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642

  现在楚宁说出要自己培养一批人,谁还敢怀疑!
  “那个,先生,不是大家推脱,而是这件事确实不好办,好多将士都是几代人从军,从小除了训练作战,他们什么都不会,让他们转入民户,他们根本不会侍弄庄稼。
  干别的他们更不会,而这些人又不是普通百姓,一个不好就是个大麻烦。”张辅说出自己的担心。
  “哎,你们就不能换个脑子!”楚宁无语地说道。
  “这么多产业,难道你们就知道自己赚钱!”说着楚宁拿出一份计划书。
  众人凑到跟前一看,之间封面上写着‘振兴安保公司’,虽然对于公司这个称呼,大家还是有些不适应。
  但自从楚宁开创了振兴煤场开始,‘公司’似乎成了大买卖的专用名词,如果你的买卖够大,在加上公司这个称呼,就显得十分有档次。
  朱祁镇一拍大腿,“对啊!”
  显然他想起了楚宁在密折中提到的禁军分流这件事。
  对于三大营那些不愿意从军的人,主要有两部分分流,一是现目前运行良好的振兴运输公司,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现在阵型运输已经开始向周边北直隶开始拓展了。
  并且已经开始购买船只,开通了到应天府的直达航线,甚至已经在天津卫购置大型海船,开通直达南方诸地的航线,因为有朝廷的背景,发展虽然迅速,但阻力却并不大。
  这就给军队的裁员提供了极方便的解决方案,远程运输就算是有朝廷背景,也有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有武装力量的护送。
  这里边除了兼并了一些镖局之外,还有大量左哨军士兵充斥其中,他们虽然对外作战战力不足,但对付国内的山贼路匪还是没多大问题的。
  另外一个就是正在酝酿中的阵型安保公司。
  这个公司的业务范围相对更大一些,主要是负责给官宦人家、有钱富商提供专职保护,有点类似与保镖。
  这种安保分为两种,一种是专职驻在雇主家中,提供常年保护,一种是临时出行的时候,跟随保护。
  不管哪种,都比自己养着护院要便宜,还更加专业,并且这个安保公司收到顺天府的严格管理。
  这样就很好滴解决了士兵分流的问题,既让他们有了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有解决这些人进入到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举两得。
  众人听罢楚宁的解释之后,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对这个方案很满意。
  同时,大家对楚宁的机变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果然不愧是点金手!
  随便一出手,就将困扰朝廷的分流问题完美解决了。
  “先生,这募兵制为何只在农夫中选材,城市兵一个不用呢?”张辅疑惑地问道。
  “这还用问,在城里住久了,难免染上好逸恶劳的恶习,就像你们,现在还有几个能向当年或者先辈一样,提刀上马厮杀!相对的,农村出来的人,更加淳朴。”
  曹鼐嘴角抽动了几下,他听出来了,楚宁言外之意是农村人更容易忽悠,同时也更容易满足。
  何况按照楚宁的计划,一个普通士兵平时月俸三两,战时月俸五两,因战致残的退出现役,没人一次性能拿到百两补助,还有每月一两的补助。
  因战阵亡的一次性补助两百两,每月给家属发放一两补助,并且对其家眷有经商务农的有免税五年,半税十年的优厚待遇。
  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有五军都督府造册,御史台监督,士兵户籍地官府出资,锦衣卫分发完成的,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统兵将领中饱私囊。
  尤其是忠烈祠的出现,只要是阵亡将士的家眷,都可以在忠烈祠看到自家人的名字,就算是想瞒报,都做不到!
  这套制度下来,就让‘好男不当兵’的舆论为之一变。
  瞬间就能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好营生。
  相信,这些条件只要公布出去,那些农夫趋之若鹜是必然的。
  只是,楚宁这么做勋贵们会同意吗?
第85章
不可能的变革(下)
  朱祁镇一脸兴奋地看着计划书,显然已经认可了楚宁的计划,只是那些勋贵们脸色都开始变得难看起来。
  多年来,这些勋贵靠的就是吃空饷、克扣兵饷、抽取高额的屯田税,这些简单的手段满足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现在楚宁这么一搞,很多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面临枯竭。
  虽然他们现在不会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从中使绊子是可以肯定的了。
  不过楚宁接下来的话,算是让在场的人彻底震惊到了!
  “我计算过,如果按照这个方案实施下去,同等数量的士兵,朝廷每年养病的用度不仅不会增加,还会降低三成!”
  文官们一下就精神了,原本以为会增加不少支出,现在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三成!
  只是那些武将勋贵的面色有点难看了,不过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找什么借口都是徒劳的。
  “按照我的计算,目前大明的财政,坚持五年一点问题没有,所以在接下来的五年中,我们要完成另外一个目标,官绅一体纳粮!”
