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760


刘幽求同样也不例外,他在成为雍王佐员的第一天,便进献了一份自己所写的陇事边略,就是针对吐蕃的一系列设想。现在看来,那一份方略自然许多稚嫩可笑,甚至就连刘幽求想起来都多觉羞惭。
被雍王派往陇右后,刘幽求也更加努力的搜罗有关吐蕃的情报,因此对噶尔家族与皇权的纠缠较量,也了解颇深。
“吐蕃豪族,欲制噶尔并非短年。早在龙朔二年,吐蕃便罢禄东赞大相之位,欲夺其权。禄东赞反杀成功,复任大相,之后便长镇吐谷浑,不敢轻归逻娑王城……”
李潼听到这里,不免大生感慨,果然任何一个政权,政斗起来都是肮脏的。龙朔二年就是公元662年,正是吐蕃进攻吐谷浑最为紧张的时刻,到了第二年吐谷浑便被吐蕃攻灭。
噶尔家族的政敌选在这个时间点罢免禄东赞的相位,必然是为了摘桃子。禄东赞在攻克吐谷浑后久镇此地,除了消化战果之外,大概也是为了避开国中的政斗陷害。
“禄东赞死后,其子赞悉若继任大论,局中主持大局,次子钦陵等典军在外,仍揽大权。垂拱元年,赞悉若于国中主持大料集,欲趁大唐内乱之际,兴国人之力断我河西。但于此集会中,国中豪贵游说赞悉若族亲袭杀赞悉若,钦陵随后归国定乱,因是大唐免于边患……”
李潼听到这里,不免心生后怕。垂拱年间正是多事之秋,朝廷中皇位数迭,北方突厥寇边,河曲铁勒部反叛,国中还有徐敬业谋乱,可谓是内忧外患,混乱之际。而当时为了平叛,朝廷还将坐镇河源的黑齿常之召回朝中,先平定徐敬业叛乱,之后又进攻突厥。
如果不是恰在此时,吐蕃国中也发生动乱,真要让吐蕃这一次攻出来,那对大唐而言,无疑是一个更加沉重的打击。
正在这时候,郭元振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嘿嘿笑了两声,接着便发现众人都向他望来,忙不迭收起笑容,正色说道:“吐蕃王母没庐氏,倒是略具圣皇之风,噶尔族亲互啖,没庐氏依稀事中。”
李潼就知道这家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闻言后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示意刘幽求继续说。知己知彼,才可谋战。对于吐蕃权臣与赞普的权斗,他虽然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具体细节还真不了解。
第0588章
殿下丰姿,绘影护身
通过刘幽求细致的讲述,李潼对噶尔家族这吐蕃第一权门也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简而言之,老子英雄儿好汉,难怪能够执掌吐蕃权柄近五十年之久。随着松赞干布死去,整个吐蕃前期,基本上就是这个家族的独角戏。
但强大是一方面,李潼也从刘幽求的讲述中感受到笼罩在噶尔家族身上的阴影越来越浓厚。禄东赞的确是一个全才,与松赞干布君臣相得、携手并力将吐蕃从原来的部落联邦代入一个全新的警戒,更亲自主持了针对吐谷浑的攻占,奠定了吐蕃成为一个高原帝国的基础。
禄东赞的几个儿子虽然也都极为出色,但很明显在能力上并不如其父那么全面。长子赞悉若继承了父亲的行政才能,能够在禄东赞死后仍然控制住吐蕃大局,维持继续向外扩张的步伐。但是在军事上却乏甚亮眼表现,更直接死于家族内乱中。
至于被后世军迷推崇备至的吐蕃战神论钦陵,也真是人如其名,军事才能的确卓越,政治能力却马马虎虎。随着论钦陵继承父兄的相位,噶尔家族的颓势也开始体现出来。
