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642


第281章
换人了
  柯潜很快就知道答案了!
  “老爷,大事不好了!”郑淮这边刚刚安排完毕,正准备让大家分头准备的时候,一个仆人急匆匆跑了进来。
  “慌什么!一点规矩都没有!”郑淮看着跑进来的人,当头就是一顿呵斥。
  他是要把郑家建成千年华族的大家族,家中的仆役自然也要有相应的气质,这么慌慌张张跑进来,简直有失体统。
  “布政使衙门、知府衙门同时贴出告示,说明天将有三十艘船的粮食运抵应天!”管家也顾不上郑淮阴沉的脸色,赶紧把消息说出来。
  “什么!”徐庭第一个跳起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官府在故弄玄虚。
  “徐老爷,是真的,现在江南粮店已经房开限制,敞开供应粮食了!”管家焦急地说道。
  “你说三十艘?多大的船?”郑淮强作镇定地问道。
  他现在抱着一丝幻想,就是官府玩花样,用小船忽悠百姓,虽然他知道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老爷,全是两千料以上的大船!”
  显然这次楚宁下手极狠,他不仅告诉所有的人,他现在有粮食,而且是数量巨大的粮食!
  “不可能!他是从哪弄来的这些粮食!”张纯也跳起来了,他和张洪接触的时候,多次旁敲侧击地打探,就是想要确认京城那边有没有动作。
  不管是他们在京城的人,还是张洪,都确认过,京城那边出了那道不痛不痒的旨意,根本没有任何动作,那楚宁的粮食是从哪来的!
  “不要慌,你现在赶紧让人去粮店,就说我们不忍心看着百姓无米下锅,粮价下调一半,敞开供应!”郑淮毕竟是做过官的人,此时还能保持冷静。
  他知道,楚宁这个时候放出这种风声,就是有十足的把握,不然只会让局面更加复杂。
  既然楚宁现在敢这么做了,那就是说他真的搞到了粮食,不管他是从哪搞来的粮食,如果不尽快将自己手里的粮食出售出去,那他们的损失就大了。
  万幸现在告示只是张贴在衙门口,城里的百姓还不知道,只要他们动作够快,加上降价幅度够大,那他们就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另外你们赶紧让人把手里的粮食都集中到粮店,今天能卖多少是多少吧。”郑淮仿佛一下苍老了许多,他知道,这次他们败了。
  就算他们开足马力,以现在百姓的购买力来说,也不可能在一天的时间里卖出多少,也就是聊胜于无吧。
  “你还愣在这干什么,还不赶紧去!”徐庭看着管家还呆呆地站在那,登时火了。
  “徐老爷,官府张贴告示的同时,全城的差役都出动了,敲着锣在街上喊,现在只怕是大家都知道了!”
  “什么!”这些不管是徐庭和张纯,其他几个家主也都站了起来。
  他们可都是投入了大量资金在里边的,就是想着能分一杯羹,如此一来,不仅分不到好处,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自己投进去的钱,肯定会打水漂了。
  能收回成本就不错了!
  这里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七大家族玩了一个花样,有些百姓拿着土地田产抵押的时候,他们自作聪明地用了一种极其诡异的抵押方式。
  那就是用粮食充当货币!
  比如,张三拿着一处房子去抵押,作价一百两,但是张三害怕粮食涨价,直接用一百两银子折合成粮食,也就是说,张三用一处房子,换了当时一百两银子的粮食!
  这种抵押,好处很大,就是七大家族不需要付出现银,只需要支付一些粮食,就能得到那处房产的抵押,随着应天粮价的上涨,抵押时间一到,张三根本就拿不出那些粮食偿还。
  他们就能将那处房产收回来,而他们付出的只不过是一些远远高于市场价的粮食。以前一百两可以买到一百石粮食,现在最多也就是支付三十石,甚至更少。
  当然,这么做也有很大的风险,如果粮价突然下跌,那他们就真的是血本无归了。
  他们丝毫不担心,因为现在应天及周边的粮价,都是他们操控的,别说应天了,整个江南,甚至整个大明,都筹集不到足够的粮食与他们对抗!
  可现在不行了,楚宁竟然找到了粮食,不管楚宁是从哪搞到的,就算是从皇帝的碗里抢过来的,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这次真的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尤其是管家最后这句话,简直就是宣判了他们的死刑!
  “楚宁贼子!噗!”郑淮一下瘫软在椅子上,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郑老!”
  “郑老!”
  “老爷!”
  众人赶紧上前扶住郑淮。
  不是他们不想去粮店止损,而是现在这种情况,怎么止损!全城都知道明天中午就会有大批的粮食运来,最重要的是此时江南集团旗下的粮店已经放开限购!