  此话一出,大厅里的气氛瞬间紧张了。
  在座的,除了朱祁镇,不分文武谁都是官绅!
  楚宁的意思很直白,就是以后大家都要交税!
  这简直就是将所有人的利益都被触动了,谁拼死读书,战场厮杀不是为了享受身份变化带来的好处,现在楚宁一句话,官神都要纳粮交税,这怎么行。
  可朱祁镇就在当场,谁能提出发对意见!
  “怀来伯此言差矣!我朝自太祖太宗龙兴以来,就是觉得我大明官俸不高,才给了我们免税的优渥,在座的不少武将,不是自己浴血沙场,就是先辈为大明流干了鲜血。
  正如怀来伯所言,难道我们要看着他们既流血又流泪吗!”张洪敏锐地把握到了这一点,站出来反驳道。
  此时,在场的不管是勋贵,还是文官,看着张洪已经开始变得不那么讨厌,甚至有点可爱起来。
  “我从来不用大道理压人,你也说了太祖订立的祖制官员俸禄低的让人恼火,那是因为国朝初建,财源有限,百废待兴。
  现在不同了,你们在座的诸位有几人是靠着薪俸度日的!那个没有冰敬碳敬,那个家中的良田少了,要不要我现在拿出来,帮着大家回忆一下啊!
  说白了,就是交税,不是让你们捐献给朝廷,既然你们享受了大明带给你们的荣光,那就应该付出点东西,让这份荣光能长久下去。
  如果大家都只是从大明身上吸血,那这份荣光还能保持多久?五十年?一百年?还是两百年!”楚宁这话就有点‘大逆不道’了。
  “大胆!你敢诅咒我大明!”果然张洪瞬间抓住楚宁的纰漏。
  “闭嘴!我诅咒大明!难道像你一样,嘴上说着大明万万年,私下里兼并土地,损公肥私就行了。”楚宁怎么会让张洪给问住,作为曾经的大学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楚宁的反击也异常犀利。
  “你们在座的大多数都是饱读诗书,翻看一下史书,绝大多数王朝都是因为兼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官绅阶层无休止的贪婪。
  这也难怪,自古以来投资渠道的缺乏,让觉得大多数人的目光都仅仅局限在土地上,因为除了土地,他们想不到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他们保住自己的财富。
  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人们的目光,从土地上转移开来,不要只盯着那可怜的土地了。”楚宁越说越激动,最后愤然起身。
  显然楚宁已经进入到了一种神奇的状态之中,他的讲话富有感染力,让人听了不自觉地跟着亢奋起来。朱祁镇是最明显的一个。
  无数次的谈话中,楚宁都和他说过这个,楚宁看来,历朝历代,几乎难逃这个规律,就连南宋的灭亡都是和这个规律脱不开关系。
  但南宋甚至整个宋朝在经济方面,却有着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他们的商业、海运贸易,都是极其发达的。
  以至于当时有一种说法,就是宋朝看似每年都要送给周边的辽、西夏岁币,可转眼就能成倍赚回来。
  楚宁当然不提倡这种做法,但发达的贸易,让大宋不仅官员有着丰足的薪俸,就连普通百姓都生活富足。
  所以楚宁一直在给朱祁镇甚至朱见深灌输这种发展商业,滋补政权的观念。
  “先生,只是现在离开土地确实没有什么好的手段啊。”张辅化神最佳捧哏,神助攻地说道。
  “真的吗?”楚宁白了一眼张辅道,“你们在振兴的股份,难道不比你从土地挣得多!难道不比你提心吊胆从士兵身上喝血强!”
  这下大家明白了,原来楚宁指的是经商!
  在座的大多数人家里都有经商的只不过自从大明立国以来,就秉承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大家都极力回避自己家中经商的事。
  比如找个远房亲戚、管家亲戚等等手段,都是为了掩盖自己家里经商的事。
  楚宁大方地提出找个之后,就是把这块遮羞布给揭穿了,让大家都暴露在阳光之下,谁都不能躲了。
  “所以经商并不丢人,只是大家一直以来的观念限制的,大家想想,商业发展起来之后,会有什么结果?”
  “商人重利,必定会世风日下。”张洪嘀咕一句道。
  “商人逐利,必定会引发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王贵犹豫一下说道。
  “商业利大,就会把大量的劳力吸引到经商的路上,那土地就没有人耕种了!”曹鼐不愧是首辅宰相,关注点还是不一样的,具有一定的高度。
  “对!你们说的都对,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肯定会引起一定的阵痛,就是大量的劳力转移到商业上去,但商业本身就是一场冒险,当人们再经商受挫之后,会怎么样?
  那就是形成一个循环,具备经商头脑的人,就会在商业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而那些发现自己不适合经商的人呢,还是会回到他们熟悉的土地之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