赞悉若死于家族内乱,噶尔家族经此一役已经元气大伤。论钦陵虽然继任大相,但却远不如其父兄的政治才能,政治上逐渐被孤立,噶尔家族此前过于强势的积弊也开始逐渐体现出来。
尽管论钦陵掌权以来,吐蕃在战场上的表现仍然强势,像此前攻掠安西四镇、败韦待价,但这些方面战果,既不能长期固有,也达不到转移国中矛盾的效果。
特别是一些原本依附噶尔家族的吐蕃酋首们,因为论钦陵长久以来的疏于安抚,也渐渐的选择了背叛。有的投靠了赞普王室,有的则干脆直接向大唐投降。像长寿初年,就有吐蕃大酋率部归附,这也是当时武则天再次决定发兵收复四镇的原因之一。
尽管当时论钦陵及时察觉,成功斩杀出降之人,但在之后陆陆续续,许多东部生羌还是选择投靠大唐。
论钦陵拥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大概其本人也更倾向与擅长以战争的形式解决问题。其父兄尚在时,因为后方拥有着强大依靠,所以自然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可是现在需要他自己主持大局,弊病就凸显出来了。须知就连一个帝王一旦热衷边功、穷兵黩武,都能让整个国家民穷财尽,更不要说论钦陵还仅仅只是一个权臣。
很明显,眼下的论钦陵已经陷入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困境。由于没有父兄那样出色的政治才能,所以需要通过发动战争来加强自己的威信、权柄,以期能够缓和国内矛盾。
但是他本身又不愿意将吐谷浑故地与人分享,所以对上悖君、对下弃民,虽然还未达到众叛亲离的地步,但也已经不远了。
难怪历史上,郭元振能够通过反间计逼杀论钦陵。反间计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诡道,而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段将本已经存在的裂痕加剧,最终更加猛烈的爆发出来。
吐蕃作为一个高原政权,其政治格局本就相对闭塞,如果说能够通过外部进行深刻影响,那也言过其实。噶尔家族的覆灭,终究还是内部长久的积怨占主导地位。
在战场上百战百胜的吐蕃军神,结果却被其君主攻袭而众叛亲离、无奈而死。
如果论钦陵是死在了吐蕃境内,尚可归咎将士忠于赞普、不愿为乱,但他却死在其父兄相继经营几十年之久的吐谷浑故地,可见其人是如何的丧失人心。须知在噶尔家族覆亡之前,吐谷浑故地一直是噶尔家族的领地,就连赞普的王命都难以插手。
了解到这些后,李潼忍不住扫了一眼郭元振,心中暗忖既然吐蕃内部隔阂已经如此深厚,那有没有可能加速这个进程?
郭元振几番发言都惹恼殿下,这会儿倒变得安分起来,察觉到雍王视线不断在他身上扫过,只觉周身瘙痒难耐、不断的调整坐姿,却也不敢再胡乱开口。
李潼等了一会儿,不见郭元振开口,于是索性便自己先说道:“不知蕃国君臣,矛盾竟已如此深刻。如此看来,我此番登陇,的确是有几分轻进之嫌。关内新定,如果有得选,最好还是不要在陇边激战。”
也无怪他底气不足,他所接手的本就是个烂摊子,而且还仅仅只是关西一隅。此前是自觉得避无可避,那也只能迎难而上,力求克敌。
可如果有得选,当然还是要选择优势更大的西域开战。这也谈不上胆怯,努力为自己争取优势本就是战争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话也不可这么说,国中动荡频生,边州人心不定,殿下此际西行,于士民人心是一大慰藉。不管论战于陇边还是西域,直战即是!”
