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60


丘神勣这一座新邸,本为天皇宠臣韦机家宅。旧年天皇诏令营建东都,便以韦机为督造使,因此韦机这座旧宅也是极尽华美,冠绝神都诸权贵家邸。
宽阔大宅中,人满为患,笙歌连场,特别是那贵逾王公家宅的中堂,更令登堂者叹为观止,无不以能列席此中为荣。
丘神勣在中堂接待宾客一段时间,也觉有几分疲倦,便命令家门子弟代替他于此接待,自己则返回内堂稍作休息。
待到精力恢复少许,丘神勣便下令门仆将前堂入贺的属下、金吾卫将军陈铭贞传来此处。
“恭喜大将军,神皇陛下垂恩特赏,荣宠无右啊!”
陈铭贞趋行入堂,施礼之后便热情说道。
丘神勣身披一件紫带博领的燕居宽袍,少了一些掌兵大将的威仪,更有几分富贵闲人的儒雅,听到下属所言,他便微笑摆摆手,示意陈铭贞入席,才又说道:“不过一个家居场所而已,神皇陛下圣明之主,重赐我这老朽之身,不吝奖赏,也是激励你们这些后进少壮忠勤用事,无患恩赏不丰。”
“属下能追从大将军身后,常得训教,人皆羡煞,盼为大将军分劳尽力!”
陈铭贞坐入席中,口上仍是恭维不减。
丘神勣又与之闲聊几句,然后脸色渐转冷清,凝声道:“少王入坊,已有短日,家居行为,可有什么奇异?”
陈铭贞闻言后便小述监察所见,并又保证道:“请大将军放心,末将已于坊外遍设耳目,凡有异常,绝不遗漏。”
“只是坊外?不够、不够!少王尊贵,坊中加设武侯大铺,务求不留遗漏!”
丘神勣皱眉说道,语气也变得有些焦躁起来。
陈铭贞脸上闪过一丝为难,又说道:“末将本有此想,却为合宫县廨所阻。派人训问,言是薛师叮嘱,王府仗身充盈,不可再加设武侯扰民……”
听到这里,丘神勣脸上又闪过一丝阴霾,又沉声道:“那就左近诸坊加设大铺,贱僧自身已不从容,还有余力关照其余?待我命令,随时准备入坊,敢阻我用力,我倒要看看,他还能悠闲几时!”
陈铭贞依言应命,然后便起身告退。
丘神勣立在内堂廊下,视线于宅院之内游弋欣赏,嘴角则一直挂着几丝冷笑。
外堂诸众贺他荣宠在享,但唯有丘神勣这一当事人才能体会到神皇赏赐宅邸的深意,半是示恩安抚,半是敲打告诫。
他旧居清化坊,虽然也是繁华之地,但若论及华贵,还是远远比不上这一座积善坊新邸。但清化坊地在金吾卫署,与他家宅比邻,更便于他掌控金吾卫诸众,如陈铭贞等下属,许多时候干脆在他邸中听命用事。
可是现在搬到了积善坊,贵则贵矣,却没有了往日的便利。居在神皇眼皮底下,早前许多从宜的细节也都要规范起来,不可再作恣意。
丘神勣也能感觉到神皇和稀泥的打算,不乐他再纠缠于雍王一家事务上,但他费了不小的力气才将雍王一家驱离宫苑,怎么可能就此罢手!神皇允进允退,哪里能体会他这种全无退路的感受!
早前右玉钤卫谋乱,也让丘神勣感受到一丝不安与危机。神皇虽然英明果决,但终究年纪已经不小了,时局中难免人心浮动,宫禁之内尚且不能安靖,丘神勣虽然效忠之心不减,但也不得不考虑后路问题。
雍王一家,始终是横在头顶一大威胁,若是不能除之,丘神勣难免寝食不安。特别神皇在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已经远远没有了旧年的狠厉果决。亲生儿子尚且不作怜惜,居然对几个孙子生出什么留恋,可见神皇心境也大不同昨。
“莫非真是人老心软?”
除了雍王一家的问题,近来所见朝内诸事也让丘神勣感到神皇似乎也逃不过岁月的侵蚀。
右钤卫谋乱这么大的事情,依照旧年神皇的脾气,还不严查到底!可是这一次却是波澜不惊,受刑者仅仅只有几个涉事禁卫将领而已,大不同于神皇往年作风。
“神都水深,还是不可常年懒居在此啊!”
