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642

  虽然他们瞧不起随风倒的兀良哈人,但也不得不承认,兀良哈的战力确实不容小觑,更何况还有一万女真军队。
  此时,也先手中已经无兵可用了,他甚至有些后悔,要是刚刚留下两万大军,一万也行啊,自己也不至于被逼到这般地步。
  可他根本没有后悔的机会,‘砰!’,就在也先懊恼的时候,一声枪响,一个护卫纵马挡在也先身前,巨大的冲击力,将那名护卫掀翻在地。
  也先这下真的慌了,现在他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明军的火枪已经能射到他,他再也顾不上什么形象,赶紧催马狂奔,他的护卫们见状,也赶紧跟上。
  井源也没想到,这个被他们视作第一劲敌的也先,竟然这么不堪一击,原来还以为他有多么英雄盖世,现在看来,这还没怎么着呢,一枪就给吓跑了!
  随着也先的逃跑,原本树立在那里的瓦剌大旗随之移动,作战中的瓦剌大军就更乱了。
  帅旗移动,除非是向前,否则只能说明主帅跑了!
  主帅都丢下他们逃命去了,他们这些小兵原本势均力敌的战场,瞬间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甚至还不如当初的辽东战场!
  明军自然感觉到了瓦剌军队的变化,士气更加高涨,此时有人开始高喊,“丢下武器,下马投降免死!”这是一早就安排好的,可以说是明军现在作战的‘标配’。
  很快,各处战场,都有瓦剌士兵经受不住这种压力,丢下武器,找个安全的地方下马投降,明军对于他们完全无视,开始向着还在负隅顽抗的瓦剌军冲去。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现在用来形容瓦剌军再合适不过了,随着也先的逃跑,瓦剌大军不可避免地崩溃了,这完全超出也先的预料。
  也先曾经想过无数个可能,甚至他五十万大军被明军彻底击败,但是他有了不下十个预备方案,可就是没想到会有一支军队从背后杀出来!
  他昨天接到的报告,还是辽东明军距离他们还有两百里,就算辽东的明军昼夜行军,赶到这最少也要两天,况且在战场外围,也先布置了大量的探马!
  明军是怎么来到这的,如果是几百人的小股部队,也先可以理解,可是整整三万人的大军,加上战马就是十余万,他们是怎么躲开那些探马的!
  可是现在再想这些已经晚了,也先知道,自己败了,彻彻底底的败了!
  五十万大军就这么没了!
  原本计划好的一切,竟然败的这么彻底,这么干脆!
  他一路狂奔,整个战场已经成了一锅粥,瓦剌大军有的投降,有的逃跑,有的寻找自己的族长将领,明军此时攻击反而不那么顺畅了。
  他们大部分时间要驱赶那些乱套的瓦剌军,才能前往另外一个地方。
  当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比如两翼,和谐的一塌糊涂,随着主战场瓦剌大军的败北,两翼战场上的鞑靼士兵迅速放下武器,整齐地等待明军的接受。
  朱祁镇努力了很多次,可是托合齐这家伙就是让他动一下,而且托合齐说得对,虽然现在明军大胜,可却更加危险!
  你无法判断哪些瓦剌人是不是真的投降,又或者哪些瓦剌人会不会突然暴起伤人,这种先例不是没有过。
  不过也先也并不轻松,井源带着一万骑兵,摆脱了也先扈从军的纠缠,径直追了下去。
  朱祁镇见井源已经追过去了,他也就放弃了亲手抓住也先的想法。
  朱祁镇现在小心的很,他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举世攻明里最强的一支军队,已经被他彻底打败了!
  现在整个战场,和当初的宣府一样,到处都是溃兵,不同的是,双方的角色发生了互换。
  朱祁镇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战终于结束了,现在他总算是摆脱也先这么阴影了,他的履历是也不会再有遗憾了,他终于可以真正站在巅峰之上,面对天下臣民了。
  此时的明军开始收拢俘虏,十五万鞑靼军队非常配合,尤其是朵颜三卫的人已出现,他们仿佛看到了亲人,主动考过去,按照明军的意思丢下武器,整齐地蹲在地上。
  不过,很多瓦剌人还是逃走了,毕竟三十几万瓦剌大军,总有不甘心,或者其他原因,不想做明军俘虏的,或者说这样的人占了大多数。
  他们不相信作为世仇的明军,会像他说的那样不追究,双方死伤近百年,仇恨结怨太深了。
  “陛下!”就在这时,一批战马由远及近,一边高喊,一边狂奔,头盔上的红翎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第680章
西北来信
  托合齐一拨马头挡在朱祁镇身前,这个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托合齐有一丝懈怠,双眼如同宝石一样闪闪放光,盯着对面来人,腰刀已经抽了出来。
  他也知道,红翎信使是大明最高等级的信使,是可以直达御前的,但是战场之上,托合齐的任务是保护朱祁镇的安全,任何人都不能轻易靠近。
  朱祁镇虽然也很紧张,但并没有阻止托合齐,他在快速思考,这个时候,出现红翎信使,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陛下,燕国公迷奏!”
