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982


武清侯仗着女儿李太后,做些狗仗人势之事,欺压百姓,勾结奸佞,陷害忠良,祸国殃民,什么事情都干过。
张居正搞改革,他一个劲的反对使绊子,险些把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搞黄了,幸亏李太后插手,才让改革继续下去。
为了赚黑心钱,武清侯还把长城守军定制的冬装棉袄搞成了次品货,导致戚继光管辖的蓟镇十九名军士冻死,戚继光上报朝廷后,武清侯李伟仅仅被罚俸半年。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武清侯一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家财不说富可敌国,在这京城中怕是也没几个人能出其右。
现任武清侯李国瑞作为这样的大财主,居然也干起了当街甩卖家具的勾当,甚至还穿着御赐蟒袍跑到街上哭诉,这就过分了。
武清侯李国瑞的行为直接触碰到了崇祯的底线,作为皇亲,干出这种事情,简直是丢了皇家的脸!
崇祯决定严办李国瑞,顺便用他来震慑一下那些肆无忌惮、公然抗命的皇亲国戚和官员们。
崇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王德化,王德化一直被冷落在宫中,他是信王府的老人,崇祯还是比较念旧的。
崇祯阴沉着脸道:“武清侯抗旨不尊,丢尽皇家颜面,着即拿办!”
“老奴领旨!”
“且慢!”崇祯又觉得不妥,沉吟了片刻后,又道:“武清侯毕竟是皇亲国戚,你要先礼后兵,如果他能借银四十万两,这事就算了吧......”
为什么要四十万两银子呢?崇祯是知道行情的,李国瑞的庶子哥哥没有继承权,就上书说:老爹留下了四十万两银子,臣应该得到二十万两,今天臣将应得的二十万两全部捐给国家。
崇祯一琢磨,这是好事啊,干脆四十万两全借来用用,如果武清侯不愿意,那就不客气了......
“老奴领旨.......”
王德化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他要通过这次的优秀表现重新回到司礼监,回到皇帝的视野中。
王德化带着一票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气势汹汹的来到了武清侯李国瑞府上,上来就要四十万两银子。
李国瑞一听这老阉奴张口就要四十万两银子,他不敢翻脸,当即叫苦不迭,装傻充愣。
李国瑞哭丧着脸道:“王公啊,你是知道的,今岁大旱,咱家的庄田全都绝收了,这买地的钱到现在还没收回来呢。”
王德化根本不吃他这一套,当即脸色一变,道:“武清侯,你家富可敌国谁人不知?你可不要给脸不要,咱家可是带着锦衣卫来的!”
李国瑞见王德化突然翻脸了,也是气急,他是皇亲国戚,侯爵身份,这些这些狗奴才们不看僧面难道还能不看佛面吗?
李国瑞以为王德化在吓唬他,当场也翻脸了,他横着脸道:“怎么着吧,爷就是没钱,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要是看爷这条命还值点钱,就拿去充数吧!”
王德化磔磔一笑道:“吓唬咱家?皇爷可是下了旨意,你武清侯抗旨不尊,丢尽皇家颜面,本应该下大狱,皇爷于心不忍,才给你武清侯机会,只要借出四十万两银子,这事就算了,咱家已经让户部把四十万两的欠条都打出来了,只要你武清侯点头,咱家便提银子走人!”
李国瑞甩脸道:“要是王公公觉得咱家的府邸还值点钱,就将就着把地契拿走吧,我武清侯一家就算在京师大街上也能将就着住!”
王德化岂能被他这点伎俩难住,当即冷笑一声道:“真是给脸不要,来人呐,拿人!抄家!”
王德化身后的锦衣卫老早就得到了授意,只等一声令下就拿人抄家。
第350章
服软了
等锦衣卫把大铁链子往李国瑞的头上一套时,这位刚刚还嚣张的武清侯彻底傻眼了,真没想到这王德化会动真格的。
“狗奴才,你敢动我!”
李国瑞虽然心中大骇,但仍然强作镇定,然而惊慌中指着王德化叫骂时却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与恐惧。
王德化凑上前嘿嘿一笑道:“咱家就动你怎么了?嗯?”
说话间,王德化还推了李国瑞一下,显得很是肆无忌惮。
“呸!老阉奴!”李国瑞见他那恶心样,当即忍不住啐了一口千年老痰。
王德化抹了抹脸上的黄白之物,顿时恶心不已,又听他骂自己老阉奴,顿时气的身体颤抖,尖叫道:“关进诏狱,好生伺候!”
武清侯李国瑞虽然没经过诏狱,但锦衣卫的各种大餐还是听过的,特别是所谓的好生伺候,恐怕不知要如何折磨呢。
一听王德化如此交代,当即就吓的尿了,瘫软在地,连声求饶:“我不进诏狱,我要助饷!”
王德化擦了擦手上的千年老痰,一脸厌恶的抬腿将李国瑞踹开,狠狠道:“现在才想起来助饷?迟了!赶紧拖走!”
当奴才最重要的是眼色要足,会揣摩主子心思,王德化深知皇帝要他来不仅要收银子,更想要李国瑞当鸡,来个杀鸡儆猴震慑百官,只是拉不下脸来说而已。
“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李国瑞大声呼喊着,他突然发现,自己所能依靠的只有圣上,什么武清侯的爵位,人家根本鸟都不鸟,只有皇帝才能护着他,皇帝一定不会容许这些狗奴才胡来的......