心中的危机感,也让丘神勣有些心烦意乱。近来他也在思忖退路问题,首先雍王一家是必须除去,然后还是谋求外任,立足边镇进取功事,如此就算神都政局再发生什么逆转,也能保证受到更小的波及。
但想要外任,除了要获得神皇首肯之外,宰相那里还不能有太大阻力,还有就是外州刺史最好能结一二援助。桩桩种种,都要考虑周全。
“且留几个竖子安乐片刻!”
眼下局势混沌,诸方引而不发,人人满腹荆棘险谋,丘神勣也不敢作率先破局者,免为众人瞩目,群起而攻。眼下的他,荣宠正浓,大有待时余地,一旦眼下的沉闷被打破,自可借力除掉雍王一家!
————————
履信坊王府中,朝服未脱的李潼端坐中堂,眼望着席中一个年轻人有些傻眼。年轻人二十多岁,道袍小冠,不着时服,一副方外打扮,乃是他奶奶指派来的新任雍王府长史李仙宗。
本来他是怀有很兴奋的心情,黎明起个大早,兄弟三个乐呵呵去参加朔日大朝。朝堂上看到丘神勣被恩赏大宅已经很不爽,没想到让他不爽的事情还不止如此。
他们兄弟这个王府,本就集结了一群不得志的人,唯一一个官任凤阁通事舍人的王贺旺还能充充门面,却没想到充了没几天的工夫,王贺旺就被撸了,转而派来这个李仙宗。
李仙宗是什么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爷爷牛逼,大唐半仙李淳风!
李潼心情如何且不论,起码王府诸众在听说李淳风的孙子入事王府之后,真是一个个兴奋不已,府佐毕集中堂不说,门外还广有人影晃动,一个个有事没事都要探头内望几眼。
李仙宗年纪虽然不大,但却家学渊源,已经颇有几分仙风道骨,面貌俊逸,两眼清光,面对王府诸众热情张望,也能怡然在席。
但也不是说没有不能扰乱他的人,比如嗣雍王李守礼就是一个。
“少师居然做了小王长史,这真是、真是太好了!故府君太史令大名,我是从小听闻,仙风难瞻,让人懊恼!”
说话间,李守礼已经凑在了李仙宗席前,一脸的热情笑容几乎都溢满到脖子上:“小王大爱神仙故事,偶也有感神气轻灵,请少师为我观摸占卜,是不是真有什么仙灵慧骨被血肉淹没?问道仙事,不要拘礼,少师快来施我仙眼……”
说着话,他已经抓起李仙宗手腕往自己肋间去按,一脸的热切真挚。李仙宗风度难持,一脸尴尬,有心将手抽回来,却被李守礼死死攥住:“摸一摸,看一看……”
在席府佐也不觉得少王失礼,实在是李淳风名气太大,他们对于这一位家学渊源的仙遗子孙也满是好奇,虽然拉不下脸来如雍王那般往前硬凑,但也都瞪大眼想看看李仙宗可有什么妙术施展。
“大王错爱,实在让卑职为难。卑职资质愚鲁,常羞没于祖风,实在不敢夸言妖异,弄奇取宠……”
少王热情,实在是让李仙宗消受不起,支吾苦笑,更觉窘迫。
“少师太谦虚,仙风久沐,哪同俗流!我居近片刻,都觉得骨质轻飘!”
李守礼索性挤进李仙宗席中并坐,垂首看着李仙宗莹白修长的手指,眉眼更是大露惊讶色:“你们诸位看少师玉指细润,哪是俗人粗糙皮肉能有!想是御风吞气,烟火不沾、”
被少王大呼小叫的感染,其余府佐也都拘谨渐消,一个个凑近过去,努力要找一些话题要与李仙宗攀谈,那种礼敬方外仙裔的态度真心不是作伪。
李潼眼见这一幕,更觉李守礼真是家门败类,他们一家好歹也是认了太上老君当祖宗,仙界里也是有地位的。府佐诸众全围着李仙宗打转,是大王我不帅,还是你们现在就想升天?