  这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大家都知道,江南粮店是江南集团旗下的,背后就是官府,官府既然敞开供应粮食,那就是说官府说的是真的。
  而且,全城的衙役敲着锣在大街上喊,明日粮食就会出现在燕子矶码头,这下应天城安静了,人们经过短暂的迟疑后,有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江南粮店。
  结果不言而喻,粮店伙计不再限制购粮数量,想买多少买多少。
  这下好了,整个应天城一下平静了下来。
  百姓虽然不像那些大家族,有着强大情报,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处世哲学,那就是既然官府敞开供应,那就是有底气。
  原本已经快到爆发边缘的民情,瞬间安静了下来。
  人们还在犹豫的时候,一个重磅的消息传来,七大家族的粮店降价了!
  此消息一出,原本焦急的百姓,一下就知道,官府说的是真的!
  不然,七大家族怎么会突然降价。再说,现在的应天城谁家还没有个三两天的存粮啊!
  于是大家都安静地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师公,七大家族开始降价,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朱见深觉得有些不解。
  现在降价,不仅不能帮着七大家族止损,只会做事官府搞到粮食的消息是真的,看七大家族之前的一系列操作,应该不会出这种昏招才是。
第282章
江南五法(上)
  “换人?为什么?”朱见深不明白楚宁怎么确定对方换人了。
  “侯爷,刚刚接到张武传来的消息,七大家族的话事人郑淮,吐血昏迷,福建林家、广东陈家在此之前就负气离开,现在七大家族已经群龙无首了。”楚铁此时走了进来。
  朱见深一脸崇拜地看着楚宁。
  “嗯,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再给他们送份大礼。告诉陈怀加快速度,让柯潜宣布江南变法开始!”楚宁说完之后,楚铁转身离开了。
  当天,南直隶布政使衙门就贴出告示,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的告示上面加盖了应天留守楚宁的官印!
  内容更是让刚刚平静下来的应天城再次沸腾,楚宁要在南直隶推行变法!
  这次告示出来的内容,就是变法的细节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这也是关乎大多数人生计的内容。
  第一条就是对所有土地重新登记,标准以洪武、永乐两朝的黄册和京营军丈量结果为准,将名为无主荒地,实则已经开垦的土地收归官府统一调配。
  不再征收丁税,一律按照黄册登记的土地数量缴纳田税,并且江南地区出官府备案同意之外,不得自行开垦荒地,否则不仅要没收土地,还要面临数额不小的罚金。
  农税采用阶梯收税,超过一户不过百亩,收十税一,超过百亩不足五百亩的九税一,五百亩到一千亩的八税一,一千亩到五千亩的七税一,超过五千亩的六税一。
  同时,对交易中的土地进行限制,凡是交易超过一季的土地,交易完成后由土地所有者,按照土地等级,缴纳原本七成的税赋,超过一年的,缴纳按照正常土地收税。
  超过三年交易仍未完成的,除了要缴纳原有的税赋之外,还要缴纳额外五成的罚金!以后每增加一年,罚金上涨一成,如果九十九年仍未完成交易,恭喜你,不用缴纳税赋或者罚金了,因为官府就将没收!
  也就是,理论上已经杜绝了土地无限期交易的可能性,而且,随着挂售时间的增加,从第一年开始,不管是否交易成功,最后的土地所有者,都将按照原本税赋缴纳。
  从第四年开始,不能完成交易的,除了缴纳赋税之外,还要承担额外的罚金!
  而且还对粮价进行限制,每年由各地县衙公布一个粮价,并派人宣讲全境,明朗化税收标准,农税收取每季十分之一,佃户支付不得超过五分之一。
  第二条就是商税,大明其实是个很奇葩的王朝,虽然史书上说大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因为王朝建立者的局限性,对商业并不像之前的宋朝一样宽松。
  甚至还有打压的意思,所以纵观有明一朝,商税的变动都不大,一般都是明朝建立之初的十伍税一,而且大部分商户都不交税。
  此次变法,鼓励发展商业,不仅允许百姓经商,更是对经商的户籍路引实行最大程度的方便,按照不同规模的商品贸易,在府县登记,就可以进行跨区域贸易。
  比如你贩卖生丝一百石,只要在所在县衙开局文书路引,缴纳税赋后,就可已在全府境内自由通行,一千石的生丝则需要在府衙备案,超过三千石就要在布政使衙门备案。
  同时,针对不同商品,征税细分为生产类和服务类,经营类分初级原料、次级原料、深度原料、半成品、成品。服务类分饮食、民生、奢华。
  不同种类的商户,缴纳的税率也不一样,而且所有税赋均缴纳银钱,不再征收实物。最重要的是,贩运货物只需要进行一次登记交税,就可以了,这大大减轻了商户门的负担。
  第三条就有点要命了,那就是官绅一体纳粮!顾名思义,就是不管你是在职官员,还是致仕乡绅,只要你种地经商,都要缴纳税赋!
  这一条其实没有多少新颖的内容,完全就是第一条的延伸,那就是官绅阶层,不再享有朝廷的免税特权!他们将和寻常百姓一样,按照朝廷的法度缴纳税赋!
  这一下就是动了所有人的蛋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