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642

  曹鼐也不等太监传过来,不顾形象地冲到御书案前接过奏折打开看了起来。
  一种大臣也都凑了过来,他们伸着脖子想看清奏折,可是曹鼐根本没有‘分享’的意思,一个人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失魂一样地递给了王文。
  王文伸手正准备接过来的时候,他身旁伸出一只手,一把抢过了奏折。
  王文怒气冲冲地转身一看,不是别人,正式大明当代战神,第一勋贵张辅!
  “先生神人也!”张辅看完之后惊叹一声。
  现在除了朱祁镇三个看过奏折的人,剩下的人都快纳闷死了,不过他们很快就知道了。
  王文这次不等别人出手,以一种与身份不符的矫健,一把从张辅手中抢过奏折,他倒是很有‘分享精神’,大声地诵读起来。
  “此次江南变法,我不担心别的,只是担心一旦不能将士绅们一网打尽,尤其是七大家族,他们势必会联合宁王造反!”王文读到这的时候,停下了。
  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足够让他意外了。
  作为内阁成员,以他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如果不是江南传回的正式公文,打死他都不会相信宁王会造反。
  现在锦衣卫的消息会一式两份,抄录一份交到内阁,所以他们对天下的情况掌握的并不比朱祁镇少。
  这其中就有各地藩王的情况,这个宁王虽然是藩王中被监视的重点,但是从锦衣卫反馈的消息看,宁王朱磐烒显然是继承了他父亲朱权的‘艺术细胞’。
  除了纵情山水,就是参加各种文会,就连年轻时流连青楼、纵马狩猎的‘爱好’都戒掉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藩王中的‘典范’,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拉出一支三十万的大军,并且迅速控制了江西的大片地方。
  那楚宁是怎么猜到朱磐烒会造反的呢?
  王文正在发愣的时候,手中一空,奏折又被抢走了。他也顾不上郁闷,赶紧寻找‘凶手’。
  “更有甚者,西南诸土司也可能会一并发难,因此,我会安排陈怀以练兵剿匪的名义前往蜀中,以求完全。朝中务求安稳,不必惊慌,一切如常即可。”
  商辂抢过王文手中的奏折,继续念到。
  大殿上此时安静的吓人,只有商辂的声音,可商辂念了一句之后就停下了。
  “商阁老,你到是继续啊!”有人忍不住催促道。
  现在大家都快疯掉了,楚宁既然已经预料到了,那一定有很完整的计划。
  朱祁镇也就罢了,曹鼐和张辅倒是看了个明白,可他们一个字不说,王文念了一句就停下了,商辂也是一样,到底要大家等到什么时候。
  “没了。”商辂举着手中的奏折说道。
  “什么没了?”
  “镇海侯的奏折就这些内容!”商辂无奈地说道。
  “啊?!”
  这下御书房里的众人一下蒙了,这是什么情况?
  “这是先生两个月前发来的密折,当时朕也不相信宁王会反,可现在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朕不相信。
  朕也算是见过烽烟的皇帝,也正因为如此,朕才知道战场经历的重要性,朱见深能有机会经历一把战火洗礼,朕心甚慰。就算他有什么意外,朕还有其他儿子!”
  众人惊讶了,他们惊讶的是朱祁镇的态度,好家伙,这都做好了朱见深遭遇不测的准备,那还说什么,人家皇帝自己都不着急,自己再蹦跶也没什么用啊。
  “呕!”此时,在朱祁镇他们口中正在经历战火洗礼的朱见深正扶着一棵大树大吐。
  “还可以,起码能忍到现在。”楚宁脸上挂着欣慰,可嘴上却在喷射‘毒液’。
  刚刚楚宁带着朱见深去伤兵营看望那些受伤的士兵,朱见深全程跟着楚宁慰问伤兵,只是没有说话,楚宁也没有做什么长篇大论。
  从伤兵营出来之后不久,朱见深就闪身跑到街边一处水沟,开始狂吐。
  这对朱见深的冲击太大了,伤兵营里他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场景,那里原本是湖口县的官仓。
  原本朱见深觉得自己很坚强,他甚至跟着楚宁在城头观战了一整天,虽然也是吐得稀里哗啦,但是那场景确实不是一个九岁孩子能承受的。
  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厮杀声,惨叫声,朱见深算是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场,他不是奏折中冰冷的一句话,而是真真实实出现在朱见深的眼前。
  而此行伤兵营,更让朱见深知道了战争的残酷。
  那不是大军还朝时威武的雄师,不是忠烈祠肃穆的环境,他看到了最真实的一幕,原来那些勇敢的士兵也会哀嚎,也会受伤时痛苦地大喊甚至哭泣。
  这也在朱见深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他现在知道了大明将士的英勇,也明白了楚宁为什么对军队一直都这么好,在军改中对军队的待遇几乎好到没边。
  纵观历朝历代,这次大明的军改之后,是对军队最好的,没有之一。
  他也知道了原来那些战场上的英雄确实是指的尊敬的,能在这么残酷的环境下活下来都不容易,更何况取得成绩。