可是王德化怎么会给他见皇帝的机会,当即不耐烦的大手一挥。
锦衣卫匆匆将鬼哭狼嚎的李国瑞拖了下去,还给他嘴上塞了破布,头上套了个头套,以免扰民。
王德化面露微笑地扫视了一眼武清侯府,但一双眸子里却没有半分笑意,他猛然喝道:“还愣着干嘛,抄家啊!”
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们得令,开展了大规模的抄家工作,这次抄家完全是暴力抄家,不求其他,只求一个快字。
王德化当初能身居高位,足见其手段和能力,不到掌灯时分,便有锦衣卫来报:“禀报王公,此番抄得现银五十万两......”
王德化倒吸一口气,这仅仅一个下午就在武清侯府的一处府邸抄出五十万两,还是现银!其他珠宝字画无算,这武清侯李家还真是肥得不行啊!
“你们接着抄,都给咱家抄仔细了,一个铜板都不要放过,余下的人给我把银子抬到户部!”
王德化安排完后,拿着刚刚整理好的账册,欢天喜地的进宫报喜去了。
崇祯收到王德化的捷报后,又惊又喜,李国瑞家中居然能抄出五十万两现银,联想到李国瑞哭穷,还在街上练摊卖家具,崇祯更觉得这厮殊为可恨,觉得他这是故意往皇家脸色抹黑。
崇祯再也无法容忍,当场下旨削去李国瑞的爵位,责令其全家滚出京师,遣返原籍,李国瑞本人则继续蹲大牢,待罪诏谕,听凭处分。
武清侯被抄家削爵的消息一经传开,勋贵和百官们再也不敢用甩卖家具器皿这一招来对抗逼借了,一时间前门大街上的摊位经济立马萧条了下来。
不摆摊不代表着愿意掏兜里的银子助饷,更多的勋贵和官员处于观望状态。
所有人都清楚,虽然打着户部借款的名义,但国库连年亏空,天下仍然战乱不休,天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这钱借出去后什么时候能还上,是个大大的未知数。
这钱现在借出去,等于完全是打水漂了,和捐出去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换个好听点的名目而已,大家常年在官场混,搞起这些门道不知比紫禁城里的皇帝高明多少,自然不肯上道。
不过官场上胆小谨慎之人毕竟还是不少的,面对这种抄家的巨大压力,有些人渐渐的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开始将积蓄借给了上门逼捐的太监们。
.......
在京师展开热火朝天的助饷活动时,辽东的战事却陷入了僵局。
明军和清军主力一直在海州和鞍山之间的数十里范围内对峙,双方的营盘都布置的很严整,而且都具备众多红夷大炮,谁也不敢轻易主动出击。
主力在对峙,盖州一带却杀得难解难分,清军结集了周围所有的兵力,对盖州发动了疯狂的进攻。
盖州是满清重要的经济区,掌握着盐的产出,义州被明军夺取,从蒙古购进的盐巴的道路被封死,导致满清食盐的供应量大大的缩水,粮食和食盐的价格迅速提高,清国内部也已经出现了动荡。
蒙古虽然是内陆地,但分布着众多的盐湖、盐井、盐池等,产盐量十分丰富。
数次盖州攻防战中,双方皆损失惨重,吴三桂歼敌两千,并斩杀清军八旗汉军固山额真马光远。
驻守盖州的山海军被数万清军所围,吴三桂见清军势大没敢救援,退往耀州,山海关总兵李辅明死守盖州,盖州城破被济尔哈朗所杀。
周遇吉率天武军皇家第三师再度攻打盖州,济尔哈朗远远看到天武军大旗,二话不说放弃盖州跑路了。
周遇吉兵不血刃收复盖州,看得吴三桂一愣一愣的,连大腿都拍青了。
......
天武军大营中,朱慈烺站在瞭望塔上遥望鞍山驿堡,心中也在发愁,皇太极这龟孙子一直缩在城里,也不主动进攻,真是拿他没办法。
鞍山驿堡就像颗钉子,不打下来大军就无法前进,从左路绕道盛京的话,清军鞍山驿堡和辽阳的守军就会驰援,他们距离盛京很近,一两天就能到。
再者盛京城周边全是堡垒,这些都是当年大明在辽东修的,专门防御女真族和蒙古人,如今却成了清国都城的重要防御。
不管从西线还是东线绕道,都不现实,除非有水师投放兵力。
京师的事情朱慈烺已经得到了消息,如果此战无功而返,他不介意血洗京师那帮龟孙子。
还有江南那帮蛀虫,国难财是这么好难的吗?迟早都要连本带利全给吐出来。
第351章
斩首行动
“皇太极把御营设在城外了?”
听到夜不收禀报,朱慈烺抬头望了一眼快要落入地平线的太阳。
夕阳散发的暗红光辉照亮大地的没一个角落,朱慈烺的心情猛然大好,他下令道:“全军埋锅造饭,准备夜袭!”
接到夜半突袭清军大营的命令后,天武军众将极为亢奋,长时间的对峙,他们早已憋了一肚子的火气,今日总算有机会痛快一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