刘幽求听到这话,先是张口欲言,然后又沉默片刻,接着才又说道,明显言中是有未尽之意。
“有话不妨直说,眼下尚未开展,诸事细论,一旦开战,那就只能专心于一。”
李潼见状后便又说道。
郭元振这会儿才又笑起来说道:“刘司马想是要进言通使吐蕃,明诉两边修好,无为钦陵所趁。但陇边出使,必经噶尔封土,绝难抵达吐蕃境中。”
刘幽求闻言后便点点头,接着便说道:“用兵则必以正奇,钦陵欲战陇边,但其国中颇多阻挠。若殿下至此,传告吐蕃并无攻青海之意,钦陵则难挑衅。即便出击陇边,也难得国中之助。可若遣使相通,则必途经吐谷浑地,钦陵一定不会放行。”
李潼听到这话,也觉有几分无奈。其实早在听刘幽求讲述的时候,他心里已经产生了这个想法,要绕过论钦陵直接跟吐蕃赞普对话,倒不必专为眼前此战,彼此间若能取得联系,递起坏话来也方便。
在这一领域中,吐蕃的禄东赞就是一个大行家,早年一边进攻着吐谷浑一边向大唐示好示弱,让大唐低估了吐蕃的野心以及吐谷浑得失的影响,专心进攻高句丽,没有对吐蕃此次行动给予重视,当再反应过来的时候,吐蕃势力已经变得难以遏制。
李潼倒也不打算卑辞示好,只需要在吐蕃国中刷一刷存在感,你们思路放开一些,想要节制权臣,还是不能忽略国际友人的帮助啊。
“要通吐蕃,其实也不必专循吐谷浑故道,另有余者可以通行。”
郭元振又来了精神,再次开口说道:“川西雅州通过诸生羌居地,绕行孙波,可以直抵逻娑城。”
孙波即就是苏毗,在吐蕃崛起之前原来也是高原上一大部落政权,势力最大时甚至发展到吐蕃王城逻娑城北,一直抵达川西、藏东的生羌地区。如今吐蕃五大军政地区、即就是五茹,其中就有孙波茹,位于吐谷浑故地的西南侧。
从大唐去往吐蕃,基本上有两条道路,在北为唐蕃古道,以西京长安为起点,经陇右、过吐谷浑然后穿越高原、抵达吐蕃逻娑城。
这是官方的通道,两国几次和亲以及大多数遣使,都是行经这条道路。噶尔家族掌握了这条道路当中的吐谷浑故地,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吐蕃与大唐对话的权力。
而除了这一条唐蕃古道之外,民间还有另一条道路,那就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北线就是起源于蜀地的中南部,即就是郭元振所说的雅州。
郭元振长期在蜀中任职,此前更进入益州大都督府担任参军,所以对于这方面的资讯,了解的也是很翔实,讲起来有理有据。
李潼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表示嘉许,这个家伙总算没有再继续犯浑。
郭元振在讲完这条路线后,接着便起身抱拳道:“殿下若要通使吐蕃,仆愿领命前往。但此行转折诸多,未必能够直益当下战况,还请殿下能够体谅。”
对于郭元振的勇于担当,李潼还是颇感满意的,闻言后便微笑道:“这也不妨,与吐蕃此战,无论发于东西,也都避无可避。贼患本就是常年久积,也难妄求速功。达成联系后,总有用到的机会。”
听到殿下不失理智、不作妄求,郭元振也松了一口气,接着便眼眸一转,继续说道:“仆斗胆请问,殿下庭居侍婢可有闲位待充?不知殿下对蕃土蛮女姿艺可有赏趣?”
李潼闻言后,脸色又是一变,沉声道:“你想做什么?”
“孙波故俗,女子禀事,大小王女执掌部族。如今虽然为吐蕃所并,但故俗仍存,推尚女权。仆此行吐蕃,不可擅执节杖,当有别情以近其民。为王访色,正合其宜。殿下乃唐家天种,丰姿倾世、英俊无双,蕃女几能得见如此人物风采?仆此行安危未卜,斗胆求请殿下丹青绘影傍身为护。”
郭元振讲到这里,有些底气不足的窥视一下殿下神情,又忙不迭低下头去。
第0589章
不负王命,此行必果
听完郭元振的话,李潼一时间都搞不懂这家伙究竟几个意思,是单纯的夸自己帅,还是真的打算张罗给自己弄几个蕃女?
可不待他开口,刘幽求已经皱眉沉声道:“国朝创业以来,岂有唐家天种收纳卑贱夷种之例?殿下乃我唐家天孙长息,虽蕃国赞普王女亦不足配,遑论诸类杂蕃!”
