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42

  现在楚宁已经将自己的善意和诚意释放出来了,就看五大家族接下来准备怎么做了。
  “现在就咱们三家了,一切还是以吴兄为首,接下来怎么所吴兄做主就是了。”林志广开口说道。
  林家是莆田的隐形巨富,在朝中也有着巨大的人脉和助力,这些年林家不遗余力地在教育上投入大量精力,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这次的新科状元柯潜,就是他们林家的亲戚!
  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站在楚宁这边,毕竟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柯潜都将自己了解的楚宁,转告给了自己的家族。尤其是柯潜前段时间来信,说他将到应天任职!
  当然,这些柯潜都是经过楚宁同意的。
  当然,这次来应天任职的不只有柯潜一个,还有其他几十人,这其中光是楚宁培养出来的新科进士,就有三人之多。
  那就是说,楚宁说的开放海禁,就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是要动真章的!
  以楚宁现在在朝中的地位,和他在朱祁镇心中的分量,那十有八九楚宁说的开海禁,是真的了。
  这也容易理解,毕竟楚宁提出要推行什么官绅一体纳粮,这种事肯定会引发不小的动荡,朝廷的收入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弥补损失,或者说保持朝廷的财源,海上贸易就是最佳的选择。
  海贸虽然风险大,比如海盗,比如风暴,但利润相对也是巨大的。
  尤其是以朝廷的名义,如果楚宁真的将三宝舰队重新建立起来,那就更加稳妥了。
  至于福州的陈氏,原本想要作壁上观,可看到楚宁大张旗鼓地搜集当年郑和船队的人,整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尤其是和林氏沟通之后,陈氏也选择站在楚宁这边。
  所以,林氏族长林志广、陈氏族长陈星洲,一直住在应天,就是想着能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的情况。
  吴远在接到魏国公府的请柬之后,就赶紧和两人碰头,他们知道,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那就是双方谈条件的时候了。
  “不,这次不光是我要去,大家都去,既然大家都已经决定了,就要直接面对,看看楚宁到底想怎么做!”
  “既然吴兄这么说,我们俩也就不好拒绝了。”陈星洲看了看林志广,然后对吴远说道。
第129章
谈判
  第二天一早,应天城就热闹非凡,大明勋贵第一家族的长房,魏国公府的大小姐,皇帝亲封的安国郡主怀孕啦,魏国公府要在应天大报恩寺给她祈福。
  应天府许多官员,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收到了邀请,这种事大家自然理解,所以很多人,都来到大报恩寺。
  报恩寺始建于三国时期,是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有史料记载的地而坐寺庙,也是长江以南的第一座佛寺。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应天三大佛寺。
  后来朱棣靖难成功之后,据说为了证明自己血统的纯正性,他只能尊马皇后为自己的生母,而他真正的生母不能彰显其名。
  为了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朱棣在被大火损毁的大报恩寺旧址上,重新修建大报恩寺,用以纪念自己的生母,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并且在报恩寺内修建了一座琉璃宝塔,宝塔通体用琉璃烧制,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只是这座宝塔在清末被太平天国的战乱毁掉了。
  这里也成为应天上到权贵下到百姓给父母祈福,香火最旺的地方。
  今天,整个大报恩寺被围的水泄不通,周围全都是官兵和应天府的衙役,只有拿着魏国公府请柬的人,才能进出,不然一律挡在外边。
  寺庙的大殿上,主持带着寺里一众僧人,高声诵读这佛经,一片烟雾弥漫,犹如仙境一般。
  和前边大殿不同,在大报恩塔上,一群人正剧目远眺。
  “这里还是低了点。”楚宁看着远方开口说道。
  “伯爷是志存高远之人。”吴远奉承道。
  “你这马屁拍的属实不怎么样,看来你是多年没拍过人马屁了。”
  吴远有些尴尬,不过还是明白了楚宁的意思,在场的除了楚宁,还有魏国公徐承宗,郕王朱祁钰,还有大明的太子朱见深!
  你这么着楚宁,要是被有心人知道了,一顶心怀不轨的帽子算是扣上了。
  “行了,那些虚头巴脑的话就不说了,我还有事,就不跟你们绕弯子了。”就在吴远搜肠刮肚准备化解一下这份尴尬的时候,楚宁再次说道。
  “海禁是肯定要开的,这是在我离京之前就和陛下商量好的事,只是怎么看,开到什么程度,这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了。”
  “我等作为江南代表,自然是欢迎朝廷开放海禁,为我大明万千黎民谋福。正如伯爷所说,我等想知道朝廷能做到什么程度!”
