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42

  更何况,皇上刚刚说了,今后只要是为国征战的人,都有机会进入到忠烈祠,享受百姓拜祭,这是多么高的荣誉啊!他们的祖辈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紧接着就是大军入城,浩浩荡荡七万大军,迈着整齐雄壮的步伐,走进京城。
  身后则是此次大战的缴获,这才是让百姓兴奋的时候。
  第一排是俘虏的瓦剌贵族,已经传出去有几个王,百姓争相观看,瓦剌的王到底长什么样。
  几万人的俘虏被陆续押解进城,身后则是最壮观的战马,几万匹战马雷鸣般的蹄声回荡在城中,至于十万头牲畜,根本就没安排进城。
  以来是楚宁考虑到卫生的问题,在这就是你把一堆牛羊赶紧京城,不像是大军凯旋,倒像是大军去草原贩卖牲畜了。
  不过有人已经跟百姓说了,此次大军缴获了许多牛羊,都存放在城外校场,想去看到随便。
  就算这样,队伍也整整走了半天的时间,最后一名士兵入城之后,已经过了中午,不过百姓们没有一丝不耐烦,大家对凯旋的将士怎么看都觉得看不够。
  有些子弟在军中的人,还不时指点一下,这是他们子弟的队伍。
  朱祁镇等军队全部入城之后,才在一众文武的簇拥下,骑着御马缓缓入城。
  此时,欢迎仪式也达到了顶峰。
  作为这次出征的主帅,大明的皇帝,朱祁镇的出场,无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朱祁镇一系列‘另类的’操作,不仅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更给他赚足了眼球。
  “陛下成熟了!”内阁次辅陈循此时就站在迎接队伍当中。
  开始他还觉得朱祁镇有些胡闹,带着数万大军穿城而过,简直就是无视京城安危,然后将士遗骸率先进城,让陈循有些错愕。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不过虽然没有先例,但总归还是感动了无数人,接下来朱祁镇的话更是让在场所有人震惊了。
  朱祁镇宣布修建忠烈祠,供奉为国战死沙场将士,一下收尽军心民心,此时如果有人奔出来反对朱祁镇,下场都让人不敢想。
  朱祁镇看着沸腾的大军,激动的百姓,他知道,这次自己又作对了。
  “先生高才!”张辅看着眼前的一切,不自觉地说了一句。
  “那是,不然你以为朕为何急匆匆在宣府拜师。”朱祁镇一阵臭屁地说道。
  “对了,你派的人可靠不可靠,先生身上有伤,大意不得。”朱祁镇一脸严肃地叮嘱道。
  “是,是王都督带人亲自护送。”
  “那就好,你让人给王贵传话,如果先生有什么差池,朕就凌迟了他!”
  “阿嚏!总算回来了。”王贵感慨一声道。
  楚宁不着痕迹地想旁边挪动了一下,来到马车的窗边,看似欣赏街景一样,撩起窗帘。
  “这就是京城啊!”楚宁看着眼前繁华的街道,不由得感慨道。
  楚宁没有跟随大队人马入京,而是在王贵的保护下,从安定门入城,直奔张辅送给他的那处宅子。
  因为今天一整天都是程序性的东西,朱祁镇带着出征的将士代表要沐浴更衣,到太庙告祭祖先,献上此次出征的斩获。
  其实说白了,就是告诉朱家的祖先,谁来欺负他们了,他这次出去和谁打,把对方打得很惨,缴获了些什么东西等等的。
  楚宁嫌麻烦不想参加,借口自己伤病直接来张辅的宅子了。
  早就有人事先赶回来,将宅邸打扫干净。
  “先生,这是英国公的一处宅院,平时很少使用,破旧了些,委屈先生了。”王贵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道。
  楚宁看着眼前宅院,震惊无比。
  就这还是破旧的小宅子!张辅的家得有多大啊!这要是在后世,没有几个亿你想都不要想,京城的一环,临近皇宫,多好的地方。
  楚宁觉得自己不会搬家了。
  “不可能!”
第33章
朝堂风云(一)
  “陛下,虽然这个楚宁身世没有问题,也在此次大战立下些许功劳,但直接册封公爵,于理不合!”陈循有些激动地说道。
  “怎么不行,且不说楚先生是陛下行了拜师礼的师傅,就说他在宣府一战中力挽狂澜,拯救危局,怎么就不能封个公爵了!”沈荣第一个跳出来说道。
  “宣府一战,陛下洪福齐天,那是将士用命死战,岂能归功于楚宁一人。再者他当众藐视皇权,对陛下呼来喝去,如使奴仆,不治他大罪已是陛下宽宏了。”陈循继续说道。
  “非常之时,不可令出多门,当时那种情形,群龙无首,陛下身在危局,没有楚先生擎天保驾,后果不堪设想!”
