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982


通过这两个月的了解,朱慈烺知道了江南流行女装风,而且换装极快,号称“苏意”,而且“女装风”只是短时期流行的时尚,这些的时尚经常是两三年大变样,别说是袖子衣领,就连穿的鞋子都能流行高跟的。
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江南衣着奢侈风也是大起,再穷的秀才也要穿上上好的绸缎,谁要穿布衣招摇过市,肯定会被人笑。
这不,闲逛的朱慈烺一行人就被周围的几个秀才指指点点的,鄙视的眼神毫不掩饰。
朱慈烺眉头紧皱,决意要对这种风气进行治理,不过想要治理却不能强行硬来,这些读书人搞好了是助力,搞不好是大麻烦,当然了,必要时朱慈烺也不妨采取强硬措施,给他们来一次深刻的社会毒打。
思考间,朱慈烺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大概的计划。
朱慈烺一行人的陪同下漫步于南京城中,他看着飞着蝇虫的一些巷口,对身边朱大典道:“南京城的街道需要整改,清理垃圾污秽之物,避免疫病,最好每条街上摆放几个垃圾桶,每天派人定时清理运出城外燃烧销毁。”
朱大典被任命为应天府府尹,此时正随驾左右,他闻言立刻道:“臣今日就会下达政令。”
朱慈烺缓缓点头,又看到几个五城兵马司的巡城衙役椅靠在墙边闲聊,接着道:“五城兵马司好好整改一番,吊儿郎当不能用的人全部裁撤掉,余者加强巡查学习,安排片区和巡查任务。”
朱大典欣然领命,皇太子想要扎根江南,必然要对江南各地进行整改,现在所提之事本就是自己应天府分内之事,如果做得好也算政绩,造福于民。
巡视了几条街后,朱慈烺打算去秦淮河边瞧瞧,“秦淮河畔”这四个字对他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趁着今天倒是可以见识一下大明时期天上人间的样子。
朱慈烺将朱大典等人打发走,只带着吴忠、徐盛及天武军几个年轻将向秦淮河走去。
南京以富庶的江南为依托,表现出和北京完全不同的繁华景色,天色将晚,秦淮河两岸灯火通明,青楼酒肆林立、隐传燕语莺声,人群熙攘尽显繁华热闹。
宽阔的秦淮河上游荡着大小花舫,无不灯火辉煌,只见船中人晃动,暗藏春色,不时传出丝竹琴韵、猜拳斗酒,以及女子含羞带嗔,男子粗声喝城的热闹声音。
恩科之后,聚集在南京城的读书人们还未离去,许多人都来此放松消遣,惹得岸边一排青楼上的姑娘抛着手绢嗲叫连连。
“李兄,这里好生热闹,我们去这繁楼一叙如何?”
“兄正有此意,走!”
两个读书人挽着手大笑着朝前面的青楼走去。
随在朱慈烺身后的徐盛道:“我还以为他们说的繁楼是茶肆酒楼呢,原来是窑子楼,这些读书人可真会玩.....”
徐盛人高马大,加上嗓门本就是大,这一嗓子立刻引起了周围一片人的侧目。
刚走进繁楼的一位读书人转头看了他一眼,出言道:“哪来的粗鄙武夫,何时繁楼也许这阿猫阿狗的随便进来了?”
繁楼是教坊司的高级官妓,很是讲究,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进去的,徐盛虽身穿布衣常服,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肤色黝黑,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是个武夫,难怪被这两个人鄙视。
徐盛刚准备过去将那小白脸提过来教训一顿,朱慈烺立即制止了他,让其稍安勿躁。
此番是出来微服私访的,就是为了体察民情看看江南的风气,这才刚出来就要惹事,还怎么私访......
不过这里的风气也太浪了,尤其前面一座楼上,朱慈烺甚至看到一个身穿绮罗之衣的尼姑在那欢叫着。
这小尼姑虽遁身空门,却仍然心系红尘,且盛饰香缨麝带之属,淫秽之声,尤腥人耳,让朱慈烺想到《金瓶梅》里的剧情。
初看《金瓶梅》时,朱慈烺常会怀疑,作者兰陵笑笑生生活在明朝,怎么能写出这种社会风气的名著......
这本书往好里说是解放思想,打破等级制度,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往不好里说,就是人心不古,整个社会风气相当堕落,读书人带了一个非常坏的头。
比如眼前这位秀才老爷,穿的是秦淮名妓的服饰,听说这叫“时世妆”,被人争相模仿,像是后世的明星同款衣服。
“近时冶容,犹胜于妓,不能辨焉,实乃亡国之兆!”
朱慈烺冷哼一声,走进了一处最高档的繁楼......
第425章
金陵四公子
繁楼并非仅是一座楼阁,而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半宅半园,里面既有楼台婀娜之姿,又有曲径通幽之妙,很是雅致。
繁楼内一片抚琴和瑟之声,或是卿卿我我,或是打情骂俏,此处寻欢作乐之人丝毫不在意他人眼光。
朱慈烺看得不禁感叹,都说古人保守,看着形势是后人大大的低估了呀!
朱慈烺身后,吴忠和徐盛低调的左顾右盼,而李少游却与之相反,遇到惊诧之处便啧啧称奇,忍不住赞叹一声,害的徐盛离他远远的。
李少游故意拉着徐盛又是一阵啧啧品评,甚至还冲着园中飘然而过的侍女抛了个眉眼,一副轻浮好色的样子,惹得身旁的赵景麟偷偷作笑。
徐盛小声责怪他,道:“莫要如此,给殿下丢脸!”