抛开这些噱念,李潼虽然有些失望于不能再扯凤阁的虎皮,但也不得不承认,李仙宗入府任事,也的确是让他们王府有了一些核心竞争力。
“府内尚简约,乐闲逸,俗礼少设,少师新入,应待失态,还请少师雅谅。”
李潼下席,将强缠住李仙宗的李守礼拉起来,并对李仙宗笑道。
李仙宗也连忙站起作揖,望着河东王说道:“大王才雅趣高,诸馆多有盛论。卑职能入府供事,深感荣幸。祖荫虚承,不敢称玄,所习术数诸类,非是仙奇,雅谅尺度,更求大王。”
第0113章
荒园生妖异
听到李仙宗一板一眼的解释,李潼又是忍不住莞尔。
人所不了解的事情,惯以神异论之,这种现象,古今皆同。
像李潼后世常听人讲什么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话正确与否且不论,毕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站在已知世界规律的尽头,面前还是无尽的未知,发出怎样的感慨都不奇怪。
但要是科学的起跑线跑出去没两步,就开始热衷讨论尽头的神学,感觉总是有点怪异。
李淳风那《推背图》神不神异,李潼了解不多,不敢轻作评论。但即便抛开这些神异,其人于天文历法、术数算经并文史方面造诣匪浅,贡献颇大,这也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王府诸众特别是李守礼那夸张忘形的模样,大概李仙宗也常常遭遇,所以张嘴便解释家传历法、术数之学并不等同神仙方术。且其祖、父并为太史令,是有着立足实际的家学传承,并不是夸言玄异、卖弄神奇的门风。
但就算李仙宗已经直言解释,想想效果应该不大。毕竟他祖父仍是以方术知名,天文、历法之类的学问,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难以理解:昊天有大道,能以人眼观之而作解读,不是神仙方法又是什么?
甚至就连李潼,老实说都想举手摸摸李仙宗沾一下仙气,兴许就能祛病避祸,就算没效果也没啥损失,倒能得个心安。
因为李仙宗的到来,王府特意准备了一场宴会迎接。与会者除了三王并一众府佐之外,坊间一些权门邻居也都派人前来,甚至神都城池内外道观都派人入王府探望。
武后临朝,虽然大力扶植沙门,但是道教作为李唐国教也长达几十年之久,可谓根深蒂固,于民间影响力仍是极大。
像是神都城内规模最大的宏道观,地在天街东侧修文坊,占尽一坊之地,原是李潼一家旧宅的雍王邸。旧年其亡父李贤立为太子,便将旧宅捐为道观,到如今仍是神都道场之冠,著名的道士如潘师正、郭崇真等人都曾在此布道,甚至就连李仙宗道籍都寄于此。
此前三王出阁,于民间引起的波澜尚小,可是随着神皇特授李仙宗入为雍王府长史,在宗教界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恰好时近端午,便有宏道观道官登门主动要为雍王做些祈禳仪式。
且不论玄异与否,李潼其实不太乐意跟宗教人士有什么深入接触。除了容易滋生厌胜鬼祟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费钱。
比如这一次宏道观道官登门,反应最激烈还属太妃房氏,直接捐施锦缎近千匹,求为先王厚积阴福。且不说这些祈禳仪式效果如何,反正这个财是实打实的破了。
李潼防得住兄弟败家,没防住娘娘烧钱,心里很不爽,还得笑着吩咐家仆将这些锦缎财货码上车,送去宏道观。
看到账面上财货少了一大截,李潼不免恶意猜度,他奶奶之所以将李仙宗这个宗教人士派来他家,大概就是存念要用这些宗教仪轨消耗掉他家小金库,防着他积攒钱粮、招兵买马。
除了这些噱念以外,李潼大约也把握到他奶奶对于他们兄弟坊居一事的态度了。像他腆着脸请王贺旺担任王府长史,希望能借一借凤阁虎皮吓唬人,这在他奶奶那里是不可以的。
武则天以李仙宗取代王贺旺,基本上也算给他们三王划定了一个日常交谊的范畴:“老老实实搞点方外养生,安心苟着,不要贸贸然冲进时局里来给我添乱子!”
李潼虽然有些不爽王贺旺被替换走了,但也明白他个小奶猫感受如何不重要。
他奶奶百忙之中还肯对他家稍施关注,这已经很难得,大概还是因为他此前对薛怀义劝和不劝离。而且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里,他们兄弟能隐遁方外、求于安生,也的确是为数不多的一条活路。
想到这些,李潼又不得不庆幸,好歹他奶奶还是派了李仙宗来。李淳风这一脉道传相对而言还很正派,搞点天文历法、数学经史研究,要是派几个炼丹道士来,他才抓瞎呢。
丹炉一起,金银成灰,炼丹本就是一个烧钱活动,再说他奶奶都这么表示了,他要不开炉给他奶奶炼点保健品又显得不孝顺。炼出丹来,要是让他服食试丹怎么办?
李潼对自己小命这么珍惜,日常连生鱼片都不敢吃,更不要说去吃那些成分不明的炉底灰。
再说他年轻力壮的,吃点兴许没啥,真要把他奶奶吃出个好歹来,别人不说,他叔叔们肯定是美得鼻涕冒泡:“小王八蛋居心不良,居然把我妈毒死了。弄死他!再让咱们大唐社稷重回正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