  “哼,国朝话费巨资养着你们这些勋贵武将,需要你们沙场用命之时,竟然束手无策,损兵折将不说,还陷陛下于危难,你还好意思说。”陈循揶揄道。
  “陈循,你他妈的这话什么意思,要不是你们这些文人瞎指挥,处处刁难,我大明禁军何至于如此不堪!”
  “行了,别吵了,先生封爵一事,朕意已决,先生正在后殿拜见太后,还是议一议将士封赏和忠烈祠的修建吧。”朱祁镇开口说道。
  此时他对楚宁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楚宁早就跟他说过,文臣是不会愿意一个初出茅庐之人,已出现就册封公爵的。
  他们更不能容忍皇帝独断专行,虽然这不是坏事,但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因为反对而反对,就是盲动。
  朱祁镇不明白楚宁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不是坏事,什么叫盲动,不过楚宁没有解释的意思,他也就没有追问。
  现在看来楚宁对满朝文武的评价很准确,武将果然不是文臣的对手,沈荣一上来就被陈循带到沟里去了。
  本来讨论的是楚宁封爵一事,结果没几下,就成了武将无能,军力不足了。
  看来单靠武将制衡文臣还是不行啊,到时候让人家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呢。
  楚宁又对宦官抱着极大的抵触,所以这事还得找楚宁好好商量一下。
  “草民楚宁参见太后娘娘。”楚宁在宦官的搀扶下,给孙太后行礼道。
  孙太好隔着珠帘看着眼前这个人,根据宣府回来的人说,此人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不仅救下皇帝,众多文臣武将,更是临时拼凑了七万多人,就将瓦剌杀得打败。
  已经被传为神人一般,加上他为了追赶瓦剌大军,双腿受伤,每天只能以推车代步,颇有诸葛丞相之风。
  军中已经开始将这位‘楚先生’传位小武侯了。
  不过同样的,也有此人桀骜不驯,役使皇帝如奴仆,对待百官如草芥的传言。
  不过目前看来,此人并不是传闻中的那么桀骜,虽然不良于行,但在大殿之外,就下了推车,自己慢慢挪到殿外候旨。
  而且此人长得也不错,一表人才的样子。如果真的像朱祁镇所说,此人有大才的话,给他个侯爵是没问题的。
  孙太后不知不觉间,就被楚宁的外表所‘欺骗’了。
  说实话,楚宁重生的这副皮囊还是不错的,虽然一直生活在宣府风沙边塞之地,但因为常年枯坐屋中读书,竟然是难得的白面书生样子。
  加上身高有一米七多,虽然没有续须,但也是相貌堂堂。
  “起来吧。来人,赐座。”孙太后虽然对于朱祁镇要册封他为公爵有些不满,但楚宁怎么说也是朱祁镇的救命恩人,孙太后也还是不会太苛刻。
  “谢太后恩典。”
  “听说这次你宣府,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算是朝廷和哀家的恩人。”
  “太后言重了。”
  “坐着吧,你身上有伤,不用处处谨慎。”看着楚宁挣扎着起身的样子,孙太后对楚宁的好感顿生。
  比起那些动不动子曰圣训的文臣,楚宁现在要懂事的多,礼貌的多。丝毫没有文臣那种得理不饶人的意思,没有一丝居功自傲的意思。
  “此战是陛下运筹帷幄,将士用命,草民不过提了几句建议,蒙皇上不弃,竟然将草民夸赞如此,草民惶恐。”楚宁这几天也是恶补,才能说出这番文绉绉的话来。
  虽然是明史的研究生,但终归还是对古人的这种奏对不熟悉。
  “嗯,皇上洪福齐天,自然是祖宗保佑,但也少不了你从旁提点教导之功。”
  “太后折煞草民了,陛下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岂是草民能提点,敢提点的。”
  “别紧张,今天哀家找你来就是说说家常,你家中还有什么人啊?”
  “禀太后,草民家中已无亲属,草民孑然一身,幸得陛下不弃收入帐下。”
  “哦,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孙太后当然知道楚宁的根底,这些天锦衣卫东厂,已经把楚宁的祖宗十八代都查了遍,大家都很惊讶,楚宁的履历并不显眼。
  虽然自由读书,但丝毫没有别人那种神童的履历,十五岁中了秀才,接过父母相继过世,知道现在二十岁了,也没捞到参加科举。
  不过人还是很老实,尤其是锦衣卫一个在宣武的小旗,就是楚宁的邻居,可以说是看着楚宁长大的,楚宁不是什么大家闺秀,虽然很少出门,但也和人接触。
  所以楚宁的身份,朝廷没有丝毫怀疑。
  只不过,文官们知道楚宁是秀才之后,尤其是在父母过世后,守孝五年,这次虽说是在宣府城外被抓的壮丁,但也是读书人出身,就一直努力阻止楚宁封爵。
  因为一旦封爵,楚宁就被划到勋贵武将当中了,文官当然不愿意看到这副场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