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642

  西北之战的胜利,已经算是大明此次大战的一个节点,除了奥斯曼那边因为距离太远,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其他各处都已经捷报连连。
  先是西南土司叛乱,被陈怀带着张玮一路平定不说,安南更是差点再次被大明灭国!
  如果不是因为时机不成熟,现在的安南,就又成了大明的交趾郡了!
  现在,望海城以东,已无战事!
  暹罗,在把望海城附近一大片土地割让给大明之后,还自觉地退出五十里,作为和大明海外领地的缓冲区之后,又赔付了大量的钱粮,总算是换的了大明的‘原谅’。
  当然,这还是因为内阁严令个海外领地,暂时不要继续扩大领地范围,大明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人来了!
  他们对朱祁镇和楚宁不敢提这种要求,对于其他人,内阁就根本没有客气的意思,直接一纸诏令过去,你自己看着办!
  所以很多大明海外领地的将领,这次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开疆拓土的功劳,就这么从手边溜走了。
  他们只能跟暹罗、安南、榜葛剌这些地方说,这笔账先记下,他们随时保留继续惩罚的权力!
  他们对内阁没办法,对这些敢对大明龇牙的‘叛乱者’自然没什么商量的余地!
  朱见深走进内阁之后,顿时感到气愤不对!
  他有些纳闷,这样的大胜,丝毫不比塞北之战逊色,怎么内阁里边一片愁云惨淡。
  如果说王文等人一直对楚宁心怀偏见,那作为‘楚党’成员的曹鼐、邓栗等人,怎么也是一脸愁容?
  朱见深本能地想要离开,事出反常必妖!
  可是他没有走,一刻钟之后,他将为自己这个决定后悔不已,他也充分领悟到了什么叫好奇害死猫!
  “首辅?你们难道没有收到西北的战报吗?”朱见深小声地问道。
  “启禀太子殿下,我们收到了。”曹鼐强作镇定地说道。
  不过此时他的心里已经高兴的要开花了!
  不仅是曹鼐,王文等一众阁臣,看到朱见深之后,也顿时一扫阴霾,一个个笑逐颜开。
  他们呼啦一下就把朱见深围在当中,其中有人还挥手,让书吏把大殿的门关上。
  朱见深知道,自己中计了!
  或者说,自己这次算是羊入虎口了!
  可现在他再想跑已经来不及了,被一群阁臣围在当中,他可不敢强行‘突围’,万一上着哪位都不好。
  而且,现在内阁大殿的门,已经被关上了!
  “首辅,诸位阁臣,咱们有话好好说。”朱见深只能放弃抵抗,抱着一种壮士的心态,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考验!
  “太子殿下,这是燕国公送来的战报,您已经看过了,微臣就不赘述了,这一份是燕国公一并送来的。”曹鼐说着,就把楚宁要人的奏折递了过去。
  楚宁虽然狂傲,但是却极其守规矩,战报他写了三份,一份送往塞北,因为他已经知道,朱祁镇将会在塞北再待上一段时间。
  第二份是发往内阁,第三份才是给朱见深这个监国的!
  其中前两份都附上了想朝廷要人的奏折,只有给朱见深的那份,只是纯粹的战报。
  如果朱见深知道还有这样一份奏折,打死他都不会跑到内阁来的!
  可现在说什么都来不及了,朱见深知道,看着曹鼐如释重负的样子,这份奏折应该提出了什么很难做到的事!
  难道楚宁想朝廷索要补给?
  不能啊,如果需要补给,早在楚宁离京之前,就应该说了的,以楚宁对军事的了解,他不会在一场大胜之后,再向朝廷索要补给,就算朝廷立刻批复,运到西北,黄花菜都凉了。
  要增援?
  这也不太可能,先不说楚宁在离京前,就信誓旦旦地说,不会要求朝廷额外派兵,那还是大战未开的时候,现在已经打赢了,还要援军干什么,楚宁又不造反!
  况且,西北之地也养不起更多的军队了!
