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760


“唐国?唐国不是在青海与大论对峙,怎么又会在东域闹事?”
赞普满心诛杀噶尔家的大计,对于大藏的闹乱根本就不在意,此时听到王母讲起,不免惊讶有加。
“唉,你们都被加布贱民的强横蒙蔽了双眼,以为唐国屡败青海,不足为患。但唐国的强大,不是你们在加布贱民凶威下成长起来的后进能领会的。唐国的贵族,才是真正的贵族啊……”
王母讲到这里,不免回想其当年她幸入王室,前往拜见赞蒙文成公主,观其起居所受到的震撼。那时的她,才真正感受到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如今吐蕃钦陵大权独揽,也承担了几乎所有唐国的压力,年轻一代对唐国虽有耳闻,但感受并不深刻,只觉得唐国不过尔尔。
包括年轻的赞普在内,也只觉得钦陵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只要战胜了钦陵,作为钦陵手下败将的唐国,也只是一个可以肆意凌辱的对象。
王母怀疑琛氏阿黎将要投唐,但在进一步消息传来之前,也并不能就此笃定。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应对议盟所带来的恶劣影响,相对于年轻冲动的赞普,王母手段无疑要高明得多,指点赞普去逐一拜访能够决定国势走向的几家权贵,分别盟誓示好,不要再困守于红山宫殿作无能狂怒。
如今的蕃国内部,还在消化议盟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而出逃的叶阿黎行踪被掌握到的时候,则就是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
叶阿黎在孙波茹,联合了唐国的远征将士,接连攻破了数家东岱,并宣称自己成为孙波茹的新主人。
这一消息传回吐蕃国中时,自然引起了举国震惊。叶阿黎作为吐蕃屈指可数的权贵,本身又是无数贵族子弟争相慕求的美貌少女,如今不只出逃在外,竟然还勾结唐国为祸国中,消息传回,自然群众哗然。
一时间,不独那些仰慕叶阿黎的蕃国贵族少年们心伤欲死,就连大论钦陵等大权在握的蕃国权贵们,也对叶阿黎这一举动大感惊讶。
“纵横多年,内外无惧,竟为一女子所欺!”
大论钦陵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是自嘲一叹,接着便连忙再往王母所居的宇那拉康而去。
他能顺利回国,国人皆知是借了叶阿黎的叶茹之力,现在叶阿黎居然投向了唐国,若被有心人攀引诬蔑,他也分讲不清,刚刚取得的一点主动说不定转头就会丢掉。
吐蕃王母虽然猜到叶阿黎或会投唐,但也没想到这女子会做得这么绝,转头就引唐国甲士作乱国中,一时间也是焦躁不已。
面对这样的闹乱,当务之急自然是要平灭叛乱,可问题是谁出兵?王室当然还有数量可观的王卫将士,但谁又能笃定这是不是叶阿黎与大论钦陵在继续演戏?若由钦陵出兵,王室同样不能放心,而且钦陵仍在口口声声坚持叶阿黎绝非叛乱,显然是不会出兵。
议盟结束未久,蕃国权贵们还没有完全散归各自封邑,因为孙波茹的闹乱,又再次集结于逻娑城几大宫殿之间,竟夜讨论,却迟迟不能出兵。
最终,在消息传回数日之后,吐蕃一干权贵们终于讨论出一个让大众有些瞠目结舌的决议:琛氏叶阿黎离国并非叛乱,而是为了回应唐国宗王聘求,被王室收养为女,号以东域赤尊公主,前往唐国以修邦好。
这一王令传扬出来,大论钦陵自然被一些不知内情者骂的狗血淋头,特别是一些本就对叶阿黎心存爱慕的蕃国年轻贵族们,更觉得钦陵兵败无能,致使他们有被夺妻之痛,以至于有人都开始组织针对大论钦陵的刺杀泄愤。
第0661章
吐蕃群贵,不容一女
当郭元振率领着叶茹甲士们围绕着康延川四处攻战的时候,来自吐蕃王城的使者也抵达了康延川,其中就包括叶阿黎被驱逐到藏茹的兄弟桑东赞,可见吐蕃希望尽快息事宁人的诚意不小。
叶阿黎与母亲亲情淡薄,但与这个兄弟却感情颇深。只是父亲死后,姐弟两人便被国中权贵操纵,长期分别两地不得相见。如今久别重逢,彼此自然激动高兴。
叶阿黎并没有先见王国使者,而是单独接见了兄弟桑东赞。
“阿姊,你真的要远去唐国?他们已经把你逼得不能在唐国立足了?”
桑东赞年纪比叶阿黎小了一岁,姐弟俩相貌有些相似,只是跟姐姐英气逼人的气质相比,这少年则就显得有些懦弱、不够勇敢,当帐中只剩下姐弟两人时,上前一步握住姐姐的手,未语先泣。
叶阿黎见到兄弟垂泪,细眉顿时一扬,沉声道:“收起你那泪水!琛家儿郎,有血可洒,无泪可垂!”