  林志广一反常态没有谦卑,没有惧怕,而是直截了当地问道。
  “想必你们也知道,朝廷的海军已经开始组建,就是以当年三宝太监的船队为基础,现在已经修缮了宝船五艘,修复和正在建造战船三十艘,马船五十艘,其他配套船只加起来,差不多一百五十艘。
  虽然比不上当年三宝太监的船队,但现阶段也就只能达到这个程度了。”楚宁一脸失望地看了一眼朱祁钰。
  朱祁钰有点羞愧,如果按照楚宁当初的计划,舰队的规模起码要达到三宝太监时期的两百艘。
  但是因为朱祁钰对这些不熟练,修复建造速度明显迟缓了许多。就是五艘宝船,还是修复的之前三宝船队留下的。
  而吴远等人不明白,楚宁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告诉他们,现在朝廷有足够的实力剿灭他们?将他们的财路彻底封杀堵死?
  不能啊。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楚宁完全没有必要和他们见面,直接把舰队拉出去,就行了啊。
  那楚宁这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都是多年在海上搏命的人,自然知道大海上的凶险,风急浪高,海水洋流,这都是比克避免的,加上一路上不断出现的海盗,那些心怀不轨的番邦小国,你们需要强大的后盾!
  大明水师现在有的那些马船,只会存在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明的海军中,除了必要的补给船只,将不会再有任何贸易船只!”
  楚宁这话一说完,不只是吴远等人,就连一旁的朱祁钰和徐承宗都惊讶无比。
  楚宁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朝廷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大好的财路?
  吴远等人则是想,楚宁是不是告诉他们,这次开海,就和当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一样,一次短暂的开放之后,就是无休止的禁海!
  “伯爷”
  “等老,等我说完,”楚宁差点习惯性地爆出粗口,不过想想今天的日子,是给自己的老婆孩子祈福的,他还是忍住了。
  “今后除了极其重要,关乎国家安危的东西,其他的东西朝廷将不会插手!”
  “啊!”吴远他们这下彻底懵了,朝廷难道不知道海贸的利润有多大吗?
  难道朝廷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这么大一块肥肉从嘴边溜走吗?
  这不符合朝廷的一贯作风啊。
  “不用惊讶,你们没听错。”楚宁再次强调一边道。
  “那朝廷的条件是?”陈星洲开口问道。
  “打击走私,严格交税,不许有一文钱的货物偷税漏税。否则将受到朝廷最严厉的打击!”
  “就这?”吴远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就这么简单。国家出钱建造船队,保证商路的畅通,你们老老实实做买卖,按时按规矩交税,就这么简单。当然前期不可能这样,朝廷现在很穷,需要钱的地方很多。
  所以朝廷会在前期一段时间内,主道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的海贸。”
  “那是多久?”陈星洲强压心中的激动问道。
  “我还以为你们更加关心税率,没想到你们想的果然和我不一样。时间的长短,视朝廷的具体情况,但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年!”
  楚宁说完,陈星洲和林志广、吴远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讶。
  他们不是不相信楚宁,而是觉得楚宁说的是否有些狂妄了。
  他们自然知道楚宁所指的是什么,那就是传的沸沸扬扬的朝廷的变法!
  变法不仅涉及到了官绅一体纳粮,更涉及到了军队!
  虽然他们不知道具体需要多少银子,但是从目前朝廷透露出来的消息看,现在京城原本三十万的禁军,只保留了一半,而军费似乎并没减少。
  这还仅仅是京城一地,是想一下,大明几千个卫所,一百多万军队,改下来,那需要的钱粮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还不算对对作战,如果一旦出现什么战事,那将是一个无底洞一般的吞金兽。
  同时,官绅一体纳粮,这个看似简单,简单到只有六个字的东西,却涉及到大明的方方面面,更是对整个华夏一千多年传统的改变和挑战。
  虽然他们这些人都是在海贸中获取巨额利润,但一千多年的传统观念使然,他们也都是良田千顷的大地主!
  这就是说,官绅一体纳粮,也会涉及到他们!
  楚宁那句按时、按规交税,就指的有这方面。
  也就是说,楚宁在告诉他们,在接下来的变法中,他们要站在朝廷这边,才能得到朝廷的保护,才能顺顺利利进行海贸!
  否则的话,就算是朝廷已经十多年没有出过海,但仅仅是从纸面上的数字,也足以让他们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虽然楚宁说道一百多艘船,放在整个大海上,那就是沧海一粟,可人家如果只是围堵你,那你就只能干瞪眼,毕竟现在探索出来的航道就那么几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