  他也而理解了为什么自己的父皇会那么支持楚宁军改,支持军队的建设,原来一切的一切,都不是自己在纸面上看到的那样。
第339章
新情况
  第二天一大早,朱磐烒的叛军就集结在城下,没有试探,上来就是疯狂的进攻,战斗从一开始就激烈异常。
  楚宁猜到,朱磐烒已经知道朱见深在城中的消息了,此时已经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叛军几乎发疯一样冲向城墙,虽然他们失去了大型的攻城器械。
  但是,就是靠着简易的云梯等一些武器,利用人数上的优势,不断向城池发动进攻,而且这次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停留。
  一支队伍被打退之后,紧接着有一只军队跟上,没有间歇,没有休整,就这么疯狂持续地进攻。
  这下就看出楚宁留着预备队的好处,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起码能让将士们有个缓冲休整的机会。
  渐渐地,官兵的火炮和火枪也不再连续发射,不是没有弹药,而是经过一番大战下来,火炮已经发热到不能发射了,强行使用会出现炸膛。
  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
  叛军这边也加紧赶制了一些投石车、楼车,只是攻城锤用处不大,因为官兵已经将城门彻底堵死了,不过有了投石车,城墙上的官兵损失就开始加大,尤其是城墙。
  因为这两天的战斗,加上投石车的轰击,有几段城墙甚至出现了裂缝,看样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崩塌。
  楚宁安排人搜集城中木料,制作简易的木墙,在出现裂缝的城墙处临时阻挡叛军的进攻,同时安排人手抓紧时间修补城墙。
  战场上就出现了极具戏剧性的一幕,一大群士兵举着木墙和叛军作战,他们身后的战友拿的不是刀枪兵器,而是泥瓦刀和转头砌墙。
  就这样,官兵坚持到天色变暗,叛军也渐渐停止了进攻,官兵这边也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
  楚宁从伤兵营回到县衙改建的指挥所,揉着额头有些出神,今天叛军的表现看,朱见深在这里的消息应该是被叛军知道了。
  所以今天的战斗才会如此激烈,万幸这个年代的人普遍都患有夜盲症,不然叛军日夜连续不断的攻城,自己这边还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这一天下来,官兵的伤亡超过了一千五百人,现在整个湖口城,算上那些轻伤能战斗的,禁军只有三千五百人。
  这样下去,楚宁还真不确定自己能坚持多久,看来是时候调整战术了,不然这样下去,就算自己能坚持到援军赶到,那伤亡也肯定是巨大的。
  所以,楚宁连夜召集手下百户以上的军官,在一众将领的惊讶中,楚宁对今后几天的作战做了重新部署。
  大家虽然惊讶,但还是很快就理解了。
  这两天作战确实辛苦,官兵的伤亡很大,不是因为官兵作战不够勇敢,而是湖口的城墙本就不是很高大,而且还缺乏维护。
  这就让官兵的防守不得不付出平时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才能将这些劣势弥补掉,可官兵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
  第二天一早,朱磐烒带着叛军来到城下,准备继续攻城。
  和楚宁差不多,昨天朱磐烒也没有休息好,不同的是楚宁是因为要调整部署,而朱磐烒则是被气得。
  这两天他一直关注湖口城的情况,忽略了水军的情况,今天接到水军的消息,竟然是求援!
  这让朱磐烒登时郁闷了。
  如果说进攻湖口城受挫,是因为城池狭小,是的叛军发挥不出优势,或者是因为官兵的勇猛,那水军就不一样了,水军军备天然的巨大优势。
  首先叛军的水师占据绝对数量上的优势,虽然他们的战船普遍不如官兵的水师,但是和官兵的水师比起来,叛军也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型船只。
  尤其是鄱阳湖水师,朱磐烒在造反的第一时间就控制了这支长江上最大的水师。
  其次叛军的水师更加熟悉这片水域,这几乎就是他们主场作战。
  可就是这样,在两天的战斗之后,叛军水师最大的贡献就是拖住了官兵的水师,没有让官兵水师给湖口城任何支援。
  可他们付出的代价确实极其惨重的,就比如现在,叛军水师到朱磐烒这来不是报功劳的,而是来求援的!
  两天大战先来,他们不仅没有消灭官兵的水师,甚至连对方一艘战舰都没有击沉!
  自己更是损失了大大小小几十艘战船,为了能拖住这些可怕的战舰,吴启月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向朱磐烒求援。
  朱磐烒看着过来求援的吴启月,怒气直冲脑门,可他知道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就算把吴启月拉出去砍了,也不能把官兵的水师消灭了。
  毕竟吴启月是他手里唯一的水军将领,朱磐烒没办法,只好再给他拨付了战船一百艘,并且告诫他,这次不管他用什么办法,都要把官兵水师剿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