“我、我往常是不哭的,哪怕怎么思念家人。可是,再次见到阿姊,阿姊却要远行,此生怕难再见,我、阿姊,你不走行不行?既然已经联合了大论,大论一定会帮助我们,咱们姊弟就据住孙波,就算国中来攻,我拼去性命,也不让人再伤害阿姊!”
桑东赞抓住阿姊的手腕,一脸期待央求的说道:“没庐家也想让我娶了他家女子,言是要赠我两个东岱甲马领民,我若应下来,也不再软弱无力,能够保护得了阿姊!”
“大论又是什么善心人?跟国中那些豺狼阴谋相比,他只会更加霸道!父亲死后,我姐弟只能仰仗自己!你没有答应没庐家的求婚是对的,若你真因为贪求他家两个东岱的甲马点了头,下一刻你姊可能就死在了鹿苑!”
叶阿黎闻言后恨声道,国中诸家对她们姐弟百般逼迫,不过是贪求她们所继承的琛氏叶茹人势。
吐蕃统一高原后,由赞普主持,以盟约的形式将土地与人口分配给各个邦部,以此换取诸邦部对赞普的效忠。因为有这盟约的存在,各邦部想要侵吞彼此便多了一层顾忌,不可再像此前那样挥兵夺之,联姻就成了最重要的兼并手段之一。
此前他们以为女子可欺,才促成了让叶阿黎继承琛氏人势,结果叶阿黎这个女子比男子还要难缠,其弟桑东赞自然就成了另一个选择。叶阿黎本身没有子嗣,一旦横死,继承其封地领民的自然就是她的兄弟。
“今次我招引大论归国,王室是绝对不能容我。为了名正言顺的从我家收回叶茹领地,将我收养进了王室。大论没有胆量此时便反抗赞普,我送入他手中的叶茹,他竟拱手让出。”
叶阿黎自知叶茹作为吐蕃腹心之境,国中诸家都垂涎不已,凭她是很难长久守住,再坚持下去只会人地俱失,所以才有这样出逃举动。
她出奔于外,等于是主动放弃了叶茹的领地,招引大论归国,就是要用叶茹的领地诱惑王室与噶尔家这国中最为势大的两方争夺。
但国中这么快就达成如此妥协,也是她始料未及的。大论钦陵在叶茹领地上没做更多坚持,看来其重心仍然不在国内,而在噶尔家经营多年的吐谷浑。
有关这一点,叶阿黎也不无感慨:“大论久在国外,国务浸淫不深,他想做阿秦王者,与赞普双雄两地,却忘了噶尔家的根始终还在国中。放弃这一次我给他的机会,噶尔家怕是终要在他手中走向灭亡!他或有雄鹰的志向,但唐国的西面王者却是一个比赞普还要更加强盛的敌人,未来他不死于外、即死于内,不会有善终的!”
眼下虽然还未入唐,但叶阿黎心中对唐国那位镇国雍王的评价却越来越高。无他,就是因为郭元振在领掌她家兵部曲之后在孙波茹征战的表现。
这样一个战术精妙、能征善战的大将之才,居然没有被用在青海与大论交战的正面战场,而是被派往敌后做一些并不紧要的策反工作。如果青海战败,说明唐王并不识人。可在青海战场上,唐国的雍王也战胜了大论钦陵,只说明其臣员当中还有比郭元振更加出色的将帅之才!
对于大论钦陵的选择,叶阿黎虽然并不看好,但也无法干涉太多。而且她如今的处境,其实较之钦陵还要更险恶几分。
“如果这一次赞普与大论直接争斗起来,我还有希望留在国中。可现在,我是很难再留下来了。”
叶阿黎不无忧虑的说道:“我勾结大论归国,王室是绝不容许我这样的叛逆继续再留国中。他们加我虚荣,收走了叶茹的领地,更用王命遣我出国,我若不行,王室一定会发兵攻我,到时候不会再有任何人来帮助我。大论连通往王都的门户都可以放弃,又怎么会在意我的生死?加给我和亲的使命,只怕也是大论要害死我的手段之一!”
“阿姊入唐,难道还有性命危险?”
少年桑东赞听到这话,顿时惊声问道。
“此前或无,眼下则就不好说了。”
叶阿黎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笑容,叹息道:“唐国使员虽然递讯给我,勾我入唐,但却无言其他。其国久为上邦,或有宗女分赠边酋,但却并无亲王礼聘蛮荒之女的礼俗。赐我东域、加我公主虚荣,使我和亲唐国宗王,这全是加害我的手段。
若唐国对此不加理睬,则我去留两难,即便勉强收纳,大论钦陵难道是能与唐国维持长久和气之人?一旦边衅再起,我自然首当其冲,要承受唐国责难,怕是难活……”
叶阿黎讲到这里,脸上罕见的流露出几分软弱无助的凄楚,对于世道人心之险恶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只觉得整个世界恶意无处不在。
她借助赞普与大论的矛盾,接应钦陵归国,从而趁机跳出王都那个泥沼,自以为得计。之后借助唐国使员的韬略勇力,攻破孙波茹境中一些势力强大、不顺服她的邦部,自以为立在了允进允退的位置上,获得了一些从容。
但唐国的使员也不是俗类,每临战阵便先宣扬唐国口号声令,将她与唐国勾结的事情宣扬得人尽皆知,使得她的退路更加狭窄。
原本寄望国中会因为叶茹归属而君臣大打出手,结果局势却转趋缓和,且彼此都将矛头指向了她。王室通过加她虚荣将叶茹收回,虽然赐她东域,但显然也不会让她长期俱有,加她和亲的使命,这是彻底断绝了她的退路。
她若逗留孙波,不往唐国去,王室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她,且因为她的傲慢,唐国也绝不会给她什么实际的帮助或声援,破坏掉她与唐国使员此前达成的一些约定。
她若真奉命前往,但唐国本身就没有聘求蕃女的打算,对她自不会正眼以待,甚至有可能直拒国门之外。即便唐国贪图她的封领将她收留下来,青海还有一个贼心不死的大论钦陵!