  那就是请求封赏?
  更不会了!
  别人或许不了解楚宁,但是他几乎就是从小在楚宁身边长大的,他知道,楚宁淡薄名利不是装出来的,他是真不在乎爵位官职。
  如果楚宁想要,他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国公的称号早就能得到了,至于官职,朱见深亲眼见过朱祁镇求着楚宁出山为官,可人家就是不去,宁可带着朱见深、楚博彦山上打猎掏鸟窝,也不愿意到朝堂来一步!
  除了必须参加的朝会,楚宁几乎从不进入任何一家衙门!
  就这你要说他想要封赏,那就有点过分了。
  给将士请功?
  有可能!
第725章
幸福的烦恼
  毕竟这一战必定惨烈无比,楚宁给将士们请功也是一种安抚。
  内阁为难也情有可原。
  此战楚宁必定是给很多人请功了,内阁不敢擅自决定对这么多人封赏,毕竟塞北那边的请功、算功、封赏这些已经让内阁焦头烂额了。
  现在楚宁请功的奏折一来,人数就算不多,也肯定不在少数,不然内阁也不会这么发愁。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祁镇给塞北的将士请功,因为他是皇帝,他身在前线,自然会有所偏向,请功的人数肯定会很多。
  加上这一战是朱祁镇的雪耻之战,面对宿敌也先,对方更是有五十万精兵,就算给参战的二十万人人人请功,也不为过。
  可是楚宁就不一样了,他是臣子,还带着‘重兵’在外,如果楚宁请功的人数太多,那就难免有邀买人心的嫌疑,这难免让内阁为难。
  想到这朱见深也有些为难了,这种事就算是交给他,他也只能转奏给朱祁镇,他也不能做主。
  想想几万十几万人的封赏,他都有点替内阁无奈,现在塞北、西南、一部分海外领地请功的折子,已经让内阁焦头烂额了,现在再加上西北的,确实很不好办。
  可他打开奏折一看,顿时蒙了!
  楚宁的奏折是要人!
  不是要援军,是要百姓,要读书人!
  朱见深现在后悔刚刚为什么没有离开了!
  他现在明白为什么曹鼐等人一脸愁容了,如果是请求封赏的折子,就算楚宁的请功的人有点多,还能多得过塞北!
  内阁肯定能算明白,就算他们不能做主,也会提出意见,而他,只需要将奏折和内阁的批复转奏塞北,朱祁镇自然会决定。
  现在一看,楚宁的这个要求,简直了!
  朱见深别的不知道,对大明现在的人口可是了然于胸!
  大明现在在籍的人口是三千一百六十万户,总人口超过万万。
  看起来确实人口众多,但问题是这些人口不是集中在一个地方,是分布在大明广袤的领土里的!
  这一万万人,有超过一千万人是在大明的海外领地的!
  还有将近两千万人是在大明新纳入正式版图的疆域内的,剩下的七千万人,分布在各地,已经有些单薄了,现在大明各地一片欣欣向荣。
  各地无论是农业、手工业、商业,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尤其是劳动力,现在的百姓,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间就长成大人!
  缺人啊!
  各地官府也都在为这事发愁,原本应该是朝代更替才会出现的鼓励生育,谁能想到在这种大治盛世出现呢!
  可这却是最真实的情况!
  好多地方官员,写给朝廷奏折提到最多的就是缺人,比如前些日子山西巡抚送来的奏折就说了,这是山西最后一次给朝廷提供人口了!
  山西这几年已经向辽东输送了超过百万人口!
  这次为了给塞北草原准备,山西又‘挤出’了五十万人!
  山西巡抚奏折里边写的明白,如果再从他山西往外移民,他就直接吊死在巡抚衙门!
  山西!
  历来多山,百姓除了做买卖,生活困苦的地方,要知道,但凡是有办法,作为华夏之民的他们,是不会轻易离开故土的,可是晋商遍布天下,不是他们喜欢经商。
  而是被生活所迫,实在是没有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