对于刘幽求的质疑,郭元振自有准备,闻言后便继续说道:“刘司马所言,不失道理。但蕃国陡壮于西,此亦先代所未有之扰。贞观旧世,还不过只是疥癣之疾,咸亨之后则渐成大患。欲除此獠,已经难再期以速捷之功,诸类方法,不拘一计。”
讲到这里,他又望着堂上的雍王正色道:“仆之所述,绝非闲言!蕃国风尚,欲谋其地民,则必先乞其部女。其先代赞普弃宗农,欲夺孙波,则收孙波之女,兼并羊同,亦取羊同大宗女子。及后木雅党项、泥婆罗,及我大唐文成公主,概是如此!”
弃宗农即就是松赞干布,在松赞干布完全统一高原之前,高原上还活跃着其他两个部族政权。其中一个就是郭元振所说的孙波,活跃于高原的西部及北部。
另一个则就是羊同,又称象雄、香雄,其历史较之吐蕃还要更加悠久,号称一万三千年的历史。吐蕃本土影响最大的苯教,即就是原本象雄的族教,由此可见象雄对高原影响之深刻。
松赞干布自然是雄才大略,完成了高原上历代政权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完全统一了高原。可是在郭元振嘴里讲来,却感觉怪怪的,好像吐蕃是一个日出来的政权。
不过话说回来,松赞干布这个娶妻的过程,倒也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吐蕃这个政权的壮大过程。
其人继位之初,正逢吐蕃本部内乱,松赞干布的父亲就是被部属毒杀,所以娶了孙波之女,联合外族平定本族混乱。搞定本部之后不久,转头就灭了孙波。
在松赞干布崛起之后,象雄这个本来的老大哥也甘心做个小老弟,跟吐蕃换亲同盟。贞观时期,吐蕃与大唐初步摩擦试探的时候,小老弟也是忙前忙后的很尽责,不过在试探外出无力后,松赞干布转头就搞掉了小老弟象雄。
至于川西的木雅党项,那是为了在战略上封锁吐谷浑侧翼,至于现在的党项羌,则早被吐蕃给兼并,其中一部分还逃往大唐,逃亡途中屎都兜了一裤子。
至于泥婆罗,眼下虽然还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现在的泥婆罗王就是松赞干布的长孙。
这么一盘算,跟松赞干布做亲戚绝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大凡敢这么做,都被方的几乎亡族灭种。也就大唐命硬,挺了过来,但武则天当权时期,李世民的儿孙们也都被虐的不要不要的。
“蕃国赞普所以普纳诸族女子,难道只为声色之欢?无非志大而力弱,先示以亲,后夺其族。弃宗农之后,其子纳吐谷浑女,其孙收西突厥女。仆能笃言噶尔家必亡于钦陵,只因不久前其赞普新纳吐谷浑女!”
如果说一开始郭元振讲起这个话题,李潼还是抱着一些恶趣在听,可听到这里后,真的是隐隐有些动容。感情这种现象还带血脉遗传的,娶谁家女儿谁家就遭殃,甚至都已经可以拿来判断吐蕃未来国势走向了!
别的不说,就说原本历史上、在神龙革命之后中宗继位,唐蕃之间又发生一次和亲,他三叔李显收养了一个侄孙女、即就是他家大宝贝李守礼的闺女为金城公主,将金城公主嫁入吐蕃,结果李显这皇帝当的真是糟心。
当听到郭元振所陈述的前半段时,李潼是不无动心的。
志大而力弱,这说的就是他啊,他现在就是又想搞吐蕃,还得压制突厥,顺便对神都还颇有想法,对于这样的手段是不排斥的,无非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只要嫁妆带的足够,老子无惧为社稷捐躯!
可听到吐蕃这强大的血脉能力还带遗传的,他便瞬间冷静下来,瞥了郭元振一眼,并沉声说道:“蕃国内娶之外,应也不乏内嫁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