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982


已过花甲之龄的老者拄着拐杖,虽衣着朴素,却精神矍铄,他满脸的褶皱和稀疏的银发,留下了无尽岁月的风霜。
老者看向远处,翘首盼望道:“鞑子两次入关,都是太子殿下领军赶走了可恶的鞑子,大振国威,保我们直隶一方平安,殿下凯旋而归,老朽必须来迎啊!”
说着,老者露出缅怀的神情,又道:“想当年,老朽还是孩童之时,张阁老和戚少保都在,我大明内外之敌皆被扫除,那时天下太平,鞑子哪里敢犯我大明边境啊,如今世道变了,好在大明又出现了一位中兴之主,我老人家没见过皇太子,这次若是不见上一面,等进了棺材就再也见不到了。”
白袍书生听后点点头,不再劝说,现在大明和万历朝相比,差距真是太大了,这几十年来,大明再也没出现过张居正和戚继光那样的人物。
老者在等待之余,也好奇的打量了一番白袍书生,道:“年轻人,听你口音不是直隶人,南面来的吧?”
白袍书生作礼道:“小生河南李信,四处游历,路过京师。”
老者提醒道:“年轻人,听说通州一带还有些鞑子,你可要小心啊,千万别被他们抓去,那帮鞑子可凶的很!”
李信感激的再次作揖,心中暗道天子脚下的百姓就是热心。
李信此次来京师,其实也是为朱慈烺而来,朱慈烺在凤阳府招贤纳士时,李信早就投奔之意,还亲自去凤阳府考察了一番。
实地考察后的李信坚定了投奔皇太子的想法,奈何时间不巧,朱慈烺先是南下江西和湖广平叛,折腾半年回来后没多久又北上了,李信跟了一路,也考察了一路,更是见证了一路。
附近所有百姓都在交头接耳的谈论皇太子的事情,李信则是静静的听着他们的议论。
“皇太子来了!”
不多时,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勇卫营亲卫队远远行来,浩浩荡荡的从永定门进入京城,在旌旗林立的中央,朱慈烺的龙辇缓缓而行,队伍后面还有几十辆装着清军脑袋的大车。
“快看,这么多鞑子的脑袋!”
“天武军勇武!”
京师百姓发出阵阵惊呼声,无数百姓为之沸腾。
朱慈烺从龙辇中走出,站在车上,向众人挥了挥手,顿时引起了人群中的欢呼呐喊。
“天武军万岁!皇太子万岁!”
人群中,忽然响起了一声大喊声,在经过瞬间的卡壳后,旋即,声浪响起,高呼声响彻京师,响彻天空,不停在城中回荡着,场面在这一刻彻底的引爆了。
龙辇后轿子中的杨嗣昌和方正化皆是脸色大变,好在二人有单独的轿子,无人发现他们的表情。
朱慈烺看着欢迎的百姓,心中发酸,无论是流寇作乱还是异族入侵,最终受伤的还是百姓。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天下太平,家人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平定流寇作乱,打击满清入关,发展经济,这些都是他作为皇太子应做的事情,甚至是每一个大明官员的本分,当不起百姓这么对待。
看着人山人海般欢呼雀跃的百姓,朱慈烺感动了,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到嘴的话还是咽了回去。
看着各种面孔上浮现出发自内心的信息,朱慈烺心中反而沉甸甸的,在这个时代,他要挽救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文明,道路任重而道远,到了现在,他才深深的感受到了肩膀上承受的重任。
在人群中的李信被震撼了,他出身大家族,家境很好,见过不少大场面,却从没见过这般震撼的场面。
李信原本以为皇太子在南直隶的人望高,却没想到在北直隶的拥护者也这么多,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此时他心中浮现出四个字来:人心所向。
在距离朱慈烺几十米外,几个穿着平常的人穿越在人群中,人群中太过密集,摩肩接踵,没有缝隙,但他们穿梭在百姓中并不困难,而且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几个穆森就像潜伏起来的毒蛇,静静的站在人群中,眸光森冷的紧盯着龙辇上的朱慈烺。
龙辇周围的几个亲卫忽然全部紧贴着龙辇而行,警惕性瞬间提升了数倍。
站在朱慈烺身边的徐盛也感受到了一股杀气,他不由得靠近了朱慈烺,同时左手在背后看似随意的做了个手势。
很快龙辇周围的防护不知不觉中加强了数倍,人群中还有一些穿着普通衣服的百姓在四处寻找着目标。
在仪仗到达正阳门后,徐盛才感受到那几股杀气消失了,他这才放心下来。
徐盛对身边的李护低声道:“李护,等殿下进宫后,去把你爹找来。”
......
