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642

  辽东众将听着楚宁和沈荣的对话,有点摸不着头脑。
  首先是二人之间的关系,沈荣虽然好多人是第一次见到,但是却知道,这是老牌的勋贵,更是在宣府一战之后,从伯爵荣升为侯爵。
  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四十多岁的沈荣,对楚宁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如此恭敬。
  楚宁也是侯爵,虽然有帝师这层身份,可武将们素来对这种文职官员很不感冒,可是沈荣对楚宁确实发自内心的恭敬,完全是一种下属的姿态和楚宁说话。
  没有丝毫做作,而另外一个当事人的楚宁,竟然一副理所当然,泰然处置,这就有点奇怪了。
  而两人对话,也让众将有些迷糊,他们都曾经在皇家军事学院进修过,所以楚宁和沈荣的对话,他们能听懂,不过却很纳闷,更多的还是惊讶。
  这么多弹药,显然不是普通的行军装备的,他们知道,朝廷过完年之后,会派人来轮换边疆的战士,这些战士将被替换下来,前往京城,接受新式训练。
  可沈荣这次带来这么大一波军队,而且还携带了这么多弹药是什么意思?是给楚宁保驾护航,还是要对鞑靼人动手?
  想到这,众人竟然有些小激动,刚刚的战斗他们虽然没有看到全过程,但是那些俘虏是早不得假的,而且许多都是部落首领之类的大鱼。
  可是,无论是楚宁还是沈荣,似乎对那些人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也难怪,两人今时今日的地位,对于这种‘小功劳’显然已经不感兴趣了,这是不是就便宜他们了!
  所以他们还是聚精会神地听着楚宁和沈荣的对话,如果楚宁不去追赶鞑靼人,他们也能理解,毕竟现在天寒地冻的,现在追击显然有些困难,毕竟现在这个季节不太适合远程行军。
  “嗯,既然你带了这么多人来,就这样,分兵两千追赶满都鲁,不要追的太紧,明白吗!”楚宁对沈荣说道。
  “明白了!”沈荣立刻回答道。
  这更让众人疑惑,这是什么意思?
  不要追的太紧,那追起来还有什么意思?
  而且只派两千人去追,有点托大,也有点冒险了,毕竟鞑靼人逃走的就有五六千人,就算他们士气低落,但是仅凭两千人马,还是有些不太保险。
  可是,楚宁似乎已经决定了,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听着。
  何况,他们觉得这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他们早就听说过楚宁的军士才能,尤其是在军事学院进修的时候,许多教官,都把楚宁奉为神人一般的存在。
  据说许多教材都是楚宁编纂的,加上楚宁在宣府那一战,更是被奉为经典战例,放在必学课上。
  这个楚宁根本不知道,他确实为了皇家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的筹建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但是自从两所书院建城之后,楚宁几乎就没有踏足过那里。
  尤其是军事学院,楚宁除了撰写了一些教材,和兵部一起制定了学习训练计划,更是一步没有踏足过。
  除了楚宁没有时间外,更多的是为了避嫌,虽然楚宁知道朱祁镇现在肯定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怀疑,但是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
  毕竟皇帝这种生物,在权力这方面,可以说是冷酷无情到了极点,别说楚宁和他这种关系,就算是亲兄弟,甚至亲父子之间,相互猜忌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这也是朱祁镇对楚宁一直尊重无比的原因所在,皇家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他是经常去,尤其是皇家军事学院,那里走出来的都是大明军队的将领。
  朱祁镇坚信楚宁说的,文官治理国家,处理政务没问题,如果让他们治理军队,那绝对是大明的悲哀。
  前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年空空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军队数量也是异常庞大,战力却不敢恭维。
  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兵的将领,或者说是军队中能做主的人,都是文官。
  文官天然地瞧不起这些武将,更不要说那些士兵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军队的主将看不起士兵,士兵不愿意给这样的主将卖命。
  也就让他们战斗力根本得不到发挥,甚至还会大打折扣。
  担心武将造反这是应该的,毕竟军队这种强力部门,如果控制不好,确实对国家的稳定有很大的威胁,所以才要抓好军队。
  因为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定,才能震慑周边的敌人,也不能因为担心军队将领,而弱化将领对军队的统领。
  这种问题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约机制。
  比如对所有的将士从思想上展开教育,然后就是对军队制度完善,比如轮换驻边,一来可以让大明所有的将士都能有休整的机会。
  二来,也可以让士兵和领兵的将领之间形成更多的默契,因为按照楚宁制定的轮换,士兵和将领不是同步进行轮换的。
  这样就能让大明的将士之间形成越来越多的默契,而不会因为将领的调整,或者军队的调换,而造成相互之间指挥和作战不协调的局面。
  第三吗,就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轮换戍边,让那些京营的士兵可以接触到大明最前线的战斗,他们不再仅仅是皇帝的亲兵,京城的守护者,因为楚宁知道,只有真正的战火,才能练就出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
  楚宁事先并不知道沈荣带多少人来,所以他制定了好几个计划,但是听到沈荣带来了一万多人之后,楚宁知道,自己最想实施的那个计划,现在有保证了。
  “这次咱们目标不是鞑靼人,或者说不仅仅是鞑靼人,这次我要抽点各卫所的军队一起,咱们兵分几路,多管齐下,把周边那些不老实的家伙全都教明白!”