李少游嘿嘿笑道:“咱们不是微服出巡吗,怎会丢殿下的脸面?”
他又低估道:“这些读书人一向瞧不起咱们这些武人,若不是随殿下微服出巡,老子今日非恶心他们一番,连那些劳什子梳拢都给他搅合了,看他们急不急......”
徐盛顿时头大如斗,他小子居然想把人家姑娘第一次留客伴宿的好事给搅了,心急点的男客岂不要气死?
朱慈烺听后暗暗一笑,也拿他没办法,李少游一遇到漂亮姑娘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与平常在军中时不言苟笑作、战勇猛时判若两人。
朱慈烺一行人走到园子中一处楼楼阁前时,立刻有看门的小厮赢了上来,恭敬道:“敢问公子可是受金陵四公子邀请前来为方公子践行的?”
“金陵四公子?原来复社在这里有个集会......”
朱慈烺早就听闻金陵四公子的名头,他们也称复社四公子,分别是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冒襄。
四人均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后,诗词文章一流,在江南士林中的影响力很大,也是复社的第二代领导人物。
大明科举以八股文取士,读书士人为砥砺文章,求取功名,因而尊师交友,结社成风,而以江浙一带尤盛,复社就是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的,有三千多名青年士子组成,声势遍及海内。
不过复社是继东林党之后又一重要的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学社团,朱慈烺对他们早有关注,这帮人的影响力太大了。
复社一共举行了三次大型集会,吴江尹山大会、南京金陵大会、和苏州虎丘大会,每逢春秋集会时,青年士子们衣冠盈路,一城出观,在江南的影响力极大。
尤其是近几年,许多复社成员相继在恩科中登第,声动朝野,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国子监中的生员,都自称是复社创始人张溥的门生。
去年之时,在南京的复社士子不满南京兵部侍郎阮大铖招摇过市,贪赃误国,曾联名写出《留都防乱公揭》,公布阮大铖的罪状,让阮大铖在南门外山里躲了好久,一直不敢进城。
朱慈烺看向小厮,笑呵呵道:“是的,本公子是受邀前来为方公子践行的。”
小厮见朱慈烺这身行头打扮不俗,言语间的气质一看就是富家子弟,又带着一众随从,心下不敢怠慢,连忙低头引路。
朱慈烺一行人进入第三重院子,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处有着假山水带的园林,里面几乎都是青年士子。
这些青年士子穿着倒是正常,没有像其他读书人那样身着女装,可见复社士子还真是主张兴复古学,有点意思。
最终小厮将朱慈烺引到了一处二层小楼中,里面又是一番天地,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这是一座开放式阁楼,中间是一个阔大的天井,一楼可以看到二楼,廊下倚柱儿是一张张的小方桌子,天井上方的二楼是一圈包厢雅座,装修很上档次,门口挂着一个铃铛,很像影视里听曲的地方。
进楼之后,立刻有两名姿色秀美的可人迎来,向他们飘飘下拜,燕语莺声道:“公子,您选廊下还是选楼上雅座?”
见廊下到处都是互相交谈的士子,吴忠掏出一锭大银子,道:“楼上雅座,越雅越好!”
两个侍女顿时笑出了花,连忙道:“请公子随奴家上楼。”
李少游出奇的没有调戏她们,随着朱慈烺老老实实的上了二楼。
进入了二楼一间雅室,临窗而坐,朱慈烺却见又是一番洞天,丝缕春风拂面而來,如芳似香,禁不住叫人暗叹,不愧是六朝金粉之地,就连这秦淮河上的风都带着脂粉气。
朱慈烺看向楼上楼下,只见一大群士子正围绕着一个华丽的青年道喜,细细听去,那个青年应该是金陵四公子其中的方以智,好像是恩科中举了,准备去京师参加殿试,复社成员在此集会为他践行。
使了银子就是好办事,不多时酒菜就优先摆了一桌,其余楼上楼下也陆续摆好了酒菜。
一群青年士子一边对方以智赞不绝口,一边屡屡劝酒,称方公子不愧是复社的楷模,不到三十岁就中举了。
方以智明显撑不住一碗又一碗的灌酒,满面通红,说话也有些打结,不过今日是喜事,如此陪饮,也显见其豪爽与诚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靡靡之音也听得差不多了,会聚于此的复社士子开始高谈阔论了,强行装逼了。
挑起话题的是金陵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话题是这科举制度真他妈的操蛋,完全发挥不出自己的才能,主张朝廷进行科举改革。
作为金陵四公子之一,侯方域连考了数次都扑街了,当下很没面子,只能借酒抒发心中的憋屈。
大明的科举哪有那么容易的,这些落榜的大才子也纷纷叫道,科举必须改革,本公子这般有才都没考上,这考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一众复社大才子深有感触,连续六次落榜的四大公子一的冒襄更是嚷嚷着,他在天启七年到崇祯十三年,六次来南京乡试,六次落第,仅两次中副榜,连举人也未捞到,他深感怀才不遇。
四大公子中的其他两位,方以智和陈贞慧只是默默喝酒,他们二人已是举人,不好插嘴,说多了人家会以为自己在炫耀。
在二楼雅室的朱慈烺闻言后笑而不语,这帮扑街自诩才子,在科举中却扑成了狗,真是可笑!
第426章
有个找死的家伙
金陵四公子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朝廷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
当然了,这是他们自己喊出的口号,其实说白了,屁点实质性的建议都没有。
复社主张免除积欠的租税,抬高废员的地位,撤掉镇守太监,停止内操,其实是代表了“吴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