进入内城后,仪仗的速度很慢,抵达皇城正门的大明门时,已经过了一个时辰了,这个时候,礼部的官员都在皇城前迎接。
礼部的官员原本是在正阳门迎接的,却被百姓一路挤到了大明门,眼见百姓们迎接皇太子的如此的热情,他们一个个都傻眼了,内心极为的震惊。
皇城内是大明核心机构所在之地,居住的是皇族和重要文武官员,还有大量的太监和宫女,一般百姓很难进入,朱慈烺的仪仗进入了大明门,百姓们却还在大明门外欢呼。
第300章
领军入宫
大明门是皇城的南门,也是大明的国门,承天门(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两道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大明门是凸出的一部分。
在承天门前,方正化匆匆赶了过来,道:“殿下,勇卫营还是安排在城中神枢营驻地吧?”
朱慈烺皱眉道:“为什么去神枢营驻地?就驻扎是皇城内,原勇卫营的驻地!”
方正化支支吾吾道:“殿下,勇卫营以前的驻地被羽林卫占用了......”
朱慈烺盘问道:“羽林卫?父皇这两年重新整编的那个吗?”
方正化额首道:“正是。”
朱慈烺老早就得到消息,崇祯把京营的开销大幅度的削减了,剩下的钱就是为了重新复制打造一支勇卫营,他下旨从皇帝亲军二十六卫中抽调了五千精兵重新整编了羽林卫,由定国公徐允祯掌管。
崇祯深知,如果手里没兵,他就跟傀儡没两样,更不可能掌握京营。
历史上,崇祯当皇帝的十几年,对京营的控制力很强,想换谁就换谁,这也是他后期多次斩杀重臣的资本。
朱慈烺眼皮一跳,道:“本宫在江南杀了不少流贼,时常遭人暗杀,很不放心,就让勇卫营驻扎在玄武门外的寿皇亭校场吧,那里离本宫的住处也近。”
朱慈烺不等他废话,径直进入承天门向午门走去。
当路过六部和都察院等衙门,看到巍峨的午门城楼时,朱慈烺心中感慨:又回来了!
徐盛在前面开道,刚想入宫,却见午门前守门的禁军说什么也不肯放他们进去。
一个太监出来道:“稍着,宫里已经换了首领,待我禀过......”
徐盛闻言大怒,立眉瞪目,“啪”的一声抽那太监一个耳光,骂道:“瞎了你的狗眼,也不看看谁要进宫!”
他一把推开那太监,往宫门而去,却见午门厢房中闪出一大批全副武装的太监将他拦住,这些太监人人装备武器,显然是宫中的“净军”。
从净军中走出一人,拦住了徐盛,冷冰冰道:“徐盛,你好胆啊,竟敢殴打净军!”
徐盛看去,眉头一皱,这人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王德化身穿蟒袍,头戴三山帽,神气活现地斜视着徐盛道:“虽说你是皇太子身边的人,也不能在午门前这般放肆吧!”
徐盛拱手道:“本将不敢在午门前放肆,只是皇太子驾临回宫,是这帮人不长眼!”
王德化喝道:“好你个徐盛,几年不见本事见长了?”
“怎么回事?”
朱慈烺缓步而来,在其身后跟着一大群勇卫营亲卫。
徐盛躬身道:“殿下,他们不让进。”
王德化上前行了一礼,道:“回殿下,徐盛带人擅闯禁宫被阻,还殴打净军!”
净军?说白了就是一群拿着武器的太监,最初净军中都是劣等人,一些私自阉割的人不被朝廷承认,被发往各地卫所充军,形成净军,还有一些失势的太监被充入净军。
自从魏忠贤牛气了以后,专门重拾内操,编练自己的亲军,还在京师挑选四万净生男子,组成“净军”,魏忠贤倒台后,崇祯有些不信任文臣,开始重用宦官。
明朝的太监太多了,光宫里的就有上万人,崇祯选出了三千名身强力壮的太监,重组了“净军”,不仅武器精良,还拿兵饷,平时也操练,搞得有模有样的。
朱慈烺很清楚,这帮太监军毫无卵用,历史上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崇祯还指望这群训练有素的净军抵挡一二,却没想到跟个草班台子一样,直接垮了。
可谓是:教养十有余年,卒不得收一人之用,殊可叹也!
朱慈烺看着王德化,意味深长道:“净军打不得吗?”
见王德化脸色涨红,他又问道:“曹化淳呢?这宫门不是一向由他负责的吗?”
王德化道:“曹太监昨日已经向陛下告老,返回天津老家了。”
得知高起潜被皇太子所杀,所有太监都是愤怒的,曹化淳当天就向崇祯请辞,求赐回乡养老,他和姜逢元一样,不想卷入皇帝和太子的争斗中,早早的告老跑路了。
这王德化更是愤怒,他和高起潜都曾经是崇祯的内侍,私下关系极好,现在接管了曹化淳的所有职务,还包括东厂提督一职。
得知曹化淳跑路了,朱慈烺叹息了一声,道:“进宫吧。”
王德化拦住了他,道:“殿下还请稍后,待老奴禀报皇爷后再做安排。”
朱慈烺忽然喝道:“放肆!这里是我家,你敢将本宫拦在宫门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