第417章
不服就干
  在辽东一众将领惊讶的目光下,楚宁让人拿出一张地图,地图详细地标注了南起山海关,北到奴儿干都司动至高丽,西至鞑靼的一张详细地图。
  “辽东现有十八个卫所,共有驻军两万八千五百人,一会儿我会给你们一份详细的抽调名单,到时候你们按照名单,从相关卫所抽调军队。
  当然,这些不影响咱们的计划和行军,抽调的军队,除了一部分跟随大军出征之外,另外的都就近补充到各卫所。
  这次为了缩短时间,我会从就近的几个卫所抽兵,然后有其他卫所的士兵补充到那些卫所,保证每个卫所都有足够的防御力量。”
  众人一听,果然对楚宁的决定佩服不已。
  因为这里就是大明实际的边界,所以许多卫所的军队都不能轻易动用,如果楚宁把这些卫所的兵力都抽调走了,那这就给了鞑靼或者其他人偷袭的机会。
  但是楚宁这样阶段性地抽点,比如他从山海关抽点兵力移防宁远前卫,从广宁前卫调兵到宁远中卫,这样依次递进,技能以最快速度完成兵力调整,也能保证个卫所的防御。
  现在辽东卫所的主将都在这,也就省去了许多麻烦,大将很快就记下了自己的任务。
  这次楚宁并没有在辽东诸卫抽调太多兵力,而且楚宁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这些卫所的士兵给京营的士兵带路,协助他们作战。
  当然,这也是为了下一阶段辽东诸卫的士兵进行整编训练做准备。
  “闫天成,你带两百骑兵,随着京营的两千骑兵,追击鞑靼溃兵。
  李岩,你带两百骑兵,协助楚铁带领的三千马步军,向北追击女真人,记住追击为主,不要恋战。
  赵广兴、熊坤山、罗振海、蒋海忠、吕程,你们带着剩下的一千六百人,跟着我进击高丽!”楚宁指着地图说道。
  楚宁说完,沈荣、楚铁等人第一时间领命,而辽东诸将则是愣在那没有说话。
  “侯爷,高丽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咱们”
  “什么不征之国,不过当年太祖看在他们还算恭顺,加上当时蒙元残余贼心不死,才没有搭理他们,如果太祖知道现在他们敢觊觎大明疆土,第一个不答应。
  一群宵小,还敢觊觎大明疆土,还反了他们了,这次我就是要告诉那些不老实的家伙,敢对大明龇牙,下场是什么样的!”楚宁坚定地说道。
  显然这些辽东将领不了解楚宁的过往,那些所谓的不征之国,在楚宁眼中,只要是挡着大明前进之路的,楚宁从来没有惯着他们的习惯。
  比如倭国,比如安南等等,那个不是老朱定下来的不征之国,那个没有被楚宁狠狠教训过。
  如果不是大明现在人口不足以填充这些地方,楚宁早把那里变成大明的疆土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楚宁在后世对这几个国家所怀着的先天仇视导致的。
  楚宁当着他们说的算是委婉的,要知道,在楚宁西征回来,想朱祁镇以及内阁说明西征过程的时候,有人就提出了楚宁对老朱当年确定的不征之国的征伐不妥。
  楚宁当时的回答简直奔放到让人奔溃。
  楚宁直接了当地说,当年老朱是因为对大海的恐惧,尤其是方国珍、张士诚余孽在海上横行,才对那些偏居海外的国家定了一个什么不征之国的名字。
  这东西也就是说说而已,当时大明没有足够的海军对那些表面恭顺,实际上对大明不停侵吞蚕食,甚至抢掠的不征之国,楚宁的回答很简单,打!
  不管你是什么一方霸主,还是什么不征之国,只要对大明龇牙,楚宁直接大炮巨舰,先打了再说,不服,好办,不服就干呗。
  什么时候服气了,老实了,什么时候在让你感受大明的温暖。
  所以,在楚宁看来,根本没有什么不征之国,所以,高丽这次就悲催了。
  如果他们能像自己标榜的那样,对大明这个宗主国一直恭敬,那他们也不会迎来楚宁雷霆一般的‘关怀’。
  楚宁这次把大部分的骑兵都派给了其他两路,自己这边只有一千骑兵,剩下的都是步兵,这是楚宁知道,高丽北部和大明接壤的地方,山地居多,不利于骑兵作战。
  不然,楚宁肯定会带着大队的骑兵,直接打到高丽王城之下。
  这是因为楚宁一开始并没有把高丽作为作战对象。
  因为在楚宁的记忆中,高丽对大明还是很恭敬的,因为在楚宁来的那个时空,高丽在大明灭国之后,一直使用大明崇祯的纪元,知道被倭国占领之后才停用。
  这还不包括万历三大征之一的高丽之战。
  现在看来,是楚宁自己先入为主了,高丽那么做,有可能是表达对后金王朝的不满,并不是对大明有多么怀念。
  毕竟对于高丽尤其是南部高丽,楚宁的印象差极了。
  这次正好借此机会,让这个不安分,甚至有点飘飘然的高丽知道,大明不是他们能轻视,甚至觊觎的存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