在对唐国关系的处理方面,大论钦陵是一个绝对的主战派。而且其人对唐国情势了解也最深刻,其人之所以同意国中如此处理她的问题,必然也是笃定她如此身份、使命的入唐是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是要借她的凄惨际遇,以警示国中一些欲与唐国修好的人,坚定国中与唐国交战之心。
叶阿黎甚至可以肯定,大论钦陵之所以放弃叶茹的权益、不作争求,就是为了趁着她入唐这段时间里,筹措力量再次挑起边衅,以激发唐国掌权人物对她的敌视!
她虽然也不负智计,但在背后谋算她的,却也都是深浸权谋中的老狐狸,他们共同的一个目标就是逼她入唐赴死!
叶阿黎与自己兄弟交谈这段时间里,携带着金字告身的王国使者已经连番催促,让她尽快接受王命所赐给的这个新身份。
“我生来就是一个亡命之徒,即便前程黯淡,也没有什么畏惧。他们既然逼我入唐,那我便入唐。我离开之后,东域暂交给你来统领。你或许没有控御的手段,但只是闭守康延川,不要理会国中的任何事情!
若我入唐能活,侥幸有子女延传,自是新的东域之主,若我不幸死在唐国,你也不要怀抱什么贪恋与仇恨,率领部曲放弃东域,入蛮荒无人之境躲避求活吧。”
叶阿黎又交代了自家兄弟几句,但还是没有召见王国使者接受告身誓约,而是唤来仆从询问道:“唐国的郭参军归营没有?着他来见。”
不久之后,身披着一副蕃国甲胄的郭元振便匆匆入营,神态间多有兴奋,叉手问道:“贵人召我,是否还有逆部需要讨伐?此前一战,劳损不多,短作休整,即刻便可出征!”
“召郭将军来,不为兵事,而是国中已经有了声讯传来。得惠将军近日奋勇为战,国中迫于无奈,已经将康延川以东境域割封给我!”
叶阿黎神色平静的说道。
“这么轻易……”
郭元振闻言后颇有些诧异并意犹未尽,可是一想到能够启程归国,又是一喜:“贵人夙愿既然已经达成,如此可以整理版籍,随我归国拜见殿下了!”
第0662章
赤尊几重,能继统否
眼见郭元振一脸归心急切的笑容,叶阿黎先是心中一叹,然后才又强作笑颜道:“这本来就是约定好的事宜,东域相关版籍我也一直在着人整理。现在事有定论,特意邀请郭将军来做见证,毕竟此事能成,郭将军也着功不浅。”
郭元振听到这话,略显矜持的点点头,并作补充道:“也多赖贵部甲兵精悍能战,否则只凭郭某区区、于此陌生境地,纵有韬略、不能尽使,也着实难收全胜之功。”
“将军谦虚了,将为兵之胆,如果没有英勇的将领督统,再凶悍的甲兵也只是一群只知角力斗狠的莽夫罢了。”
叶阿黎讲到这里有站起身来,开口笑道:“我国盟誓赐封礼俗不同唐国,将军如果感兴趣可以在侧观详,容我暂退稍作准备。”
郭元振不疑有他,加上对蕃国的各种礼仪也确感好奇,闻言后便点点头,安在帐内等候。
叶阿黎离开大帐后过了约莫一刻多钟,便有其护卫女兵入帐来请,将郭元振引到一处装饰华美的毡帐中。
蕃人重视盟约,这与他们所信奉的苯教有关。苯教秉承万物有灵,对天地万物都心存敬畏,并多有天人感应的教义,认为盟约神圣不可违背。吐蕃赞普悉多野家族最初也是极力向苯教靠拢,凭此教义确立其家族在吐蕃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眼下还远未达到后世那种程度。
叶阿黎被王室收养,册封为东域赤尊公主,虽然仅仅只是王室将之驱逐出国乃至于加以逼害的行为,但这一王命也是需要众多贵族在场见证的正式盟约。
吐蕃所有的土地与人口,名义上都是属于赞普,赞普通过盟约形成各种规格的告身,将之赏赐给臣员。叶阿黎作为新的王室成员、东域之主,自然是规格最高的金字告身,所以这一受命的礼节也是颇为繁琐隆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