  朱祁镇听完信使的话,身子在战马上忍不住晃了一下,他现在最担心,也是最想知道的就是西北的战报。
  虽然他远在塞北,但是对整个战局他还是十分清楚的,比如前些天送来的西南战报,陈怀、张玮已经彻底平定了西南土司叛乱。
  并且联合云贵驻军,从安南北方出兵,直扑安南国都升龙府,遇刺同时,南海舰队第一分舰队,已经将安南、暹罗的海军尽数歼灭。
  望海城甚至已经开始组织人手,准备接应大军,第一个目标就是暹罗,他们的目标很简单,不是要攻占暹罗,也不是向剿灭安南。
  这不符合现在大明的实际,用楚宁的话说,这些地方早晚是大明的,但是大明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要,比如安南,这个秦汉一来,就是华夏一部分的地方。
  虽然他们和大明是同宗同源,但是他们反复无常,总以为自己可以称王称霸,忘记自己的宗族就算了,还经常趁着华夏有难之际,没少在华夏身上割肉。
  对付这样的国家,武力占领是不够的,需要文化的输出,以及民族的融合,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让那片土地重新回答大明的怀抱。
  至于暹罗这样的国家,只要收拾一顿就可以了,大明现在的人口还不足以把整个天下占满,况且,大明从来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不会主动欺负人的!
  这话如果是曹鼐,或者王文说,朱祁镇都不觉得怪异,可是这话从楚宁嘴里说出来,怎么听都觉得怪怪的。
  不过,朱祁镇知道,楚宁说的是对的,纵观大明前六十年,在安南那片弹丸之地,投入之巨堪比北征,但是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最后只能任由安南自立,这也算是大明身上的一个痛。
  可是楚宁呢,从西洋远征回来的时候,顺手一顿,也是把安南收拾了一顿,但是楚宁并没有把安南王国给灭掉,只是在安南割让了北方一片土地。
  这些土地虽然都是崇山峻岭,可正是这些土地,让大明对安南形成了实际上的压制,大明对安南始终处在一种居高临下的进攻态势。
  不仅如此,楚宁还从云贵等地,征集了大量的书生、百姓,进行移民。
  两地相距很近,两地百姓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加上读书人的加入,而且大明的税赋要远比安南轻得多。
  官员们虽然态度不好,但是却从来不欺压他们,这才短短几年时间,那里现在已经和云南等地没有什么区别了。
  那里嫣然已经成了大明在安南这地方的一个缩影,许多安南百姓甚至会跑到那里归顺大明,不然安南也不会这么迫不及待地参加所谓的举世攻明。
  大明的强大,别人可能不知道,安南那可是被血粼粼地教训过的!
  至于海上,呵呵,楚宁曾经说过,能打败大明舰队的,只有大明的舰队!
  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霸气!
  正因为如此,朱祁镇对望海城,对海外领地一点都不担心,甚至就算真的丢了,无非就是等大明腾出手来,再打回来就是了。
  可是西北之地不一样,西北之地现在已经成为苦厉之地,那里条件艰苦,民风彪悍,而且周围都是对大明不友好的人,或者说是蒙元的残余。
  楚宁这次出征,却只带了一千军官,和一大群匠人,而他要面对的,确实整整六十万敌军!
  西北之地可用之兵,只有区区十万,不是不想多弄一些兵过去,而是西北之地距离大明的腹地太远了,别说军械了,就算是保障最基本的军粮,都很难保障。
  所以,楚宁为什么几乎是孤身前往西北的主要原因,朱祁镇甚至都想过放弃西北,可楚宁却不同意,他说华夏的土地很多,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西北本就是华夏故土,是无数汉家儿郎抛头颅洒热血拼杀出来的,作为汉家子弟,作为华夏之民,怎能轻言放弃!
  况且,西北之地,是将来大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西北之地也是保障大明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如果失去西北,关中平原将无险可守,失去西北,外敌可轻而易举杀入大明腹地,西北虽然苦厉,但是那里却又是无数宝藏。
  朱祁镇知道,楚宁这么说就肯定有原因,既然楚宁不愿意明说,作为楚宁的好友,他除了支持,没有第二个选择。
  可是,他能给楚宁的支持确实太少太少了,楚宁说过,如果不恢复汉唐旧土,他绝不班师回朝!
  他把自己最贴身的一百护卫派给了楚宁,就想他将托合齐派给自己一样,就是是不可为的时候,要保证楚宁能安全回到大明!
  两人这种感情,已经不是朋友,更不是君臣,而是惺惺相惜的挚友,他们都对对方有着无法言喻的信任,对方只要作出决定,另外一人都会竭尽所能地支持。
  比如朱祁镇这次亲征!
  楚宁几乎是顶着整个朝廷的压力,如果不是楚宁,朱祁镇别说在前线亲自指挥了,就是能到宣府远远看一眼的可能都没有!
  更不要说亲手打败自己的宿敌,重拾帝王雄心了。
  楚宁这次去西北,朱祁镇几乎是把整条火药生产线搬到了西北,朝廷中各种流言不绝于耳,楚宁往日的狂妄,他无敌的战功,现在都成了他收到攻讦的原因。
  可朱祁镇就是这么做了,无怨无悔!
  朱祁镇并没有让红翎信使说话,他示意身旁的托合齐拿过那封信,不管是好是坏,他要第一时间看到,而不是从别人口中得知!
  朱祁镇拿着插着三个红色羽毛的信,抬起头看向西北方,似乎要看穿万里江山,看看楚宁在干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