真的乱了。
  官府有存粮可以勉强支撑,但是食盐这东西,本身就有极强的吸水性,加上两淮食盐的集散地扬州距离应天本就不远,所以官府根本没有存盐!
  “你是南直隶的布政使,封疆大吏,怎么遇到点事就慌得一塌糊涂。”楚宁有些不高兴地说道。
  “侯爷教训的是,今天一早,除了江南集团的粮店之外,其他粮店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原来价格的十倍!
  这样下去,不用等到秋收,最多一个月,咱们手里的存粮一销售空,那应天城就真的控制不住了!”柯潜焦急地说道。
  “存粮不够了?现在没有限购吗?”楚宁疑惑地问道。
  “限购了,如果不限购,咱们手里的那些存粮,一天就能被城里的百姓抢空了。”柯潜真的有点欲哭无泪,这位侯爷什么都好,就是有点不着调。
  以前他没有和楚宁共过事,所以不了解楚宁的风格,楚宁之部署战略,具体的操作,楚宁很少插手。
  这次也不例外,楚宁把各项工作部署下去之后,除了听手下的汇报,就是在一些节点上询问一番,但是整个过程楚宁几乎从不插手。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楚宁手下的人,干起活来自主性很大,只要能按照楚宁的吩咐完成任务,剩下的你愿意怎么干,那是你自己的事。
  可坏处就是,一旦超出手下人的认知,他们很难第一时间就作出应对。
  就拿这次来说,依仗大明完善的户籍制度,楚宁就要求,每家每户每人每天购买多少粮食,全都是拿着户籍册子在江南粮店购买。
  除了一些鳏寡孤独之外,从来不会多卖给你一粒粮食。
  而且每天还安排专人,给那些困难的百姓送粮食!
  这虽然是极为难得的善举,可对于现在的应天城来说,大家都在关心自己能不能储存够了粮食,坚持到秋收,至于其他人,根本就不是他们能考虑的了。
  “郑老,你说咱们是不是把食盐也要涨价的消息放出去?”徐庭一脸激动地说道。
  这次郑淮让张纯去和张洪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为下一步做准备。
  而徐庭也没有闲着,他和陆铭全权负责和两淮盐商的谈判,几番讨价还价之后,双方算是达成一个协议,两淮盐商不参与此次应天乃至江南的粮食大战,七大家族给他们进入海贸的机会。
  这也是郑淮为此次粮食大战补齐最后一块批图。
  两淮的盐商虽然不从事粮食贸易,但是以山西商帮的势力,就算是北方没有南方产粮多,但是想要解决应天的危机,也不是什么难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